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自然的宮殿

此處歸來不看嶽——泰山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

神奇的女兒國——瀘沽湖

絕美的人間天堂——九寨溝

永遠的伊甸園——香格里拉

大自然的迷宮——張家界

炎帝嘗百草救萬民——神農架

黃河之水天上來——壺口瀑布

天下名景第一山——黃山

藏羚羊的家園——可可西里

世界上最神祕的沙漠——塔克拉瑪干

人間最美的“綠色淨土”——呼倫貝爾大草原

世界上最壯麗的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國寶”們的樂園——臥龍熊貓自然保護區

美麗的寶島——臺灣

11.此處歸來不看嶽——泰山

【必去理由】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泰山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登泰山,自古有“小天下”之說。 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衆多,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先睹爲快

  雄偉的泰山是中國的五嶽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故稱“岱宗”。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巍峨雄峙在山東省中部。泰山山脈沿黃河南岸延綿200多千米,起伏於齊魯天地之間,青山連綿,莽莽蒼蒼,氣勢磅礴,其極頂——玉皇頂又稱天柱峯,海拔1545米。

  泰山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一個縮影,黃河下游的泰山周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區域的土著東夷族人,留下了他們創造的光輝燦爛的史前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又成爲中國文化中心,齊國有管、晏與稷下諸子,還有孔、孟儒家與墨翟墨學。後來,這些學說逐步融匯,儒學逐漸成爲主幹,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秦漢以後,道教興起,佛教傳入,並都得到發展,也逐步融進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人說,泰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百科全書,確實非過譽之言。

  除此之外,泰山地區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也十分的豐富。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羣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山峯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等等的自然奇觀數不勝數。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爲“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爲“活着的世界自然遺產”。

  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最引人入勝的是,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衆多文物古蹟。

  歷代名人宗師也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歷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從泰山腳下一路登頂,可以見到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摩崖碑碣遍佈山中。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爲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就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爲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聯繫起來的做法,直到現在我們還耳熟能詳。

  由此可見,泰山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明篇章。遊覽泰山就像閱讀一本歷史文化百科全書一樣,來泰山一定能得到非同一般的收穫。

景點導覽

●岱廟

  岱廟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位於泰山南麓。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爲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整座廟宇廟貌巍峨,宮闕重疊,氣象萬千。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修建天貺殿等,更見規模。岱廟整座建築的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環周共長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爲東嶽大帝的神宮。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屢樹戰功的武將黃飛虎爲“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命他總管天地人間的吉凶禍福。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嶽大帝,民間傳說此神即黃飛虎。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通高22米,面積近970平方米。

●碧霞祠

  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爲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

  碧霞祠位於岱頂,是碧霞元君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組建築莊嚴巍巍,氣勢恢宏。從遠處眺望,白雲繚繞,金碧輝煌,就像天上的宮闕一般,是一組高山建築中的傑作。

  碧霞祠以山門爲界,分內外兩院。主體建築碧霞元君殿,殿頂由360壠銅瓦組成,雕樑畫棟,氣度不凡。殿內供碧霞元君鎏金銅像,並懸有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分別御書的“福綏海宇”、“贊化東皇”巨匾。殿之東西各建配殿三間,鐵瓦覆頂,分別奉送子與眼光娘娘銅質鑄像。

  碧霞祠最初名爲昭真祠,金代改稱昭真觀,明代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改爲今名。明代曾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明代擴建的基礎上,又增建歌舞樓及東西兩神門閣,在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時,部分殿宇得到翻修,當時爲了防止高山風雨剝蝕及電擊,改正殿爲銅頂。

●玉皇頂

  玉皇頂是泰山主峯之巔,因峯頂有座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舊名太清宮、玉帝觀,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爲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峯。

  玉皇頂主要建築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殿內鑄有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四個大字。

  殿前有“極頂石”,標誌着此處爲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說明這裏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

●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凌漢峯下,建造年代不詳,一傳爲六朝古剎,又傳爲唐宋時古剎。金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重修,題爲“普照禪林”,後屢遭兵劫,幾乎毀於一旦。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高麗僧滿空禪師登泰山、訪古剎,在泰山20餘年,重建竹林寺,復興普照寺。

  普照寺在建國後又多次修繕。1984年將後院闢爲“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屬禪宗臨濟派,是華北著名叢林。

  該寺爲四進院落,以雙重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爲中軸線,左右配以殿廡、寮房、花園等,面積6150平方米,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羣。

  普照寺爲岱陽唯一的四方叢林,明洪武年間泰安府僧綱司設於此。建國後,遊人很多,進香者來往不斷。“文化大GM”中停止活動。1979年恢復宗教活動。

延伸閱讀

●泰山石敢當除妖避邪

  泰山腳下有一個人,姓石名敢當。這個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強,尤其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圍名氣很大。

  在泰安南邊五六十里外的地方,有戶人家女兒生了病,找了許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們紛紛說是妖氣纏身。那戶人家久聞石敢當的大名,就去請他給女孩兒驅魔治病。

  石敢當一聽毫不推辭,跟着人家來到了女孩兒家裏。他交待下人準備十二個童男,十二個童女。男的一人一個鼓,女的一人一面鑼。再準備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燈捻。接着,又讓準備了一口鍋,一把椅子就等着天黑了。

  天色一黑,他用燈芯子把香油點着了,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着鍋沿,這樣雖然點着燈,遠處也看不見燈光。

  一會兒,從東南方向來了一陣妖風。看着風過來後,石敢當一腳踢翻了鍋。燈光照亮了院子,十二個童男童女一下湧了進來,紛紛敲打起鑼鼓。妖怪一見,嚇得跑出了院子,朝南方跑了。

  從此以後,那家女孩兒的病就好了。可是南方福建有戶農戶又被妖風纏住了身體。後來,那戶農民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治妖,就把他請去了。妖怪一見石敢當就又跑掉了,又上了東北。東北又有個人得了這個病,又來請石敢當。

  石敢當心想:“山南海北這麼大地方,我也跑不過來。這樣吧,泰山石頭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氣,你就把它放在誰家的牆上,那妖就跑了。”

  從那以後就傳開了,說妖怪怕泰山石敢當,只要你找塊石頭或磚頭,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當”,妖怪就不敢來了。所以現在蓋房子、壘牆的時候,總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當”幾個字壘在牆上,就可以避邪。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第一次封禪泰山,司馬遷的父親作爲史官,本應來泰山參加封禪,但是他卻因故留在洛陽。

  他對參加封禪視爲一件大事,不能參加封禪大典,令他異常遺憾和失望,終於抑鬱成疾,臥牀不起。

  這時,恰好司馬遷遠遊歸來和父親相見,父親握着司馬遷的手流着淚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遠祖還有大功於夏,是百官之長,可是後世逐漸衰弱,難道是老天要滅我嗎?現在天子繼承了數千年來封禪泰山的大統,封禪於泰山,而我卻不能隨行,這是命中註定的呀!我死之後,你一定會繼任太史官職的,你做了太史後,一定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書立說的意願。”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可以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在父親心中是如何重要。終於,父親去世後,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矢志不移,忍辱負重地完成可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

  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寫出了這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後來,人們就開始使用“泰山”和“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了。

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遊泰山,4月~11月爲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爲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纔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

  

●門票:

  普通票125元,學生票60元。現役軍人、新聞記者免票。

●注意事項:

  山上晝夜溫差大,若在山上住宿,儘管有大衣可租,但自己最好多備一件衣服。上山宜穿旅遊鞋、平跟布鞋,不要穿高跟鞋。徒步登山要腳踏實地,速度不要太急,照相尤其注意腳下,所謂“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12.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

【必去理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巍峨挺拔的青峯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

  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得恰到好處,廬山不愧爲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先睹爲快

   美麗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是世界級名山。廬山風景區面積達302平方千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山峯湖泊渾然一體,雄奇秀麗,剛柔並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

   廬山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擁有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這些特徵使得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風景獨特,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羣峯間散佈怪石22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羣,被譽爲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廬江不只是風景秀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二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廬山作爲天下名山的獨特的魅力。

   從司馬遷、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爲、胡適、郭沫若等1500餘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確立了廬山文化名山的地位,到慧遠大師始建東林寺,開創了“淨土法門”。

   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弘揚“理學”到上世紀中葉,廬山成爲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爲政治名山地位的確立……總體來說,廬山是一個集教育、文化、宗教、政治於一身的名山。

   廬山的歷史遺蹟,處處閃爍着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彩,充分展示了廬山極其深遠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學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厚愛和世界的肯定。同時,它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地,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它的自然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景點導覽

●美廬別墅

  廬山牯嶺東谷的長衝河畔,有一座隱藏在一片綠蔭深處的英國式別墅——“美廬”。它是廬山所特有的一處人文景觀,它展示了風雲變幻的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側面。

?????? “美廬”曾作爲蔣介石的官邸,當年曾是他與“第一夫人”宋美齡生活過的地方。在那個特殊的戰爭年代,這裏曾經是一個“禁區”,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座充滿了神祕色彩的房子,慢慢地向世人揭開了它神祕的面紗。

  美廬別墅爲石木結構,主樓爲兩層,附樓爲一層,佔地面積爲455平方米,建築面積爲996平方米。而整個“美廬”庭園佔地面積爲4928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僅佔其中不足10%。整個庭園特別敞淨,顯示出了一種和諧美。

  現在,美廬還留存有宋美齡彈奏過的德國製造的立式鋼琴,宋美齡閱讀收藏的精裝英文書籍,宋美齡畫的《廬山溪流》等三幅水彩畫;蔣介石聯姻時,由陳銘樞贈送的禮品——銀質茶具;“美廬”宴請時用的餐具,等等。

●廬山會議會址

  廬山會議會址位於牯嶺東谷擲筆峯麓,那裏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築之一。廬山會議會址於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後改名“人民劇院”,其外表壯觀,內飾華麗。

  我黨1959年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

  現在,這裏已設置成爲廬山會議紀念館。裏面保存着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紀錄片製作的錄相片,供遊人觀看。

  右側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爲外觀4層、內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築,原爲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現已裝修成旅遊賓館。位於會址和大廈中間的一座宮殿式建築即爲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現用作商場、餐廳。

●五老峯

  五老峯位於廬山的東南側,是廬山著名的高峰,海拔約1436米。五老峯綿延數里,削闢千仞,山峯受岩層垂直斷面的影響,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連的五個雄奇的峯嶺。

  遠遠望去,五座主峯就像五名老者一樣,五老並坐,故名五老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每座山峯的姿態都不一樣。有的像詩人正在吟詩,有的像武士正在放聲高歌,有的像漁翁垂釣,有的像老僧盤坐。在星子縣海會寺上看五老峯最爲真切。

  五峯的特徵不一,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三峯和第四峯兩處。第三峯最險,奇巖怪石千姿百態,雄奇秀麗蔚爲大觀;第四峯最高,峯頂雲松彎曲如虯,下有五小峯,即獅子峯、金印峯、石艦峯、凌雲峯和旗竿峯,往下爲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谷有青蓮寺。

  五老峯東有“三疊泉”,西南爲“廬山松”、“一線天”,峯麓爲海會寺,皆是廬山勝景,爲遊人必登之地。李白寫詩讚嘆道:“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五老峯後山中建有太白書堂,傳說李白由於傾慕此處的美景,曾經隱居於此。

●仙人洞

  仙人洞曾名“佛手巖”,清朝時改稱今名,爲廬山著名景點之一,位於錦繡谷的南端。仙人洞洞高、深各約10米,在洞內幽深處有清泉滴下,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

  仙人洞的左側有石砌的月亮門,門楣鐫刻“仙人洞”三個大字。洞中央的“純陽殿”內設置了一尊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每當雲霧繚繞之時,洞中彷彿有了幾分仙氣,讓人驟然間肅然起敬。

  在月亮門內有一個巨石突兀地立着,形狀就像蟾蜍一般,名爲“蟾蜍石”。有一棵勁松挺立在石中,稱爲“石松”。石上刻“縱覽雲飛”、“豁然貫通”的大字。仙人洞右側的觀妙亭下,有一個比蟾蜍石更大的遊仙石凌空突出,石下萬丈深淵,奇險無比,在此可通觀錦繡谷。

  仙人洞並不寬敞,其旁所建的道觀規模也不算大,但名聲卻頗響。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年毛澤東主席曾寫過一篇極負盛名的詩,其中有句雲:“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就是因爲這句詩句,使得許多人慕名而來。

延伸閱讀

●廬山的來歷

  關於廬山的來歷,有三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早在周初(公元前17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匡裕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匡裕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蹟,爲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裕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

  後來,匡裕其人無影無蹤。人們說他成仙去了。後來人們把匡裕求仙的地方稱爲“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爲“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爲匡廬。到了宋朝,爲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名叫方輔的先生。他同老子李耳一道,騎着白色毛驢入山煉丹,最終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所以,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爲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爲輔山。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裕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傳說匡裕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可惜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爲了表彰他的功勳,封他的兒子匡裕於鄔陽,號越廬君。越廬君匡裕有兄弟七人,都喜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裏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後來被人們稱爲廬山。

●廬山雲霧茶的傳說

  江西省廬山出產雲霧茶,據說這種茶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關於這個茶的來歷,還有一則傳說。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喫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筋斗雲翻上了天,他駕着祥雲飛了一會兒向下一望,突然看見底下一片碧綠的茶樹。他被這幅美景吸引,又踩着祥雲飛到了地面。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孫悟空想採些茶籽回去,種在花果山裏。

  這時,天邊飛來一羣多情鳥,孫悟空說:“鳥兒們,你們幫我採些茶籽吧!我想帶些回花果山。”鳥兒們都很傾佩齊天大聖的武藝,答應了孫悟空。它們紛紛展開雙翅來到茶園裏,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

  多情鳥嘴裏銜着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被巍巍廬山勝景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也都跟着唱起來了。這樣一來,茶籽便從它們嘴裏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羣峯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小貼士:

●門票:

  廬山:180元/人(包括五老峯、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三寶樹、蘆林湖、含鄱口、植物園等);

  三疊泉:51元/人(來回纜車80元/人);

  美廬:15元/人(現役軍人免費);

  秀峯:47元/人(來回纜車60元/人);

  廬山戀電影:25元/人。

●注意事項:

  廬山氣溫比九江低7~10℃,早晚氣溫比較涼請備好外衣。因特有的雲霧氣候,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會帶給入住遊客陰涼潮溼之感;用餐口味南北各地有別,如方便可帶些本地的小喫或開胃菜;山區公路彎多而急可能會暈車;綠化比率高故有蚊等昆蟲;請遊客自帶常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13.神奇的女兒國——瀘沽湖

【必去理由】

  瀘沽湖湖水清澈蔚藍,是世所罕見的至今未被污染的處女湖,也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在瀘沽湖,你可以看到那些落落大方、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

  每逢晴天,乘着小舟盪漾湖上,藍天白雲倒映湖中,水天一色,景象奇麗,讓人覺得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樣。

先睹爲快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左側的萬山叢中,距雲南省麗江縣城280千米。瀘沽湖爲川滇兩省界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納西族摩梭語“瀘”爲山溝,“沽”爲裏,意思是山溝裏的湖。

  瀘沽湖四周都是崇山峻嶺,一年有三個月以上的積雪期。瀘沽湖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瀘沽湖被當地摩梭人奉爲“母親湖”,也被人們譽爲“蓬萊仙境”。

  瀘沽湖沿岸現約有1.3萬人居住,其中摩梭人約6000人。瀘沽湖風景優美,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淨土”、“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不過,它最著名的還是它典型的高原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古樸的民風,秀麗的山光水色,再加上濃郁的傳奇風情,使得瀘沽湖處處都充滿了神祕的色彩。

  瀘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佈,湖中小島給人以無限悠遠的遐想。這是我國西南高原上的一顆誘人的明珠,摩梭人稱它爲“謝納米”,意思是“母親湖”。她像一個古樸、寧靜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環繞的懷抱之中。

  走進瀘沽湖風景區,來到美麗的瀘沽湖岸邊。就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甚麼叫做水天一色、水平如境。坐上當地特有的豬槽船,緩緩地滑行於碧波之上,再聽當地人唱一曲摩梭民歌,就更加能體味到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高原明珠的魅力。

  湖周長約50千米,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麗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視爲女神化身。從南邊遠遠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頭昂首而臥的獅子,所以人們又叫它爲獅子山。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賦予女性形象的神話,成爲當代名副其實的“女兒國”。

  1992年,高原明珠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遊客,短短几年間,她便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征服了天下人。直到今天,摩梭人仍保留着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母系大家庭風俗,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他們的婚姻形式和傳統的婚姻形式有所不同,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爲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係爲“走婚”。在今天的社會,這樣的婚姻形式可能只此一家吧!

景點導覽

●瀘沽湖

  瀘沽湖面積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透明度高達11米,最大能見度爲12米。瀘沽湖湖水清澈蔚藍,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瀘沽湖自然造型十分優美,周圍被層層的山巒環繞,山巒各個神態飄逸,或隱或現,湖岸曲折蜿蜒,婀娜多姿,向着遠方逶迤伸展。無數大大小小沖積而成的片片扇表在沙灘上鋪開,提供了遊客休息遊玩的天然處所。

  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島上的林木蔥鬱,翠綠如畫。乘船行走湖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中,更顯得古樸寧靜,真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

●摩梭村落

  瀘沽湖區生態優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都適合前往旅行。摩梭社會世居着8000多名摩梭人,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走婚”習俗,被專家認爲是“人類社會的活化石”。

  摩梭村落有許多由木頭搭建的四合院,包括母屋、花房、草樓、經堂等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其風格原始、古樸,各具特定功能。走進摩挲村落,可以更好地瞭解一個母系大家庭的家庭制度和風俗習慣。

  近年來,鹽源縣把新農村建設與摩梭文化保護、特色旅遊結合起來,積極打造6個摩梭古村落,還修繕了20多戶母系家庭的房屋結構,爲遊客提供遊覽便利。其中,格薩、窪垮等古村落現已對遊客開放。

●扎美寺

  扎美寺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摩梭地區現存的最大藏傳佛教寺院。扎美寺建築雄偉壯麗,分爲正殿、偏殿、禪房等。寺廟外圍有東、西、南三扇門,正殿氣勢恢弘,有三丈金佛通連偏殿,滿寺佛光輝映、氣勢非凡。

  寺內最有特色的是滿牆的壁畫,那些壁畫極富藝術性,各種宗教題材的繪畫令人目不暇接。壁畫雖然年代久遠,但色調仍然很濃烈,充滿了濃郁的印藏風格。偏殿內四面牆壁上繪有6幅壁畫,與四川藏區的壁畫相同,均沒有受到漢地佛教和道教壁畫的影響。

  扎美寺原有僧侶700餘人,均爲摩梭和普米族。該寺在“文革”運動中被毀壞,僅存這個偏殿。1986年,由當地宗教人士集資,國家補助,按原樣重修正殿,現基本修復。

  扎美寺平時只有一兩個守寺的喇嘛,其他的喇嘛都各自在家修行,只有到了大法會的時候他們才齊聚寺裏。到時就能看到數百個喇嘛身披袈裟,頭戴黃色雞冠帽舉行儀式。

●裏務比島

  裏務比島是湖中心最大的島,也稱鳥島。島上有座當地人信奉的喇嘛廟——裏務比寺,相傳是後生(一個當地傳說中的人物)手中的珍珠變的。原來生長在裏務比島上的樹木,由於受充實的養分和水分的滋潤,很容易就能長成蒼天大樹,人們靠船上岸進入林蔭中就彷彿走進了原始森林。

  直到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這裏仍然還是候鳥的天堂,白鷺、灰鷺成千上萬,它們在茂密的島上繁衍生息,當地摩梭人沒有捕食飛鳥的習俗,所以從來沒有人打擾它們的樂園。整個島就像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絕倫的畫卷。

  然而60年代,爲了開發民兵的生產基地,整個島嶼一夜間被削爲禿頂,幾天幾夜的大火把這個活生生、綠油油寶石般的小島燒成了枯萎的塗炭。世世代代在這裏自由自在繁衍生息的鳥兒們,哀鳴聲中盤旋了幾天幾夜後,終於與瀘沽湖永別了。這是人與自然在相處中不敗而敗的悲哀。

延伸閱讀

●瀘沽湖的傳說

  在瀘沽湖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這裏曾是一片村莊。村裏有個孤兒,每天到獅子山去放牧。人們只要把牛羊交給他,他總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壯壯的,可是人們總不讓他喫飽。有一天,他放牧時在山上一棵樹下睡着了,夢見一條大魚對他說:“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憐了,從今往後,你不必捱餓了,你割我身上的肉喫吧!”

  小孩醒來後,圍着整座山找啊找,找了好久,終於在一個山洞裏發現那條大魚。他割下一塊魚肉燒着吃了,魚肉香噴噴的,小孩喫得很飽。第二天,他又去了,發現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滿了肉。

  這事兒被村裏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想要把大魚佔爲已有,於是,他約了一些貪財之徒,用繩索拴住魚,讓九匹馬九頭牛一齊使勁拉,魚被拉出洞後,沒想到災難降臨了。

  洞裏的洪水隨着大魚噴湧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村莊。此時,有一個摩梭女人正在餵豬,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旁邊玩耍,母親見洪水衝來,急中生智,把兩個孩子抱進豬槽,自己卻葬身水底。兩個孩子坐在槽裏隨着水流漂流,整個村莊只有他們兩個活了下來,他們也就是這個地區的祖先。人們爲了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就拿整段木頭做成豬槽船,瀘沽湖也因此稱爲母親湖。

●摩挲人的創世傳說

  關於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傳說故事,摩梭人也不例外。下面這則故事,就是摩梭人自己的創世傳說。

  遠古洪水氾濫,人類和動物都瀕臨滅絕,只有一個叫路衣益的人在一隻烏鴉的幫助下,躲進皮鼓僥倖得生。幸運的是,他的身邊還有一隻畫眉,一隻啄木鳥,一隻水鴨爲伴。

  除了這幾隻動物,路衣益沒有別的伴侶了。所以,他想請瀘沽湖母魯阿巴都大神幫助找尋一位人類伴侶。瀘沽湖母魯阿巴都大神教他用楊柳樹杆削個木人埋進土,過9年會變成真人,路衣益性急,9天就挖開看,木人只張了一下嘴,未成真人。

  路衣益顯這種方法太慢,不願再削木人,終於有一天,他在天神府水井邊碰到了來背水的仙女彩虹姐姐,兩人一見鍾情,暗自結爲夫妻。

  彩虹將路衣益悄悄帶回家藏了起來,可惜最終還是被仙女的家人發現了。路衣益硬着頭皮正式求婚,彩虹的父親不想讓女兒下凡喫苦,百般刁難路衣益,但路衣益在聰明的彩虹的幫助下都獲勝了。

  彩虹的父親只好把女兒許配給了路衣益,但是他拒絕給他們穀物種子。彩虹想了各種辦法,請飛禽把穀物種子偷到人間,從此,瀘沽湖路衣益和彩虹,在大地上生兒育女、播種糧食生活起來。

  但是,路衣益和彩虹沒有想到,他們生下的孩子,到了13歲還不會說話。不僅如此,還生了大病已經奄奄一息了。彩虹想了各種辦法,先請烏鴉上天求藥,後又請燕子、兔子上天求藥,但都沒有成功,最後,他們只好親自上天去求彩虹的母親。

  彩虹母親想借此機會把女兒留在身邊,她對路衣益百般刁難,可是都沒能難倒他。彩虹的母親最終也沒能把女兒留在天上。

  此時,路衣益和彩虹的孩子的病情危急,路衣益只得又到天上求瀘沽湖母魯阿巴都大神,大神見路衣益歷盡艱辛和磨難,很同情他們,同時又爲他們堅貞不屈的愛情所感動,教他們祭祀和祈禱天、地、山、水、日、月、星以及驅鬼除邪降魔的法術。他們學會這些法術後,孩子慢慢地康復起來。從那以後,路衣益和彩虹在大地上安居樂業,養育了很多聰明健壯的子孫,他們的子孫又互相婚配,慢慢地繁衍出了人類。

小貼士:

●交通:

  從雲南省的麗江進入,200多千米,每天有班車前往。?

●最佳旅遊時間:

  到瀘沽湖最好還是春夏季節。

●門票:

  瀘沽湖門票爲41元/人;現役軍人、殘疾人、60~70歲老年人及在校學生,請憑有效證件購票,有5折優惠;1.30米以下兒童、現役傷殘軍人、70歲以上老年人、離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免購門票。

14.絕美的人間天堂——九寨溝

【必去理由】

  九寨溝,一個原始古樸、夢幻奇妙的人間仙境,一個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瑤池玉盆,一個沒有污染、自然純淨的童話世界!

  她以絕妙的翠海、飛瀑、彩林、雪峯等無法盡覽的自然與人文美景,成爲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頂桂冠的聖地。

先睹爲快

  九寨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縱深40多千米,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佈,總長達60餘千米。由於交通不便,這裏幾乎成爲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因共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

  九寨溝以其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還有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九寨溝風景“自然的美,美的自然”。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又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這裏保存着最原始的自然景色,據說,在世界別的地方已經很難見到。

  九寨溝景區面積62平方千米,現遊覽區面積50平方千米。九寨溝景觀分佈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窪3條主溝內。九寨溝之美在水,這裏湖泊很多,當地人管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叫海子,據說這裏共有海子108個,最小的面積不到半畝,最長的長海長7千米。

  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裏的湖水很透明,有的透明度竟達30米。這是由於該地森林多,地層是石灰岩,含大量碳酸,對水能起到淨化的作用。透過清亮的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藻類、沉積物和湖邊的山峯樹影。

  九寨溝的瀑布也叫人神往。這裏河道分佈衆多,水流縱橫順着呈梯形的河谷奔騰而下,構成了數不清的瀑布。有的瀑布很含蓄,細水涓涓地順流而下,就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一樣;有的卻很性急,像個心直口快的小夥子,急流直下似銀河奔瀉。

  在這些瀑布中,寬度或長度超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就有六條之多,最有意思的是有些瀑布,從長滿繁茂青翠的樹的崖壁上流過,形成了罕見的“森林瀑布”,真是一道奇特的美景。

  除了這些美景,九寨溝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這些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裏,棲息着大熊貓等珍貴野生動物。九寨溝附近羣山上生長着大片的箭竹林,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產地之一,被列爲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裏還生活着金絲猴、小熊貓等珍貴動物。

  九寨溝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天花草樹木正在生長新芽,瀑流也十分輕快;夏天鬱鬱蔥蔥,鶯飛燕舞;秋天紅葉滿山,滿目彩林;冬天雪裹山峯,冰瀑如玉。因其獨有的原始景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爲“人間仙境”。如果能親自來一趟,相信你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景點導覽

●寶鏡巖

  寶鏡巖的形成是由滑坡、地殼表層的運動以及地震活動所致,使得大片的石灰岩層逐漸向下滑落,形成了相對高度400米的懸崖。寶鏡巖位於樹正羣海溝溝口,是九寨溝風景的序幕。整個巖壁就如同刀砍斧劈一般,不過上面還長有一些小樹。

  寶鏡巖,是一座擎天巨石,高達800米,直聳入雲天。巖壁平滑如鏡,據說它能照得妖魔現出原形。傳說這面寶鏡本是九寨溝萬山之主扎依扎尕的寶物,是他爲鎮壓九寨溝內108個海子中的孽龍興風作浪而豎立的。爲了不讓妖魔鬼怪進入九寨溝殘害生靈,他把這面寶鏡放在進溝的必經之路,爲的是保佑九寨溝人安居樂業。

  景區從溝口至荷葉寨迎客松,全長6000米。巖頂上有一短髮虯髯巨人,隱約可辨其眼,耳,口,鼻,傳說此乃萬山之祖扎依扎尕的頭影。巖上書有8個藏文符咒,至今仍沒有人能夠辨識出來。據說唯有幸福吉祥者可以辨認這神筆書寫的符咒。

●諾日朗瀑布

  諾日朗瀑布海拔2365米,瀑寬270米,落差20米,寬達300米,是中國大型鈣華瀑布之一,也是其中最寬的瀑布。

  諾日朗爲藏語。譯成漢語爲男神的意思,象徵高大雄偉。因此諾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偉壯觀的瀑布。

  滔滔水流自諾日朗羣海而來,經瀑布的頂部流下,水流凌空直下,銀花四濺,水聲隆隆,非常地壯觀。如銀河飛瀉,聲震山谷。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常常可以見到一道道彩虹橫掛山谷,使得這一片飛瀑更加丰姿迷人。瀑布對面建有一座觀景平臺,站在臺上,瀑布的全景盡收眼底。

  傳說以前這裏沒有瀑布,只有一個平臺。一年,遠遊歸來的和尚帶回了一些經書和一個手搖紡車。聰明美麗的藏族姑娘若依很快學會了紡車紡線。她把紡車放到平臺上,邊紡線邊讓過往的姐妹觀看、學習,人們便叫這裏爲“紡織臺”。兇殘的部落首領羅扎認爲她在搞歪門邪道,一腳把她和紡車踢下山崖。沒想到,山洪一下子暴發了,把羅扎和幫兇衝下懸崖,紡織臺就成了今天的瀑布。

●盆景灘

  盆景灘是一片淺灘,淺灘上佈滿了白楊、杜鵑、松柏、柳樹。水在灘上林間流過,灘中的樹木影影綽綽,千姿百態,水色碧綠就像一個翡翠花盆一樣。遠遠望去,整個景色如一座巨大的盆景,盆景灘之名由此而來。

  此地景色的奇特之處在於,每一株樹下都有一個盆狀的鈣華堆積,灘中又有些許怪石點綴其間,使這一株株樹木有如盆景一般矗立在水中。這完全是自然的風景,讓人忍不住心生喜愛之情。

  大作家魏巍八十年代曾說九寨之美爲:自然的美,美的自然;人間天上,天上人間。事實確實也是如此。

  不過,九寨溝水中的樹爲何可以擺出千變萬化的造型呢?這是由於九寨溝的水屬於低鈉高鈣的礦泉水,這些樹木補鈣過剩,也就變成了今天盆景灘上千奇百怪的盆景。過去,遊客可以下灘踏水,1992年起,爲保護景點的自然環境,九寨溝管理局已經禁止遊客下灘踏水了。

●蘆葦海

  “蘆葦海”是一個半沼澤湖泊,海拔2140米。春天的時候,湖中蘆葦叢生,微風徐來,綠色的蘆葦隨風起伏,這番美景使人心曠神怡。

  花開時節又是另一番景象,毛茸茸的蘆花被風輕輕吹過,晃動着白茫茫的頭顱,掀起層層絮潮,引來鳥兒在湖中蘆花中飛行,充滿了生氣,撞擊出詩的韻律,叩擊着人們的心扉,蘆葦海是鳥兒們棲息的家園。

  由於海拔已達到2140米,此處的蘆葦不似低海拔地方的蘆葦那麼高大。最爲奇特的是,在蘆葦海中間有一條飄逸的水帶,蜿蜒穿行於蘆葦海中,把蘆葦海平分成兩半。這條水帶有着美玉一般的光澤與色澤,所以被稱爲玉帶河。傳說這條美麗的玉帶河是由九寨溝女山神沃諾色嫫的腰帶所變幻而成的。

●五彩池

  五彩池深6.6米,面積5645平方米,海拔2995米。池底礫石棱角紋理一一分明,池水蔚藍寶綠,明澈透亮,就好像是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一樣藏在密林之中,是九寨溝最小、最豔麗的海子。

  五彩池以秀美多彩,純潔透明聞名於天下。寒冬地凍三尺,而池水也不會結冰,依舊清波盪漾;四季雨旱交替,而池水也絲毫沒有增減。

  原來,這池水是由位於高處的長海經地下補給,地下四季常溫不凍,補給水量全年大體穩定。所以纔會出現四季恆溫不凍、水量也無增減的情況。

  五彩池是九寨溝湖泊中的精粹,池裏生長着水綿、輪藻、小蕨等各類水生植物,同時還生長蘆葦、節節草、水燈芯等草本植物。這些水生植物所含葉綠素深淺不同,在富含碳酸鈣質的湖水裏,便能呈現不同的顏色。

  在同一個湖泊裏,有的水域蔚藍,有的則是淺綠,有的水色呈黃色,有的則是紅色……變化無窮,非常的好看。在太陽底下,每當山風吹拂或用石擊水時,還能濺開一圈圈金紅、金黃和雪青的漣漪,分外的妖豔多姿。

延伸閱讀

●九寨溝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男山神達戈和女山神沃諾色嫫相愛了,同時他們也愛上了九寨溝山高林密,鳥獸和諧,決定留在這裏。不料,他們被潛入九寨溝的惡魔蛇魔扎發現,蛇魔扎驚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對達戈進溝,就發動了趕走達戈、搶劫色嫫的戰爭。

  惡戰中,色嫫險些被惡魔搶走,她在慌亂中把達戈送給她的定情之物——風雲寶鏡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個碎片,變成了散佈溝內的一百多個海子。

  達戈雖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雙方從溝內打到溝口,仍不能決出勝負。這時,萬山之祖扎依扎尕伸出了援手,他以一座屏風似的山崖檔住惡魔退路,又以一聲霹窩將惡魔埋進山崖,只露出一張醜惡的臉。

  這座山崖就是寶鏡巖,原來就叫魔鬼巖,崖面上的鬼臉依稀可見。從此,九寨溝恢復了寧靜和祥和,更因爲一百多個寶鏡碎片變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麗無比。山神達戈和色嫫在這裏長住下來,成了神奇九寨的保護神。

小貼士:

●門票:

  九寨溝大門早上7:30開始賣門票,因爲每天限人數,如果下午纔來九寨,可以到九寨的官方網站上事先網上購票。在春夏秋三季爲300百元,含觀光車費。冬季爲150元(含觀光車費),觀光車採取一次購票的辦法,在溝內有效,出溝再進就無效,保險費3元。

●注意事項:

  1、?九寨溝區屬高海拔地區,不宜劇烈運動,宜少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應備好常用藥品,最好能配備小型氧氣瓶(可在成都購買)。

  2、景區日照強,紫外線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帽,塗抹防曬霜,以保護皮膚。

  3、景區晝夜溫差大,請帶足保暖防寒衣物和雨具。?

●最佳旅遊時間:

  九寨溝的春天嫵媚動人,仲夏絢麗,深秋濃豔,隆冬神奇。春末至秋初遊客最多,十月是最佳旅遊時間。九寨溝的深秋是最絢爛的,山坡樹木的樹葉,除了綠色以外,還呈現出金黃、火紅等色彩,五彩繽紛,倒映在大大小小的海子裏,湖山同色,十分迷人,這時也是遊人最多的時候。有些遊客偏愛安詳靜止的冬季,食宿站點關閉,山中人跡罕至,寂如天籟,海子、飛瀑、流泉冰凍雪封。

15.永遠的伊甸園——香格里拉

【必去理由】

  在一部小說中,有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名字叫做香格里拉。那裏有巍峨的雪山和深切的峽谷,也有純淨的湖泊和一望無際的草原。

  而迪慶就是那個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在藏語中,“香格里拉”就是“心中的菩薩”。它是藏民們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也是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

先睹爲快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西北邊與西藏自治區爲鄰,全州面積23870平方千米,包括中甸、維西、德欽三個縣,居住有藏、漢、白、彝等民族。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失去的地平線》中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是原始而獨具特色的迪慶。迪慶州府中甸縣距昆明640多千米,是雲南省的制高點,境內有許多高聳入雲的大山,著名的有云南第一峯卡格博峯,海拔6740米,爲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

  在雪山環繞之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這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牛羊駿馬成羣,特別是中甸縣的草場,真有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

  5月的中甸草原,碧綠的草地上的爭相怒放的杜鵑花、格桑花和數不盡的各種小花爭奇鬥妍,就像一塊色彩斑斕的大地毯一樣。草原上駿馬奔馳,牛羊滾滾,頭頂是翱翔的雄鷹,牧人正在放牧,時不時揮動長鞭唱起動聽的牧歌,這就是人間仙境的生活,一幅活生生的美麗圖畫。

  在雪山環抱之間,或在草甸中間或邊緣,鑲嵌着一面面大鏡子,那就是星羅棋佈的天然湖泊。迪慶著名的風景湖泊有碧塔海、納帕海、屬都海等。這些神聖靜謐的湖泊,照映着雪山和森林、倒映着藍天和白雲,牧人們紛紛感到湖邊放起了牛羊,各種飛禽走獸也在湖邊安起來了家,成爲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樂園。在羣山環抱間,這裏的各族人民建立起一個個村寨,特色鮮明,引人注目。

  迪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各種原始的風景應有盡有,各種不同的文化也都能共榮共存。漢、藏、納西、甚至西方的基督教等多種文化都在此留下了痕跡。東巴教始祖修煉地——白水臺、“小布達拉宮”噶丹松贊林寺、茨中天主教堂等都是這個自由王國的見證。迪慶的開闊的心胸在呼喚着人們,等待着人們去撩開她美麗的面紗。

景點導覽

●香格里拉峽谷

  香格里拉峽谷羣,以神祕幽深著稱於世。這些峽谷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峽谷裏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漫山遍野都是蔥鬱滴翠的冷杉、雲杉。讓人稱奇的是,雖是高海拔地區,卻能見棕櫚樹雜於其間。

  在峽谷羣中間,最美麗的還是碧壤峽谷的自然風光。沿公路走進峽谷,一路上水聲轟鳴, 霧氣濛濛,提醒人們峽谷就要到了。

  峽谷兩岸都是坡度爲70度至90度的懸崖絕壁,仰觀搖搖欲墜。壁高在1000米以上直聳雲天, 令人心驚膽寒。

  走進碧壤峽谷如走進一條蜿蜒曲折的深巷,峽谷最寬處80米,最窄處僅10多米。要是留意觀察,還能發現峭壁上隱約能見雕刻粗獷的巖畫。專家認爲,這是古代民族遷移時留下的符號,其中的意思至今無人能懂。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又稱雪山太子,位於雲南省德欽縣東北方,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峯,稱爲“太子十三峯”。1908年,法國人馬傑爾·戴維斯在《雲南》一書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稱呼。

  梅里雪山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螺雪山相接。其中,主峯卡瓦格博峯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

  主峯卡瓦格博爲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峯型如同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一樣,被譽爲“雪山之神”。它時常被雲海包圍,時隱時現更爲雪山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讚卡格博峯是“世界最美之山”。

  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

●雨崩村

  雨崩村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位於梅里雪山的背面。雨崩村四面羣山簇擁,人煙稀少,全村只有20幾戶人家,僅通過一條驛道與外界相通,行走其間讓人有曠世桃源之感。

  傳說,雨崩村在很久以前並不被外界所知,後來,梅里雪山後有一個老人常到瀾滄江邊的西當村借糧,西當村的人誰也不知道老人從哪來,便有人跟蹤他,可總是走着走着就不見了。

  後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當老人再來借糧時,西當村人說:“這次不借給你青稞,也不借麥子,借給你小米。”

  他們在老人的口袋上紮了一個小洞,小米一路流着,村民們緊跟着找到一塊巨石下,小米沒有了。他們奇怪極了,衆人掀開巨石,卻發現下面有個村子,雨崩村這才被外界發現。

延伸閱讀

●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

  1933年,英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寫了一本小說《失去的地平線》。故事寫道:

  一位名叫威的英國外交官與他的三個朋友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飛機飛往世界屋脊。在飛行過程中,汽油燒盡後被迫降落在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之中。

  他們彈盡糧絕,走投無路。在絕望的時刻,他們遇上進山挖草藥的藏族人。藏族人把他們領會了自己家,使他們脫離險境。他們非常疲憊,倒頭就睡,第二天醒來,睜眼四看,驚奇的發現,這是個多麼美麗神奇的世外桃源啊!——雪山環抱、土地肥沃、陽光明媚、民風淳樸,人與自然和諧地存在着。

  最後,他們在藏民的幫助下踏上了歸程。當他們很多年後再想回來看看時,卻再也找不到那個地方了,只記得他們經常聽到藏民說的一句話:“香格里拉”。

  《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香格里拉”。並對這個地方的環境作了精彩的描寫。這本書一出世就轟動世界,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從此英語詞典裏也有了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

  多少年來,香格里拉一直是很多人,尤其是西方人所神往的“世外桃源”。曾經有無數探險家在中國藏區、印度、尼泊爾等地苦苦尋找這個神祕的地方。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這個謎終於解開了,經過多方調查,充分證實了《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所提到的“香格里拉”一詞系就是迪慶藏語“老朋友,您來了”的意思。也引申“通往聖潔之地”,“心中的菩薩”之意。

  1997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宣佈:“香格里拉在雲南迪慶。”從此在國內外興起了空前的香格里拉熱,“香格里拉”開始走向世界。

●卡瓦格博峯的傳說

  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爲“修行於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峯卡瓦格博,被尊奉爲“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傳說這神奇而令人嚮往的吉祥聖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蹟。

  在松贊干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於公元8世紀爲建西藏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桑耶寺,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

  從此,卡瓦格博山神皈依佛門,成爲了藏傳佛教的一位護法大神,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外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

  在藏族人民心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峯、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他們認爲,卡瓦格博峯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人類一旦登上峯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而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縱觀近一個世紀以來,所有的企圖征服卡瓦格博的登山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在拉薩甚至有這樣的傳說:登上布達拉宮,就能在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見它在藏民心中的地位。

  終於,在2000年通過了一個宣言,卡瓦格博峯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在藏族民間更充滿宗教意味,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將永遠不允許被攀登。

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春夏秋三季是迪慶高原最美的季節。春夏氣溫適中,草甸上繁花似錦,景緻迷人;秋天是最精彩的瞬間,迪慶地區在中秋節過後10天左右的20多天時間裏,高原上滿目秋色。

●注意事項:

  1、除5~7月和9~10月外,迪慶的雨季路況不好,不利於出行,冬季氣溫太低,如果遇到下雨,那麼除了等待就是打道回府。雪後的山路不好走,等着雪化,更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時間的事。

  2、不要在春節期間貿然前往迪慶,因爲那幾天室外的溫度會在-3~8℃,室內如果沒有取暖設備是1~9℃。夜間的氣溫就更低,室外溫度爲-7℃,室內爲-1℃。除了溫度低之外,街上人和車都少得可憐,結冰的路面會讓司機望而生畏。

  3、去迪慶建議帶上外套、羽絨服、手套、防滑靴。加上氣候乾燥,紫外線輻射強,女士應準備好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特別是10月份以後探訪更要帶足禦寒衣物。

  4、迪慶屬高海拔地區(海拔3300米),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

16.大自然的迷宮——張家界

【必去理由】

  張家界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除此之外,張家界還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她就像一本自然百科全書一樣,非常值得一看。

先睹爲快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脈的腹心地段,總人口155.2萬,是個多民族聚居區,其中以土家族爲主體的19個少數民族達111.8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2.06%。張家界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氣溫宜人,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故有“大庸,古庸國是也”的說法。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把天下劃成三十六郡,大庸劃歸黔中郡(今沅陵縣),後來,漢高祖劉邦又把大庸劃給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縣;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天門山發生了一場大山崩,崩掉了半邊山,也崩出了一個世界奇觀一個巨大的穿山門洞。

  在以後長達172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庸幾度興廢,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在大庸縣北部大山中,發現了一片奇特罕見的砂岩峯林自然奇觀,世界爲之轟動。

  於是,1982年9月,政府在張家界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1992年12月24日,武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4年4月,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爲張家界市;1995年3月,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臨視察,併爲張家界未來的發展定位:“把張家界建設成爲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複雜,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峯林地貌,爲世界罕見。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千米,區內是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峯林峽谷地貌。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

  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時至今日,張家界終於從“深閨”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全市旅遊風景區所佔面積達500餘平方千米,堪稱湖南第一旅遊資源大市。一位大詩人寫道:“如斯仙境何處有,勸君早做武陵行。”

景點導覽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又名青巖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也是張家界市內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它位於張家界市區北側35千米處,面積約20萬畝,素以林海莽莽、樹木繁多而馳名。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被稱譽爲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這裏的山泉飛瀑、深林奇樹、異峯巧石及珍禽異獸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嫵媚動人的自然美景。

  張家界最著名的還是岩石,張家界以巖稱奇,這裏3000座奇峯拔地而起,形態各異,有的似恢宏雄偉,頂天立地;有的像似銅牆鐵壁,八風不動;有的如晃板壘卵,搖搖欲墜;有的若畫中盆景,玲瓏剔透……這些神奇而又真實,迷離而又實在,它不是藝術創造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致,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寶峯湖

  寶峯湖位於世界自然遺產地武陵源,平均深72米,其核心景區長2500米、寬200至1000米。這是目前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唯一以水爲主的旅遊景點。

  寶峯湖是自然與人共同創作完成的風景藝術絕作。20世紀70年代,當地村民築壩發電,無意間造就了—個風景秀麗的湖泊,因湖背依寶峯山,故此得名。

  寶峯湖地處高山之間,其接納的全是自然水流,絕無人爲的污染,因此水質清甜,爲人稱道。

  在湖的四周,綠樹簇擁着的是數座形態各異、刀劈斧削的砂岩石峯。如若盪舟湖中,則可以見到湖面如鏡,奇峯綠樹盡映湖中,呈現出一幅上下對稱美妙山水畫,意趣無窮。

●黃龍洞

  黃龍洞又稱黃龍泉,位於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東部,索溪峪鎮東7000米處的一座山腰上。洞內景觀面積約20公頃,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形成洞下洞,樓上樓螺旋結構,最大洞廳的面積120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

  洞內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絢麗多資。穹頂石壁滴水沉澱的石乳、石柱、石筍、石花,如水晶玉石,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有“地下迷宮”之美稱。

  龍宮是黃龍洞中的精華,面積約1600平方米。“龍王寶座”位居中央,數以千計的石柱、石筍林立四周。洞中有水又有山,尤其是洞中有山,在國內溶洞中實爲罕見。

  令人稱奇的是,叩擊洞中的鐘乳,便能發出動聽的絲竹管絃之音。所有鐘乳石中,又以定海神針最爲驚奇,定海神針高達19.2米,直徑10厘米,通體透明,直抵宮頂。

●天子山

  天子山景區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西北部,總面積5400餘公頃。原名青巖山,明初,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在此揭竿聚義,自號向王天子,部分景點命名與此傳說有關。1983年7月15日,桑植縣人民政府發文更名爲天子山。

  景區內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峰天子峯,面北而立,海拔1260米。

  立峯遠眺,可見四周石峯錯列,形態嶙峋不一,雲霧繚繞,峯、峽、瀑、林遍佈千山萬壑。

  “誰人識得天子面,歸來不看天下山。”凡到過天子山的人,對這些評價都是贊同的。天子山景觀奇特,驚險萬端。峯高、峯大、峯多,是它的一大特色。峯林之王的代表——御筆峯,它的雄姿,已在國內外多家報刊上展現。

延伸閱讀

●張家界名字的傳說

  張家界早先並不叫張家界,叫青巖山。爲甚麼後來又叫它張家界呢?這還得從漢留侯張良說起。

  相傳,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濫S功臣,留侯張良爲保全性命,辭官隱退江湖,來到青巖山上。從此,他就在這裏隱居下來,修仙學道,並留下了一脈張氏子孫。

  爲了保護青巖山風水,張良在青巖山南側植了七棵銀杏樹。這七棵銀杏樹長得又高又大,象七個巨人守護着青巖山。許多年後,有個叫張萬衝的朝廷官員上青巖山遊玩,看中了青巖山,便以這七棵銀杏樹爲界,在每棵銀杏樹上各刻一字,湊成“指揮使張萬衝界”七個字,霸佔了青巖山。他的這個蠻橫的做法,害得原來住在青巖山上的張氏後代被迫攜兒帶女遠走他鄉,流離失所。

  有一天,獵戶張家雄進山打獵,看到七棵銀杏樹都在流着黃水,就像淚人一般。張家雄感到十分驚奇,他在樹旁轉了幾圈,發現樹身上的“指揮使張萬衝界”七個大字。他恍然大悟,頓時火冒七丈,拔刀將“萬衝”二字改爲“家雄”。

  張家雄的舉動惹惱了張萬衝,他調來三百親兵圍住青巖山,要捉拿張家雄,並把原來住在山寨的居民趕到銀杏樹下,聲稱如果捉不到張家雄,就要S害七個童子,用他們的血染紅那七個大字。

  危急時刻,已成仙的張良出現,他施展法術,令銀杏樹幹上噴出七股大水,剎時間湧起了狂濤巨浪,把張萬沖和他的三百兵馬一齊捲到金鞭溪去了。然後,張良又將手中的拂塵向七棵銀杏樹一指,樹上立刻就出現了“人間仙境張家界”七個大字,後人因此山是張良仙人賜名,從此就把青巖山叫做“張家界”。

●猴子山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子山的猴子坡就居住着一大羣猴子。它們世世代代在這裏繁衍生息,茂盛的森林是它們的家園,高聳的石壁是它們的遊樂場,清冽的山泉是它們的飲料,遍山野果是它們的食糧。

  它們本來生活得非常安寧幸福,但有一天,它們寧靜的生活卻被突如其來的禍事攪得面目全非。原來,在猴子坡下不遠的山溝裏有一個黑巖洞,洞裏住着一大幫狐狸,爲首的是一個修煉了八百年的狐妖。

  這個狐妖妖術非凡,見到猴子坡風景美麗,便率領着一幫狐子狐孫,強行霸佔了猴子坡。猴子們無家可歸,流浪到各個山頭十分可憐。

  猴王見心中十分憤懣。爲了報仇,它徑自跋山涉水,來到了花果山水簾洞內,找孫大聖求救。恰巧孫悟空這時正因打了白骨精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心裏正有一股悶氣沒有地方發作。聽罷這猴王的敘述頓時怒火沖天,一個筋斗雲來到天子山的上空,按往雲頭朝下一瞧,見那渾身花斑的狐妖果然端坐在猴子坡的一塊石墩上,接受狐子狐孫的頂禮膜拜呢。

  孫悟空落下山來,大聲喝叱道:“好大膽的妖精,競敢佔我猴兒們的寶地!且喫我老孫一棒!”說罷,舉起金箍棒“啪”一下朝對面的石壁上劈去,那狐妖慌忙閃身,一堵石壁劈得粉碎。

  狐妖老妖見悟空武藝高強,妄圖逃跑。好在大聖早已趕在狐妖的前面埋伏起來,待狐妖走近,迎頭一棒,狐妖上了西天。那些狐子狐孫,見狐妖被S,一個個跪地求饒。悟空便把它們趕出了天子山。此後,猴子坡便又成了猴子的天下。說也怪,從那以後,天子山再也沒見到狐狸的蹤影。

小貼士:

●交通:

  張家界火車站至張家界景區33千米,每天中巴(票價10元/人)來往頻繁,一小時可到。

●門票:

  張家界森林公園門票245元,另加3元的保險,共248元;黃龍洞65元;龍王洞65元;峯湖62元。

●注意事項:

   1、爬山時最好少帶行囊,要穿防滑、軟底的運動鞋;

   2、山上天氣多變,爬山時記得攜帶雨具或購買一次性雨披;

   3、夏天爬山記得攜帶防曬用品、驅蚊水、清涼油。

17.炎帝嘗百草救萬民——神農架

【必去理由】

  在湖北省的西北部有一處山川交錯、峯嶺連綿的地方。相傳,上古的神農氏曾經在這裏遍嘗百草,爲人民治病。

  由於山高路險,神農氏就搭架上山採藥,後來百姓爲了紀念神農氏,把這裏稱爲“神農架”。

  神農架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野人”的發現,這給神農架又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先睹爲快

  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面積約爲3253平方千米,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7%,區內居住有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約7.9萬。神農架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爲神農架中的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4米,爲華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峯,即今天的小神農架,現在的神農架則指整個神農架林區。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率衆在此搭架採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裏稱作神農架。

  神農架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部民間唱本《黑暗傳》,以解釋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起源、敘說中國古代歷史爲主要內容,其特徵近似神話史詩,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填補了華中地區沒有發現過長篇神話史詩的空白。

  衆所周知,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種類繁多的動物和植物,很多都瀕臨滅絕。爲甚麼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呢?原來,神農架憑藉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在第三、第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依舊比較完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爲珍稀的動物。因此,神農架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爲成員。

  神農架也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天然藥材庫,其中有中草藥兩千多種,包括麝香、熊膽、金釵等名貴藥物和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等珍惜草藥。其中有60多種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其中,神農架最神祕、引人入勝還在於它擁有一種傳奇性動物——“野人”。2500多年來,曾經有過許許多多關於“野人”的報道和傳說。20世紀50年代以來,神農架不時有“野人”存在的報告傳來,同時專家和“野人”愛好者們也收集到不少有關人形動物活動的證據,但是始終都沒有過與人形動物的正面接觸。

  1976年5月,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深入神農架原始林區,探測“野人”足跡,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髮等實物,測到了“野人”腳印。經初步鑑定,“野人”是一種接近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近幾年來,又有多名考察隊員和遊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捕獲到一個活的“野人”,因此神農架“野人”仍是一個謎。

景點導覽

●神農頂

  神農頂面積約2平方千米,海拔3105.4米,是名副其實的“華中第一峯”。神農頂終年霧靄茫茫,岩石裸露,長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山腰上則分佈着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關於這些植物,還有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

  據說古時山腳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麗能幹,他們彼此相愛。山霸馬皇垂涎姑娘的美貌,欲搶回來做“壓寨夫人”。

  兩人聞訊後逃跑,馬皇帶人追至山頂,用毒箭射S了他們。這時神農氏恰好經過,他撒下一把箭竹的種子,將山霸困在竹林裏變成螞蝗;又撫摸青年男女的屍體,於是男的變成挺拔的冷杉,女的變成嬌豔的杜鵑,從此他們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風景埡

  風景埡位於神農架主峯西側,最高處海拔2785米,爲神農架主要風景區之一,有“神農第一頂”之譽。

  風景埡原名“巴東埡”,1981年地方普查時,發現這個地方與小神農架的“巴東埡”名字重合,於是就取其風景第一的意思來命名,而這個地方也的確風景如畫。

  景區內怪石累累,峯奇谷秀。這些石峯要麼盤結曲扭,要麼亭亭玉立,要麼傲骨嶙峋,要麼遮崖蔽天。這些石峯千姿百態,有些好像嫋娜多姿的少女一樣,有些好像龍鍾老人一般,形態各異,光怪陸離,不可名狀。

  風景婭四周多草甸、箭竹林、冷杉、高山杜鵑。通常一場大雨過後,晴空中彷彿也能見到雲煙滾滾,波瀾壯闊,那些終年不衰的霧氣雲瀑帶你置身世外飄然欲仙的境界。

  風景埡埡口掩於箭竹林中,下臨深淵,那裏古林從生,如柱似筍,雲霧也變幻莫測,形成“石林雲雨”景觀,被譽爲“神農第一景”。

  

●板壁巖

  板壁巖位於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素以“野人”的出沒地和石林倍受遊人注目。板壁巖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風。據說這一帶是神農架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箭竹林中經常發現野人的遺蹟,毛髮,糞便和竹窩。

  板壁岩石林位於神農頂風景區內,若隱若現於箭竹林和冷杉林中,峭似板壁,其中多草甸、箭竹、高山杜鵑,是以秀麗的亞高山自然風光爲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景點。

  箭竹林間,時見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態,無論觀其整體或局部,無論觀其正面或側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

  最惹人注目的是北坡的一尊巨石,從遠處看好像駱駝在綠洲上痛飲一樣,近看就像羣猴在玉樹上嬉戲,細看更像猴抱藤跳躍,又母子相偎,或是戀人細語。真是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啊!很多畫家、攝影家往往要在這尊巨石上耗費上幾個小時。

延伸閱讀

●神農氏的傳說

  神農氏在神農架採藥時,登上了回生寨。據傳說,這回生寨的還陽藥能起死回生,所以稱之爲“回生寨”。就當神農氏在跨越一座獨木小橋時,不慎將《神農本草》竹簡失落橋下,此橋因而得名“失書橋”。

  正當神農氏惋惜爲難之際,忽然從碧空飛來一羣白鶴,把他接上了天庭,成了“藥仙”。回生寨從此一年四季香氣瀰漫,遂改名“留香寨”。

  1985年秋,文物工作者來到留香寨考察,在留香寨下兩千米處的紅河村發現了一座神農氏騎仙鶴上天庭的清代石刻雕像。這座石刻雕像,竟然與當地民間傳說完全吻合,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我們通過一些史籍方誌,可以大體推斷出炎帝神農氏的相貌是:神農氏身長八尺七寸,聲音宏亮,額角很寬,眉棱圓而突出,鬍鬚很多,鼻子很大,嘴脣很厚。而這些特徵正好與這幅騎仙鶴的神農氏的石刻像相同。

  數千年來,炎帝神農氏被老百姓尊爲太陽神、農業神、藥神、竈神,世世代代爲人民所懷念。炎帝神農氏的英名如日月經天,萬古長存。

  神農架山高水長,林海蒼茫,魅力無窮。而炎帝神農氏的高大形象,將同神農架巍巍羣峯一起,就像一座豐碑一樣,偉岸地立在華夏大地上,永遠矗立在億萬炎黃子孫心中。

●張良棄官修煉

  張公院位於神農架送郎山主峯上,因傳說漢初張良晚年曾在此山辟穀修行建有庭院而得名“張公院”。傳說張良在密林中建了一個亭閣,常與一些遊客談古論今,吟詩作賦。

  不僅如此,他還常常下山到農戶中敘談,以清泉爲酒,以野果、藥材爲食,每至很晚才盡興而歸,而百姓總是送張良回閣院內,送郎山、張郎閣、張公院因而得名,至今遺址尚存。

  作爲漢代開國元勳、劉邦“智囊”的留侯張良,爲何要到神農架來辟穀修行呢?此事可從史籍中尋覓端倪。《史記·留侯世家》記述,張良晚年對劉邦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經劉邦特許,張良“乃學辟穀,道引輕身”(意思是不喫五穀,只食中草藥等藥物,靜居行氣修仙)。

  在《漢書·張陳王周傳》上,也講到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道,欲輕舉。”張良晚年目睹劉邦、呂后濫S功臣,爲了明哲保身,只好棄官修行,想要追隨赤松子學道登仙。

  赤松子是神農氏的司雨神仙,神農氏在神農架採藥後昇天成了藥仙,而神農架又盛產赤松子辟穀所食的水玉、火芝、柏實等藥物。張良欲師從赤松子,唯有到神農架才能實現。因此,依據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可以得知,張良前來神農架尋找赤松子,並服食水玉、火芝、柏實,以利修行得道,就是合情合理,十分自然的了。

小貼士:

●交通:

  神農架的交通以公路爲主。林區內的主要幹道有209國道,白果樹和紅花朵省道,酒壺坪和九湖區道相連。境內公路全長1300多千米、貫穿全區南北東西,並與襄樊、十堰、宜昌、興山、巴東等市縣公路聯成網絡。

  從武漢去神農架可以在新華路長途汽車站乘長途車,每天晚8:00有一班從武漢發往興山縣的臥鋪車,第二日早6:00到興山縣,票價爲90元/人。興山有小巴車可到達神農架木魚鎮(60千米),每半小時有一班車,票價爲10元/人。

  也可以從武漢坐火車先到十堰(晚上10:00的火車,早上6:00多到十堰),然後到汽車站搭7:30的客車,中午就可以到神農架了。

●門票:

  神農壇風景區40元/人;神農壇篝火晚會40元/人;神農溪漂流120元/人。

●注意事項:

  1、神農架原始森林很大,交通不發達,很多地方不對遊人開放,爲防止在森林中迷路,最好請一名導遊。

  2、晚上記得看看山裏的星星,又大又亮又多,而且離人特別近。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壺口瀑布

【必去理由】

  有人說壺口瀑布是可以觸摸的威風鑼鼓,是可以凝視的黃河大合唱。

  壺口瀑布包含着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着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着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壺口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有時間,請一定去壺口瀑布走一走,看一看。

先睹爲快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許多壯麗的景觀。而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就是其中的一個。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和陝西省宜川縣之間,在山西吉縣城西南25千米黃河之中。

  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千米,爲山西省著名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爲國家4A景區。

  要提到壺口瀑布,先要講述一下黃河的發源。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黃河向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時由於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南進入著名的晉陝大峽谷之中。

  黃河數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於受到河牀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餘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爲“壺口瀑布”。

  在《書·禹貢》中只用了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由於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景觀。

  水由於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其實,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游船隻能到達這裏,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沒有任何改變。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裏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豪情萬丈的詩句。

  每當春秋季節水清之時,在陽光的照射直下,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捲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到了冬天,平日裏“湍勢吼千牛”的壺口瀑布,也呈現出了別樣的風情:黃河水倔強地從兩岸形狀各異的冰凌、層層疊疊的冰塊中飛流直下。它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映射出美麗的彩虹,瀑布下搭起美麗的冰橋,令人不禁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過寬闊的河灘,人可以與壺口瀑布進行近距離地接觸。非汛期時節,只要稍有膽量的人,便可以沿着凹進石崖的一道被水沖刷的石槽繞到瀑布內,在那裏領略鋪天蓋地的洪流從頭頂越過的那種驚濤駭浪的視覺體驗,這與《黃河大合唱》給人的精神洗禮一樣蕩氣迴腸。

景點導覽

●十里龍槽

   十里龍槽全長4200米,寬30~50米,兩側中生界砂岩高15~20米,是全黃河最狹窄的地方。在河道約束下,黃河水奔騰咆哮,濁浪翻滾回旋,展現出磅礴的氣勢。

  在十里龍槽的上下基岩上,到處可見水流沖蝕槽及大大小小流水攜帶砂礫的圓形坑,這便是著名的“石窩寶鏡”。

  龍槽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果。由於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衝擊,河牀上的深壕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裏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孟門山

  孟門山在黃河中央,從不同的方向看有不同的風采,人稱“俯視如門,仰視如山,側視似舟”。孟門山其實是一塊巨石,佇立在壺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人們稱它爲“孟門山”,上面還鐫刻着“臥鎮狂流”四個大字。

  孟門山距離壺口約2500米,河水被巨石一分爲二。這塊奇石使得河水分流,俯視如門,故有孟門之稱。

  孟門山雖“臨危若墜”,但“臥鎮狂流”,“任水漲滔天,終不能沒”,實爲壺口之下一大景觀。

  說來甚怪,河水至此,就乖乖地分成兩路,從巨石兩測飛瀉而過,然後又合流爲一,真是一大奇景。

  另外,這裏又是人們觀賞“孟門夜月”的地方。每當農曆月半,在黑夜造訪孟門,可見河底明月高懸。站北向南望去,可見水中明月分爲兩排飛舞而下;從南向北望去,又見水裏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來。河水出孟門之後,以“奔騰到海不復回”的態勢,直至相距65千米處的龍門。

●壺口冰橋

  冬日的壺口上游,黃河上佈滿漂流的冰凌片,人們可以清晰得看到,水量顯然比夏季小了許多。壺口水雖沒有幾個月前那麼壯觀,但波濤聲依舊,在周圍冰凍的映襯下,此時的壺口別有一番趣味。

  因氣候原因,壺口下游約50多米處開始形成了冰橋。由於十里龍槽比較狹窄,上游下來的冰凌便在這裏逐漸堆積,並逐漸形成冰橋。

  每到冬天,黃河上游的水夾雜着大小不等的冰塊湧至壺口,於是便疊摞堆積起來,和石岸相平,形成了連接陝西、山西冬季的天然通道。

  據有經驗的老人說,冬天人們過“冰橋”時,只要順着狐仙的腳印走,可以確保安全,萬無一失。但如今,壺口下游已經建起一座大橋,人們再也不必靠“狐仙引路”冒險過河了。

延伸閱讀

●壺口瀑布四季風采

  由於四季氣候和水量的差異,壺口景色會隨着季節而有所改變。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分爲兩段:

  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農曆三月間,此時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已經全然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爲“三月桃花汛”。此時來到壺口瀑布,既可以領路瀑布的雄姿,也可以盡觀桃花的曼妙多姿,真是一舉兩得;

  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衆多的山泉小溪彙集着大量清流流過,在陣陣秋風的吹動下,常有彩虹出現,叫做“壺口秋風”。這個時期水大而穩,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主瀑難以接近,但遠遠望去,煙波浩淼,威武雄壯。大浪卷着泡沫奔騰咆哮,以翻江倒海的姿態飛流而下。此情此景,單靠筆墨真的難以形容;

  數九寒冬,壺口瀑布又換上了另一副銀裝玉砌的外衣,在耀眼的冰瀑面上,湧下一股股清涼的河水。在瀑布周圍的石壁上,掛滿了長短粗細不一的冰溜溜,配上河中翻滾的碧浪,更顯示出一幅北國特有的自然風光。

●壺口瀑布的傳說三則

  壺口瀑布有很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有以下三個:

第一則 “禹鑿孟門”

  相傳堯舜時期,黃河水流到壺口,因受益門山堵阻,平陽一帶時常遭受到嚴重水災。堯派鯨治水未成,又派禹去治水。大禹仔細瞭解了壺口至龍門的地形,決定採取疏通河道的方法來治理洪水。孟門山在龍門之北,治水便從孟門山開始。

  爲了不讓洪水淹掉孟門山,大禹組織了衆多民衆從孟門山的兩邊挖通河牀,並在山頂鑿“鎮河石牛”。石牛憑着威神的指引,引領河水順河道而行,不準淹掉孟門山,也不許氾濫成災。所以幾千年來,不論洪水多大,浪頭多猛,從來沒有淹沒過孟門山。

第二則 禹帽峯的故事

  傳說大禹在壺口治水,勞動之餘便在一條小溪旁休息、飲水。一日正值烈日當空,大禹和大家勞動了很長時間,又疲倦,又口渴,便到老地方休息。他隨手將帽子掛在旁邊的山頭上。

  正在飲水時,治水的羣衆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叫大禹去解決治水難題。大禹見情況緊急,立即隨人到了工地。沒想到,大禹走後,他掛在山頭上的帽子就和山峯變成了一體,山頭變得和帽子一模一樣,上有帽頂,下有帽沿。後來人們便把這座山叫做“禹帽峯”。

第三則 神龜峯的傳說

  有一隻大烏龜長期潛在黃河水底,它神通廣大,既可以滾動巨石,可犁通河牀,故稱“神龜”。有一天,它在孟門山下的河底翻動巨石,正巧碰上神牛奉禹之命往山上拉運巨石。

  神牛不知它拉運的那塊巨石正是神龜翻動的巨石,驚動了神龜。神龜大叫一聲,跳到東岸,翻動河水,顯出一道金光,沒想到,它的這個舉動使得神牛受了驚嚇,神牛放開巨石,隨着一聲巨響,一下跳到河的西岸。

  那一天,民衆又來上工,只見神龜和神牛都不能動了。後來神龜變成了神龜峯,神牛也遵從禹王旨意變成了鎮河石牛。如今兩峯隔河相望,站在兩峯之上均可望見黃河。

小貼士:

●交通:

  從延安到壺口有專線車(車費26元,行程約4小時)。

●門票:

  61元/人。

●開放時間:

  8:00~18:00。

19.天下名景第一山——黃山

【必去理由】

  黃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並與長江、長城、黃河並稱爲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爲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先睹爲快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面積約154平方千米。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爲山上岩石多呈青黑色,所以古人就給它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傳說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大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溫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於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間,他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是世界遊覽勝地。黃山主峯蓮花峯,海拔1864.8米。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蹟。山中的溫泉、雲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六大景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同時,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它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 廬山之瀑,衡山之煙雲,雁蕩山之奇石,峨眉山之秀美,黃山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遊黃山,曾讚歎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突出了黃山在一代旅行家心中的地位。

  在經歷了漫長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黃山才形成其特有的峯林結構。大自然以其魔術師般的雙手,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黃山偉大的自然美,使無數詩人、畫家爲之讚歎和陶醉,產生無法抑制的創作激情,留下了不可計數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僅就讚美黃山的詩詞來說,現在可以查到的就有兩萬多首。

  在繪畫方面,以體現黃山俊美恬靜的黃山畫派,更是成爲黃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奪目明珠。黃山畫派的大師們不斷從黃山山水中吸取養分,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們以凝重簡練的筆墨、明快秀麗的構圖和清高悲壯的風格、深沉宏達的旨意,在畫壇獨樹一幟。黃山哺育了各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藝術家們又賦予黃山以藝術的生命。

  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吸引了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景點導覽

●西海大峽谷

  西海大峽谷位於黃山西海景區,這裏被稱爲“夢幻景區”,“夢幻景區”的一大特色是景點集中,以奇秀著稱。

  這一景區是從西海的排雲亭過步仙橋到天海這一段,這裏怪石林立,山道鬼斧神工,步仙橋更是巧奪天工。

  西海大峽谷峯巒林立:石柱峯、石牀峯、雙筍峯、薄刀峯、牌坊峯、松林峯,還有無數尚不知名的山峯,圍成一個巨大無朋的空間,既巍峨壯觀,又秀麗奇特。

  尤爲獨特之處在於,這裏的山體不同於別處的山峯那樣峭拔挺立、以雄偉見長,而是狀如刀劈斧砍般巨型石片壘積木似地堆積起來,遠看形成破碎狀的峯林,有搖搖欲墜之感,其實卻壁立千仞,穩如泰山。

  在這裏觀賞,可謂是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人們只要稍微移動腳步,就會見到不一樣的風景,而且景色處處異常俊美,讓人有墜入畫中的感覺,實在是令人慨嘆。這裏最精彩的一段要數快到步仙橋的那段人工修的棧道,在如此險峻之處卻能同時體會到黃山的峯、石、雲、松之美。

●天都峯:

  天都峯位於黃山東部,在蓮花峯的對面,離玉屏峯約1000米。天都峯爲黃山三大主峯之一,海拔1810米,在黃山羣峯中,天都峯是最爲險峻的山峯,古人把其視爲“羣仙所都”,所以取名天都峯。

  相傳唐代島雲和尚歷經千險,終於到達了峯頂,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峯的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峯》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悽悽;欲下前峯瞑,巖間宿錦雞。”由此可見天都峯之險峻。

  遊客一路需手攀石欄,鐵索,走完一段陡峻奇險的“天梯”,跨過“天橋”,越過著名的鯽魚背,才能到達峯頂。鯽魚背是一段隆起的峯崗,長約10餘米,寬僅一米,兩側萬丈深淵,十分險峻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經過黃山建設者們的辛苦開拓,現在的天都峯登峯道路已經是有驚無險。

  天都峯頂非常開闊,頂山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在石室外有一塊奇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爲“仙人把洞門”。另外還有一個名爲“天都仙桃”的石頭,就像一個桃子一樣。在峯頂有“登峯造極”的石刻,遊客從此極目遠眺,可以體會到遠山相接,千峯競秀的意境。古詩有云“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正是天都美景的最佳寫照。

●玉屏峯

  玉屏峯介於天都峯和蓮花峯之間,爲36小峯之一,海拔1716米。峯壁如玉雕屏風,故名“玉屏峯”。

  明代普門和尚曾在峯上爲文殊菩薩建了一座文殊院,今在其舊址建王屏樓賓館,樓距峯巔36米。舊有諺語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評述:“一光明頂之曠,桃花源之幽,石筍矼之奇,各擅其異,唯文殊院兼收之。”

  清人汪土宏有詩讚曰:“玉屏峙霄漢,鳥道度松門。昨日登臨處,諸峯展底存;雲今甘在下,嶂出爾何尊。極目無窮盡,空青抹一痕。”明徐霞客遊此,讚歎不已:“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樓,兩峯秀色,俱手可挽。四顧奇峯錯列,衆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這都是對玉屏峯絕佳的讚歎。

  峯壁刻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和朱德“風景如畫”的手跡,獅石上刻有劉伯承所題《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遊黃山》的詩篇,又有“一覽衆山小”、“黃山第一處”、“雲海大千”、“宇宙大觀”、“別有天”、“佛陀境”等大量古今石刻,內容氣勢磅礙,書法藝術精湛,是絕好的人文景觀。?

  玉屏峯前有一個如平臺一樣的巨石,左有青獅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臺,登臺四眺,景色奇麗絕美。1996年9月,玉屏峯開通了玉屏索道,又爲玉屏峯增添新景。

延伸閱讀

●飛來石的傳說

  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他專門造橋,一生修了不少橋。他的年紀越來越大,一心想給自己家鄉也建造一座橋,但是嘆息沒有幫手。

  他的膝下只有一女名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深知父親的心思,要求幫助父親修橋。可是修橋是件苦差使,小女子怎麼受得了,所以單福不答應女兒的要求。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無可奈何,最終含淚點頭。他又找來三個徒弟幫忙,不久就幹起來了。

  由於開山運石的非常勞累,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都溜走了。單福父女和三徒弟鐵了心要修橋,繼續在風雨裏苦幹。可是,一晃好幾年過去了,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下去就是累死,橋也建不起來。

  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賣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又都搖搖頭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不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甚麼時候把修橋的石頭全運到江邊,甚麼時候跟你走。”她沒有想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柺李,他見到他們自願爲百姓修橋,專門來幫助他們。

  鐵柺李擠出人羣,騰雲駕霧來到百里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着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扇起來。石頭紛紛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鐵柺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着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他站在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遊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

●仙人翻桌的傳說

  在東海風景區有一個四腿向上的石桌,像是有意翻倒在地一樣,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候,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他們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後海、東海、後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

  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後海、東第、後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着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爲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裏仙樂飄飄,熱鬧非凡。

  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後,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了,天下美酒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下午,一直延續到天黑,可是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後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他們醉後失態,只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飛起一腳,立刻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甘示弱,也飛起一腳,立即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峯還高出四十八丈。

  只見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又落在原來的地方。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爲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

  想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爲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小貼士:

●交通:

  皖贛鐵路橫貫黃山市境,每逢節假日,黃山也是最多開行旅遊專列的景點之一。黃山火車站位於黃山市中心,與汽車站近鄰,步行僅3分鐘左右,往來黃山風景區的公共汽車,大多都會在火車站附近停靠等客,方便遊客往來各個景區。

●門票:

  黃山門票:200元/人; 翡翠谷:(情人谷)50元/人;九龍瀑:25元/人;石門峽:30元;雲谷纜車:66元/人/單程;玉屏纜車:66元/人/單程;太平纜車:66元/人/單程。

●注意事項:

1、高山風大,寒冷,穿羽絨衣戴風雪帽爲好;

2、冬季雨雪多,路滑,宜穿旅遊鞋,如套上草鞋更好,同時別忘了帶手杖與手套;

3、如體力不支,可坐纜車登山,既舒適又安全。

20.藏羚羊的家園——可可西里

【必去理由】

  可可西里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譽爲“世界第三極”,“生命的禁區”。

  然而正因爲如此,給高原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成爲“野生動物的樂園”。

  也正因爲如此,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

先睹爲快

  可可西里蒙語意爲“青色的山樑”,也有人說是“美麗的少女”。可可西里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北有崑崙雪山,南接唐古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可可西里是青藏鐵路穿越的我國最大“無人區”,除此之外,它還是目前我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爲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可可西里自然景觀獨特,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其中,一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超過100個。這裏現代冰川分佈廣泛,冰川面積達1800平方千米,形成了獨特的雪域景觀:雪山,峽谷,石林,石環,鹽湖邊盛開的朵朵“鹽花”以及冰川下熱氣蒸騰的沸泉等,都給人帶來粗獷、唯美的視覺體驗。

????除了景緻獨特之外,可可西里還素有青藏高原“動物王國”的美譽。這裏動物資源的特點是種羣大、數量多,棲息着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雪豹、棕熊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同時,藍天白雲下飛翔着金雕、黑頸鶴、大天鵝等鳥類,湖中游動着裸腹葉須魚等魚類,這些均爲青藏高原特有物種。

  最爲突出的是藏羚羊,它被稱爲“可可西里的驕傲”,是我國特有物種,羣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

  在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到5月底、6月初,成羣結隊的臨產藏羚羊從保護區東部向腹地卓乃湖、太陽湖一帶大規模遷徙產仔,數萬只母藏羚羊在湖畔集中分娩,場景十分壯觀。

  近年來,藏羚羊的命運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英勇的反盜獵勇士在可可西里方圓4萬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與武裝盜獵分子展開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從1995年以來,各種環境保護組織以及多位志願者們,爲了保護可可西里的生態環境不斷地努力着,有的志願者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由於加大了對武裝盜獵藏羚羊的打擊力度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可可西里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藏羚羊種羣數量逐年恢復,目前已接近6萬隻。

  2005年7月24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建立首個野生動物科研站,建築面積260多平方米。主要是對可可西里一帶的野生動物的研究,只主要從種羣、生活習性、繁殖遷移等方面開展基礎性研究,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對今後更加有效地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如今,沿青藏公路驅車經過可可西里時,公路兩旁自由自在活動的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會讓遊客大飽眼福。乘坐青藏鐵路旅客列車進藏的遊客也可以在車內或鐵路沿線設立的觀景站臺欣賞到可可西里風光及“生命禁區”裏輕盈、俊美、奔跑如飛的藏羚羊。

景點導覽

●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1994年1月18日,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傑爲保護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獵者槍戰,英勇犧牲。

  在熱心人士楊欣的努力下,1996年5月,中國民間第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奠基。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位於可可西里東側的崑崙山腳下治多縣境內,於1997年9月10日正式建成。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作爲可可西里反偷獵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進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的進程。

  1998年8月在企業家和志願者們的資助下,又增建了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太陽能取暖設備和全自動微電腦控制的柴油鍋爐取暖裝置、800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高空了望塔、多功能廳、廚房、衛生間等。

  1999年9月,在香港地球之友的資助下,完成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強化木地板的鋪設,以及儲藏室、道路的建設,並完善了生活設施。同年策劃“長江源”環保紀念碑,當年的6月5日,由江澤民主席題詞的“長江源”環保紀念碑在沱沱河沿落成。

  2000年,通過義賣《長江源》畫冊,保護站又裝備了1400瓦風光發電裝置,年底又裝備了電腦、衛星電話,新購買了一輛北京吉普車。至此,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設施爲整個長江源區所有單位中最好的配置,爲志願者機制的實施作好準備。

  2001年1月1日,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志願者機制開始啓動。到2002年,共計有200多名志願者和大學生志願者在保護站志願服務……

●可可西里原始風光

  可可西里,西藏崑崙山下的一片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的無人區。以風光純樸、生態原始而聞名的“遊客禁區”,在2006年首次向遊客開放。不過,和別的旅遊景點不同,到可可西里旅遊的第一個項目是體檢。

  由於可可西里特殊的地理環境,遊客必須有野外生存經驗,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然而更重要的,是對大自然的熱愛。

  可可西里由雪山、高原、草地、湖泊這四個元素組成。

  雪山連綿起伏,有高有矮,高的聳入雲端,輕易不露真容,矮的就乾脆連成一片,沒頭沒尾的只是一片白色。

  這裏的湖泊是人們所見到最乾淨的,因爲它是中國河流的源頭,湖水是直接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湖水有的是藍色的,直到走近了才發現原來它清澈見底;有的是綠色的,用手捧起來嘗一口,雪山的味道從嘴巴直入心脾,直到五臟六腑都涼遍。

  這裏的草地就像一個彩色的毯子一樣,紅黃藍綠紫,甚麼顏色都有,紅的是紅景天,這種名貴的中藥材在這裏隨處可見,連天連地的一片又一片地生長着;黃的是普通草,藏羚羊最喜歡品嚐;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各種植物,在可可西里愉快地生長着,它們有着超強的生命力。

延伸閱讀

●傑桑·索南達傑的事蹟

  傑桑·索南達傑是治多縣索加鄉人,生於1954年,1974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他畢業後要求返回治多縣工作,從學校教師做起,先後擔任縣文教局局長、索加鄉黨委書記、治多縣縣委副書記。

  可可西里人跡罕見,這裏橫行着許多專門盜獵珍貴野生動物的犯罪團伙。在時任青海省治多縣委副書記傑桑·索南達傑領導下,成立了我國第一支武裝反偷獵隊伍——西部工委。在索南達傑任縣委副書記期間,十多次帶領隊員們進入可可西里無人區,足跡遍佈可可西里,與偷獵者作不懈的鬥爭。

  1994年1月,索南達傑率領4名工作人員在可可西里太陽湖附近抓獲了20個偷獵者。偷獵者中有兩個傷病員,索南達傑本着人道主義的精神派2個工作人員押送他們連夜趕往幾百千米外的格爾木治療,自己則和另一個工作人員押送18名偷獵者和繳獲的車隊,索南達傑留在最後一輛車上壓陣。

  偷獵團伙見執法者人少乘機反撲,將第一輛上帶路的工作人員擊昏並搶奪了武器。瘋狂的盜獵者們埋伏了起來,用獵S藏羚羊的方法對準索南達傑來的方向——等他一靠近,打開車燈,照射着他,十幾條槍同時開火——索南達傑倒在了血泊裏,身邊是截獲的兩卡車2000餘張藏羚羊皮。

  等增援人員趕到時已經是五天後了,索南達傑臨死都保持着半蹲舉槍射擊的姿勢,可可西里-40℃的嚴寒早已把他凍成了一尊青藏高原上不屈的冰雕。那一年,索南達傑剛好40歲,正是人生的盛年。

  那時正值春節,然而治多縣全縣沒有歌聲,沒有舞蹈,沒有請客喝酒,也沒有人出去轉山轉經。他們請來了大活佛,爲這位英勇悲壯的藏族漢子舉行了火葬。按照藏族的習俗,人死後一般進行天葬或水葬。火葬,是給活佛的待遇。

  1997年,爲保護這裏的動植物資源,環保志願者楊欣自籌資金20多萬元,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治多縣境內建起索南達傑保護站。高約20米的花崗石紀念碑上書寫着“功蓋崑崙,音容長在”八個字,概括了英雄悲壯而光榮的一生。

  碑上還有索南達傑的黑白遺像,微微卷曲的頭髮和腮頰上鬍鬚給人以驃悍不屈的印象,烈士威武的臉上充滿堅毅而樂觀。英雄不死,壯志長存!英雄的精神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7月至9月爲最佳旅遊時間,氣溫適宜,節日也較多。春天風沙大,秋天走最好,但是時間比較短。

  

●注意事項:

  可可西里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遊客要嚴格遵守保護區管理規定,不要隨意開車在公路路基下的保護區內行駛。如果遇到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不要隨意追逐拍照。

21.世界上最神祕的沙漠——塔克拉瑪干

【必去理由】

  塔克拉瑪干沙漠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爲高山環繞,充滿了奇幻和神祕的色彩。

  塔克拉瑪干沙漠有頑強的沙生植物植被,尚存於沙漠中的湖泊和綠洲,還有生存於沙漠中的野生動物和飛禽昆蟲等;特別是被深埋於沙海中的絲路遺址、遠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種金屬礦藏都被籠罩在神奇的迷霧之中,都等着人們去探尋。

先睹爲快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33.7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干”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雖然沙漠有天山和崑崙山雪水的補給,有礦化度極高的鹹水,但因其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00多倍,就算加上那些補給之水,也對沙漠的乾旱起不了甚麼作用。在炎熱的夏季,其腹地沙表溫度最高可達73℃。

  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全年有1/3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流動沙丘佔80%以上。據測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1000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千米。絲路古道南道的精絕、小宛、戎盧、圩彌、渠樂、樓蘭等古代城鎮和許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沒。

  1894年,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4個人和8只駱駝計劃穿越沙海,而正是這次穿越,幾乎使所有人送了命。事後,斯文·赫定回憶那次穿越,在他的探險遊記中驚魂未定地把這裏稱作“死亡之海”。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祕、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丘類型複雜多樣,複合型沙山和沙壟,就像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一樣,而塔型沙丘羣,則呈現成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讓人眼花繚亂。

  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這麼高的溫度,使得地表景物飄忽不定,也因爲這個原因,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

  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而臣河兩岸,生長髮育着密集的胡楊林和怪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不僅如此,林帶中還住着野兔、小鳥等動物,這些都爲“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

景點導覽

●胡楊森林公園

  1993年,在塔里木河畔建立了我國首家沙漠胡楊森林公園,佔地5000餘畝。胡楊森林公園分佈着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楊森林,沙漠胡楊森林構成了公園主體。胡楊森林公園距輪臺縣城約80千米,地處塔里木胡楊保護區的核心部位,在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河畔。

  公園內色彩絢麗多變,綠樹、碧水、藍天,猶如一幅濃重的水墨畫。秋初時胡楊林黃綠相間,深秋一片金黃,煞是好看。

  據說全世界胡楊林有10%在中國,而中國的胡楊林有90%在塔里木河畔。胡楊樹的祖先遠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就出現了,被稱爲“第三紀活化石”,是世界最古老的一種楊樹。

  正因爲它的古老和原始,其歷史價值是任何樹種所不能與之相比的。胡楊樹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強大生命力,嬴得了人們的敬仰,吸引着衆多旅遊者前往瞻仰。?

●羅布人村寨

  羅布人村寨位於尉犁縣西南的瓊庫勒牧場,距庫爾勒市80千米。此處有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林,塔里木河與渭幹河在這裏交相輝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望無際。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劃獨木舟、食烤魚、操羅布泊方言的羅布民族就生長在這裏。

  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魚爲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旅遊者在此可涉河水、穿森林、騎駱駝觀沙海;可滑沙,乘舟,聽羅布人演唱民歌,圍着篝火觀看羅布舞蹈,睡茅屋,領略古老的羅布民族風情,享受回歸大自然的樂趣。?

●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位於民豐縣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閭,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帶。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發現尼雅遺址。1906年,他再度對該遺址進行調查發掘,斯坦因兩次共發掘廢址53處,掘獲盧文木簡721件,漢文木簡、木牘數件,以及武器、樂器、毛織物、絲織品、傢俱、建築物件、工藝品和稷、粟等糧食作物。同時,他還對遺址進行了測繪。其考察成果公佈後,轟動了全世界。

  繼斯坦因之後,1905年,美國人亨延頓,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後來到尼雅遺址進行發掘考察。此後,斯坦因於1913年和1931年又來過兩次。

  解放後,新疆博物館等單位組織專業隊伍對尼雅遺址進行了多次產搶救性調查清理,1959年發掘的東漢夫婦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了兩具乾屍和一批珍貴文物,其中藍底卉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爲是我國迄今所見的最早棉織物。

  從1989年起,新疆文化廳與日本小島康譽爲首的有關學術團體,有計劃地開展了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調查與考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延伸閱讀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渴望能引來天山和崑崙山的冰雪融水澆灌乾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神仙很慈悲,被百姓的真誠所感動,想幫助窮困的百姓們。他拿出了兩件寶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鑰匙,神仙把金斧子給了哈薩克人,哈薩克人用它劈開了阿爾泰山,引來清清的山泉水,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想把金鑰匙交給維吾爾族人,讓他們打開塔里木盆地的寶庫,不幸的是,金鑰匙被神仙的小女兒瑪格薩丟失了。神仙得知此事大發雷霆,一怒之下將女兒囚禁在塔里木盆地,從此盆地中央就變成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多年後的今天,石油工人找回了象徵着幸福的“金鑰匙”,打開了寶庫的大門。從此,滾滾的原油和儲量豐富的天然氣被開發出來,爲人民帶來巨大的財富。

  還有一種傳說: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輪臺縣野雲溝鄉和庫爾楚以南,騎駱駝要走兩天之遙的沙漠中,有一個神祕去處,當地人叫“夏裏苦岱克”(意爲枯林中的街市)。

  傳說那裏遠遠地就可看到一片綠洲,其中朦朦朧朧的能見到湖光水色,清澈的湖面碧波盪漾,金色的胡楊倒影在泛起漣漪的湖面……待人們走近古城,影影綽綽還可看見城牆、宮殿、大街小巷,還能聽見裏面有雞鳴、狗叫……

  這一帶的人對古城有很多神奇的說法。說古城中街市房屋都建設得很好,就是不見一個人。城中彎腰即可撿到玉石瑪瑙、金銀珠寶,散落的錢幣更是遍地都是,但是誰也不能把它們扛出沙漠,因爲出了古城就會遇到黑風暴。

  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按這種傳說,僱了當地人當嚮導,備了7匹毛驢和駱駝向沙漠中進發,企圖發現這座古城。但最終還是在沙漠和胡楊林中迷了路,只得沮喪地放起了尋找古城的想法。

  還有一則關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古城的傳說:在且末縣以北?100多千米車爾臣河的一條已乾涸的支流盡頭,有一個被風沙半埋的古城。曾經有人揀到從沙中吹出的木牘、木箱和金銀飾品,帶出沙漠後被文物販子騙走。

  據史料記載,善鄯王國最後滅亡於且末。沮渠安周攻打善鄯,善鄯王之子率領着5000國民降安周,後隨其回到吐魯番地區。

  善鄯王比龍帶四千國民攜王室家眷以及國中財產,西逃且末。且末古城應在今天距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100~150千米的沙海之中。

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通常10月至次年~4月爲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的最佳季節,在這期間不會出現沙塵暴,4~5月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風季,每隔幾天就要刮兩三天的暴風,夏季沙漠乾熱難忍,都不適合沙漠探險。冬季是全自助徒步沙漠的最佳季節,白天氣溫在-5℃左右,夜裏氣溫在-15~-30℃之間,白天行軍不至於出汗太多,也沒有寒風瑟瑟的感覺。

●注意事項:

  1、八九月份,這時天氣已經開始涼爽,瓜果也已經成熟,對於遠道而來的遊客來說,還有甚麼比這兩點更重要的呢。賣東西都是以千克論的,千萬別搞錯了,多付給人家一倍的錢。入鄉隨俗,暫時先放棄喫豬肉的習慣,這樣會處處都方便一些。

  2、個人攜帶的攝影器材要做好防沙、防土處理,在有縫隙的地方儘量用透明膠紙封好。 多攜帶水果、蔬菜。最好多帶蘋果,可以在乾燥的環境裏有效的補充水分。秋天穿越塔克拉瑪干要有保暖的準備,氣溫有時可達0℃。

22.人間最美的“綠色淨土”——呼倫貝爾大草原

【必去理由】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風光最爲絢麗的地方,擁有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500多個湖泊,3000多條河流。

  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種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

先睹爲快

  內蒙古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除了大興安嶺和大青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在祖國雄雞形版圖上方,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她被譽爲“北國碧玉”。

  著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每當微風吹過,羊羣就像流雲飛絮一般,點綴在鬱鬱蔥蔥的綠草之間,讓草原風光顯得更爲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呼倫貝爾草原東起大興安嶺西麓,西鄰中蒙、中俄邊境,北起額市根河南界,南至中蒙邊界,東西300千米,南北200千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天然草場面積佔80%。

  一般海拔爲650~1200米,有天然種子植物653種,菊科最多。牧草茂密,每平方米生長20多種上百株牧草。天然蘆葦70多萬畝,藥材428種,獸類35種,禽類241種,魚類60餘種。草原白蘑、秀麗白蝦、三河牛、蒙古羊、享譽國內外。

  呼倫貝爾現有人口266萬,是以蒙古族爲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

  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和貝爾兩大湖泊。呼倫的蒙語大意爲“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爲“雄水獺”,因爲過去這兩個湖盛產水獺。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爲“綠色淨土”。呼倫貝爾大草原出產的畜產品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連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同時,這裏也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

  呼倫貝爾草原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這裏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生長着鹼草、針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國”之稱。

  盛夏時節,草原上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空氣也非常的清新。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處處“風吹草低見牛羊”。在藍天白雲之下,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牧民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盡收眼底。

  有人說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很多不同的側面,有時很豪爽,就像大漠的風沙一樣,有時很細膩,就像鋼琴家的手指,有時很婉約,就像吳儂軟語的纏綿一般,有時很溫柔,就像情人的眼眸,這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風姿。

  有人問,呼倫貝爾大草原到底是個甚麼樣子呢?那還得你自己來看看才能知道啊!看完這麼多介紹,你也一定心嚮往之了吧!就算從未來過呼倫貝爾,心兒也許早就飛向草原,去擁抱藍天了。

景點導覽

●金帳汗蒙古部落

  金帳汗蒙古部落是呼倫貝爾唯一以遊牧部落爲景觀的旅遊景點,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莫爾格勒河畔。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旅遊牧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汁曾在這裏整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

  金帳汗蒙古部落景點的佈局,就是按照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再現而來。來到了這裏,彷彿就能看到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策馬揮鞭、馳騁草原的雄姿。

  每逢夏季,蒙古族、鄂溫克族的牧民們便不約而同地來到這山清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這裏優美豐厚的自然環境,使這裏成爲世界少有的遊牧聖地。

●呼倫湖

  呼倫湖方圓400千米,湖水面積233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爲138.5億立方米。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是中國四大湖淡水湖之一,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的發源地。呼倫湖碧波萬頃,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呼倫湖屬於富含營養型湖泊,共有魚類30多種,主要有鯉魚、鯽魚、狗魚、鮎魚等魚類。此外,湖中還盛產秀麗白蝦。

  呼倫湖是我國北方數千裏之內唯一的大水澤,它水域寬廣,富含沼澤溼地,草原遼闊,食餌豐富,是鳥類棲息環境極佳的環境,是我國東部內陸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的春秋兩季,南來北往候鳥種類繁多。

  據初步統計,呼倫湖地區共有鳥類17目41科241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5。主要有天鵝、雁、鴨、鷺等,其中不少屬珍稀禽類。可以說呼倫湖地區是內蒙古少有的鳥類資源寶庫之一,是一個廣博的鳥類博物館。

●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那達慕大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歷史,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需要而產生的。

  在過去,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

  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

延伸閱讀

●呼倫貝爾的名字由來

  在古時候,有一個非常美麗的蒙古族姑娘名叫呼倫。相傳她走在草原上,各種鮮花都羞澀地低下頭;在大草原上,有一個英俊的蒙古族小夥子名叫貝爾。每當他騎上高頭大馬,所有的馬匹都自願伴着他一起飛奔。

  兩個年輕人相愛了,百靈鳥兒高唱祝福的歌,雪白的羊羣叼來最美麗的花堆在他們帳房外。可是,在一個雨後的夜晚,突如其來的災難破壞了草原的寧靜。惡魔莽古斯看中了呼倫的眉毛,他狂笑着施展魔法吸乾了草原的水,從潔白的氈房裏搶走了呼倫姑娘。

  從那以後,草原枯萎了,成羣的牛羊倒地而亡。貝爾失去愛人悲痛欲絕,爲了拯救草原和心愛的姑娘,貝爾抄起弓箭長刀,跨上棗紅馬,衝進枯萎的草原。

  他日夜奔波跋涉,不停地尋找莽古斯,終因疲憊不堪跌下馬來。就在半夢半醒間,他彷彿看到了飽受折磨摧殘的呼倫的身影,她已經變成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就在眼前經受着風吹日曬,奄奄一息。

  貝爾猛然驚醒,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夢。他發現眼前正有一朵“阿日愣”花,他拿出皮囊,用僅有的一點水澆灌“阿日楞”花。呼倫復活了,她又變成了人,一對苦難的戀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這時,莽古斯又出現了,再次奪走呼倫。突然間,草原被沙石吞噬,天邊燒起了大火。貝爾情急之中想起了阿爸傳給他的神弓,連向天空放出僅有的三箭。頓時大雨傾盆,草原復甦,牛馬羊羣又重新站立起來。

  妖魔氣急敗壞地帶着綁在身後的呼倫再次S回,企圖S死貝爾並摧毀一切。這時,呼倫掙脫綁在身上的繩子,飛快地奪下莽古斯頭上的綠寶珠,一口吞下。頃刻間,山崩地裂,狂風大作,呼倫倒地化作浩蕩的大湖。

  貝爾悲痛欲絕,他S死了惡魔,痛苦地地折斷了神弓。只聽一聲巨響,草原塌陷了,貝爾也化做一池清湖。就這樣,一對戀人把熾熱的愛獻給草原萬物,化做呼倫、貝爾兩個清澈汪洋的大湖。草原有情,暗暗地裂開一道烏爾遜河,把兩顆年輕的心連了起來。草原興旺了,呼倫貝爾成了她的名字。

小貼士:

●交通:

  去呼倫貝爾大草原,先到海拉爾,從北京、哈爾濱、呼和浩特、包頭都有到達海拉爾的火車;北京和呼和浩特也有直飛北京的飛機。從海拉爾有發往草原的旅遊車,一個小時的車程。

  

●最佳旅遊時間:

  草原氣候區,從東端呼倫貝爾草原至陰山河套平原一帶,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爲-28℃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5~9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23.世界上最壯麗的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必去理由】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基本特點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

  1994年,我國科學家組成一個科學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才揭開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神祕面紗的一角。

  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努力後驀然發現的。它令世界矚目和驚歎,令中國爲之自豪和驕傲。

先睹爲快

  在我國西南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聳立着喜馬拉雅山等世界著名的山脈和高峰。就在這些崇山峻嶺之間,幽深而綿長地躺臥着一條“巨龍”,它就是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在古代藏文文獻中被稱爲“央恰布藏布”,意爲“從最高頂峯上流下來的水”。它源自於喜巴拉雅山脈中段北麓冰山雪嶺之中的傑馬央宗冰川,河牀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位於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峯附近。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努力,根據航測地形圖、航空照片和衛星影像圖進行分析和測量,並與實地考察結果和數據對照訂正,驀然發現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的平均深度爲5000米,最深處達5382米,峽谷長496.3千米。

  它的長度超過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美國克羅拉多峽谷,克羅拉多峽谷全長440千米,深度則超過了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祕魯科爾多峽谷,祕魯科爾多峽谷深3200米左右。1994年4月,上世界末最重大的地理發現——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通過新聞媒體公諸於世。

  整個峽谷地區環境十分惡劣,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許多地區至今甚至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祕境”,是我國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盡觀環境十分惡劣,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山地生態系統類型、植被類型、生物羣落最豐富的峽谷谷地。從海拔數百米的谷底,直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峯頂,南來的溼潤氣流已能沿河谷長驅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氣溫升高。

  因此,這裏的河谷低地同時具有稻穀飄香、青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熱帶、亞熱帶風光,被譽爲世界山地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內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彙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大峽谷內幾乎與世隔絕,所以這裏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有不少的是珍稀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沒有的。如此豐富的山地生態系統類型、山地植被類型以及生物羣落,全部壓縮在這個侷促的區域,爲世人所驚歎。

景點導覽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流淌,流經西藏的米林縣派鄉後,進入下游河谷段,寬闊平緩的江面立即急速變窄,河流穿過兩座海拔7000多米的高山谷底,圍繞南迦巴瓦峯形成一個U字形的奇特景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這裏是世界水能資源最爲富集的地方。雅魯藏布江的天然水能蘊藏量達7900餘萬千瓦,其中,大拐彎峽谷佔整個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的三分之二以上。

  從派鄉到巴昔卡496.3千米的下游河段,河流水面高程由2910米,急劇降到155米,天然落差達2755米,加上派鄉附近的平均流量爲1900立方米/秒,從而使大峽谷成了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

  如果在大拐彎處興建水電站,則裝機容量可達4000萬千瓦,是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的2倍多,將成爲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超巨型水力發電站。

●南迦巴瓦峯

  南迦巴瓦峯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境內,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由於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峯,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級山峯中的最高峰。

  在藏語中,南迦巴瓦有多種解釋,一爲“雷電如火燃燒”,一爲“直刺天空的長矛”,後一個名字出自《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峯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通過這些充滿陽剛之氣的名字,我們可以揣摩出,南迦巴瓦峯的性格非常剛烈而且不可征服。

  南迦巴瓦峯充滿了神奇的傳說,因爲其主峯高聳入雲,當地相傳天上的衆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那高空上的風造成的奇雲就是衆神燃起的煙火。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峯都有着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延伸閱讀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來歷

  相傳,“冰山之母”岡仁波齊大雪山有四個兒女:大兒子是雅魯藏布江,二兒子是獅泉河,三兒子是象泉河,小女兒是孔雀河。

  一天,雙鬢斑白的老母親把四個兒女叫到身邊說:“孩子們,你們都長大了,我也老了,你們也應該趁着年輕出去見見世面了。現在,你們就沿着自已選擇的道路,去世界各地周遊吧!”兒女們雖然不願意離開母親,但也覺得應該出去闖蕩一番了,就悲傷地告別了母親,分四路出發了。它們相約在印度洋相會,然後一同乘着彩雲回到家鄉。

  ?老二獅泉河往西走,老三象泉河向北去了,小妹孔雀河打算往南,而老大雅魯藏布江則一直往東,它要去到太陽昇起的地方。

  雅魯藏布江繞過九百九十九座雪山,穿過九百九十九條峽谷,來到工布地區,看到廣袤的草原、偉岸的森林、和鮮豔美麗的花朵,還有“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峯大雪山,雅魯藏布江高興極了,便放聲高歌起來……

  這時,一隻小鷂子落到江面喝水,雅魯藏布江問它:“喂,朋友,你從哪裏來的?”小鷂子歪着脖子傲慢地回答:“我呀!是從印度洋來的!”雅魯藏布江一聽,連忙打聽道:“真的啊!那你看見我的弟弟獅泉河和象泉河了嗎?還有我的妹妹孔雀河?”

  其實,小鷂子根本沒到過印度洋,更沒見過他的兄妹。他慌張地說:“他們呀,早就到了印度洋。”雅魯藏布江一聽,趕忙掉頭南奔,再高的山崖,它毫不猶豫地闖,再深的險灘,它勇敢地往下跳……從而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峽谷。

●南迦巴瓦山的傳說

  關於南迦巴瓦山,有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壘鎮守東南。弟弟加拉白壘勤奮好學武功高強,個子也越長越高,大家見了都誇獎弟弟。哥哥南迦巴瓦不學無術,還十分懶惰,大家都指責他不如弟弟懂事。

  南迦巴瓦見到大家都喜歡弟弟,都不喜歡自己,他心生嫉妒。於是,他決定S害弟弟,以解心頭之恨。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他設了一個計謀將弟弟S害,將他的頭顱丟了米林縣境內,化成了德拉山。

  上天得知此事後,感到震怒,爲了懲罰南迦巴瓦的罪過,於是罰他永遠駐守雅魯藏布江邊,永遠陪伴着被他S害的弟弟。

  這個神話故事很生動地向我們描述了這兩座山的特點:加拉白壘峯頂永遠都是圓圓的形狀,那是因爲它是一座無頭山;南迦巴瓦則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雲遮霧罩不讓外人一窺。

小貼士:

●交通:

   先從拉薩乘坐班車到林芝,班車的首發時間爲上午8:00,拉薩到林芝的八一鎮633千米,票價155元,然後從八一到排龍,之後,徒步由排龍到札曲遊覽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和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再由札曲到排龍,途中可以訪問門巴族村落,欣賞原始森林,最後可以乘車由排龍到米林,由米林到山南地區的加查,途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適宜人羣:

  喜歡探險的人。

24.“國寶”們的樂園——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必去理由】

  大熊貓憨態可掬,人見人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省的個別崇山峻嶺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俗稱 “國寶”。

  臥龍熊貓自然保護區是地球上僅存的幾處大熊貓本息地之一,是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並已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

先睹爲快

  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面積20公頃,是以保護高山生態系統及大熊貓、珙桐等珍稀物種爲主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裏分佈着100餘隻野生大熊貓,佔全國大熊貓總數的10%,是中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之一,以“寶貴的生物基因庫”享譽中外。

  臥龍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3年,1980年,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並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作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這裏是地球上僅存的幾處大熊貓棲息地之一,它承擔着大熊貓的繁殖和研究工作,是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

  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距成都市區134千米,與都江堰市毗鄰。其溫暖潮溼的自然環境爲衆多的珍稀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是一處恬淡、幽靜、秀美的自然風景遊覽地。

  臥龍保護區內峯巒重疊、雲霧繚繞,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鬱鬱蔥蔥。保護區內有各種植物三四千種,有四川紅杉,金錢槭等珍貴植物;還有各種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就達29種。

  這裏地勢較高而溼潤,十分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樺桔竹的生長。也正因爲這個原因,這裏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後代理想的地區。臥龍自然保護區已列爲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設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

  目前,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核桃坪大熊貓飼養繁殖場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研究中心,擁有6個實驗室,是觀賞、瞭解大熊貓的好地方。此外,還有英雄溝、銀廠溝等遊覽點,景色秀麗,偶爾還可見到野生大熊貓。

  臥龍是大熊貓的原生地,將大熊貓放歸野外,實行半野生放養的科學實驗,進而爲將人工系列的大熊貓完全回歸自然進行探索,這與將不同生態環境中的動物集中到一處野生動物動物園或主題公園的形式完全不同,真正有利於大熊貓的繁殖和發育。如果想要深入地瞭解大熊貓,和大熊貓親密的接觸,一定要來這裏。

景點導覽

●中華大熊貓苑

  中華大熊貓苑位於大熊貓原生棲息的核心地段核桃坪。這裏是大熊貓保護、科學研究、繁殖飼養、科普教育、旅遊觀光爲一體的場所。?

  中華大熊貓苑現有74只大熊貓,是國內外最大的人工飼養大熊貓種羣基地,約佔全世界圈養大熊貓總數50%。

  在這裏可以觀賞到典型的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瞭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不僅如此,大家還可以看到大熊貓步履蹣跚於竹林中,在曠地上嬉戲玩耍。

  有時,還能見到大熊貓抱着粗大的樹幹敏捷地爬上爬下,或趴在樹上休息打盹,或津津樂道的品味着竹枝竹葉,或信步閒庭的散步。?

  爲方便遊客觀賞和研究,在1986年,大熊貓從當時的臥龍鎮英雄溝五一棚搬遷至核桃坪。從1999年起,臥龍自然保護區投資上千萬元進行分期改造,要求最大限度貼近大熊貓的原始生存環境。

  臥龍中華大熊貓苑二期工程投資426萬元,自此臥龍自然保護區人工圈養的大熊貓結束了近20年的籠養時代。在這之前,大熊貓一直採用籠養方式,活動空間受限,不利於大熊貓生存能力和飼養管理水平提高。

  改造後的中華大熊貓苑共有10餘座別墅羣落,共4000餘平方米。再也沒有鐵籠鐵欄杆,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玻璃。苑內有小橋流水,竹木蔥蔥,大熊貓居住環境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因而,要想與大熊貓親密接觸,首選坐落於核桃坪的中華大熊貓苑。

●中國臥龍大熊貓博物館

  與恐龍同年代的大熊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稀瀕危物種之一。經過3000多萬年的演化,大熊貓仍頑強地生活在地球上,由此被稱爲動物界的“活化石”。

  目前世界上野生的大熊貓數量僅有1000只左右,分佈在中國四川盆地周圍的羣山峻嶺之中。

  臥龍大熊貓博物館建立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內。主要展示著名的珍稀瀕危動物大熊貓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通過大熊貓生存環境、歷史演變、自身特性和伴生動物;大熊貓飼養、繁殖、保護研究和自然保護區管理事業的發展;熱愛大熊貓友人的支持和國際組織與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大熊貓等所取得的成就展示,揭示了大熊貓的生活奧祕。

???? 博物館展出部分由序廳、環境廳、中廳、生活廳、保護與發展六個展廳構成,展出面積2000多平方米,其中有200多件與大熊貓相關的實物展品。

延伸閱讀

●大熊貓的足跡

  早在八九百萬年前,大熊貓便生活在成都平原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那時人類還處於猿人階段。專家經過考證發現,大熊貓祖先始熊貓的化石可追溯到中新世晚期,約300萬年前,更新世早期出現了早期小型大熊貓。

  而現代大熊貓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廣佈於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流域。到了更新世中晚期發展到全盛時期,大熊貓巴氏亞種出現,廣佈於我國西南、華南、華中、華北和西北十六個省市,亦曾一度擴展至東南亞的泰國、雲南、緬甸和老撾等地。

  在人類的歷史記載中,關於大熊貓的記錄有很多,其名稱也在不斷演變。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大熊貓一直被當作神奇異獸,並將其視爲勇猛、正義、和平的象徵。

  司馬遷《史記·五帝記》中記載,東周楚國皇家獵場“雲夢澤”和秦漢皇家獵場“上林苑”中也曾圈養貘(大熊貓)等多種奇獸。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朋友送給他一個畫了大熊貓的屏風,說能避風祛邪保吉祥平安。白居易十分喜歡,賦詩《貔屏贊》。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述了貘皮作睡墊可防寒溼,驅瘟疫避邪氣;作爲膏藥,能穿透肌膚防治腫瘤;尿加水飲,可溶解誤食入人體內的金屬雜物。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則天將一對活體白熊(大熊貓)和70張皮作爲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

  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古籍中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大熊貓就是神祕的傳奇式的異獸。“十萬貔貅十萬兵”(《三國演義》)、“寢之可避瘟疫”(《本草綱目》)……早被融入炎黃子孫之傳統文化中。

●轟動世界的奇特標本

   “竹子開花喲喂,咪咪藏在媽媽懷裏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裏……”一曲《熊貓咪咪》,寫於那個年代大熊貓缺食的嚴峻現狀,唱出了全人類對大熊貓的關注愛護之情。

   這件事情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大熊貓主食麪臨枯竭,大熊貓們眼看就要被餓死了。衆多國家的有識之士傾力協作,參與了搶救大熊貓的義舉。

   20世紀40年代初,爲加強同盟國之間的友誼,當時的國民政府送給美國一對大熊貓,這一舉措極富政治意義,美國從總統到平民個個笑逐顏開,一掃二戰帶來的陰雲。

   同樣是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中國政府作爲國禮贈送美、日、英等國家的大熊貓,國寶們飄洋過海,把中國人民的友誼帶到了天涯海角。不同膚色的人都爲大熊貓而傾倒,全球掀起瘋狂的熊貓熱。?

   大熊貓以其獨特殊的魅力,引發了全球性的熊貓熱。其實,大熊貓第一次引起世界級的轟動,是在1869年的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那一天,雍容華貴的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門庭若市,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女士、先生們紛紛擁進動物標本陳列廳,爭相目睹大廳正中央玻璃展櫃內的一張黑白相間、漂亮非凡的獸皮。

   女士們睜大美麗的雙眼,發出聲聲驚歎聲;先生們也忘記了翩翩的風度,脣槍舌劍,各不相讓,對這張奇怪的獸皮發表各自的高論。

   有人斷言:這是一定假的,完全是一場鬧劇,因爲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動物!

   有人反駁道:這的確是一張獸皮,一張真正的獸皮,它是一種奇特的、變異的熊!

   也有人認爲:這確實是一種新發現的動物的毛皮,只不過,我們還不認識它而已!

   誰是誰非呢?到底誰的話最可信呢?人們迫不及待地請來了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生物學家米勒·愛德華茲先生。他讓大家安靜了下來,給了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他告訴人們,這是一張來自神祕的東方古國——中國內陸的珍貴獸皮。當米勒·愛德華茲第一次見到這張獸皮時,也是滿臉驚訝。他發覺,這是一張從未見過的動物毛皮!從獸皮的大小來推斷,這種動物體態比熊小。而它的皮毛十分漂亮,毛密而有光澤。最特殊的是皮毛的花紋,它的毛色黑白相間,耳朵、四肢、肩部和眼睛周圍爲黑毛,其餘部分是白色。

   愛德華茲館長愛不釋手,翻來覆去看個沒完,臉上充滿了喜悅。經驗告訴他,這將是生物界的又一個重大發現!事實確實如他所說,這是世界上最珍貴動物大熊貓的皮毛。

小貼士:

●交通:

  成都至臥龍行車僅需3小時,旅行者可乘成都至小金縣的長途客車(成都西門車站上車,早晨6:40發車),中途在臥龍下車。都江堰市上午和下午也有汽車來往臥龍。

●門票:

  臥龍自然保護區門票:80元/人,大熊貓苑30元/人、中國臥龍大熊貓博物館20元/人。

25.美麗的寶島——臺灣

【必去理由】

  臺灣是我們偉大民族的寶島,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太平洋上,是中國走向太平洋的門戶。

  作爲著名的世界旅遊勝地,臺灣島上的風光,可概括爲“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幾個特徵。美麗的臺灣自古以來風景秀麗,她正以獨特的風姿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前去一探究竟。

先睹爲快

  臺灣在我國東南海面,面積達3.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包括臺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臺灣本島面積爲35873平方千米,爲中國的“多島之省”。臺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狹。南北最長達394千米、東西最寬爲144千米,呈紡錘形。

  臺灣海峽爲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遠東海上走廊。她與廟島羣島、舟山羣島、海南島,構成一條海上“長城”,爲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東南鎖鑰”,“七省藩籬”之稱。

  臺灣另一個著名的名稱又叫福爾摩沙,是從葡萄牙語的Formosa音譯而來,意思是“美麗之島”。自古以來臺灣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在中國古代文獻裏,被稱爲“蓬萊”、“瀛洲”、“夷州”、“琉求”等。

  從三國時代開始,便逐漸開拓、經營臺灣,到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美麗富饒的臺灣島,自然資源豐富,有“祖國寶島”之稱。

  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熱帶“高山之島”,除西岸一帶爲平原外,其餘佔全島2/3的地區都是高山峻嶺。臺東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號稱“臺灣屋脊”,海拔3997米。最著名的是阿里山,爲臺灣秀麗俊美風光之象徵。

  地處亞熱帶海洋中的臺灣,氣候溫和宜人,長夏無冬,適宜於各種植物的生長。因此島上大部分土地都覆蓋翠綠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譽。在崇山峻嶺間,植物種類繁多,森林風姿多變,原始森林中的千歲神木,比比皆是,世之罕見。

  臺灣四周滄海環繞,境內山川秀麗,到處是綠色的森林和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美麗寶島”的美譽。臺灣省現存歷史古蹟340多處,它們展示了臺灣開發歷史的業績,也反映了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的密切關係。

景點導覽

●日月潭

  日月潭舊稱水沙連,又名水社裏,位於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稱明珠之冠。島的東北面湖水形圓如日,稱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稱月潭,統稱日月潭。在清朝時即被選爲臺灣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稱。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環潭周長35千米,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00多公頃,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

  日月潭中有一小島,從遠處望去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珠子嶼”。抗戰勝利後,爲慶祝臺灣光復,把它改名爲“光華島”。

  區內依特色規劃有六處主題公園,包括景觀、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鳥、宗教等六個主題公園,還有八個特殊景點,以及水社、德化社兩大服務區。

●阿里山

  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縣東北,是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巒的總稱。最高峰爲大塔山,海拔爲2663米。

  阿里山風景區面積約有175公頃,是臺灣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園和旅遊勝地。阿里山最著名的有四大景:雲海壯觀、擎天神木,日出奇景、豔紅櫻花。

  塔山爲觀看雲海最佳之處。每當天氣晴朗時登高遠眺,可見雲浪在空山靈谷間飄逸,並不時變換着姿態,時隱時現,令人歎爲觀止。

  阿里山森林區內古木參天,四季常綠。有一棵“眠月大神木”,爲紅檜樹,高48米,有4100多年的樹齡。最稀罕的爲“三代木”,樹中有樹,三代同堂。因此去阿里山遊覽的人都要去觀賞一下它們的雄姿。

  阿里山上的祝山頂上,有座觀日樓,是觀看日出的最佳去處。太陽從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隨着太陽的變化而變化,光芒四射,蔚爲壯觀。春天的阿里山,漫山遍野開滿了紅白輝映的櫻花,花朵如豔紅的海洋,令人陶醉。

●高雄

  高雄是臺灣南部的海港, 也是臺灣最大的工業重鎮。人們可搭乘觀光客船,由高雄港出發,環繞高雄港口,欣賞高雄港區的雄偉建設與美麗風光。

  全程大約1小時40分鐘,沿途可看到具有100多年曆史的高雄國際燈塔、烏干達號沉船、臺灣最大鋼鐵中心、最大遠洋漁港前鎮漁港等景觀,直接體會高雄這個發達城市的繁忙景象。

  除此之外,高雄第一大湖澄清湖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風景區。澄清湖中最高的建築——中興塔,高約43米,共有7層樓,可以一覽澄清湖的風光。另外,高雄市內的佛教聖地佛光山也值得一看,佛光山開山30多年以來,爲中國佛教帶來繁榮的氣象。內設東方佛教大學以及12尺高大佛並有40尊小佛圍繞。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採用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着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

   直到1965年,纔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爲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爲中山博物院。後將文物全部運至故宮博物院,並以此作爲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至此,運臺文物纔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

   運臺文物主要爲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爲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併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60萬件。

延伸閱讀

●臺灣椰子樹的傳說

  在高山族人眼裏,椰子樹是有靈氣的,它的由來也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臺灣島上只有高山,沒有河流,泉水也埋在很深很深的地底下無法挖出,人們只能接雨水喝。遇到乾旱天不下雨時,人們只好到海邊去喝又苦又澀的海水。有些離海邊遠的人,不等到海邊就活活渴死了。

  這年,臺灣島上又發生了乾旱,一連半年沒有下雨,渴死的人不計其數。有個名叫椰子的年輕姑娘,家住在海邊,她見到這麼多人失去了生命感到很難過。一天,她就拿着鏟子,到海邊去挖泉水。她一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連手指都磨破了,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沙土坑,可是還是看不到半點泉水的影子。

  就在這時,瑪祖婆來了,對她說:“孩子,你這樣挖是挖不出泉水的。”椰子姑娘流着淚說:“那怎麼辦呢?難道就這樣看着大家渴死嗎?”瑪祖婆說:“辦法倒是有一個,可是要以生命爲代價。”椰子姑娘一聽有辦法,急忙說道:“只要能把人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不管用甚麼辦法,我都願意。”

  瑪科婆見她爲了別人甘願犧牲自己,心裏非常感動。於是從懷裏摸出一個像火炭一樣的紅果子,遞給椰子姑娘,說:“孩子!把這個果子喫下去,就能爲人們找到甘甜的水了。”

  椰子姑娘一聽,毫不猶豫地把果子吞了下去。眨眼的功夫,她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大孔雀,她感到肚子裏像燃燒着一團火,嘴裏渴得火燒一樣,非常難受。她扭動着身軀,一頭扎進沙土坑裏,用尖尖的嘴巴不停地往下鑽。鑽呀鑽呀,終於鑽出了清涼的泉水,她痛快地喝起來。

  她邊喝邊想:我要多喝些水,把泉水含在嘴裏帶到地面上,送給那些渴極了的人們。可是,她的頭卻被沙土埋着無法動,怎麼也拔不出來了。她猛一用勁,一下子變成了一棵大樹,那高大的樹幹是她的身軀;寬大的樹葉是她的尾巴。她的頭和嘴變成了樹根。她用勁吸吮着地下的泉水,然後把吸到的水通過樹幹送到又圓又大的果子裏,讓人們摘下來就能解渴。

  很快,找水的人們知道了椰子姑娘的事情,紛紛來到大樹下,他們喝了果子裏的漿液,終於渡過了旱期。人們爲了紀念椰子姑娘,把這種樹叫椰子樹,把它結的果叫椰子。

●阿美人不打山鷹

  很久以前,高山族的阿美人中有一對小姐妹。她們家裏很窮,阿爸、阿媽起早摸黑地種地、打魚,卻還是難以餬口。小姐妹倆由於從小缺乏營養,一個是跛腳,一個是駝背。

  有一天,姐妹倆看到鳥兒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心想,要是自己能飛,飛向有喫有穿的地方,那該多好呀!她們看着天上的鳥兒出了神,接着,她們靈機一動,把破簸箕和破藤席紮成“翅膀’,捆在自己的胳膊上,一步一步地練習起飛翔來。

  她倆開始站在凳子上往下飛,繼而爬到屋頂住下飛,然後攀上樹梢往下飛,最後還登上山巔往下飛。不論颳風下雨,不分黑夜白天,她們一個勁地練啊練啊,終於把鳥兒飛翔的本領全部學到手了。

  她倆飛向森林,飛向江河,到處尋找食物帶回家中。她們還飛向村寨,專門叼走富人家的美味佳餚。她倆把得來的食物一部分放在家裏,一部分送給那些捱餓受苦的孩子們。阿爸阿媽見姐妹倆練就了一身好本領,高興極了。

  誰知,隨着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姐妹倆的體形也漸漸變了。她們長出了茸羽毛、大翅膀、尖爪子、長啄嘴,活像兩隻山鷹。她倆怕家人看了難過,就不再回家了,每天棲息在森林裏。

  但她倆時刻想念着爹媽,趁他們不在家時,悄悄地把山珍海味送回家。有一次,她倆在家的上空盤旋時,發現阿爸阿媽在門前哭泣,原來,他們見不到她們,太想念她們了,就哭了起來。

  姐妹倆此時不僅已經變成了山鷹,連說的話也變成山鷹的語言。但是,她們不想再離開父母了,從天空飛了下來。爹媽通過女兒們的飾物認出了她們,一家人又團聚了。從此,山鷹姐妹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阿美人從那以後打獵從不打山鷹。

小貼士:

●貨幣:

  臺灣的流通貨幣爲新臺幣(NT$),4臺幣相當於1元人民幣。兌換臺幣可至政府外匯指定銀行或國際觀光飯店,兌換時取得的收據須妥善留存,離境前若要將未用完的新臺幣換回時,必須出示此收據。

●緊急電話:

  火警、救護車、消防119,報警110。

●其他:

  1、臺灣主要大都市出租車均按表計費,起跳爲1.5千米新臺幣70元,續跳每300米加5元。晚上11:00以後至早上6:00以前附加20%加成費。電話叫車與開行李廂各加收10元服務費。從中正機場乘出租車至臺北市費用約新臺幣1200元。

  2、臺灣地區使用交流電,電壓爲110伏特,周波60赫茲。

人文景觀

儒家文化的聖地——孔子故里

中華千年學府——嶽麓書院

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

“中華水塔”——三江源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

中國古代園林的典範——蘇州園林

“人民藝術家”的家——老舍故居

中國最著名的學府——北大清華

中國的符號——天安門廣場

追尋“國父”的足跡——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探尋人類進化的祕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學技術館

26.儒家文化的聖地——孔子故里

【必去理由】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華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發祥地,殷商故都,周、漢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

  她以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東方古文化而蜚聲中外,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爲“東方耶路撒冷”。

  作爲一名中國人,要學習古代聖賢的智慧。去曲阜看一看,走一走,會讓我們對古聖先賢燃起一份追思之心。

先睹爲快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是全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說。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4千米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

  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說,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曲阜境內保存下來的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祖先的遺蹟。

  在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爲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了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潮,他“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曲阜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

  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其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爲簡稱。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爲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稱曲阜市。現面積爲890平方千米,人口60餘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爲全國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爲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曲阜的文物古蹟十分關注,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爲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成爲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在半個多世紀裏,這座東方聖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國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紛紛到曲阜觀光考察,修學旅遊;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和海峽兩岸的同胞,也紛紛回來尋根參拜,認祖歸宗。

景點導覽

●孔府

  孔府位於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聖公府。孔府佔地7.5萬平方米,九進院落,樓房廳堂463間。

  孔府共有三路佈局,中路前爲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爲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五間等,最後爲花園。東路爲東學,有家廟、慕恩堂等。西路爲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等。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始建,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拓廣,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擴修。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

  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並封孔子九世孫世爲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從那以後,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爲衍聖公。

  明洪武十年建立獨立的衍聖公府。現有樓、廳、堂480餘間,前爲官衙,後爲內宅。府內存有著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文物。

  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重修,現保存良好,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孔林

  孔林又名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5千米處,是孔子及其後裔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已醜,葬魯城北泗上。他的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最初面積很小,後經歷代,特別是明清兩次增廣,面積達2平方千米。

  從子貢爲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自從孔子葬於此地後,2400多年來其後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內墳冢已約10萬餘座,碑刻4000餘通,桃花扇作者著名文學家孔尚任的墓葬亦在此。

  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儀。是我國現有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護最完整的一處宗族墓葬地。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孔廟

  孔廟位於曲阜城的中央。據史料記載,在孔子辭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舊居改建爲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廟經歷代重建擴修,明代形成了現有規模。

  孔廟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孔廟面積約9.6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前後九進院落,前三進爲引導性庭院,從第四進庭院起建築增多,第六進以後分爲左、中、右三路佈局。

  整修建築疏密有致,佈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現存殿、堂、亭、門、坊等104座,466間,建築面積達1.6萬餘平方米。分別建於金、元、明、清諸朝及民國時期。

  廟內還存有兩漢以來的歷代碑碣1000餘塊,是歷史、文化、書法等研究的珍品。孔廟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合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羣。1961年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延伸閱讀

●“貪得無厭”的後果

  “三孔”裏不但文物古蹟頗多,而且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傳說。

  在孔府內宅正門的一面照壁上,繪有一幅龍頭、獅尾、麒麟身的動物。傳說這是天界的神獸,品性兇惡怪誕。儘管它的腳下和周圍全是寶物,包括“八仙”的寶貝全部歸它所有,但它仍不滿足,還張開大口去吞食太陽,結果被太陽燒死,可謂是貪得無厭的極致。

  據說,孔子將這幅畫畫在內宅門裏,是爲讓家裏世代做官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它,時時提醒要引以爲戒,且不可貪得無厭,貪得無厭無異於引火燒身。相傳孔子這一圖畫式家訓就是成語“貪得無厭”的出處。不管傳說真否,其意義都發人深省,足以令觀者、特別是官者爲戒。

●洙水河的傳說

  在曲阜,有一條橫貫孔林的河,叫洙水河,說起這條河,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在孔子73歲那年,他得了一場重病。經過子貢、曾參等幾個得意門生的精心護理,病體漸漸康復。

  一天早上,子貢和一羣師兄弟帶着食品來看望老師,老遠就看見孔老夫子拄着柺杖,面色陰鬱地站在門前。弟子們立刻跑過去關切地問道:“老師,這麼早您就站在門外,當心身體,不要着涼啊!”

  孔子說:“我自知天命將近,定不久於人世,可至今連墓地都沒有選定,真是急死人了,你們快陪我去選墓地吧!”弟子們聽了這話都喫驚不小,連忙安慰孔子說:“請老師不要胡思亂想,這身體不是一天天好起來了嗎?”

  孔子慘然一笑道:“你們有所不知,我這是迴光返照,離世之日已經不遠了,你們快陪我走吧,如果墓地選不好,我是九泉之下也不能暝目的。”沒有辦法,弟子們只好趕緊套好牛車,扶老夫子坐好。子路揮鞭趕車,其餘弟子左護右擁地踏上了選墓地之程。

  一行人從九龍山往東,又從故里尼山北轉防山,一連幾天,看了幾處風水之地孔子都覺得不如意。這一天,弟子們又早早備好車拉孔子上路了。當車行到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只聽孔子驚呼一聲“好風水,快停車!”

  子路趕忙停下車,還沒等車停穩,大病初癒的孔子匆忙下車仔細地察看起地形來。衆人跟着老師的目光向遠處望去,只見北面一彎河水在微風吹動下閃着銀光,彎彎的泗水河堤上楊柳依依,河堤下平坦肥沃的土地上長滿片片果樹。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果園裏的花開得正豔,紅、黃、白等色彩不同的花朵在綠葉的陪襯下顯得更加美麗……

  不用說深通卜術的孔子,就是尋常百姓也能看得出這是一片風水寶地。孔老夫子看了一會兒,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自言自語地說:“就是這裏,就是這裏啦!”

  緊跟在身後的弟子們立刻按孔子的指點圈下了這塊墓地,也就是今日的孔林。選完墓地之後,孔子長出了一口氣道:“好啦,我平生之願足矣!死可暝目了!”

  衆弟子也跟着鬆了口氣,只有子貢走到孔子面前躬身說:“老師,此處風脈雖好,但弟子觀之,前面尚缺少一條河,還不能算得上是上乘墓地,是不是……”

  孔子聽罷哈哈大笑:“子貢勿慮,今日無河,它日定會有人挖河,那時豈不就是大好的風水之地了嗎?”子貢見老師這樣說,也就不好再說甚麼了。

  果然,在孔子去世270多年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他大施暴政,“焚書坑儒”後仍覺不解心頭之恨,爲切斷孔林風水,他下令徵集百姓在孔子墓地南挖掘出一條河,這就是現在橫貫孔林的洙水河。

小貼士:

●門票:

  “三孔”聯票旺季105元/人,淡季91元/人(孔府32元/人、孔廟52元/人、孔林22元/人),旺季爲每年4月至11月底,淡季爲12月至來年3月底。

●開放時間:

 7:30~16:30。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的9月26日~10月15日期間是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屆時會有開廟儀式,祭孔巡遊,祭孔大典等活動。

27.中華千年學府——嶽麓書院

【必去理由】

  嶽麓山自然景觀秀麗,佔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

  在愛晚亭內,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讓人彷彿又回到了古代……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歷經千年,絃歌不絕。

  讓我們親臨嶽麓書院,去感受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智慧寶藏吧!

先睹爲快

  嶽麓書院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院之一,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晚清(公元1903年)改爲湖南高等學堂,後又改爲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歷史已逾千年。

  嶽麓書院從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一脈相承,絃歌不絕,被當世學者譽爲罕見的“千年學府”。從嶽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爲道士活動據點,曾建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創立。六朝時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嶽麓書院”匾額,嶽麓書院遂爲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從其創立伊始,嶽麓書院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後經地方官員多次修復擴建,嶽麓書院主體建築幾經擴建,形成了書院歷史上亭臺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書院在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現存建築基本格局。

  俗話說:“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後,不少仁人志士的遺骸長眠於此,這也是嶽麓山的一大奇觀。其中最著名的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黃興、蔡鍔、蔣翊武、劉道一、陳天華,辛亥光復湖南的正副都督焦達峯、陳作新,同盟會重要成員姚宏業、禹之漠,著名學者楊樹達及大批陣亡將士的公墓。

  這些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已與嶽麓青山溶爲一體,是嶽麓山文化浩氣長存的一個篇章,是嶽麓山精神的一部分,是美景中最具有憂國憂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頁。

  清代嶽麓書院主要傳授儒學和漢學,道光年間,吳榮光於書院內創立湘水校經堂,使其成爲漢學研究的重鎮。清末,維新變法思潮的興起,書院也開始了新學的傳播,併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維新變法運動興起,要求廢科舉、興學堂。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時務學堂創辦,後相繼改名求實書院、湖南大學堂。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與嶽麓書院合併改爲湖南高等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學堂爲學校,擬辦湖南大學,期間先後遷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至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成立。

  學校雖幾經變革,多次易名,但始終爲湖南最高學府,原書院院舍始終保持未變。今日的湖南大學已發展成爲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修復後的嶽麓書院,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學府正續寫新的歷史篇章。

  

景點導覽

●愛晚亭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爲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後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褚、宣統、民國至建國後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愛晚亭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公元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公元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公元1695年建)並稱中國四大名亭,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愛晚亭是革命活動勝地,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範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嶽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因爲這個緣故,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致書毛主席,請求提書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請求。

●麓山寺

  麓山寺在嶽麓山半腰,是晉初的古寺。明神宗時更名爲萬壽寺,民國初年又恢復了原名。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用“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的詩句稱頌麓山寺殿字的宏大。

  麓山寺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於1944年被炸燬,僅存山門和觀音閣,現已修整一新。山門上有“古麓山寺”的橫額,兩旁爲“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對聯,門外古楓參天,古樹成蔭,門內百花爭豔,景色極佳。

  觀音閣爲磚木結構,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年再次修整恢復原貌,並在廳堂神龕中置觀音像,閣內常舉辦小型書畫展覽。

  觀音閣前有兩株羅漢松,左邊一株是六朝遺蹟,稱“六朝松”,樹齡在1700年以上,是嶽麓山植物界的“元老”。右邊一株於清代被巨風拔去並被清代人補植,現在這兩棵松樹依舊生長的很好。

●黃興墓

  黃興(公元1874~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華興會創始人之一。黃興墓位於雲麓峯北側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東,俯瞰着英雄的長沙城。

  1907年起,黃興先後參與指揮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4月27日和趙聲領導廣州起義,親率敢死隊猛攻兩廣督署,威名顯赫。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被推爲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與清軍作戰。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任討袁軍總司令,通電督師討袁,事敗去日本。1916年10月31日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上海,終年42歲。1917年4月15日國葬於此。?

  黃興墓由花崗石建成,底座雙層方形,十分高大。底座上矗立着11米高的四棱形整塊花崗石墓碑,形狀如長劍直指雲天。墓的四周有石柱和鐵欄圍護,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非常莊嚴肅穆。??

●蔡鍔墓

  蔡鍔墓位於黃興墓下,在白鶴泉旁,周圍松柏環抱,十分清幽肅靜。?蔡鍔(公元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未滿13歲即已考取秀才,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啓超。

  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留學日本士官學校。1904年歸國,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訓練新軍。

  1911年任雲南三十七協協統。武昌首義爆發,他在昆明舉兵響應,建立軍政府,任雲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暗加監視。

  1915年11月潛出北京,12月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與袁軍激戰於四川滬州(今滬縣)、納溪,迫使袁世凱在一片倒袁聲中退出了歷史舞臺。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因喉疾赴日本就醫,於1916年11月8日不幸去世,終年34歲。1917年4月國葬於此。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輓聯,悼蔡將軍:?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把將軍比作投筆從戎的班超和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足見將軍功績,可標青史。?

  

延伸閱讀

●嶽麓書院的七次兵毀與重建

  由於社會動盪,朝廷更迭,嶽麓書院曾無數次被戰火摧殘。其中大面積摧毀和大規模的重建有七次。

  第一次是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金兵南侵,北宋滅亡,苦苦經營達150餘年之久的書院被金兵焚燬,史稱“什一僅存”、“鞠爲荒榛”,事過34年後纔開始重建。

  第二次是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兵南進,元將阿里海牙兵毀長沙,書院被焚爲廢墟,嶽麓書院師生在抵抗元軍的鬥爭中,不過大多戰死,時過10年後纔開始重建。

  第三次是指至正末年(公元1368年),書院再次被戰火摧毀,史稱“尋毀爲墟”。此後時隔60年,纔有寧鄉人周辛甫在廢址上重建。又過了40年,知府錢澍也想到過重建,但兩者均無大的舉措。此後又過了25年,長沙府通判陳鋼才全面重修嶽麓書院。第三次兵毀書院後致使長達百餘年停頓辦學。

  第四次是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農民起義,張獻忠部隊進攻長沙,與明朝官軍進行激戰,書院在混戰中被毀,史稱“毀敗無餘”。時過25年後,吳三桂發動三藩叛亂,攻克長沙,書院被毀,而書院剛剛修好了才4年,這是第一次即興即毀。

  第六次是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史稱“書院毀半”,第二年開始修復。

  第七次是1937年爆發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出動27架飛機,對嶽麓書院進行輪番轟炸,書院御書樓、二門、講堂捲棚、百泉軒、文廟大成殿等建築被毀,這是第一次被外邦強敵所毀。戰後進行了簡單的修復。

  從上述七毀七建的經歷中,可以看出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嶽麓書院承受了太多的劫難,以及她頑強復生的人文精神。在上述重建中,尚不包括歷次大修或其他人爲原因的重建,如將嶽麓書院每次重建、大修累積起來,足有數十次之多。

  在這浩繁龐大的重建工作中,有不可計數的先哲大師、地方官員、鄉紳和普普通通的勞動羣衆,將自己的心血傾注在這塊土地上,他們的建設之功,我們後代要牢牢記在心裏。

小貼士:

●交通:

  從長沙市市區內可搭乘106、202、305路到嶽麓山下車。

●門票:

  嶽麓山風景區票價:15元/人;成人團體票價:12元/人;學生團體票價:10元/人。

  

●開放時間:

  7:30~18:00。

28.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

【必去理由】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爲“仙山”、“道山”。

  《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

  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爲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

先睹爲快

  武當山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境內,面臨碧波盪漾的丹江口水庫,背依蒼莽千里的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千米。這裏風景秀麗,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錦,夏季高山聳翠,秋天金桂飄香,冬季白雪皚皚。不管甚麼時候來,都能欣賞它美的一面。

  俗話說:“天下名山佛佔盡。”而在武當山卻是道教一統天下,這裏面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武當山原來被無量佛佔着,後來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雲遊到此,看到這裏羣峯林立,主峯天柱峯高聳入雲,周圍七十二峯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峯朝大頂”的奇觀。

  真武大帝相中了這塊寶地,便到天柱峯找無量佛商量借地,並提出只借八步即可。無量佛見他所要不多就答應了,沒想到真武大帝法力無邊,他從天柱峯頂走了八步,一步100裏,八步竟佔走了整個武當,從而贏得了永久居住權,武當山也因此成爲道家的場地。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而已,而武當山是道家的場地確是一個事實。武當道觀從唐貞觀年間就開始修建,到明永樂年間達到高峰。這裏的建築充分利用自然,採用皇家的建築方式統一佈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列,成爲全世界的瑰寶。

  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當道教,調集軍民工匠30餘萬在此大興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煉的故事,用十餘年的時間建起了33個大型建築羣落。建築線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峯頂,連綿20千米,面積160萬平方米,宮觀庵堂兩萬餘間。他在這裏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爲的是保佑他的江山永固。

  說來說去,真武大帝到底是個怎樣的神仙呢?據傳真武大帝有高大的身材,圓圓的臉龐,他喜歡批發赤足。據說他這個形象就是按永樂皇帝的模樣塑造出來的,所以民間流傳有“真武神,永樂相”的說法。皇家的大力推崇使得武當山名聲大震,成爲我國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遊人香客到處觀光朝拜。

  另外,這裏不僅是道教的香火勝地,還是武當拳的故鄉。中國武林歷來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許多人都是未識武當山而先知武當拳。武當拳的創始人相傳是名帶著名道士張三丰,據說他在這裏修煉的時候看到鶴與蛇爭鬥的情景,受到啓發,領悟出了太極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爲武當派的開山祖師。要想親自領略武當門派的風采,那一定要來武當山啊!

景點導覽

●金殿

  金殿坐落在武當山主峯天柱峯上,它建於明永樂年間,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高5.54米,寬4.4米,進深3.15米,構件嚴密精確,密不透風。殿內供奉着“真武祖師大帝”的鎏金銅像,重達10噸。

  據史載,該殿由20噸精銅和300千克黃金在北京鑄造而成,然後再送往武當山的。金殿最爲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導體,每逢電閃雷鳴的時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滾動,但霹靂卻擊不到金殿,這一奇觀被稱爲“烈火煉殿”。金殿造了已經有六七百年了,但還是完好如初,仍然光彩奪目。

  這座著名的金殿,還有一段故事呢!相傳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有一次和元軍交鋒,全軍覆沒,他拼命逃到武當山下的一座小茅庵裏,求裏面的道士救命。

  道士說道:“救了你,追兵來燒了我的茅庵,我到哪裏去住呢?”朱元璋說:“以後我就賠你一座金殿。”於是道士讓朱元璋站在柏樹下,給他施了個隱身法。元軍追來後找不到朱元璋,便放火燒了茅庵。

  朱元璋等元兵走遠後,發現老人也不見了。朱元璋得了天下後,就命他的四兒子朱棣在武當山天柱峯上爲真武神建了一座宏偉的金殿。

●龍頭香

  在南巖萬壽宮外的絕崖旁,有一雕龍石樑,石樑懸空伸出2.9米,寬約30厘米,上雕盤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着它到處巡視。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被稱爲“龍頭香”。

  有些香客爲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每次來朝武當,冒着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墜巖而亡者不計其數。清康熙年間,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禁燒龍頭香,並設欄門加鎖,立碑告誡。

  碑文說,神是仁慈的,心誠則靈,不一定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纔算是對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復蹈前轍,毀掉寶貴的生命。如今人們在此憑欄俯視,仍倍感奇險。遊客來南巖遊覽,一般都要觀看此險。

●南巖宮

  過南天門即達南巖勝境。南巖峯嶺陡峭奇麗,林木蒼翠,是武當山36巖中最美的一處。唐宋以來就有道人在此修煉,元代在此建有道觀。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在此營建殿宇640餘間,清末被毀。現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及元君殿、南燻殿、圓光殿等遺蹟。

  從南天門入小天門,穿過碑亭,便是俗稱腳蹬老虎巖的崇福巖。遠眺是圓光殿、南燻亭、近觀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觀、五師殿、方丈室、齋堂等遺蹟。龍虎殿是南巖著名的一景。

  出龍虎殿即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飾石欄的水井。井水清香洌甜,猶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當最好的泉水之一。從院落登上層層丹墀飾欄崇巖,是元君殿即大聖南巖宮遺址。

  南巖周圍還有滴水巖、仙侶巖、黑虎巖、紅軍洞、雷神洞、龍潭等,都是下臨絕澗、峭壁千仞的景緻真可謂是無限風光在險峯。

●老君巖

  老君巖是武當山發現的雕鑿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石窟。

  當年在石窟前還有23間道房,頗具規模,現在已不見蹤影。石窟正中鑿刻太上老君像。老君像座姿端莊,呈天盤修煉狀,面部雖已被人損壞,但觀其整座石塑,帶有鮮明的唐代石雕風格。

  在老君岩石窟的左邊還有一組摩崖石刻羣,上面有“太子入武當”、“蓬萊九仙”等石刻。

  這樣大面積的石窟及摩崖石刻,同時又彙集了宋、元、明、清四朝代不同的文字,這對研究武當山宗教及歷史是難得的實物。

  老君巖現存遺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它當年所營造的是道教最高尊神居住的環境,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寓所,也被稱爲“三清境”。

延伸閱讀

●龜馱碑的來歷

  武當山有2座氣勢恢弘的御碑亭,存放着12座贔屓,其背上都馱着巨大的石碑,碑上銘刻着永樂及嘉靖等皇帝的聖旨,世人稱爲“贔屓馱御碑(也叫龜馱碑)”。這些石雕贔屓馱御碑高達9米多高,重達百噸,是聞名的武當絕景。

  但是,巨大的贔屓馱御碑是怎樣運上山的?又是怎樣安裝的呢?爲甚麼武當道廟都建有碑亭呢?皇帝爲甚麼造這麼大的石龜來馱聖旨呢?這些事情都有來歷。

  傳說,燕王朱棣初次起兵反朝廷時,被建文皇帝打敗。眼看着敵兵漸漸逼近,朱棣揚鞭策馬,落荒而逃。他翻山過嶺,又飢又渴,人困馬乏,再也沒力氣了。

  這時候,他騎的火焰駒突然前腿抬起,“咴咴”一聲驚叫停住了,還得朱棣差一點摔下來。他定睛一看,驚出一身冷汗,原來,前邊竟是一條洶湧的大江攔住了去路!身後人喊馬叫,追兵越來越近了。朱棣不禁仰天長嘆道:“難道是老天要絕我嗎?給我一條生路吧!”

呼聲剛落,大江便翻動起來,江心裏現出一個漩渦,從江中現出了一個大烏龜。它伸長脖子說道:“來來來,站到我背上,渡你過江。”朱棣還在驚魂不定地猶豫中,那火焰駒已飛身一躍,到了龜背上。馬兒站得很穩,大龜搖着頭,擺着尾,眨眼間便游到了對岸。

朱棣回頭見敵兵被大江截在了對岸,便舒了口氣,對烏龜表示感謝。這時,大龜說話了:“聖上登基以後,請封我一官半職吧。”接着,大龜告別了朱棣,沉到水裏去了。這時候,軍師姚廣孝領兵接迎朱棣,朱棣便把烏龜馱他過江的事告訴了他,問他大烏龜是甚麼神。姚廣孝說:“那龜不叫龜,是龍王的第八子,它出來護駕,可見你要坐天下了。”

後來,朱棣果然百戰百勝,趕跑了朱允文,自立爲永樂皇帝。他論功行賞,對當年追隨他的文武人員,都封了官,獨獨忘了那大烏龜。姚廣孝提醒了皇帝,可是所有的官職都已封完了。皇帝說:“烏龜救過我的命,功勞最大,就封它給我馱聖旨吧。”

  大烏龜馱了聖旨,到了武當山。看到這裏山川峻秀,鳥語花香,是個好地方,便沒有再離開。永樂皇帝怕它淋着凍着,就讓工匠們給它就地建起了御碑亭。

●響鈴杉和木魚的故事

  紫霄宮裏有一個小木魚和一根大杉樹,木魚早早晚晚挨捶子,它便不斷地叫着“疼……疼……”而那杉木人見人愛,輕輕叩擊,還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簡直像根琴絃。所以人們叫它“響鈴杉”。

  響鈴杉和木魚,都出在武當山的大樹林裏。傳說,古時候,武當山森林密佈,每種樹都通人性,會說話。而這些樹木像人一樣,有的正直,有的狡詐,有的品格高尚,有的自私自利。所以它們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其中有一棵小樹,長得又矮又瘦,可是卻總愛抬高自己,坑害別人。白天,它把全身的葉子張大伸開,遮盡陽光雨露,不讓別的樹木享受大自然的供養;夜晚,它把葉片合攏,慢慢消化搶來的養料。所以,人們叫它“夜合合”。

  夜合合的鄰居中有棵杉樹,長得又高又直又漂亮,是修房蓋屋的好材料。杉樹也很有志氣,從小立志要到紫霄宮去當大梁。夜合合很嫉恨杉樹處處比自己好,它在雷神和風神面前撥弄是非說:“小杉樹趾高氣揚,目空一切,根本不把二位神仙看在眼裏!”居心想叫雷神和風神把杉樹吹倒打斷,使它粉身碎骨。

  可是雷神、風神知道夜合合的詭計,他們沒聽它的話,反而更加喜愛小杉樹。他們灑下雨露養它,霹雷閃電鍛鍊它。天長日久,小杉樹越長越結實。

  整整過了1000年,要修紫霄宮了,木工頭帶領工匠到森林來選材料。按說,那杉樹是最合適不過了。可是木工頭喜歡聽奉承話,居然喜歡上了夜合合,想把它當個正經材料使。工匠們都看不上夜合合,一致要選那根杉樹去作大梁。

  工頭見那杉樹高大正直,不向自己彎腰低頭,心想,求重用,還不想說好話,哪有這便宜的事,心中很不高興。最終,他也沒有選擇杉樹作大梁。

  千年願望一朝破滅,杉樹氣得全身發抖,轉眼就死去了。雷神、風神爲這事憤憤不平,他們頓時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連根拔起了杉樹,把它捲上了天空。杉樹穿雲越霧,終於落到了紫霄宮前邊的崇臺上。所以人們又叫它“飛來杉”。

  真武大帝見這杉樹來的蹊蹺,問明緣故,便封它爲誠摯之神,命名爲“響鈴杉”。叫人抬進金闕當神奉。同時,令工頭將那夜合合鑿成一個木魚,讓它一年到頭捱打。

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春秋兩季。

●注意事項

  1、進入道觀後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麼令人驚歎;也不要背對着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譁。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爲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後,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淨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豔花及雞、犬等,不喫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嚮導。

29.“中華水塔”——三江源

【必去理由】

  三江源頭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天然溼地分佈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

  在這片高峻遼闊的土地上,不僅分佈着衆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也有着十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行走在那裏,會突然明白,原來我們都是自然的孩子,雖然終將旅行,但生命的源頭卻永遠在這裏……

先睹爲快

  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洶湧澎湃、波濤滾滾的江河,歷來爲世人所熟知。而它們的源頭,則在同一個地方,那就是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這三條著名的大川血脈相連,它們的源頭竟然如此之近,恐怕這就是三江源頭的神奇魅力吧!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主峯格拉丹冬冰峯下,源頭是冰雕玉琢的世界,綿亙幾十千米的冰塔林猶如座座水晶峯巒,千姿百態,婀娜動人,體現出大自然的壯闊美麗;橫空出世的金色長龍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源頭湖泊溪流星羅棋佈,草美水豐,景色壯觀;瀾滄江源自唐古拉山北麓的羣果扎西灘。這裏沼澤遍野,地形複雜,是珍禽異獸的歡聚之所,景緻分外迷人。

  它們都彙集在三江源,而三江源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佔青海省國土總面積的43.88%。同時,它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海拔高達3450~6621米,這裏不但是“中華水塔”而且還是“亞洲水塔”。由於它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這裏成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也是非常珍貴的高原物種基因庫。

  歷史上,三江源曾是生態和生命的“淨土”。這裏水草豐美、湖泊星羅密佈、野生動植物種羣繁多。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令人驚醒。近幾十年來,由於天災人禍等許多自然和人爲的因素,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已在明顯惡化,形勢日益嚴峻。

  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三江源上冰川、雪山逐年萎縮,衆多江河、湖泊和溼地縮小、乾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的濫墾亂伐使大面積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蟲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動物盜獵嚴重;無序的黃金開採及冬蟲夏草的採挖屢禁不止;受威脅的生物物種佔總類的20%以上,遠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的人類已難以生存,被迫搬遷他鄉。

  可以看得出,三江的母親已經是傷痕累累。爲了保護好江河源頭生態系統,保護好高原溼地,爲高原特有的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2000年8月9日,在三江源地區成立了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這就是萬衆矚目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碑名。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好江河源頭的生態系統,保護好高原溼地,爲高原特有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保護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極”自然景觀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和自然其實是一體,也許有一天,經過我們人類世世代代的努力,三江源會重新當年的風姿。到那時,美麗而富饒的三江源,一定會回報給人類更多,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景點導覽

●星宿海

  星宿海位於黃河源頭地區,東與扎陵湖相鄰,西與黃河源流瑪曲相接,海拔4000多米,比五嶽之首的泰山還高許多。

  星宿海,藏語稱爲“錯岔”,意思是“花海子”。這裏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盆地,東西長30多千米,南北寬10多千米。黃河之水行進到這裏,因地勢平緩,河面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裏形成大片沼澤和衆多的湖泊。

  在這塊不大的盆地裏,竟星羅棋佈地密佈着數以百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僅幾平方米。我們登高遠眺,這些湖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來。

  星宿海的周圍繁衍棲息着黑頸鶴、丹頂鶴等近百種鳥類和藏羚羊、藏野驢、黃羊等十餘種珍稀野生動物。在星宿海碧綠的灘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黃色的垂頭菊、粉色的馬先蒿、還有點地梅、報春花、紫雲英等,一叢叢,一簇簇;在山坡山,野犛牛、藏羚羊等一羣羣野生動物悠閒地喫着草;溪流裏,斑頭雁、黃鴨撥水嬉戲,無鱗湟魚成羣遊戈,真是美景天成。

●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黃河源頭兩個巨大的高原淡水湖泊,它們位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瑪多縣境內,上距黃河源頭卡日曲190多千米,下距瑪多縣城60多千米,是黃河源頭地區衆水匯之所。

  黃河從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發源後,經星宿海流到這裏,被巴顏郎瑪山和錯爾朵則山所阻,形成了黃河源頭第一個巨大的湖泊——扎陵湖。

  黃河在扎陵湖中經過迴旋喘息之後,從湖東南的草灘上散亂地流出,中間又經過一條長約20千米,寬約300多米的黃河峽谷,分九股注入第二個湖泊——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這裏地勢高寒、潮溼,地域遼闊,牧草豐美,自然景觀奇妙,是難得的旅遊觀光勝地。

●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又名“沙加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千米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不見邊際,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山上綠樹成蔭、山下小河流淌。

  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麪積較大的石頭上鐫刻着數不清的藏經。

  該廟共3層,面積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廟中央豎立着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獅子蓮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兩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兩層,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細刻,形象生動。該廟是一座既有唐代藝術風格又有藏式平頂建築特點的古式建築。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與吐蕃松贊干布聯姻。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據傳,玉樹縣的貝納溝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這裏的藏族首領和羣衆曾爲她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動,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羣衆耕作、紡織技術。文成公主離開這裏進入拉薩後,這裏的藏民便依據公主的畫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懷念,然後又建了這座廟宇,此廟是藏漢團結的象徵。

  從此,這裏便成了玉樹地區的一大聖地,當地藏族羣衆把這裏視爲玉樹高原上的“洞天福地”,成爲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佛堂。1300多年來,這裏一年四季香火都不間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羣衆絡繹不絕,親如一家。

延伸閱讀

●黃河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他騎的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裏射哪裏,分毫不差。每天早晨天一亮,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

  這天打獵回來,他經過花園時,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爲自己碰到了仙女。

  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裏,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揹着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可是,從那以後,黃河一連十多天都沒見到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

  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裏,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一傳出,來了很多人,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裏。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偏不正地正射在銅錢眼裏。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

  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時練過武,他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羣跑到了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因爲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很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

  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舉箭瞄準了一隻大鳥。沒想到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放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着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着:“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湧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走了,它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裏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的緣故。

小貼士:

●注意事項:

  1、本路線屬原生態地區,注意保護環境。

  2、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及信仰。

  3、預防高原反應,防止因受涼而引發感冒, 請自備常用藥品。

  4、三江源屬高海拔區域,年老體弱者及對生活要求過高者慎行。

30.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

【必去理由】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蹟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

  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先睹爲快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距成都約160千米,在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處。在我國的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千米,面積115平方千米。

  峨眉山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聳立在成都平原西南,山體輪廓彎曲而柔美,就像少女的面容和秀眉,於是人們很早便稱它爲“峨眉”。

  縱橫200餘千米的峨眉山,與“亞洲脊樑”崑崙山的支脈邛峽山相連。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組成,一般遊人所到,主要是奇峯攢聚、名勝薈萃的大峨山,這就是今日人們通常所說的“峨眉山”。

  峨眉山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爲“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

  唐代詩人李白有詩讚美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爲“天下名山”。千百年來,峨眉山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峨眉山作爲一座佛教名山,相傳是釋迦牟尼身旁的普賢大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它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爲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道場。

  峨眉山原爲佛道兩教並存的宗教重地,東漢之初,山間便有了第一座以藥農舍宅爲寺廟的“初殿”。後來,在晉、唐、宋朝對寺廟進行了續建,明、清兩代又繼續修建,最後,在連綿百里的山巒中,先後興建佛寺200多處,僧衆達數千人。

  隨着佛教興盛和道教的衰微與絕跡,峨眉山逐漸成爲佛教聖地。由於歷史變遷,現在峨眉山景區內尚存十餘處古寺,如報國寺、萬年寺、仙峯寺、洗象池、金頂等,寺院內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不僅有很好的人文景觀,其動植物資源也極其豐富。景區內生長着5000多種植物,數目遠遠超過了歐洲大陸的所有植物種屬,其中被譽爲“花中西施”的杜鵑花就有29個品種。還有古老的觀賞樹種“中國鴿子樹”——珙桐;

  景區內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達2300餘種,像枯葉蝶、小熊貓、蜂鷹、牛羚、白嫺鳥等,尤其山林中頑皮的猴羣,常常向遊人乞食或嬉戲,惹人注目。

  1981年,當英、美、法、德、日等十個國家的學者組成的英國國際樹木學會專家團,在峨眉山考察後,以植物學家湯姆·塞蒂爲團長的專家們異口同聲地讚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國家公園,是難得的植物寶庫和世界植物愛好者的樂園。”

  峨眉山以它的佛教文化和獨到迷人的風光,吸引着四方遊客,把人們帶入那雄秀幻絕的奇妙境界。

景點導覽

●金頂  

  金頂海拔3077.96米,這裏高山層雲,景色壯麗,遊客可在陡峭的巖邊欣賞雲海、佛光、聖燈三大奇景。如果天氣晴朗,還可遠眺數百里外的貢嘎雪峯。但是,由於金頂地處高寒地帶,遊人必須注意防寒,體弱者不宜久留。

  佛光、雲海、聖燈,是峨眉金頂的三大自然奇觀。在金頂的睹光臺眺望,臺前白雲平鋪之時,陽光照在雲層上,可見明亮豔麗的五彩光環。僧人稱之爲“佛光”,據說影入佛光可獲吉祥,故名金頂祥光。

  雲海是峨眉金頂的另一奇觀。每當晴空萬里,深谷霧起時,就能見雲層瀰漫於睹光巖前,越積越厚,一望無涯。峨眉頂部的山峯在茫茫雲海中就像孤島一樣。如果空中無風,則雲面似鏡,寂靜無聲,彷彿置身於蓬萊仙境。如遇風起,雲海波濤翻滾,猶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非常壯觀。

  在月黑風清的夜晚,巖下幽谷中有時可以看到一種神祕的聖燈。實際上,聖燈既非來自陰間,又非出於神靈,而是由於大自然中的磷化氫燃燒而產生的。聖燈象徵着美好吉祥,是人們一種良善的祝願。

●萬佛頂:

  萬佛頂爲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取名“普賢住處,萬佛圍繞”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態旅遊區,有萬佛閣、高山杜鵑林、黑熊溝、仙人回頭等景點。

  萬佛閣高21米,雄偉莊嚴,懸於樓頂的“祝願古鐘”莊重威嚴。萬佛閣的撞鐘很有講究,常撞擊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次,慢敲18次,不緊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覆兩次,共108次。

  這之中有很深的含義,寓意全年12個月、24節氣、72氣候(5天爲一候),合爲108次,象徵一年輪迴,天長地久,祈福國泰民安,人間幸福。佛教也有稱擊鐘108次可消除108種煩惱與雜念。

●萬年寺

  萬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廟之一,始建於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當時叫普賢寺,宋代改名爲白水普賢寺。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無樑磚殿,第二年竣工,改名爲聖壽萬年寺。明代磚殿內宋代鑄造的普賢騎象銅像爲鎮寺之寶。這尊銅像通高7.85米,重62噸。

  萬年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殿宇五重:山門、彌勒殿、磚殿、巍峨寶殿、大雄寶殿。萬年寺磚殿爲我國古代建築一大奇觀,該建築400年來經歷了18次地震,卻安然無恙,被譽爲我國古建築史上的奇蹟。1986年以後又修復了彌勒殿、般若堂、幽冥鍾亭、鼓樓長廊、山門等,宏偉莊嚴。

●峨眉山靈猴

  峨眉山的猴羣舉世聞名,它們主要生活在林密草深的中山地帶,以海拔1800米的九老洞到海拔2100米的洗象池一帶數量最多。由於多年來寺僧和遊客喂飼成習,猴羣已養成攔在路上向遊人索取食品的習慣,人稱“猴居士”。

  如果上山途遇猴羣,可用花生、糖果等零食餵養它們,然後拍手示意已經喂完。猴羣通靈,一般會開恩放行。可是,千萬不可逗弄它們,以免不測。

  由於來峨眉山的遊客衆多,經常帶一些富含營養的東西給猴子喫,使得猴子們的體重大大增加,猴子們的健康大大受損。爲此,峨眉山管委會決定對這些猴子實行人工“減肥計劃”,即每天供遊客餵食的猴糧不超過500袋。

延伸閱讀

●雪魔芋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峨眉山上就已經有人居住,也已建起了臥雲寺,有和尚在裏面修行。但是,因金頂地處峨眉山之顛,氣候寒冷,不產瓜果蔬菜,和尚們的生活十分清苦。

  一年冬天,幾場大雪之後,臥雲寺外格外的冷清。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來到寺廟,見和尚們喫的下飯菜除了辣椒,就是豆乾、筍乾等,就問道:“這峨眉山滿山遍野都是仙菜,你們爲何不採來下飯呢?”但是,和尚們只能看見皚皚的積雪,甚麼也沒有,於是不以爲然。

  第二天,老者帶着和尚們翻山越嶺,來到一個積雪的山坡。老人用手一指說:“仙菜就在這裏。”可是,衆人卻甚麼也看不見。這時,老人從身上摸出一個銅鏡,往山坡上一照,山坡上的積雪立時融化,形成涓涓細流流下山坡。

  此時,山坡上的野樹都綻出了嫩芽,奇花異草競相鬥豔,鳥語花香,一派大好春光。老者指着一片長着鋸齒形葉片的草叢說:“這就是仙菜。”說着,他順手扯起一株,只見根上長着一個象芋頭一樣的褐色塊莖。老人摘滿了一籃讓和尚們拎回寺裏。

  老人教大家把塊莖洗乾淨,磨成漿,過濾後再放進大鍋裏煮成一塊塊豆腐般大小的灰黑色東西,最後擺到山坡上晾乾。隔了一夜,雪過天晴,山坡上晾曬的“豆腐塊兒”經過一夜的冰凍,又經過太陽的暴曬,已變得像凍豆腐一樣了。

  老人叫大家把它們收回來,用淨水泡軟,再放在油鍋里加上筍乾燒熟,直燒得又酥又亮,放在口中滑溜溜的,十分鮮美。等到他們想起向老者表示感謝時,卻發現他早已不見了。和尚們認爲,這一定是佛祖顯靈來幫助大家的,從此,唸佛參禪更加虔誠了。

  第二年春天,和尚們又在峨眉山上找到許多那樣的塊莖,照着老者的做法制成幹貯存起來,專門用來招待進山燒香膜拜的客人。人們喫過之後讚不絕口,紛紛向和尚們打聽它的名字。和尚們心想:它像芋頭,又比芋頭更加魔幻神奇,又是加雪做成的,就叫“雪魔芋”吧!於是,峨眉山雪魔芋的美名就很快傳遍了天下。

●“佛光”的傳說

  相傳樂漢永平年間,在峨眉山的華嚴頂下面,住着一個姓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蒲公。蒲公祖輩都是靠採藥爲生,一年到頭在峨眉山上到處採藥,他和寶掌峯下寶掌寺裏的寶掌和尚交情很好。蒲公採藥,常去寶掌和尚廟歇腳,寶掌和尚也常到蒲公家裏談古論今。

  一天,蒲公正在一個名叫雲窩的地方採藥,忽然聽見天空中傳來了音樂聲音。他忙抬頭看,只見一羣人馬腳踏五彩祥雲,直往金頂方向飄去。其中有一人,騎了匹既不象鹿又不象馬的坐騎。蒲公心想,這些人一定是神仙。於是跟着那片祥雲,往金頂追去,想看個究竟。

  蒲公來到金頂,見捨身巖下雲海翻卷,光彩萬道。在五彩光環中,有一人頭戴束髮紫金冠,身披黃錦袈裟,騎了一匹六牙大象,頭上有五彩祥光,腳下是白玉蓮臺。蒲公連身稱奇,想找寶掌和尚來看看這幅奇景。

  沒想到,寶掌和尚一聽大喜,忙說:“哎呀!那是普賢菩薩嘛!我就想見普賢,求他指引佛法,走,我們趕快去找他!”說完,拉着蒲公就向金頂跑去。走到洗象池,寶掌和尚指着池旁邊一片溼象蹄印說:“你看,這不是普賢菩薩騎的白象在這裏洗過澡麼?”說着更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金頂。

  寶掌和尚到捨身巖上往下看,只見巖下一片茫茫雲海中,有一團七色寶光。寶掌和尚說:“那七色寶光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叫做佛光。”

  這時,蒲公忽然看見光環中又現出了普賢的金身,就忙叫寶掌尚看。可是等寶掌和尚看時,卻甚麼也看不見了。蒲公感到很奇怪,寶掌和尚對他說道:“你每天採藥,救人苦難,爲大家做了許多好事,所以感動菩薩,向你現了金身。我做的好事還不如你多,所以不能看見菩薩的金身,只能看見菩薩頭上的寶光。”?

  以後,人們就把能看見佛光當作一種吉祥的象徵,並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金頂祥光”。

小貼士:

●交通:

  從成都新南門車站,平均每30分鐘便有班車發往峨眉山或樂山,車程約2小時,票價35元;樂山中心站、肖壩車站有班車發往峨眉山,中心站每10分鐘一班,車程約30分鐘,票價8元。

  重慶菜園壩車站每天有直達車發往樂山、峨眉山。至樂山:早上7:00發車,下午6:00收車,每1.5小時一班,票價:豪華車96元,普通車85元;至峨眉山:早上9:00發車,票價105元,11:00發車,票價90元。

●旅遊注意事項:

  1、防寒:峨眉山海拔3099米,相對高度達2500米以上(山下的峨眉山市海拔僅420米),垂直高差大,氣溫常較山下低10℃左右,故登山者需早做禦寒準備(金頂也有棉衣可供租用);

  2、防雨:峨眉山雲低霧濃,細雨時停時降,終日不絕,故登山者應準備相應雨具(以輕便的塑料薄膜雨衣爲佳);

  3、峨眉山部分路段非常險滑,遊人應特別注意安全,不宜穿光底和硬底鞋。

31.中國古代園林的典範——蘇州園林

【必去理由】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爲“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爲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1997年12月,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先睹爲快

  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有“園林之城”的稱號。蘇州園林佔地面積小,藝術風格變換無窮、不拘一格,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

  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19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有人說,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在這個濃縮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園內的四季晨錯變化和春秋草木枯榮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變化,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使人一入園林,便可享受到身在大自然愜意。

  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爲本,以詩爲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因此,蘇州園林被人們稱作“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在園林中游賞,像在品詩,又像在賞畫。爲了表達園主的情趣與理想,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如拙政園的“遠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有拙政園的“香洲”,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有怡園的“畫舫齋”,以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名;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如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充滿着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讓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景點導覽

●滄浪亭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爲悠久。全園佈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爲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滄浪亭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矯揉造作,不妄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就像自然風景一般。

  滄浪亭園門向北,門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溪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瀰漫,爲整座園林披上了一件神祕的外衣。

  園內佈局以山爲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建築也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非常值得觀賞。滄浪亭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最初爲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爲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此園,改建成宅園,取名“拙政園”。1860~1863年曾爲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的分割和佈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間進行分割,充分採用了借景和對景等造園藝術,因此拙政園的美在不言之中。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爲“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

  ?留園全園分爲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臺、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爲名石冠雲峯,兩旁爲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爲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爲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爲中心,池北爲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是俯視全園景色的最佳地點,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延伸閱讀

●滄浪亭的說書人

   相傳那一年,乾隆皇帝南巡路過蘇州,住在滄浪亭。皇帝久聞蘇州說書的很有名氣,有一天,皇帝喫完晚飯,傳下旨意要聽說書。

   蘇州城內有個說書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氣很大。蘇州知府親自去請王周士,到了滄浪亭,乾隆皇帝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要他馬上開書。沒想到王周士不動聲色,慢吞吞地說:“萬歲坐在明燭邊上,難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裏彈唱動作,萬歲如何看見?”

   乾隆聽了覺得話裏帶刺,但也有幾分道理。只好命左右賜王周士明燭一根,好令他快快開書。可是王周士仍然一動不動,皇上不禁生起氣來,問道:“何故還不開書?”王周士不卑不亢:“啓稟萬歲,小人說書雖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着不能說書!”

  乾隆不知道有這樣的規矩。虎起了面孔,粗聲粗氣地說道:“賜座!”內待馬上去搬座位,心裏卻一個勁兒地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着說話。眼前這個說書的,居然討到了金凳,心裏着實不服氣。

  王周士大模大樣地坐下來。把三絃一拔,“叮叮鐺鐺”的聲音,既像百鳥朝鳳,又像金鼓齊鳴,乾隆聽得是眉開眼笑。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傳》,他挑了最精彩的一個片斷說起來,講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乾隆聽得津津有味,點頭晃腦,脫口喊出“好”字。

  王周士字正腔圓,越說精神越足,一直說到白娘娘回到蘇州救活了許仙,方纔停下。王周士把三絃一放,講一聲“明日請早!”可是乾隆不肯罷休,他連連擺手道:“寡人興致正濃,豈能掃興?”內待上前稟報:“皇上,已是五更天了。”乾隆不得已,吩咐內侍,將王周士留宿在滄浪亭。

  後來,乾隆皇帝聽書聽得如醉如癡,一天也不能斷,成了一個道地的書迷。他回京時,命令王周士隨駕進京,外加賜七品冠戴。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宮裏可謂平步青雲。

  可是,這樣的日子王周士反而過不慣。他自己就像一隻身陷金絲籠的百靈鳥,唱不出新歌,伸不開翅膀。所以,他找機會藉口生病,稟明皇上,又回到了蘇州。這正應了王周士說過的話:“我們唱書,總想把書唱好,該怎樣總是怎樣呀!”

●獅子林的傳說

  獅子林這是元朝時建造的獅林寺的後花園,也是蘇州著名的園林之一。傳說造獅子林的時候,請了不少能工巧匠,畫了不少精巧的圖樣,建園的天如禪師都不中意。後來,大畫家倪雲林做了指點,才建成了這座獅子林。倪雲林畫的《獅子林圖卷》一直流傳至今。

  按照佛門的說法,獅子又名狻猊,是佛國之獸。獅子林的假山最出名,有的是大獅,有的是小獅,有的是獅舞,有的是獅吼,有的是雄師蹲坐,有的是母獅沉睡,有的是獅子滾繡球,有的是雙獅在搏鬥,真是千變萬化。

  假山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有的叫“含暉”,有的叫“吐月”,有的叫“玄玉”,有的叫“昂霄”,最高的一座假山叫“獅子峯”。據說假山中隱伏着五百羅漢身,可惜一般人眼裏看不出。啥人能全部看出來,啥人就是“羅漢身”,啥人看出越多越聰明。

  走進假山,峯迴路轉,就像進入深山一樣,半天也繞不出來。就好比諸葛亮擺的“八陣圖”,真是奧妙無窮。假山中還有許多山洞,每換一洞,向外張望,景色不同,有“桃園十八景”之稱。

  其中有一個山洞叫“棋盤洞”,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八仙中的鐵柺李和呂純陽有一次結伴遊園,一頭鑽進假山,繞了半天走不出來。鐵柺李一瘸一拐走得很喫力,坐在一個山洞裏不肯走了,嘴裏直喊:“走不動了!走不動了!”

  他對呂純陽說:“我歇歇腳,下盤棋,誰輸了,就把贏家揹出去!”鐵柺李曉得呂純陽棋藝不高,一定輸,哪裏知道呂純陽偏偏贏了這盤棋,鐵柺李沒辦法,只好向呂純陽求饒。

  呂純陽到了洞口雙手一拂鬍鬚,口中唸唸有詞,天上飄落兩朵祥雲,兩位仙人這才駕雲而去。獅子林中的棋盤洞,至今還留下了呂純陽用寶劍刻的棋盤呢!

小貼士:

●交通:

  蘇州園林坐落在市區小巷中。遊客可乘公交車或人力三輪車前往。公交普通車單一票價1元,空調車單一票價2元,多爲無人售票車。三輪車起步價2元,每千米加收2元,包車時,每人每小時5元。

●最佳旅遊時間:

  西山太湖梅花節3月1日~10日,虎丘花會3月~5月,拙政園杜鵑花會3月~6月,南浩街神仙廟會5月,拙政園荷花節7月~8月,虎丘廟會9月~10月,中國絲綢旅遊節9月20日~25日,蘇州天平紅楓節11月,寒山寺除夕聽鐘聲12月31日23時起。

32.“人民藝術家”的家——老舍故居

【必去理由】

  北京老舍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豐富衚衕19號,老舍先生於1950年購置,並在此生活了16年,寫下了許多不朽之作。

  紀念館是一座普通三合小院,房前兩棵高大的柿子樹爲老舍先生親手栽種,至今仍格外茁壯,年年碩果累累。北房三間和兩側耳房作原狀陳列,向人們展現老舍先生當年的生活原貌。

先睹爲快

  老舍,生於1899年,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

  抗戰爆發後,開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爲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現有《老舍文集》行世。

  北京老舍故居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衚衕19號,也叫做“老舍紀念館”。1950年老舍先生在經歷了山東歲月和美國風雨後應周總理之邀回國併購買了這處房子,在這裏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16年,寫下了建國後的全部作品。

  1954年春天,老舍先生在這個小院中親手栽下了兩棵柿樹,每到秋天樹上墜滿沉甸甸的柿子,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美其名曰:“丹柿小院”。

  小院是典型的北京二進三合院風格,大門坐西朝東。一進二門有一塊很少見的五彩小木影壁。院中正房(北房)三間,明間和西次間爲客廳,東次間是胡絜青女士的臥室兼畫室。西耳房是老舍自己選的臥室兼書房,他說這是全院兒中最靜的地方。其實,這個故居就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1999年2月老舍紀念館開館,不到5年時間觀衆留言足有40厘米厚,不到一個月一本。在故居的陳列室裏,遊客能看到《四世同堂》在國內外的各種版本、1936年《駱駝祥子》的手寫稿,還能看到北京市人民政府1950年頒發給老舍先生“人民藝術家”的獎狀,是繁體字、豎排版。

  1950年,老舍的女兒舒濟還在上高中時,就跟隨全家人一起搬進了這個“三合院”,離開時已經1997年,是全家生活在“丹柿小院”時間最長的人。老舍先生愛花,但統計過整個三合院裏包括牆根兒和房粱上叫不上來名的花花草草的只有舒濟,她說有100多種。每當說起那些花,舒濟的臉上總是帶着一副驕傲和留戀的表情。

  母親和弟弟妹妹們早在1988年前後相繼離開小院,1999年父親的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期間近10年時間裏,舒濟和自己的小家依然在這個小院裏生活,直到1997年11月才搬走。儘管已經是全家最後一個離開的人,她還是捨不得,總是念叨着“這裏有很多故事和情景在,我捨不得”。

  丹柿小院太小,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還不能完全在這裏擺放得下。故居原來的陳設更是如此,舒濟只能把家裏上世紀50年代的生活用品放在琉璃河的一個倉庫裏,她覺得東西(瓦盆、醃菜缸等等)再破也不能丟,她說:“我們和父親當年的生活就是這樣,這是原原本本的東西,一個也不能丟啊。”

  院內東、西廂房,現闢爲紀念性展室,通過大量珍貴的圖書館、照片、手稿及生前遺物等,從六個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童年和創作歷程,老舍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和各類文字的作品薈萃期間,僅《駱駝祥子》就有30多種譯本,雖然展覽規模不大,但也足以讓人領略到老舍先生一生的創作成就,進一步感受到他作品的獨特魅力,及對後人的影響。紀念館現有圖書、字畫、木質傢俱及其他生活用品數千件,對外開放以來,已有國內外上萬人前來瞻仰。

相關導覽

●青島老舍故居

  八關山北坡,一條小巷內,坐落着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的故居,原爲黃縣路6號,現爲12號,小巷的對面就是青島市博物館。1934年到1937年,老舍先生在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期間曾在此居住。

  現代著名作家臧克家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小門東前,一進門小院極幽靜。一進樓門,壁上掛滿了刀矛棍棒,老舍爲了鍛鍊身體,天天練武。小樓不高,望不見大海,夜靜更闌時,可以聽到大海的呼吸。”庭院中的石板甬路、冬青樹至今仍在。

  黃宗江、黃宗洛、黃宗英等黃氏兄妹曾住於樓上,樓下住着老舍。屋內面東的一間是書齋,朝南的是客廳及老舍夫人和孩子們的居室。在這裏,老舍創作了已譯爲12國文字、20個國家出版過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以及《文博士》、創作經驗集《破牛破車》和一批散文、小品等。

  1984年,青島人民政府爲紀念這位建國後被中央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的唯一作家,決定將老舍舊居作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前來緬懷的遊人及國內外文學研究者數以萬計。

●重慶老舍故居

  重慶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於1943年至1946年的居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短短三年的時間,老舍先生在這裏創作了大量抗戰文學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一、二部等;短篇小說《一筒炮臺煙》《貧血集》等;話劇《桃李春風》《王老虎》《張自忠》等,以及散文、雜文、詩歌、曲藝等共計100多萬字的作品。

  修復保護工程於2005年6月啓動,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撥款支持。舊居修復設計方案、布展設計方案徵得老舍先生的子女認可,子女們將舊居原貌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以作修復時參考,並向紀念館贈送了部分實物。

延伸閱讀

●老舍的六則小故事

   

   第一則 19歲當小學校長

  老舍直到9歲才進入小學,全是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資助。老舍的小學同窗、大學者羅常培形容他“一個小禿兒,天生灑脫、豪放、有勁,把力量蘊蓄在裏面而不輕易表現出來,被老師打斷了藤教鞭,疼得眼淚在眼睛裏亂轉也不肯掉一滴淚珠或討半句饒。”老舍考入北京師範學校後,更是樣樣出色,成了校長最得意的弟子。所以他一畢業,才19歲便做了方家衚衕市立小學的校長。

  

  第二則 “最偉大的字——飯”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字——‘飯’——給我時間與飯我能夠寫出較好的。”在抗戰時的重慶更是如此,那時,老舍特別關心好友吳組緗先生家養的一口小花豬。小豬病了,老舍建議吃藥、發汗,又專程探病,不過,那時養豬不是爲了當寵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幾斤臘肉。

  老舍說那年月“豬比人還貴呀”!不過每逢有朋友來,老舍就不惜典當衣服買點酒菜。有一次賣了一套舊西裝買了飯,碰巧遇上一個賣貓頭鷹的,就順便把貓頭鷹也買回來了,一時傳爲笑談。

   第三則 “寫着玩”寫出的大師

  老舍的第一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在倫敦東方學院教書時寫的。閒着就寫點,老舍說只是“寫着玩”。完稿後念給同在倫敦的許地山聽,許地山笑得一塌糊塗,建議老舍寄到國內去。兩三個月後鄭振鐸編的《小說月報》連載刊出。後來老舍又寫了《趙子曰》,念給寧恩承聽,他也笑得把鹽當糖放到了茶裏。

  第四則 老舍如何寫《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慶北碚安家後,許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詢問北平(今北京市)淪陷後的情景。一次,胡絜青又一次講述了北平淪陷後人民的苦難,這些真實的細節爲老舍醞釀新作提供了詳細的背景材料。

  1944年元旦,老舍開始寫以淪陷了的北京爲背景的百萬字小說《四世同堂》。他說:“必須把它寫成,成爲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

  老舍的臥室兼客廳兼書房,夏天三面受陽光照射,到夜半熱氣還不肯散,老舍說:“牆上還可以烤麪包。我睡不好,睡眠不足,當然頭昏。”頭昏和常患瘧疾,到年底才寫完第一部30萬字的《惶惑》。

  1945年老舍在《八方風雨》中寫道:“三十四年,我的身體特別壞。這些病痛時常使我放下筆。本想用兩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寫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寫了三分之二。這簡直不是寫東西,而是玩命!”

  

   第五則 在美國上一當

  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在美國呆了3年半。老舍初到紐約,有一天碰上一位親切、殷勤的美國老人主動和他攀談,並邀老舍一起散步,聊得頗爲愉快。走到一家商店門前老人突然說要去取手錶,手頭不方便暫借50美金,回旅館後立刻奉還。

  老舍不疑有詐,接過老頭兒遞過來的一個沉甸甸的包裹就站在店門口苦等,過了好久不見老頭兒出來,老舍心知不妙,衝進商店一看,老頭兒早已從另一扇門溜走。打開包裹一看,裏面是幾層破報紙包着一塊磚頭。老舍活靈活現地給朋友們講了這段上當的經歷,逗得大夥兒哈哈大笑。

   第六則 “再見”

  1966年8月23日,紅衛兵將老舍從北京市文聯辦公室押往國子監,和30多位知名作家、藝術家一起被批鬥。老舍遭毒打,血流滿面,當場暈倒。他的難友們說他眼中閃爍着一點奇特的光,就像他的小說《四世同堂》中描寫的錢太太自S前那樣。

  《茶館》裏的王掌櫃上吊前對小孫女說:“來,再叫爺爺看看!”“跟爺爺說再見!”老舍最後也對小孫女說了兩個字:“再見!”

  8月24日,老舍在太平湖邊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們發現他死在水裏,衣服、手杖、眼鏡都整齊地放在岸上。

  

小貼士:

●交通:

  乘103、104、108、111路燈市西口站下車,向西,燈市口西街路北。

●門票:

  門票價格:10元; 學生、軍人、殘疾人、老年人:半價5元。

●開放時間:

  9:00~17:00。

33.中國最著名的學府——北大清華

【必去理由】

  北大和清華是中國高校最鮮豔的兩面旗幟,北大清華都是令人心嚮往之的地方。它們各自有着秀麗的校園風景,有着中國最優秀的國寶級大師,有着最厚重的傳統和獨特的校園文化。

  北大的“兼容幷包”與清華的“厚德載物”,鑄就了各自卓爾不羣的品格。北大的激情與清華的沉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先睹爲快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前身爲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爲現名。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在近代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

  北大傳承着中華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可以用“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這句話來評價。

  她是目前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學學科都是它的強項。在2006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S)的世界大學排名裏,北京大學位列世界第14位,也是亞洲排名最高的大學。

  作爲新文化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祥地,作爲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也作爲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北京大學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這是一塊神聖的土地,百餘年來這裏是成長着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淵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獨立思想,這一切與先天下的社會責任、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

  這是一片自由的陣地。從19世紀末到如今發100多年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者從這裏眺望世界,以前仆後繼的精神,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傳播文明的種子。民主與科學已成爲這塊陣地不朽的靈魂。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爲清華學校。

  1914年,梁啓超先生到清華以“君子”爲題做演講,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爲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奮圖強。此後,學校即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爲校訓,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禮堂即以巨徽嵌於正額,以壯觀瞻。

  1925年,清華大學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研究院。1928年更名爲“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着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

  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研究院講師李濟爲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風”,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可謂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學方面,清華培養的人才同樣是羣星璀璨。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勳章”的23位功勳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爲清華大學校友。

景點導覽

●北大西校門

  西校門,是燕京大學校友于1926年集資修建的校門,所以又稱爲校友門。西校門曾爲北京大學的正門,坐東朝西,爲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築,高不過七八米,風格古樸、莊嚴典雅,與頤和園東宮門相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在現代都市的建築叢林中,尤其顯得與衆不同。

  據說當初修建此門時,曾廣泛徵集設計方案,力求設計出與校園內建築風格一致的校門,最後終於選定現在這樣一個三開大門的廟門式建築。

  西校門作爲燕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已經成爲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們認識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門已經不單單是師生進出的校園大門,而是已經演變爲北大的象徵,蘊含着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進入西門,就進入了北大這塊精神的聖地,登上了這座神聖的學術殿堂。

●未名湖

? ? 未名湖是北大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

  該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目前靠人工蓄水。冬天結冰期間爲滑冰場。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2001年,湖附近的“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們從西門進入,繼續漫步向東,無論從哪條路進入以未名湖爲主體的園林空間,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整個的燕園中,未名湖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在光的作用下,湖面好像停泊着萬千星辰,發出瞬息萬變的光芒。在未名湖畔,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於是,有人把燕園的精髓概括爲“一塔湖圖”。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地處工字廳後門外。四時變幻的林山,環瓏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間掩映着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正額“水木清華”四字,莊美挺秀。

  下面兩根朱柱上懸有清道光進士,鹹、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書寫震澤沈廣文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相信此處一定會令你神往。

  “清華”二字多來源於《聖教序》中“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的聯句。而“水木清華”四字,則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近春園

  近春園原是清朝咸豐皇帝的舊居。前身是康熙皇帝時“熙春園”的中心地帶,據記載熙春園在嘉慶年間,曾有過一次大修,並新添了一些房屋。至道光初年,熙春園被一分爲二,西部的近春園建築又作了調整和命名。

  據史料記載,近春園分爲前後兩院,前院叫“前所”,後院叫“後所”,時近春園的主體部分。兩院共有264間房屋。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的房屋亦化爲灰燼。淪爲“荒島”,前後達120餘年。到1979年,荒島才被修復。

  近春園是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園中有一亭,名“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東亭”,在工字廳東牆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紀念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近代傑出的教育家、詩人和散文學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膾炙人口。因自清亭設於此地,很多人誤以爲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於此地,其實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園環池的西北隅。現在近春園東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資紀念。

延伸閱讀

●博雅塔的故事

  1924年7月,燕京大學爲解決全校生活用水,在未名湖畔東南隅山地掘水井一口,井深164尺,水質清澈,水源豐足,噴水高於地面十餘尺,噴水量達每小時60560升。

  爲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當時有人提議,在燕園的古典建築羣中應該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樓,才能使之與未名湖畔的風景相協調。這個建議在當時頗有爭議,因爲古塔在中國古代多建於寺廟內,建於學校校園內是否合適還是一個問題。後來燕大校方向當時的社會名流徵求意見,得到贊同後才決定建立塔式水樓。

  時過境遷,在今天看來,當時一個頗有爭議的建議,卻成就了中國最高學府中永恆的經典。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水塔的設計參照了通州的燃燈塔,不過比燃燈塔要小,高僅37米。塔呈中空狀,有螺旋梯直通塔頂,除基座外全是用鋼筋水泥建築,設計精良。

  據說當時的建築施工單位因估工不準造成虧損而倒閉,不得不三易其手。由於當時燕京大學校園內的建築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這座水塔主要是由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當時居住在美國)捐資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爲“博雅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圍的松柏以及波光盪漾的未名湖構成燕園的一大景觀。由於建築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內外,從樑柱、古樹之間,時見它的身影,更增幾分秀麗神奇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永遠富有哲理,永遠耐人尋味。可以說,湖光塔影已經成爲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湖和塔是有靈魂的,它們的靈魂是千千萬萬北大人的靈魂,也是北大的精魂。

  博雅塔吸納了千千萬萬北大學子的智慧和靈氣,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經遠遠超出了塔本身,“博雅”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圖騰。博雅塔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縱觀着風雲變幻,那緊鎖的塔門,就像這位老人緊閉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歲月。

小貼士: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距離很近,因兩個學校的校院都很大,清華大學的校院佔地5000多畝,所以最好在清華大學西門租一輛自行車(每小時租金2元,押金200元,北大沒有出租自行車業務),騎自行車遊覽北大、清華的校園,可以更加自在地參觀這兩座著名大學。

34.中國的符號——天安門廣場

【必去理由】

  天安門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的,它是中國的象徵,是全國各族人民嚮往的地方。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天安門廣場是每一個來北京旅遊、參觀者的首選。

先睹爲快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區中心,是當今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廣場,爲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天安門廣場是中國的心臟,是一個規模浩大、氣勢宏偉的廣場,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天安門廣場最早呈倒“凸”字形,明代稱“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期稱“中華門”。當時的廣場是一塊禁地,普通老百姓絕不允許涉足,即使探頭張望也會犯下“私窺宮門”的大罪。因此那時人們要從東城去西城只能繞到大明門以南或地安門以北。就是官員等到了門前也必須下馬步行,可見廣場之神聖。

  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才真正成了人民的廣場,許多大型慶祝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裏爲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樓下是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爲一座完美的建築藝術傑作。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爲新中國的象徵,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幾十年來,天安門廣場經過3次大的整修擴建,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北端,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中央,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壯麗的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在廣場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毛主席紀念堂和彩繪一新的正陽門城樓矗立在廣場南部。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這些氣勢軒昂的現代大建築豎立在寬闊的廣場上,使廣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莊嚴的佈局、磅礴的氣勢,會使每一箇中國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景點導覽

●天安門

  天安門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北面,至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

  天安門總高33.7米,最下面是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座上爲高10多米的紅色墩臺,以每塊重達43千克的大磚砌成。

  墩臺上的城樓大殿東西寬九間、南北深五間,用“九、五”之數,是取帝王爲“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含意。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洗劫並炮轟天安門。此後,天安門城樓上長滿蒿草,荒涼破敗下來。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終於獲得了新生。建國後,天安門城樓幾經修繕,於1988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日均接待遊客近3000人次,旅遊旺季可達1萬人次。天安門城樓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遊人。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南端,於1977年9月9日落成,是一座莊嚴雄偉,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紀念性建築。紀念堂是一座正方形大廈,建築面積爲2萬多平方米, 高33.6米,坐南朝北,外觀爲兩層。

  紀念堂的造型非常有特色,棗紅色花崗石砌成的高大基座上,屹立着44根花崗石廊柱,高高擎起金色琉璃重檐屋頂,是一座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正方形宏偉大廈。

  進入紀念堂正門是北大廳,這是舉行紀念活動的主要場所。廳中央設有一座高3.45米漢白玉石雕的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後牆上,裝飾有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巨幅絨繡畫壁毯。

  瞻仰廳是紀念堂的核心部位,廳正中砌有一座黑色花崗石棺牀,四周鮮花簇擁。棺牀上安放着水晶棺,棺內躺着毛澤東的遺體,遺體上覆蓋中國共產黨黨旗,十分莊嚴肅穆。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建碑,毛澤東爲紀念碑奠基。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於1952年8月正式動工興建,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紀念碑通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均有臺階。底層座爲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米。上層座呈方形,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着8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雕刻着170多個人物,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

  碑心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來題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兩側裝飾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萬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雄偉壯觀,莊嚴肅穆。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高46米,長336米,寬206米,佔地15公頃,建築面積171800平方米。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北部有可容納5000人坐席的宴會廳,中部是萬人大禮堂,南部是全國人大常委辦公樓。建築平面呈“山”字形,整個建築莊嚴雄偉、樸素大方具有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和風格。

  大會堂的正面有12根大理石門柱,每根高達25米。中央大廳爲桃紅色大理石地面和漢白玉石柱,頂部掛着水晶玻璃花燈。

  中央大廳後面是萬人大禮堂,大會堂的北部是可容納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大如足球場,裝設富麗堂皇。

  大會堂所有廳室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吸取了外國的建築精華,佈置得大方雅緻,極有特色。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辦公的地方,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人民團體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生前經常在這裏舉行重要會議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

  人民大會堂1958年10月動工,1959年9月建成,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這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創舉,它充分顯示了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造力。

延伸閱讀

●天安門城樓的建造者

  天安門城樓的建築風格和裝飾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設計者蒯祥生於明初洪武年間,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的父親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工匠,他深受父親的影響,30多歲即“能主大營繕”,是位造詣很高的木匠了。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重建北京城時,蒯祥同大批能工巧匠一起被徵集到北京。由於他技藝超羣,在營造中充分發揮出建築技藝和設計才能,很受督工蔡信等人的重用,明永樂十八年皇宮宮殿落成,蒯祥便被提升爲工部營膳所丞。

  在北京宮殿的營建中,先後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工匠。而蒯祥正值年輕力壯,又擅長計算和繪畫,在老一輩工匠去世後,大量的皇家工程都由蒯祥主持。蒯祥不僅對木工技術純熟,還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和審美意識。據記載,蒯祥能以雙手握筆同時畫龍,合二爲一,一模一樣,技藝已達爐火純青。營建宮殿樓閣時,他只需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施工完畢後,建築與設計圖樣大小尺寸分毫不差,就連明憲宗皇帝也很敬重他。

  1420年,承天門建築完工後,受到衆口一詞的讚揚,稱他爲“蒯魯班”。後來,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在他任職期間,先後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統年間重建三大殿,明景宗天順年間興建裕陵。《憲宗實錄》中曾這樣評說他:“凡店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者。”“凡百營造,祥無不與。”

  除此之外,蒯祥的人品也受衆人稱讚。他官職大了,但爲人仍恭謙正直,儉樸如初,就連出門也從不坐轎。晚年,他主動辭官隱退,但每當有營造工程向他請教時,他還是熱心指導或親臨現場。

  蒯祥死於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三月,終年84歲。過去北京曾有一條蒯侍郎衚衕,據說他曾在這裏住過。蒯祥的後代子孫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直到晚清時,仍有“僅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小貼士:

●交通:

  乘北京地鐵1號線,1、4、5、10、20、52、726、728、22等公共汽車到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下;北京地鐵2號線,7、17、9、48、53、54、59、66、120、337、808、826、特2、特4路等公共汽車到前門站下。

●最佳旅遊時間:

  只要天氣晴朗,都適合。建議選擇夏季和秋季,晴天較多。

35.追尋“國父”的足跡——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必去理由】

  ?作爲20世紀中國的巨人、偉大的愛國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建立了不朽的業績。

  他推翻封建帝制創建了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他是輝煌的歷史里程碑;他爲建立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和富強的中國而獻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他是一面時代的旗幟他被人們尊稱爲“國父”。

先睹爲快

  孫中山,學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普通農家,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和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他是中國的共和國之父,亞洲的共和國之父。

  孫中山精神概括爲:爲建設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的共和國而努力的愛國精神;不屈不饒、愈挫愈奮的革命精神;與時俱進、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爲建立和捍衛共和制度而奮鬥是貫穿孫中山一生革命事業的一條主線。

  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孫中山先生倡導“博愛”、“天下爲公”,他爲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不懈奮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是他的名言。

  孫中山故居位於翠亨村後邊緣,坐東朝西,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故居的主體建築是一座赭紅色二層小樓,建於1892年3月,是由孫中山親自主持建造的。

  它的前院北側是當年孫中山出生的房舍舊址,南側有孫中山栽種的一棵酸子樹。樹種是孫中山在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的。它原來是直生的,1931年以後被颱風颳倒,但至今仍然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這座兩層樓房融合了中、西建築的特點,首層居中是客廳,客廳正面懸掛的孫中山畫像,這是他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的形象。兩邊牆上掛着的是他父親、母親的畫像。兩側分別是孫中山和其大哥孫眉的房間。二樓中間與首層客廳頂部貫通,兩側分別是孫中山的書房和客房。書房內懸掛着孫中山先生17歲時的照片,這是迄今爲止發現的他的最早的一幅照片。

  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曾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經常回鄉,在這裏爲鄉親治病。孫中山在行醫期間,目睹清廷腐敗無能,希望上書清廷官僚而使清廷能改變國家落後面貌,是中國能強盛,人民得以富庶。

  1894年春,時年27歲的孫中山在這裏起草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他認爲“此四者治國之大經,富國之大本也”。1894年6月與同村好友陸皓東去天津見李鴻章,未獲接見。

  隨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這深深地刺激了孫中山,他感到依靠清政府自身的改革來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是絕對不可能的。他毅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並與陸皓東在這裏商討反清革命策略。

  現在,故居室內陳設依舊保持着1892年至1895年間,孫中山經常返鄉居住時的原貌。孫中山最後一次在此小住是1912年5月,1934年,孫中山的親屬把這所房子交付給當時的國民政府管理。

  1938年至1955年,孫中山之姐孫妙茜曾斷續在此居住並負責管理。1955年孫妙茜去世後,1956年成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孫中山故居的西側和南側過去是樹林和農田,現已開闢爲公園供遊人休憩。1959年8月,孫中山的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爲本館公園題詞“中山故居公園”。

景點導覽

●民居展示區

  爲保護孫中山故居周圍的環境風貌,在控制和保護翠亨村的部分民居的基礎上,開闢了翠亨民居展示區,對清末民初時期翠亨村各階層的家庭狀況進行了精心的復原陳列,並展示了翠亨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立體地再現了當年孫中山家鄉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

  在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清末明初翠亨村地主家的生活狀況,也可以看到普通人家的生活狀況,還有一些以居住和經營一體的小商販家庭等等。使人們更深地瞭解這位偉大人物成長初期的歷史環境,同時也讓觀衆領略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部分民俗風情。

●農業展示區

  翠亨農業展示區佔地60畝,設作物區、水稻種植區、禽畜飼養區、桑基魚塘區、現代農業展示區、觀衆實踐區、翠亨水稻種植農具展覽等多個區域,佔地60畝,其中有2畝多曾由孫中山家裏所耕種,土名爲“龍田”,孫中山和他父輩曾在此勞作。

  在農業展示區,人們可以認識一百多種作物不同的生長狀況和水稻的春耕秋收,可以認識200多件翠亨村水稻種植農具, 如犁、灌溉水車、風櫃、石磨等; 可以接近多種禽畜並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點,可以瞭解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農業生態——桑基魚塘和種桑養蠶的用具。人們還可以通過觀賞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方式和部分現代農業耕具,與傳統農業耕作方式作對比,從而認識到科技在農業中的重要作用。

  在農業展示區,人們還可以實地參與和操作各種農具,從而瞭解農村,瞭解農民,瞭解農業,體驗回味無窮的勞動歡樂。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是本館陳列展覽綜合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市政府投資建設,1999年落成。該建築物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材料完美結合,爲觀衆營造了一個高雅的、有豐富文化底蘊的並具有高度現代化水平的內外空間。

  紀念館內外風格渾然一體,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其設計榮獲廣東省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和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其施工,榮獲廣東省優良工程獎;其裝飾,榮獲全國建設工程裝飾金獎;其陳列,榮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它的首層佈置了孫中山生平史績陳列,這個陳列學術性和普及性相結合,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孫中山的生平史績、革命精神、偉大人格、思想理論和他所領導的革命運動,也反映了孫中山革命事業主要追隨者的情況。

  二樓展廳佈置了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陳列,反映了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對其革命事業巨大的支持、貢獻和犧牲,使人們加深對孫中山這一歷史偉人的瞭解。二樓還設置有臨時展廳,不定期舉辦一些展覽。

延伸閱讀

●孫中山先生二三事

  

   第一則 “我不會打你的”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着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幹甚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着,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着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第二則 買書比喫飯還重要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喫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

  “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纔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喫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喫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喫的還重要。”

小貼士:

●交通:

  從廣州坐大中巴到中山市富華汽車總站下車,再直接轉乘12路公共汽車到孫中山故居下即可;若大中巴走番中公路,也可要求在中山港大橋前下車,然後短途打的去故居,也很方便。

●門票:

  全票20元,半票10元。每年的3月12日、5月18日、11月12日爲免票日。

●開放時間:

  9:00~17:00。

36.探尋人類進化的祕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必去理由】

  周口店遺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早期的人類遺址。

  周口店遺址是中國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址,它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瞭人類進化的進程。

先睹爲快

? 北京城郊周口店西北部,有一座饅頭似的小山龍骨山。過去人們在此採石時經常發現古代動物的化石並作中藥用,中醫稱之爲“龍骨”,此山便由此得名。那時的人們也許不會想到,這裏就是中華民族的遠祖——北京猿人的故居。

  1921年,當時任中國政府礦政顧問的瑞典地質學家及考古學家安特生到周口店調查時曾來到龍骨山。他說:“我有一種預感,我們祖先的遺骸就躺在這裏。”之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果然在此發現了兩枚猿人的牙齒。

  1927年,正式的發掘工作開始進行。1929年,在一次以中國學者裴文中爲主持的發掘中,第一個北京猿人完整頭蓋骨被發現了。這一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使延續了20多年的“爪哇人”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終於有了答案,並由此把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50萬年。從那時起,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就成爲世界著名的文化聖地。

  龍骨山北京猿人出土的第一地點是一個石灰岩洞穴,此穴堆積層厚達40多米,從上至下共分爲17層,北京猿人就出現在3~11層。在此出土了6具頭骨,15個下頜骨,150多顆牙齒和相當數量的肢骨,對它們以及所在層位進行科學測定後得知,北京猿人生活的時代爲距今70至23萬年。

  那麼,北京猿人究竟是甚麼樣兒呢?從對已出土的40多具猿人個體化石復原得出:他們身體矮小;四肢與軀體基本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邁步行走,只是他們腦量平均值只有現代人的2/3,且呈現出頭骨低平;眉嵴明顯突起;面部和嘴巴向前突出;下巴頦僅有微弱痕跡等古猿特徵。

  從周口店地區地質、地貌及其出土的動、植物化石來追溯,可以想象出當時祖先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在龍骨山西北是起伏的山丘,山丘上生長着繁茂的森林,劍齒虎、野豬、斑鹿和犀牛出沒於林中;東南方爲成片的廣闊草原,有成羣的三門馬、大角鹿、羚羊往返奔馳;河邊、湖畔是河狸、水獺和水牛活動的場所;洞穴的居住者除了北京猿人外,還有洞熊和鬣狗。

  先人們就是生活在這裏,以鹿類和其他一些小動物爲狩獵對象,並經常以野果、樹葉和根莖等爲食。有時,爲了捍衛自己的生命,他們還需同野獸進行頑強搏鬥……

  與上述猿人化石同期出土的,不僅是人體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這充分表明:北京猿人在與自然界作鬥爭中,已會用多種方法制造各種類型的石器。這些石器可用來砍砸樹木、割肉剝皮,也可修整木棒。此外,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內還發現有大量用火遺蹟,有的灰燼厚達6米。可見北京猿人已能使用並控制火,他們算是已知最早的用火者了。

  1933年,在龍骨山頂的洞穴內還發現了距今18000年,被定名爲山頂洞人的人類化石。他們的頭骨特徵已表明是原始的黃種人。同期出土的除石器外,還有骨針及各種裝飾品,製作工藝已相當進步。

  經學者研究表明,山頂洞人以狩獵捕魚爲生,並已出現獸皮衣服,而且還有了原始宗教的萌芽。但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前發現的北京猿人及山頂洞人化石有絕大多數在珍珠港事變前後被幾個美國人弄得下落不明,時至今日,這些珍貴資料仍如泥牛入海。

  新洞人牙齒化石則是1973年在龍骨山東北角被發現的,經科學測定,他們生存的年代介於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之間,距今約10萬年。

  綜合上述發現和研究表明,周口店是世界上迄今所知內涵最豐富,材料最系統的直立人階段遺址,它在當今世界古人類學研究中享有不可動搖和取代的地位。因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它爲“世界文化遺產”,從而使之成爲全人類共有的財富。

景點導覽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該館於1972年進行改擴建,面積擴建到1000平方米,館內陳列着從遺址中發現的古人類、古動物化石、石器及古人類的用火遺蹟。

  內容分爲:序廳——周口店遺址的簡介;第一展廳——周口店遺址全景沙盤、地質圖和大型浮雕;第二展廳——周口店發掘歷史回顧;第三展廳——“北京猿人”,陳列北京猿人的化石材料和模型,北京猿人的主要文化遺物、石器以及用火遺蹟;第三展廳——“北京猿人”的生活環境,與“北京猿人”伴生的動物化石;第四展廳—遺址各地點,展出了周口店遺址20多個地點的部分出土遺物;第五展廳—周口店第27地點田園洞發掘成果及國家領導人到周口店指導參觀的圖片。

●北京猿人洞

  北京猿人洞,即周口店第一地點,在此發掘出土了代表40個個體的古人類化石和十萬餘件石器及大量伴生的動化石,被稱爲“北京人”之家。

  這裏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岩溶洞。從大約五六十萬年前起,北京猿人在這裏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20萬年前,北京猿人的遺骨、遺物、遺蹟和洞頂塌落的石塊、洞外流入的泥沙,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填充起來,形成巨厚的堆積層(其範圍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從40米到2米不等,厚40餘米,共分13層)。

  這個遺址發現於1921年,1927年開始系統發掘,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斷。新中國成立後恢復工作。幾十年來,主要發掘了堆積的中段(約27000立方米),從中發現了近200件人類化石(代表40個猿人個體)、上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和近200種動物化石。這是迄今世界同時代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猿人遺址,在科學研究、人類遠古文化史上佔有重要而光輝的地位。

  發掘前,該洞穴洞頂早已坍塌,成爲堆積物上部的大角礫和巖塊、發掘時,除東部鴿子洞外因它們膠結堅硬,未被挖去外,其他地方的洞頂均無保存。

●山頂洞人遺址

  山頂洞人遺址是距今1~3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過的洞穴。此遺址於1930年被發現,在1933年和1934年間進行發掘,發現了包括3個頭骨在內的代表至少8個個體的人類化石材料及大量拌生動物化石。因發現於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

  挖掘時,與人類化石一起,還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並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爲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爲距今18865±420年左右。

  山頂洞分爲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

  在上室發現有嬰兒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處,深約8米,發現有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幹骨,人骨周圍散佈有赤鐵礦的粉末及一些隨葬品,說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處,是一條南北長3米、東西寬約1米的裂隙。發現了許多完整的動物骨架,推測它們是在人類入居以前,偶然墜入這個天然“陷阱”之中的。

  在山頂洞堆積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共54種,其中哺乳動物有48種,大多數屬華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現生種,絕滅動物只有洞熊、最後斑鬣狗和鴕鳥3種,僅佔動物總數的12.1%。由此表明山頂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遺址。

延伸閱讀

●“北京人”化石失蹤之謎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27年正式發掘,此後的10年間周口店猿人洞中先後發掘出土5個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5個頭蓋骨神祕失蹤。“北京人”的失蹤,如同當年發現一樣,再度震驚了世界。?

??? 1927年以後發掘的“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協和醫院。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隊侵佔了北京,但當時協和醫院是美國的機構,懸掛美國國旗,成了侵華日軍鐵蹄下的世外桃源。這時,“北京人”化石還安然無恙。

??? 到了1941年,日本和美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爲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寇搶走,有三種選擇:一是把化石運到抗日戰爭期間的大後方重慶去;二是留在北京找一個妥善的地方祕密收藏起來;三是想辦法送到美國暫時保管。後來,協和醫院的負責人與重慶的中國政府協商後,決定還是採取第三種方案。

??? 1941年12月初,包裝在兩個大木箱裏的“北京人”化石被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2月5日,該部隊所乘火車離開北京駛往秦皇島,打算在那兒改乘預計8日到港的美國輪船“哈里遜總統號”去美國。

  巧合的是,12月8日爆發了珍珠港事件,日本軍隊迅速出動,佔領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相關機構,“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成爲科學界的重大損失。

小貼士:

●交通:

  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南48千米的房山區,可從天橋公共汽車站乘917路公交汽車到房山,再轉乘環2路小公共車到周口店(票價1元,也可從良鄉乘環二路小公共汽車),下車後步行150米即到。

  

●門票:

  票價30元/人,學生15元。

●開放時間:

  8:30~17:00。

37.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學技術館

【必去理由】

  毫無疑問,科學技術已滲透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環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較高的科學素養和較好的生活品質。

  我們的國家需要大批高科學素養並樂於獻身於科學的國民,來建設日益強大的偉大祖國。

  爲了我們祖國的繁榮昌盛,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請到中國科學技術館體驗科學、感悟創新吧!

先睹爲快

  有人把學習科技知識看成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到了科技館,一切難題都解決了,學習化作了體驗,掌握變成了啓迪,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享受了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科學的美好神奇。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但在科技館,一個名叫“錐體上滾”的展品卻一反常態,會沿着軌道自動向上爬!鋼球放入水中會沉下去,木球放入水裏會漂起來,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而在科技館裏,這些事卻發生了逆轉。在“離心現象”展品中,大家就能驚奇地看到鋼球浮水面、木球入水底。

  這些真是奇怪的現象啊!而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像這樣的展品比比皆是。就連最普通的蹺蹺板也顯得與衆不同,1個人就能輕鬆地蹺起4個人。這是爲甚麼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請到中國科學技術館來探索發現吧!

  中國科學技術館目前向觀衆開放三個場館,A館(常設主展廳)、B館(穹幕影廳)和C館(兒童科學樂園、臨時展廳)。中國科學技術館的展品設計,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鼓勵觀衆親自動手參與活動。用形象生動的方法來啓迪觀衆的探索精神,這種教育可以使人們輕鬆地掌握科學知識,而且着力於培養思維方法和挖掘智能潛力。

  科技進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科技館向人們展示了人類探求自然規律、不斷創新實踐的成就。科技館目的是通過觀衆與展品的交流,使人們更全面地體驗科技、瞭解科技,來激發他們探索科技的熱情,從而投身於科技創新的行列之中。

  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對全社會進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目前,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建設面積正在建設達10.2萬平方米的新館,預計2009年下半年正式向公衆開放,它將是一座主題突出、功能完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科技館。

  在新館,觀衆將會看到人類探索大自然的艱苦歷程以及有所突破時的喜悅,還會從中悟出人類與自然交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在新館裏,人們可以對科技對於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科技帶給人類的福祉和恩惠有更深刻的瞭解,能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就在你身邊。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新館將根據兒童的特點專設科技樂園,讓孩子們在遊戲和玩耍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培養其對科學的熱愛。

  除了上述內容,新館還凸顯了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偉大,和它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的影響。除了精彩的展項,新館還將提供優美、舒適、便利的參觀環境,力圖讓觀衆在體驗之餘欣賞科學之美、感受人文關懷。

景點導覽

●主展廳

  科技館常設主展廳的內容着重反映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領域及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中國現代科學技術展覽”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材料機械、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以及基礎科學等學科領域,既有表現基礎科學的原理和應用的展品,也有反映當今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成就的展項,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豐富的科技內涵。

  中國作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科技和文化。“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覽”以四大發明爲中心,擇取古代天文、數學、醫藥學、機械、青銅冶鑄、陶瓷、紡織刺繡、建築等12項學科內容,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本展覽不足以代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全貌,僅以此激勵後人繼往開來,重創輝煌。結合一系列傳統技藝的現場表演,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先民數千年來在衆多科技和工程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穹幕影廳

  中國科學技術館穹廬影廳是世界最大的同類影廳之一,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影技術。超大的電影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使觀衆彷彿置身於電影情景之中,再“參與”中體驗着極具震撼力的、無以倫比的藝術享受。

  穹幕影廳35米直徑的球型網架建築,給人以新穎獨特的美感。27米直徑1000平方米的球型銀幕,給人以畫面的包容感。30°坡度的觀看環境,給人以視覺上的臨場感。窮錄影廳採用了世界上最清晰的膠片——世界最大寬幅70毫米影片。它是大信息量、高清晰度的電影膠片,比普通影片大10倍,它放映的圖像,給人以清晰感、真切感。

  除此之外,高保真六聲道加超重低音數字音響還音系統和科學合理佈局的頂級專業音箱組合,極大的增強了臨場感受。

  這些最先進的放映系統,超大畫幅的電影膠片、超大功率的放映光源、超大視角的魚眼鏡頭、超大面積的球形銀幕,能產生的清晰的畫面、逼真的音效,會給觀衆帶來身臨其境的全新視覺和全新感受。

●兒童科學樂園

  兒童科學樂園是專爲3~10歲兒童“量身定做”的,是小朋友們自己的天地。兒童科學樂園的內容特別強調趣味性和參與性,是孩子們寓學於樂,在無拘無束的玩耍和好奇的探索中學習最基本的科學知識,激發想象力,培養早期發明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開發腦潛能的科研啓蒙場所。

  科學樂園裏面有人體旅行、森林樂園、恐龍復活、和天塔等15個展區,大量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科學原理變得更容易理解。

  比如,通天塔的主體就是一個差不多有7米高的大型機器人,孩子們進了機器人的身體以後,能自己動手操作並讓它做各種動作。而在森林樂園,昆蟲變成了巨人,孩子們可以細細地觀察它們的身體和生活習性。

延伸閱讀

●印刷術的發明

?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爲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印刷術是由隋朝的雕版印刷開始興起,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經宋仁宗時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北宋時期的刻字工人畢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刻好,然後放在土窯裏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

  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複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

  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所以,後人稱畢昇爲印刷術的始祖。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貝爾生於1847年,原是蘇格蘭人,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年僅27歲的貝爾已是波士頓大學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了。

  他的妻子梅布爾·哈伯德是位聾人,以前是他的學生。梅布爾家較富有,岳父對女婿的工作很支持,經常爲他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一次,貝爾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信息。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與岳父的支持。

  貝爾的很多朋友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貝爾卻不以爲然,他心裏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絃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他向別的專家求教,得到了很多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在實驗室裏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瘋了一樣狂奔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就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人類揭開了一頁嶄新的通訊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髮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誌着電話爲公衆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小貼士:

●交通:

  乘21、300、302、367、380、387、407、409、422、702、718、725、730、731、735、801、830、831、954、957(支)、967、運通101、運通201、特8、特2(單行)等路公交車至中國科學技術館站下即到。

  

●門票:

  A館:成人30元/人、學生20元/人, B館:成人30元/人、學生15元/人, C館:兒童20元/人,陪同成人10元/人。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開館,星期一閉館。

  開館時間:9:00-16:30;售票時間:8:30-15:30。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