第126章 起死回生 (2/2)

 “難怪賣到300元一斤,這東西確實是物超所值啊。”

 “劉廠長,這款農家米你們還有多少的存儲?”

 被問及這個問題,劉長貴停頓了一下,開口問道:“30萬公斤。”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怎麼可能,張茂家的稻田一共才量產了不到三萬公斤的穀子,變成大米之後,這個數量應該只剩下一萬多斤了,怎麼賣到你這裏來,反而變成三十萬斤了?”

 面對質問,劉長貴頗爲尷尬,如實答道:“各位領導有所不知,小張大夫的那一批稻穀拿過來時,並沒有做挑選處理,混合了大量的雜谷,所以才形成了現在數十萬斤的存量。”

 乍一聽,衆人恍然大悟,不過,仔細琢磨,許多人面露駭色的瞪大了眼珠。

 “那我們喫的這碗飯,並不是這款農家米的完全體,而是十分之一的效果?”

 “天哪,十分之一的效果,就這麼牛逼了,那如果是完全體,還不得爆炸嗎?我已經不敢想象,那該是怎樣的人間極品。”

 “太誇張了,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內心的激動了。”

 想到這一層的人,只覺頭皮一陣發麻。

 在這些人當中,也就張茂顯得最爲淡定,比這更加神奇的一幕,他都見過不少,像這種狀況,早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此事之後,衆人對於張茂的質疑,基本上沒有了,實踐是打破質疑最好的手段。

 與如此完美的效果相比,產量是否真實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劉公甚至向張茂遞來了橄欖枝,邀請他加入農科院。

 見狀,張茂想也不想就直接推脫了,不是他不想爲國服務,而是他的那些手段,根本就不可能用於科研。

 建國之初就明文規定,動物不能成精,破除一切封建迷信。

 而他手裏的綠色小瓶,顯然是屬於神話故事當中的寶物,與科學是對立衝突的。

 即便是退一萬步講,這東西可以被研究,那張茂也不願意公開,畢竟,那玩意是他的立身之本。

 張茂聲稱自己才疏學淺,無法勝任,對此,劉公也只能表示遺憾。

 “小夥子,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覺得你與衆不同,現在看來,我的直覺是對的,以後這個時代是屬於你們的,好好加油,無論身處那行那業,都要謹記一句話。”

 劉公拍了拍張茂的肩膀,孜孜教誨道。

 張茂很順從的點了點頭,輕聲問道:“劉公請說。”

 “這一句話來自,北宋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聞言,張茂心頭一震,大爲觸動,雖然以前也聽說過這句話,但是都沒甚麼感覺,可當這句話從一位德高望重,舉世無雙的老人口中說出來時,卻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劉公此生是真正做到了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畢生功績,前人不及,後人驚歎,實乃我輩學習之楷模。

 “學生必將銘記。”

 “呵呵,來年我再來品嚐你家稻田裏新長出來的稻米。”劉公微微一笑道。

 劉長貴拿出了500斤的農家米,作爲樣品,送給了劉公一行人,既然是科學研究,那必然會有所損耗,500斤聽上去很多,其實,經不住幾次實驗。

 劉公還是有些遺憾的,畢竟,稻穀全部都變成了大米,研究價值驟然劇減。

 除了送給農科院的科研團隊之外,劉長貴還很懂事的送給了縣裏的諸位領導幾百斤。

 送錢叫行賄,送米應該沒有甚麼問題,諸位領導拒絕幾次之後,也欣然接受了,鄉鎮幹部下鄉扶貧時,也會給五保戶送米送油,接受老百姓的饋贈,這種行爲雖說不好,但也不會觸犯原則。

 張茂親自將劉公送上的車,一直目送對方遠去,臨別之前,老人還滿懷期待的說道,日後再會!

 送走了貴客。

 登時。

 劉長貴轉頭望向了張茂,當即豎起大拇指,心生感慨的說道:“小張大夫,叔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啊,你又爲我解決了一次事業危機。”

 “此話從何談起?”張茂頗感詫異。

 “上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時出手,我的養豬場就得被我。侄子坑掉幾千萬。”

 劉長貴面露微笑,緩緩說道。

 “至於這一次,我的大米場都快要倒閉了,還好有你的這款農家米及時救場,不僅使廠子起死回生,而且,還引爆了整個米業市場。”

 (本章完)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