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非洲自然奇蹟

23.撒哈拉沙漠

奇蹟概覽

  撒哈拉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千米,南北寬約1600千米,總面積約906.5萬平方千米,約佔非洲總面積的32%。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爲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爾河河谷。

  撒哈拉沙漠分爲幾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於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於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於乍得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爲荒涼的區域,爲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乾旱的熱帶稀樹草原,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奇境珍藏

【塔西利·恩·阿耶】

  塔西利·恩·阿耶,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南撒哈拉沙漠中部。這一地區是一系列由沙石侵蝕而成的高地的總稱,另有衆多狹長、陡峭的峽谷散佈其間。這裏以深邃的峽谷和鬼斧神工般的絕壁而舉世聞名,並且內有大量8000年之久的岩石壁畫。

  由於這裏處於一個如同月球表面般的奇怪地理環境,其史前窯洞藝術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窯洞藝術羣之一。15000多幅畫和雕刻藝術記錄了從公元前6000年到1世紀期間撒哈拉氣候的變化、動物的遷徙以及人類生命的進化。

  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塔西利·恩·阿耶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遺產名錄。

⊙尋幽探祕:

   1.塔西利以巖畫而聞名世界,那麼巖畫是甚麼呢?

  巖畫是一種石刻文化,在人類社會早期發展進程中,人類祖先以石器作爲工具,用粗獷、古樸、自然的方法-石刻來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它是人類社會的早期文化現象,是人類先民們給後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通佈圖】

  通佈圖也稱“廷巴克圖”,是西非內陸國家馬裏共和國的歷史名城。通佈圖位於撒哈拉沙漠的南緣,處於尼日爾河中游的北岸。

  通佈圖建於1100年,歷史上是貿易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的必經之地。在阿斯吉亞王朝(1493—1591)時期,這裏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當時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術研究地之一。市區多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遺址。現在的通佈圖,是商隊貿易要站和物資集散中心。這裏被人們譽爲“沙漠之都”,又被稱爲“撒哈拉明珠”。

  1988年,通佈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0年,這裏又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位於撒哈拉沙漠的中北部地區。這個自然保護區是非洲最大的一個保護區,佔地約7700萬平方千米。這個地區包括阿德爾火山斷層和小薩赫勒地區,這裏以有不同的景色、多樣化的植物和野生動物而著稱。

  保護區中動植物種屬多樣,已經識別出350餘種植物。有一些殘存的蘇丹和地中海動植物種存在。當地實際的年降水量經常少於100毫米,但是有些地區的降水量還是相當高的,主要表現爲山丘貧瘠的岩石表面上堆積着大量的水,因此在該地經常出現濃密的植被。

  1991年,阿德爾和泰內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阿斯基亞王陵】

  阿斯基亞陵是桑海帝國皇帝阿斯基亞·穆罕穆德一世建於1495年的陵墓,位於現今馬裏的東部城市加奧。包括一座泥土金字塔形墳墓、兩座清真寺、一座公墓和一片場地,是西非泥造建築的代表。

  陵墓呈長14米寬18米的矩形,四面分別對準東南西北四方。泥土金字塔形的墳墓分爲三層,17米高。土質外牆傾斜向上,有許多樹樁、木樁突出。這些突出物主要是用來作爲永久腳手架,以方便泥水匠彌補雨季時被沖走的泥土。這是西非泥造建築共有的特徵。陵墓海有一組附屬的清真寺,朝拜方向朝向東方而非西北方的聖地麥加,這是蘇丹地區清真寺的特徵。

  2004年,阿斯基亞王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典故傳說

【阿加德茲清真寺的傳說】

  西非尼日爾北部的阿加德茲,這裏有古清真寺,是撒哈拉歷史文化的第一景,而關於這座清真寺的選址,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圖阿雷格諸部落由於對部落紛爭感到厭倦,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宗主便在1405年給他們派來一位叫尤努斯的首領。尤努斯在豎有一枝神奇的長矛的地方住了下來,據說這枝長矛是由一位聖靈插在地上的。伊斯坦布爾的蘇丹先前已規定,這個地方是尤努斯旅程的終點;於是,尤努斯就在插長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清真寺——阿加德茲清真寺,此寺即成爲阿加德茲城的中心。

知識百科

【沙漠】

  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而且沙漠面積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着。因爲水很少,一般以爲沙漠荒涼無生命,所以沙漠又有“荒沙”之稱。沙漠裏有時會有可貴的礦牀,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這裏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

   

24.維多利亞瀑布

奇蹟概覽

  維多利亞瀑布又名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位於非洲的南部津巴布韋與贊比亞之間,贊比西河流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

  廣闊的贊比西河在流抵瀑布前,舒緩地流動在寬淺的河牀上,然後突然從陡峭的懸崖跌入幽深的峽谷。維多利亞瀑布氣勢磅礴、水霧滔天,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三大瀑布之一。主瀑布高122米,寬約1836米,被河間的岩石分割成五股,瀉入400米寬的深潭,水霧形成的彩虹在20千米外就可以看到。

  津巴布韋人稱維多利亞瀑布爲“曼古昂冬尼亞”,意思是“聲若雷鳴的雨霧”,地球上很少有這樣壯觀並且令人生畏的地方,它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

⊙尋幽探祕:

   1.世界上的三大瀑布指的是哪三大瀑布?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指的是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尼亞加拉瀑布、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和介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之間的伊瓜蘇瀑布。

   2.世界上七大自然景觀指的是哪些景觀?

  世界七大自然景觀指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非洲維多利亞瀑布、美國阿拉斯加冰河灣、美國的猛獁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峯、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美國黃石公園。

奇境珍藏

【贊比西河】

  贊比西河是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它流經安哥拉、贊比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等多個國家,全長2660千米。

  贊比西河的上游河水安靜而清澈,常常有大象和鱷魚悠閒地漫遊在河畔。當河流經贊比亞西部到了與津巴布韋的交界處時,出現一個高深的大峽谷,河流在寬約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跌入120米深的大峽谷。只見雪浪翻滾、湍流怒吼,似千軍萬馬奔騰而至,這晝夜不息的沉雷般的轟鳴可傳出十幾千米外。奔流而下的河水在此形成了一軸極爲壯觀的畫卷,瀑布激起的浪花可飄到1500米的高空。

  這個大瀑布是贊比西河中游的起點,河流從此進入峽谷區,維多利亞瀑布傾注的只是峽谷區的第一道峽谷。從這道峽谷起,一連有7道峽谷,河水呈之字形綿延而下,構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壯麗景觀。

【魔鬼游泳池】

  魔鬼游泳池位於維多利亞瀑布之巔,是天然形成的水池。每年的大部分時間瀑布的水量都十分充沛,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岩石奔流而下,在水量豐富的季節去游泳顯然是不明智的,那樣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順流而下”。

  到了旱季,魔鬼游泳池就成爲了冒險者們的樂園,人們可以在相對舒緩的水流按摩下,一邊欣賞周圍秀美的景色,一邊在水中嬉戲。游泳池就在瀑布的邊緣,膽大的人會趴在懸崖的邊上望着河水匯入激流,然後咆哮着跌入谷底。

  當身處相對平靜的河水中,卻同時擔心着會被捲入激流隨着浪花直落而下的感覺,讓人心驚膽戰又興奮不已。有些人喜歡安靜地享受着池中的美好時光,他們在池中游泳、思考、或發呆,而另一些人則不停地尖叫。

【刀尖橋界】

  在維多利亞瀑布傾注的深潭下方,有一座連接兩岸的公路鐵路兩用橋,人們稱之爲刀尖橋,這裏是欣賞瀑布的最佳地點。這座橋建於1905年,寬2米多,全長197米,距水面高102米,在橋的中央有一道白線是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兩國的國界線。

  站在橋上,看着瀑布的滔滔水浪和萬丈深淵不禁令人感到膽戰心驚,在橋上觀瀑還要打傘,否則會被瀑布的水霧淋溼。巨瀑激起的水浪每秒鐘都沐浴着鐵橋,若有陽光照耀雨霧,就會折射出絢麗的彩虹,經久而不散。若是在雨季時晴朗的滿月之夜,月光在水霧上形成一條“月虹”,凌空飛架於水上的月夜虹橋美輪美奐,是維多利亞瀑布的一大奇景。

【沸騰鍋峽】

  當贊比西河的巨流從峽谷中狂奔而出,峽谷的終點被人們稱爲“沸騰鍋峽”。巨流形成無數的大漩渦,像沸騰的怒濤在天然形成的大鍋中翻滾,景色蔚爲壯觀。峽谷兩岸長滿了綠樹青草,大瀑布的水霧將四周峯崖上的樹木洗得一塵不染,顯得生機盎然。

⊙尋幽探祕:

   3.維多利亞瀑布因何而得名?

  1855年11月,蘇格蘭的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去非洲探險,在贊比西河發現了這雄偉壯觀的瀑布,於是以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給瀑布命名爲維多利亞瀑布。

典故傳說

【月虹傳說】

  相傳,在維多利亞瀑布的深潭下有一羣美麗的姑娘,她們日日夜夜地敲打着非洲的金鼓,鼓聲就是人們聽到的瀑布發出的雷鳴聲。

  姑娘們都穿着色彩絢麗的衣裳,當豔麗的色彩被瀑布的銀光映射到藍天上時,就變成了美麗的彩虹。如果那天正好皓月當空,就會現出美麗的月虹來。

  姑娘們總是一邊擊鼓,一邊跳舞,歡快的舞步建起無數的水花,於是就有了瀑布上朦朦的雨霧。

知識百科

【戴維·利文斯敦】

  戴維·利文斯敦(1813—1873),傳教士兼探險家。1840年他第一次去非洲探險,1855年他在贊比西河發現了由他命名的維多利亞瀑布。1866年,利文思敦率領探險隊去尋找尼羅河的源頭。1873年利文斯敦去世,被安葬於倫敦威斯特教堂。

    25. 乞力馬扎羅山

  

奇蹟概覽

  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脈,位於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東北部,鄰近肯尼亞,距離赤道僅300多千米。整個山脈東西綿延50千米左右,由7座主要的山峯組成,其中3座是死火山。海拔5895米的基博峯上的烏呼魯峯是非洲的最高峰。因此,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爲“非洲之王”。

  乞力馬扎羅山四周都是山林,那裏生活着衆多的哺乳動物,其中一些還是瀕於滅絕的種類。部分山區被指定爲乞力馬紮羅國家公園,並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尋幽探祕:

   1. 地殼如何變化形成了乞力馬扎羅山?

  乞力馬扎羅山坐落在東非大裂谷以東約160千米,其形成與大裂谷帶活動有關。距今1000多萬年前,這裏的地殼發生斷裂,沿斷裂線有強烈的火山活動,乞力馬扎羅山便是由大量熔岩堆覆而成。

奇境珍藏

【赤道雪峯】

  乞力馬扎羅山有兩個主峯,一個叫烏呼魯,另一個叫馬文濟,兩峯之間由一個10多千米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烏呼魯赤道峯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形成一個盆狀的火山峯頂,而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

  從遠處看,一座孤單聳立的高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藍色的山體和白雪皚皚的山頂,再加上半山腰飄渺的雲霧,給整座山峯增加了幾分幻境。

  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峯頂的氣溫又常在-34℃,在赤道附近有這樣一座覆蓋着白雪的山,故有“赤道雪峯”之稱。乞力馬扎羅山在坦桑尼亞人心中無比神聖,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腳下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拜山神,求平安。

【南面低坡帶】

  乞力馬扎羅山海拔800—1800米處是南面低坡帶。在這裏曾發現了大量人類活動的痕跡,原始灌木和低溼林已被牧場、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所代替。低坡帶植被繁茂,土地肥沃,與山體北坡形成鮮明對比。北坡因爲降雨少,土壤又是多孔性熔岩土壤,因此禁止耕作。這裏沒有大型哺乳動物,只有幾種小型樹犧哺乳動物,如叢猴、樹蹄兔和神祕莫測的香貓。它們大多爲夜行動物,往往未見其影,先聞其聲。

  

【森林帶】

  海拔1800—2800米處是森林帶,森領帶是繞山而行,也是植物的最佳生長地區。它是所有低坡地區水源的供應地,乞力馬扎羅山96%的水都來自於森林帶。這裏的水源透過多孔滲水的火山岩向下滲濾,形成山泉。森林帶哺育了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包括幾種大型哺乳動物,如大象和水牛,也有如疣猴、藍猴、南北羚羊、小羚羊等小型動物,有時也可以見到印度豹和南非野豬。森林帶氣候潮溼,林木高大,時而聚集水氣形成雲靄,非常迷人。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帶】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帶位於海拔2800—4000米處,以石南屬植被和各式各樣的野花爲特徵。其中,有兩種與衆不問的植物:德肯尼半邊蓮和乞力馬紮羅千里光。乞力馬紮羅千里光的近親能生長在海拔更高的地方,用它的枯葉可作植株的保溫層。這個地帶由於海拔太高,沒有多少野生動物居住,不過還能看到野狗、水牛、大象,最多的是大羚羊。

  

【山頂】

  海拔5000米以上是山頂,這裏以冰凍的夜晚和酷熱的白天爲特徵。因爲這樣的氣候條件,這裏所擁有的生命形式是乞力馬扎羅山最少的。有少量地衣(一種植物)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生長,因此,即使是一小片地衣也是經過了許多年才生長而成。根據記錄,這裏最高的開花植物是蠟菊(Helichrysum newii),它大多長在基博火山口處。不過,蠟菊極爲罕見,而且它們的分佈也極爲分散。

⊙尋幽探祕:

  2. 這座著名的非洲屋脊正面臨着甚麼威脅?

  因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蓋正在融化,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十幾年後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蓋將不復存在。

  

典故傳說

【天神與妖魔】

  據傳,在很久以前,天神降臨到乞力馬紮羅這座高山上,以便在高山之巔賜福他的子民們。但是,盤踞在山中的妖魔爲了趕走天神,在山腹內部點點燃了一把大火,滾燙的熔岩隨着熊熊烈火噴湧而出。

  妖魔的舉動激怒了天神,他呼來了雷神、電神、雨神各路天神把大火撲滅,又召來了雪神把冒着煙的山口填滿,就形成了今天的赤道雪山。

  

知識百科

【攀登乞力馬扎羅山】

  攀登乞力馬扎羅山有三條比較容易的道路,一般不需要專業的登山設備,每年都有大約15000人試圖攀登乞力馬扎羅山,其中有40%的人能成功地登上頂峯。但是,如果從冰川一側攀登,必須是專業登山人員。

  由於乞力馬扎羅山是位於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體會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氣候條件。這也正是乞力馬扎羅山的魅力所在。

【《乞力馬紮羅的雪》】

  《乞力馬紮羅的雪》(Snows of Kilimanjaro)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小說以在乞力馬扎羅山附近發現的一隻風乾的死豹爲引子,講述了男作家哈利與妻子海倫到坦桑尼亞打獵旅行時,因卡車拋錨,哈利被荊棘刺傷膝蓋,得了壞疽,躺在帆布牀上等待飛機救援。當朋友駕着飛機,把他載往最近的城市時,他在高空處看見了壯麗的乞力馬扎羅山,並回顧起了他的一生。海明威以流暢的筆法,倒敘作家(疑似海明威)生平,包括男主角的初戀、戰爭經歷、作家生涯中的怠惰。篇末的雪山飛行象徵死後靈魂不朽。

  

26.塞倫蓋蒂大草原

奇蹟概覽

   塞倫蓋蒂大草原位於非洲東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之間,它東鄰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北鄰肯尼亞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南接馬斯瓦狩獵區,是最大規模野生動物羣落的聚集地,這裏生態系統龐大而複雜,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在廣闊的1500萬平方千米的塞倫蓋蒂草原上,生長着非洲野牛、鹿、斑馬等衆多草食動物羣,每年幾十萬只大型哺乳動物在草原上往返遷徙,形成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壯觀景象。

   1981年,塞倫蓋蒂大草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自然遺產。

⊙尋幽探祕:

   1.塞倫蓋蒂是甚麼意思?

  塞倫蓋蒂在馬賽語中是“無邊的平原”,形容這裏有數不盡的野生動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指“永遠流動的土地”,隱喻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動物每年大規模遷徙的習性。

奇境珍藏

【多樣植物】

  塞倫蓋蒂大草原的植被以開闊的草原型植物爲主,在溼潤區和乾旱區分佈着不同的植被。草原中部爲大片金合歡地草原,北部草木叢生、森林茂盛,覆蓋着大面積的丘陵植物及長廊林,草原東南部和中部的植物相對於草原北部比較低矮,主要覆蓋着金合歡。嚴重的乾旱時期,草原幾乎全部變成沙漠,主要植物變爲馬唐和鼠尾粟(鹽鹼土壤代表植物)等茅草。在比較溼潤的地區,水蜈蚣屬植物生長比較茂盛。

【野生動物】

  塞倫蓋蒂大草原以大規模的野生動物羣而聞名。這裏生活着35萬隻斑馬、6.5萬隻湯姆森羚羊、7000多隻大角頒令、2.7萬頭達馬鹿、4000只長頸鹿、1.5萬頭埃塞俄比亞疣豬、3000只水羚、2700頭非洲象、500多頭河馬、200多頭黑犀牛。

  同時它們的天敵也生活於此,包括2000多隻獅子、1000多隻豹子、200多隻鬃毛豹、3500多隻斑紋鬣狗和約300只狼。整個草原豐富的植物、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構成了完整的食物鏈,維持着大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

【動物遷徙】

  每當食草動物遷徙時,形成大規模的動物大軍,食肉動物緊隨其後,伺機捕食。每年1—2月是草原上水草肥美的雨季,野生動物開始從肯尼亞一側的馬賽馬拉旱季草原,成千上萬地遷徙過來。每年5—6月,食草動物從平原中央向西部有水的地方遷徙。7—8月,一部分動物要從這裏向馬賽馬拉草原遷徙。有時遷徙的動物羣長達10多千米,場面十分壯觀。

典故傳說

【大草原上的S戮】

  行駛在塞倫蓋蒂的草原泥路上,經常可以碰一些精彩的鏡頭:草原的一端有一隻豹匍匐着向前移動,它慢慢地挪動着腳步,等待時機。它犀利的眼神注視着前方一羣正在喫草的湯姆森瞪羚,而瞪羚羣完全沒注意到幾百米外埋伏着一個危險的敵人。突然,豹向前衝刺,瞪羚警覺後,馬上四散而逃。由於豹性急,沒能等充分縮短與瞪羚之間的距離就採取進攻。豹的捕獵失敗,證明縱有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如果沒有足夠的耐性,不能把握好時機,也會無功而返。

  草原的另一端卻上演感人的一幕:一羣獅子在圍攻一隻離羣的犢牛,而母牛加以保護,單槍匹馬地挺身而出,拼命地用角驅趕獅子羣,最後徒然。犢牛被S後,母牛還是不願意離開,繼續用角驅趕獅子,最後激怒了獅子,索性把母牛也S了。最後,草原上留下一羣獅子在圍喫一隻犢牛,不遠處還躺着一隻母牛的屍體。母牛舐犢情深的那一幕十分感人,它恰恰詮釋了動物界包括人在內母愛的偉大。

知識百科

【塞倫蓋蒂大草原的形成】

  2000萬年前,非洲出現了一道裂痕,由紅海直到莫桑比克。裂痕中的土地下陷,熔岩溢出而形成火山。1500萬年前,熔岩大量流出來一層層地掩蓋了周圍的土地,形成火山。其中一座,即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山口被岩石堵塞住了,熔岩被逼流向別處,內空的山錐承受不住本身的重量而向內陷塌,形成今天的破火山口。

  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火山,並且活動十分活躍。約200萬年前,這一帶的主要地勢已基本成形。克里馬西火山後期的爆發,噴出大量飽含石灰的灰燼,被風吹向西邊,覆蓋在舊火山岩漿上,變成塞倫蓋蒂和沙勒平原的肥沃土壤。

  雖然塞倫蓋蒂大草原的土壤肥沃,但不夠厚,底下是火山岩,因此不適合高樹木的生長。疏疏落落的石丘,是5億年前形成的岩石層,被稱爲“戈壁”。戈壁雖由岩石構成,但因風化作用而產生的大量泥土,反而適合樹木生長。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戈壁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環境,像沙漠中的綠洲,孕育了一些草原上找不到的生物,如蹄兔、巖羚。

  

27.恩戈羅恩戈羅火山

奇蹟概覽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位於坦桑尼亞北部東非大裂谷內,海拔2400米,這是一座死火山。火山擁有一個外形與月球火山口極爲相似的火山口,是世界第二大火山口。非洲人將其稱爲“恩戈羅恩戈羅”,就是“大洞”的意思。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以前爲圓錐形,高度是現在高度的兩倍。但在250萬年以前,這座錐形火山最後一次爆發,將其所有的熔岩都爆發了出來,山頂部分向下塌陷形成了現在的火山口。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是以火山口地區爲中心的一處保護區,這裏是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在火山口底部生活着近3萬頭野生動物。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附近,還有埃亞西、馬尼亞拉、納特龍等斷層湖,以及梅魯山、倫蓋山等火山。

奇境珍藏

【火山口】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從外觀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大盆。從地質學上來說,由火山爆發或塌陷而形成的火山口稱爲破火山口。而這隻火山口,就是邊緣保持完整的衆多火山口中最大的一個。這隻巨大的火山口是25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後的遺蹟。火山口的直徑約18千米,底部直徑約16千米,面積達160平方千米。

  火山口中有許多野生動植物,被稱爲“非洲的伊甸園”。另外,火山口內還有兩道泉水和兩條河流,並且還有一個淺水鹼湖——馬加迪湖。

【馬加迪湖】

  馬加迪湖是肯尼亞最南端的內陸湖泊之一,由斷層陷落形成。南北長約48千米,東西寬約14千米。其面積則隨着雨季或旱季,在900平方千米到300平方千米之間變化。

  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湖牀幾乎全由固體鹼或半固體鹼構成。旱季時湖邊會有沉澱的鹽層。湖底沉積厚約4米的天然鹼,板結的湖底有蘇打礦泉水湧出,將湖水染成粉紅色。該湖出產鹽及石膏,是肯尼亞天然鹼和食鹽主要產區,在湖邊目前建有大型的天然鹼煉工廠。

  同時,在這裏的湖邊還可以看到大羣的紅鶴。

⊙尋幽探祕:

   1.馬加迪湖是肯尼亞天然鹼的主要產區,那麼甚麼是天然鹼呢?

  天然鹼是一種蒸發鹽礦物,爲水合碳酸氫鈉。通常所說的天然鹼,是指主要化學成分爲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類礦物。它呈纖維狀或柱狀塊,灰或黃白色或無色。具有玻璃光澤。在鹽湖沉積地帶和乾旱地成鹽霜狀出現。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位於坦桑尼亞中北部,佔地面積80944平方千米。區內有聞名遐邇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奧杜瓦伊峽谷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

  這裏羣峯環繞、山勢險峻、樹木茂盛、水源豐富,十分適合野生動植物的繁衍生息。保護區內幾乎囊括了外面所有的動物品種,近30000頭大型動物在這個半封閉的區域形成了自然的生態平衡。除了可以看到羚羊、犀牛、獅子、長頸鹿、大象等動物,還能看到鴕鳥、鴇、暗棕黑雕和白兀鷺等鳥類。另外還有白鶴等歐洲候鳥到此過冬,甚至還有火烈鳥來此覓食。這裏是一個天然的生物樂園。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曾發掘出距今125萬年的“東非人”的頭骨化石,以及距今190萬年的古人類殘骸化石,還有動物遠祖的化石。

  1979年,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典故傳說

【馬薩伊民族的來歷】

  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附近,有馬薩伊人居住,他們是一個在東非一帶過着遊牧生活的民族。馬薩伊人以勇武彪悍著稱,他們的族源神話講述了他們作爲狩獵、遊牧部族的來歷。

  相傳,馬薩伊人心目中的至上神恩克艾(EnkAi)在太初洪荒時將人類的始祖馬辛達(Maasinda)置於地上。馬辛達有四個兒子,名字分別是叢林獵人、牲畜之王、農夫和工匠。

  四個人曾經竭力攀登即將傾覆的一條名叫“凱里約河”的河堤岸,只有強健的叢林獵人和牲畜之王爬上堤頂,而成爲狩獵和遊牧的馬薩伊人的祖先;農夫和工匠則皆被洪水沖走而成爲其他民族的祖先。

知識百科

【奇特的馬薩伊人的行走】

  馬薩伊人被譽爲“世界上最擅長行走的民族”。馬薩伊人放牧、出遊、購物全靠兩條腿,平均每天走的路要遠遠超過其他的民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脊柱和現代人的S形彎曲脊柱有所不同,爲直的“一”字形。而且他們行走時的姿勢也十分獨特——挺直腰板,目視前方。每走一步,身體重心都沿腳後跟、腳外側、小腳趾再到大腳趾的順序移動一次。

  即使是定居的一部分人,也會經常步行去離村落10千米以外的市場,這至少需要3個小時以上,有的人甚至連續要走5天4夜。但這羣馬薩伊人不論是經過寬闊的草地,還是丘陵,中間竟可以不用休息。而馬薩伊少女每天都要光着腳到5千米外去打水,至少行走1.7萬步。

   

28.東非大裂谷

奇蹟概覽

  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東部,是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它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北部,並分爲東支裂谷帶和西支裂谷帶兩部分。

  當乘飛機經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向下俯視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痕”,這就是東非大裂谷,有人形象地稱其爲“地球的傷痕”。東非大裂谷是最古老的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在這裏發現的頭骨化石生存年代距今已有290萬年。

  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佈着衆多的火山,有著名的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等火山,谷底則有順裂谷帶成串珠狀的多個湖泊,這些湖泊狹長而水深,呈長條狀展開,成爲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奇境珍藏

【圖爾卡納湖】

  圖爾卡納胡是東非大裂谷和肯尼亞最大的內陸湖,湖長290千米,最寬處達56千米,面積約爲6405平方千米。

  圖爾卡納胡形成於幾千萬年前,是一個古老的鹹水湖。它不僅景色迷人、魚資源豐富,而且以“人類的搖籃”著稱於世。

  1972年,人類學家理查德·利基在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個被命名爲“1470號人”的頭骨,特徵與現代人相近,經鑑定其生存年代距今已有290萬年,是已完成從猿到人過度階段的“能人”。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圖爾卡納湖附近共發現人類頭骨160個。一系列的考古發現證明,昔日被殖民主義者說成“野蠻、貧窮、落後”的非洲,事實上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擁有着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

【肯尼亞山】

  在裂谷帶的兩側有着衆多的火山,肯尼亞山是其中最爲著名的火山之一。

  肯尼亞山是東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它位於肯尼亞中部,最高峰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1997年,肯尼亞山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

  肯尼亞山平時煙霧繚繞,峯頂若隱若現,若是在天氣晴朗時幾英里外都能夠看到屹立於遠處的山峯。山頂終年積雪,並有15條冰川伸延至4300米處,在海拔1500—3500米之間多是密林,2000米以下有着許多的種植園。

  肯尼亞山以熱帶雪峯的景色和山上衆多的野生動物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旅遊者。

⊙尋幽探祕:

   1.肯尼亞山是非洲第二高峰,非洲最高的山峯是哪座山?

  非洲的最高山是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維多利亞湖】

  東非大裂谷像一座天然的蓄水池,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裏,維多利亞湖是便是其中之一。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淡水湖。它位於非洲中東部,是烏干達、坦桑尼亞、肯尼亞三國的界湖。維多利亞湖面積爲69484平方千米,湖岸四周景色多樣,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峭壁,西岸則爲紙莎草與安巴奇樹的沼澤區,北岸曲折平坦有狹長的水道通往卡韋朗多灣。

  維多利亞湖中有許多暗礁和島嶼,其中島嶼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湖水唯一的出口就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並在那裏形成了瀑布,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

⊙尋幽探祕:

   2.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哪個湖呢?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草原是東非大裂谷的重要景觀,這裏的草原不僅面積大,而且彙集了非洲大部分的動物資源,其中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是裂谷草原的典型代表。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面積約爲15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這裏的野生動物不僅羣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非洲象、黑犀牛、瞪羚、疣豬、斑馬、獅子、羚羊、豺狗、河馬、長頸鹿、蝠耳狐和靈長類動物等衆多品種。馬拉河及其支流逶迤其間,旱季時,河流是清澈見底的涓涓細流,雨季來臨時,便會裹着泥沙、夾帶着樹枝甚至動物屍體,肆虐在草原上。

  每年的9、10月份,數十萬頭的角馬和大羣的大象、羚羊和犀牛都是從坦桑尼亞北部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遷徙至肯尼亞的馬賽馬拉,緊隨着這些食草動物的就是獅子、獵豹等食肉動物。幾千年來,這些生靈總是這樣如約而至,形成了地球上少有的“野生動物大移民”的壯觀景象。

典故傳說

【動物大移民】

  在廣袤非洲熱帶草原上,常常看到有一次上萬頭的獸羣大遷徙,甚爲壯觀。

  在東非高原,參加大遷徙的獸羣分爲前中後“三軍”,首先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隨其後的是百萬頭牛羚,最後是近50萬隻的瞪羚。因爲斑馬喜歡喫高層的新草,而牛羚喜歡喫中層的嫩草,底層的段草則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餐。在食草動物之後,往往跟隨者成羣結隊的獵豹和非洲獅等兇猛的食肉動物。

  每年2月雨季之前,這些獸羣都位於東非高原的南部,在下過第一次雨之後,它們就開始進入大草原,7月獸羣就進入了肯尼亞,9月以後便又往回走。每年,東非的動物都會有一次大移民活動。

知識百科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

  據地質學家考察研究,認爲東非大裂谷是在大約3000萬年前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運動造成大陸漂移而形成的。那時,這一地區的地殼正處於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由於地幔物質上升而產生了巨大的張力,在張力的作用下,地殼發生了大斷裂,從而形成了裂谷。地殼斷裂導致地下的熔岩不斷湧出,形成爲高大的熔岩高原,火山變成爲衆多的山峯,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爲大裂谷的谷底。

29.尼羅河

奇蹟概覽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西非地區的尼日爾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是一條非常古老的河流,約在6500萬年前就已存在。它發源於赤道南部的東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幹流流經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後注入地中海。

  尼羅河長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它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而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在尼羅河兩岸,除了動植物豐富、城區遍佈以外,還有着各個時期的文物古蹟。

⊙尋幽探祕:

   1.埃及人稱尼羅河爲他們的“生命之母”,這是爲甚麼呢?

  尼羅河從南到北貫穿埃及,在其兩岸形成的狹長河谷和入海處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饒的地區。其中三角洲地區面積約24000平方千米,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埃及誕生在這裏,因此這裏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產集中在這裏。因此,尼羅河被視爲埃及的生命線。

  

奇境珍藏

【白尼羅河】

  白尼羅河是蘇丹馬拉卡爾與喀土木之間的一段尼羅河。在馬拉卡爾上方,由傑貝勒河與索巴特河匯合而成,流向東北和北方。這一段尼羅河寬而淺,沿著一個小斜坡緩慢地向前流,河的兩邊有多處沼澤。白尼羅河的總長度約爲2084千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有許多急灘瀑布。待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後,水流開始變得緩慢。在白尼羅河中,生長着大量以紙草爲主的水生植物。

【青尼羅河】

  青尼羅河發源於埃塞俄比亞西北部塔納湖附近,海拔1800米處的阿貝河,這段支流全長約1600千米。青尼羅河穿過塔納湖,然後急轉直下,形成一瀉千里的水流,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青尼羅河主要流經地區爲熱帶草原氣候,因此每年的6—10月這裏的降水都相當豐富,河流便也進入汛期。正是由於青尼羅河水量的季節變化,才導致尼羅河定期氾濫。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坐落在尼羅河的東岸,是僅次於卡納克神廟的第二大神廟,位於盧克索市中心的尼羅河畔,距離卡納克神廟不足3千米。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約前1391—前1353在位)爲祭奉太陽神阿蒙、阿蒙的妃子和兒子而修建的。到第十九王朝,神廟又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形成現今留存下來的規模。

  盧克索神廟長262米,寬56米,由塔門、庭院、柱廳和諸神殿構成。在塔門兩側矗立着6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門兩側的兩尊高達14米。進入塔門的東北角是太陽神阿蒙廟。另外,在盧克索神廟還有一些院落、柱廊,以及包括誕生廳在內的聖廳和聖殿。

【康孟波雙神廟】

  康孟波雙神廟位於阿斯旺以北50千米處,尼羅河在這裏拐了一個彎。康孟波雙神廟始建於希臘時代,供奉着老鷹神哈拉里斯與鱷魚神索貝克。神廟中有一口大水井,這口大水井下方可以連接至尼羅河,古埃及稅官透過觀察水井水位變化,來測定該年尼羅河水位及氾濫程度,再依氾濫程度推定農人的收成,進而制定當年的稅率。神廟中的壁畫相當有魅力,其中最有名的壁畫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曆、最早的婦女生產圖和最早的手術工具圖。

典故傳說

【尼羅河的泛濫節】

  尼羅河氾濫節是埃及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6月和8月舉行。這個節日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有一位叫伊茲斯的女神,她原本與丈夫烏茲利斯相親相愛。但是有一天,烏茲利斯忽然遇難身亡。伊茲斯悲痛欲絕,淚如泉湧,淚水落入了尼羅河水中,導致河水猛漲,河流泛濫。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爲此舉行盛大活動,稱爲“落淚夜”。

  而到了8月,在洪水漫過河牀堤壩淹沒土地時,人們還會再次歡慶氾濫的洪水爲兩岸田地帶來沃土。埃及人會把拉姆西斯三世雕成美女,獻給尼羅河,使他們結爲夫妻。汛期過後,人們再將雕像請回,放回到原處。

知識百科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就是尼羅河文明,因爲尼羅河是古代埃及的搖籃。古埃及文明產生於約公元前3000年,由於埃及位於亞非大陸交界地區,在與蘇美爾人的貿易交往中受到影響,從而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並且,古埃及文明對於世界的影響十分巨大。

   在古代埃及,農業始終是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基礎。古埃及的文字從一種單純象形文字,最終演變城由字母、音符和詞組組成的複合象形文字體系。而把聲音變成字母這一舉動,則是古埃及人留給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遺產。古埃及對天文學和數學也作出過不小的貢獻。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曆,把一年確定爲365天。而在算術方面,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分數的概念。埃及的醫學成就以製作木乃伊(經過特殊處理的風乾屍體)而舉世聞名。至於金字塔,則是埃及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另外木乃伊和金字塔,都與埃及的宗教信仰有關。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