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二】

君臣關於讀書的對話

歷史上許多帝王並不是都像秦始皇,把書燒燒了,而是自己喜愛讀書,也敬佩讀書人。只是古代帝王讀書功利性非常強,宋徽宗說的最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黍。其實瞭解歷史,借鑑當今,治國安邦,卻是要讀書。所以歷史上有不少帝王讀書和勸臣子讀書的佳話。

1.孫權和呂蒙

三國時期,呂蒙在潯陽做縣令的時候,孫權對他說,你現在擔任朝廷重要職務,是不是讀點書啊。呂蒙以軍務繁忙推託,說沒時間。孫權說,我希望你讀書,不是要你做學問,只不過瞭解過去歷朝的事情。你說事情多,哪裏有我忙呢?我還常常讀書,你就不能都點嗎,何況挺有收穫的。

呂蒙見君王這麼說,再也不能推脫了。呂蒙博覽羣書卻不泥古,用前人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拓寬了眼界。後來魯肅到潯陽,跟呂蒙交談,十分喫驚,半開玩笑地說,你如今的才略高了不少了啊,不再是過去那個吳下阿蒙了呢。呂蒙也開玩笑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老兄怎麼知道這麼晚啊!

呂蒙發奮讀書成爲古代名將勤能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關羽,使東吳實力大增,成爲東吳四傑,封侯拜將,受勳殊榮,都是讀書受益。

讀書的好處很多,史鑑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慧,博物使人深沉,數學使人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

2.竇儀和宋太祖

竇儀天津人,十幾歲就能寫一手好文章,是五代後晉的進士,翰林學士,精通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學識淵博。他的四個弟弟相繼考中進士,時稱“五子登科”,《三字經》裏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具名揚”說的就是竇儀五兄弟。

宋太祖重視讀書人還是有故事的,開國的時候,他命宰相寫一個過去君王沒有用過的年號,改元爲“乾德”。乾德三年,太祖平了後蜀後,選了一個後蜀妃子入宮。

一天,皇上去這位妃子房間裏,看見她的梳妝盒很好看,便拿起來端詳。裏面有一面精緻的銅鏡,背面有“乾德四年鑄”幾個字。他十分喫驚,今年纔是乾德三年,這鏡子怎麼是乾德四年鑄的呢?爲了弄個明白,他向妃子借用一下,帶着疑問,拿出來給宰相看。他說,今年纔是乾德三年,怎麼已經有乾德四年鑄的銅鏡呢?有點像超市裏的牛奶,買的那天是這個月一號,上面卻印七號八號。宰相左看右看,左思右想,就是答不上來。

皇上只好把學士陶谷、竇儀叫來。兩人都是當今大儒,竇儀看了一下鏡子上面的字說,這鏡子一定是蜀國的東西。宋太祖問他爲這麼肯定?他說五代時,後蜀君王王衍就用這個年號,應該是王衍乾德四年鑄的。宋太祖這才明白,自己的年號成了套牌了。沒有文化真可怕,感慨地說,宰相當用讀書人。太祖杯酒釋兵權也是有其原因的吧。

竇儀還是一個敢於直言的人。一天趙匡胤去起草文件,到了宮門口,見皇上穿着便服,頭上光光的,還赤腳坐在那裏,活像一個剛從地裏除草回來在門口休息的老農。他在門口站着不進去。趙匡胤說,怎麼還不進來啊?竇儀點點頭,指指教。老趙才意識到自己太隨便了,只好叫人拿了冠帶。等皇上穿好,他才進去。然後對皇上說,陛下是開國之君,應當注意形象,用禮法昭示天下。趙匡胤聽了後正斂神色,稱謝不已。後來他當了禮部尚書。

陶谷在趙匡胤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前,他搶先擬好周恭帝禪位制書,作爲宋太祖受禪之用。論才氣學問竇儀高,所以他嫉妒,深怕竇儀的名望超過他,於是依附趙普,聯合其他幾人,排擠竇儀,所以竇儀到死未能拜相。

3.唐太宗和房玄齡

歐陽修說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不琢,還是玉;人不學,會受外界影響而變化。變化了,大的可以篡權奪位,小者可以到處騙人。讀書對人非常重要,道理就在這裏。因爲書裏講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古代沒有教人做壞事的書。

許多君王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毛主席一生讀了很多書且不說,唐太宗也常常讀書,他非常重視讀書人。他曾經對房玄齡說,凡是人都要需要好好讀書。於是跟房玄齡談起自己讀書的經歷:過去江山未定,東征西討,把時間都花在軍國大事上面去,沒時間讀書。如今四海昇平,處身殿堂,又沒時間讀書,平時只好讓人讀給我聽。我這麼讀書,漸漸懂了一些道理,比如教育人們怎麼做一個開明的君王,怎麼做一個稱職的臣子,以及如何做一個好父親,如何做一個好兒子。現在知道讀書多麼總要,怪不得古人早就說過,不學面牆,蒞事惟煩。如今回想起過去做的事情,好多都沒道理呢!

房玄齡是山東臨淄人,李世民得力謀士,參與玄武門之變,是五功臣之一。其他四人是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他寫奏章,從來就不打草稿,而且言辭貼切,深得皇上看重。擔任宰相十五年,兒媳婦是高陽公主,女兒是韓王妃子。

讀書有益的感受,他應該是從房玄齡身上體會到的。房玄齡十八歲就是進士,可謂滿腹經綸。

4.晉平公和師曠

師曠是春秋時期比較有名的樂師,雖然是盲人,心裏比誰都明白。一次,晉平公說自己是七十歲的人了,想學習,卻當心年紀太大,學不進。師曠說,何不秉燭而學?晉平公以爲他開玩笑,嚴肅地說,哪有臣子戲弄君王的呢?師曠說,我一個盲人,怎麼敢跟您開玩笑呢?我聽說,年輕的時候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光;中年學習,就像中午的太陽光;老年人學習就像蠟燭的光。有光亮總比抹黑走路好吧?晉平公一聽是這麼個意思,常高興地說,你說的真好啊。

一次晉平公跟大家喝酒,喝到高興時,他很有感慨地說,做國君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高興怎麼說就怎麼說,沒人敢違背?師曠坐在他身邊,聽了這種不着調的話,不好當大家的面說國君,就用琴撞他。晉平公掀起衣躲他,琴撞到牆上,琴也壞了。晉平公說,樂師,你撞誰啊?師曠當然不能直說,他道,今天我身邊有小人在胡說八道,我就用琴撞他。晉平公說,在你身邊的人正是寡人啊!師曠故意驚訝地說,啊哎!這不是爲人君主的人應說的話啊!身邊的臣子認爲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警告。看看,晉平公身邊都是甚麼人?一堆阿諛奉承的人!只有師曠常常警醒國君,幸好國君還能聽得進,否則S頭又不是不可能。

晉平公沒有使晉悼公的中興延續下去,政權落到六卿手上,公室衰弱。這個跟他過重賦稅有關,加上晉國軍隊的建制,變成了家天下。叔向說,到了晉平公,晉國走到了末路。再就是跟師曠有關,晉平公問他怎麼治國,他說清靜無爲,大包容。學老子的理論,和後來墨家的理論,豈能對付得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六卿呢?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