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意大利有一個男孩,他的一隻眼睛非常“奇怪”,之所以說“奇怪”,是因爲眼科大夫經過多次會診後得出的結論都一樣:在生理上,這隻眼睛完全正常,但它卻是失明的。這是甚麼原因呢?

   原來,在他剛出生時,這隻眼睛輕度感染,醫生用繃帶把這隻眼睛蒙了兩個星期。對正常人來說,蒙兩個星期的眼睛是幾乎沒有甚麼副作用的,但對於剛剛出生,大腦還處於構建發育關鍵期的嬰兒來說,卻有着極大的傷害。因爲很長時間都沒有辦法通過這隻眼睛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所以原本爲這隻眼睛工作的大腦神經組織也隨之“轉移”了。

   這個男孩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後來,研究人員又在動物身上做過多次類似的實驗,結果是一樣的。其實,這個男孩的悲劇就在於他錯過了眼睛感光的敏感期。

  相關的經驗一再證實,如果孩子在各個敏感期受到了干擾和阻礙,使得他不能正常使用身體的各個功能,相關的功能就會消失。如果不能使用耳朵,耳朵就會失聰;不能使用鼻子,鼻子就不會有嗅覺;不能使用手,手就會沒用;不能使用腿腳,腿腳就很難再行走……

  這裏,提到了一個概念——敏感期。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偉大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來的。所謂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歲這個年齡段,他會出於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突然地對某種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興趣,甚至表現出一種狂熱的狀態,直到滿足他內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爲地阻止。教育研究與實踐證明,如果孩子能順利度過敏感期,他的心智發展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但是,作爲父母的您看到下面的這些情形,會想些甚麼,會做些甚麼呢?

  比如,孩子剛出生時,不喜歡彩色氣球,反而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孩子會突然變得愛詛咒,說難聽的話;會喜歡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管好的壞的,一律模仿;當他願意做某件事時,會樂此不疲地重複做;如果某事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會要求重來;會突然與父母“作對”,父母說甚麼,他都以“不”來回應;不會不斷地喫手、咬人、打人;會喜歡捏軟軟的東西,喜歡玩水,玩啥;喜歡觀察螞蟻,注意那些在成人眼裏細小得幾乎看不見的東西;會喜歡插孔,喜歡捉迷藏;不停地詢問自己從哪裏來,怎麼來的;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感興趣,會喜歡觀察別人撒尿、洗澡;想與爸爸或媽媽結婚,會“愛”上同齡的小朋友;會把自己當做奧特曼、孫悟空、白雪公主;會到處亂寫亂畫,在幾乎所有能想到的地方留下“墨寶”;會喜歡問父母一連串的“爲甚麼”……

  這一切,在父母的眼裏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是,這些卻是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裏的正常表現。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卻不瞭解孩子的敏感期,反而認爲孩子淘氣、任性,於是就“果斷”地採取某些措施“教育”孩子,結果就會過早地讓孩子的敏感期結束,甚至會嚴重地影響孩子心智的發展。

  毋庸置疑,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父母引導得當,孩子就會順利度過敏感期;如果父母引導不得當,那孩子的成長就會受到嚴重的阻礙,甚至會毀掉孩子本應該有的美好前程。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認識、瞭解孩子的敏感期,並引導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呢?爲此,我們特別編寫了這本《0—6歲敏感期,父母怎樣引導孩子》,本書將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種敏感期的表現,併爲父母提供應對孩子敏感期的科學對策。

  本書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別爲: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書寫與閱讀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這些敏感期,父母應該儘量給孩子鼓勵、愛與自由,而不要錯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時機。有一點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個,而每個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個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現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相信,本書一定會給0—6歲孩子的父母提供有力的幫助,幫助父母瞭解孩子成長的祕密,從而更好地讓自己0—6歲的孩子得到健康成長。最後,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度過敏感期,爲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