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歐洲建築奇蹟

  

20.英吉利海峽隧道

奇蹟概覽

  英吉利海峽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稱“英法海底隧道”或“歐洲隧道”(Eurotunnel),是一條把英國英倫三島與歐洲法國相連接的鐵路隧道,於1994年5月6日開通。它由三條長51千米的平行隧洞組成,其中每條海底段的隧洞長度爲38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奇蹟探祕:

   1.英吉利海峽隧道橫跨了英吉利海峽,那麼這條海峽是一個甚麼樣的海峽呢??

  英吉利海峽約4000萬年前形成,是隔離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海峽,是大西洋的一個狹長海灣,它分隔了英國南部海岸和法國北部海岸。英吉利海峽自西向東漸窄,最狹窄的水域爲多佛爾海峽,英國港口多佛爾與法國城市加來隔海相望。

  英吉利海峽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通道也是障礙。這使它成爲早期水道測量中的重要地區,它的海底也成爲全世界探勘最頻繁的海牀。這裏潮汐落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也是重要的漁場。

   

走近奇蹟

  英吉利海峽隧道,西起英國的福克斯通,東到法國的加來,於1987年12月1日正式開工,造價150億美元。隧道全長51千米,其中40千米在海牀底下,其餘兩端爲入口通道。英吉利海峽最深的地方爲61米,隧道在海牀底下30.5米。也就是說,技術人員和工人要在海平面以下91.4米的地方施工,其工程的艱鉅程度可想而知。

  這條隧道是由三條隧道和兩個終點站組成的。三條隧道由北向南平行排列,南北兩隧道相距30米,是單線單向的鐵路隧道,隧道直徑爲7.6米;中間隧道爲輔助隧道,用於上述兩隧道的維修和救援工作,直徑爲4.8米。在輔助隧道的1/3和2/3處,分別爲兩個運營隧道修建了橫向聯接隧道。在輔助隧道線上,每隔375米,都有通道與兩主隧道相連,以便維修人員工作和在緊急情況下疏散人員。

  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整個工程,都採用了最新技術和設備。而且,它在營運和安全上也都使用了最現代化的技術。道內安裝了複雜的通風、防火系統和安全設施。進入隧道的火車,通過無線電和閉路電視可與管理中心保持聯繫。

  由於有兩條鐵道,而且方向都是單向,這就保證了高速行駛的列車不會有相撞的危險。如果列車或者鐵路臨時發生了甚麼問題,隧道轉換系統可以立刻將有問題的火車轉移到維修服務車道;也可以把在一側隧道內運行的列車轉入另一隧道繼續運行,而不用中斷整個隧道的運營業務。而且鐵道兩側的月臺也設計得十分特殊,即使火車出軌也不會傾倒。

  另外,穿行隧道的火車在設計上也很有特點,它的每個車廂都能耐火30分鐘。這就保證萬一着火,火車也有足夠的時間駛離隧道,開到地面上來滅火。

  隧道啓用後,使得倫敦到巴黎的陸上旅行時間縮短了一半,3小時即可到達。據英國鐵路當局的估算,每年通過隧道的旅客人數可達1800萬人,貨運可達800萬噸。

  這條海底隧道的開通,使得歐洲鐵路網更爲完善,而且各種大小的汽車都可以全天候地通過英吉利海峽,歐洲公路網也連成了一體,交通更加方便。這大大方便了歐洲各大城市之間的來往,也大大促進了英國和歐洲大陸的貿易,使海峽兩岸、歐洲各國都大受其惠。人們稱譽這項工程爲“一夢200年,海峽變通途”。

  

⊙奇蹟探祕:

   2.英吉利海峽的開通,爲甚麼被人們稱爲“一夢200年”??

  其實,早在200多年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皇帝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就曾經想要把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連接到一起。當時,拿破崙率領軍隊橫掃了歐洲大陸。他曾經夢想騎着馬從巴黎直奔倫敦。然而,面對變化莫測的英吉利海峽,他只能望洋興嘆。

  1802年,法國一位工程師向拿破崙提出了一個構想,就是開鑿英吉利海峽隧道。拿破崙十分高興。可是,這個提議卻遭到了英國政府的斷然拒絕。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被俘,他的連通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的夢想,最終變成了泡影。

  由此來說,從最早提出想要開通海峽的拿破崙時期算起,直到最終英吉利海峽終於連接起了兩塊大陸,正是200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人們將這個海底隧道的開通稱爲“一夢200年,海峽變通途”。

  

相關鏈接

【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是爲了解決橫跨海峽、海灣之間的交通,而又不妨礙船舶航運的條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及車輛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築物。

  海峽將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海島嶼海島之間隔開。在某些時候,這些海峽給人們的生活、出行都帶來許多不便。於是,人們設計建造出可以接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具有不佔用地皮、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的諸多優點,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通道。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佈在日本、美國、西歐、中國香港九龍等地。

  從工程規模和現代化程度上看,當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是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韓對馬海峽隧道。

  

知識百科

【英吉利海峽隧道的修建歷史】

  1757年到1867年間,英法兩國工程師和地質學家就曾多次提出,要修建英吉利海峽隧道,並提出了許多意見和設計方案。但由於多種原因,這個想法都沒有實現。

  1882年,法國政府又一次提出開鑿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建議。這居然得到了最怕坐船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支持。可是,英國的將軍們出於素有的與世隔絕和孤芳自賞的心態,迫使女王放棄了這個打算。

  1963年,法英兩國選擇在海峽下面修兩線通道。兩線之間設第三線爲輔助線路,隧道全長52千米。這個方案成爲了日後隧道的原型。

  到了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和英國首相希思,終於簽訂了開挖隧道的協議,並從海峽兩岸一起動工。但好景不長,一年後,由於種種原因工程又停頓了下來。

  直到1986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同法國總統密特朗再次簽署了《英法海峽固定通道條約》。1987年7月兩國政府批准了這個條約,英吉利海峽隧道終於正式開工。

  經過近3年的緊張施工,英法雙方終於在1990年10月30日鑿穿了最後的100米的巖壁,打通了英法海底隧道。1993年6月,隧道建成了供火車使用的兩條主道。終於,海峽變通途。

  

21.蘇格蘭法科克轉輪

奇蹟概覽

  法科克轉輪位於英國的蘇格蘭,坐落在福斯—克萊德運河及大聯盟運河的落差處。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旋轉式船舶吊橋。它的開通,使蘇格蘭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北海的水道再度暢通。這是一座造型獨特的旋轉吊橋,不論從工程學還是藝術的角度來看,都稱得上是一件傑出的作品。2003年,法科克轉輪被美國著名的旅遊雜誌《旅遊者》評爲最新現代建築的“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奇蹟探祕:

   1.美國《旅遊者》雜誌評出的最新現代化建築的新“世界七大奇觀”分別是甚麼??

  超級睡寓俱樂部(泰國曼谷)、伯吉瑟爾滑雪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州)、得克薩斯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得克薩斯州)、王國中心大廈(沙特利雅得)、玻璃博物館(美國華盛頓)、法科克轉輪(英國蘇格蘭)、富士游泳館(日本)。

  

走近奇蹟

  法科克轉輪,耗資1400萬英鎊,由RMJ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是英國“千禧連通計劃”的一個關鍵環節。

  這座旋轉吊橋的巨大起重機配備10個水壓馬達,能在15分鐘內,將4艘船(包括水)起吊到30多米的高度。與此同時,另一隻吊臂將另外4艘船放下。

  最初,設計師們是提出了一個摩天輪的想法,利用它的旋轉實現上下河道的船的轉換。而它的外形也曾經被設計得千奇百怪,比如滾動的雞蛋、傾斜的坦克,甚至一條高架於頭頂的單軌鐵路。不過,最後,經過反覆的重新思考,還是確定了法科特轉輪這個形狀。

  這是個具有獨特外形的建築。它的靈感來源極其豐富,既有人工製造的東西,也有自然本身存在的生物——凱爾特人的雙頭矛,輪船上正在旋轉的螺旋推進器,甚至還有鯨的胸廓、魚的脊椎骨,等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成爲了設計師創作時候的參考。而設計師表示,最終決定的形狀是受到了魚類骨頭的啓發,再結合摩天輪的最初設想,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轉輪的一個水槽可以容納25萬升的水,再加上裏面的4艘船,以及兩個水槽和支架,共重1300噸,因此這是個有着巨大重量的大傢伙。但儘管如此,法科克轉輪卻相當節省能耗。它旋轉的輪子直徑爲35米,從正面看過去像是倒寫的“S”,而正是這樣的獨特外形,才使得它在轉動的時候所需要的功率極低——旋轉180度,才只需要4分鐘,耗電量僅1.5度。

  不能不說,這個建築不但外觀時尚現代,讓人有衝擊力,而且還是一座高效低耗的節能建築,果然稱得上是“最新現代化建築的一大奇觀”。

  

⊙奇蹟探祕:

   2.英國的這個“千禧連通計劃”是甚麼?

  爲了使蘇格蘭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北海的水道再度暢通,以連接福斯—克萊德運河及大聯盟運河爲目的,英國政府提出了“千禧連通計劃”(Millennium Link)。這個計劃耗費了8500萬英鎊,疏通了水道,使得人們搭船來往于格拉斯哥與愛丁堡之間成爲可能。

  於是,全世界第一個旋轉式船舶吊裝裝置也應運而生,這就是法科克轉輪。正是這個轉輪順利運轉,讓水道工程史上的一個異想天開變爲了現實。

   3.“千禧連通計劃”連通了兩條運河,爲甚麼這兩條運河不能單靠挖水道來連接,而是要靠如此大的工程來連接呢?

  福斯—克萊德運河在1790年落成,而大聯盟運河則在1822年開鑿完成。但是,兩條運河卻有約相當於8層樓高的落差。

  早期建築技術和水平都很低,要想往來於這兩條運河之上,只好靠11段水道和22個閘門來進行水位轉換,利用水漲船高的方法,來讓船隻一段水道一段水道地通過。而光是兩條運河之間的轉換,就要花上幾個小時,十分麻煩。後來隨着英國鐵路的發展,這兩條運河調節水位的方式已經被廢棄了30年。

  而到了千禧年2000年,爲了慶祝英國女王登基50週年,英國人決定實施“千禧連通計劃”。要把兩條舊運河連接起來,要讓這一段的水道變暢通。

  

相關鏈接

【法科克轉輪的工作原理】

  法科克轉輪,拋棄了以往的水漲船高的運作方式,轉而採用了全新的工作原理。

  較高的運河,被一條100米的高架水道延伸到了空中,直達低水位運河的上方。在高架水道的盡頭,安裝這個巨大的法科特轉輪。轉輪兩側各有一個巨型的水槽,水槽的深度與寬度都與高架水道一致,使得水道與水槽能順利連接。這兩個水槽隨着轉輪的轉動,一個在上連接高架水道,一個在下,被放入低水位的運河中,轉輪每轉180度就可以讓兩個水槽一上一下。

  通過轉動,轉輪可以將超大型的水槽極其內的4艘船吊舉到35米的高度,使水槽與較高的運河連接,同時,轉輪另一邊的水槽則被轉到低處的位置將船由高水位放入低水位。這樣,就實現了船在兩條有水位落差的運河中的轉換航行。

  

知識百科

【RMJM建築師事務所】

  RMJM建築師事務所,該公司由著名的英國建築師羅伯特·馬修(Robert Matthew)和史提勒·約翰遜—馬歇爾(Stirrat Johnson-Marshall)於1956年創建,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建築事務所之一。這是一家集建築、規劃、工程、室內設計、視覺藝術及園林設計的大型集團顧問公司。它的總部設在英國蘇格蘭,在11個國際辦事處擁有員工約700名,這些辦事處位於:曼谷、北京、劍橋、迪拜、愛丁堡、格拉斯哥、香港、倫敦、莫斯科、上海和新加坡。

  半個多世紀以來,RMJM以其高超的設計藝術和科學的管理水平,爲客戶提供了商業需要和建築訴求並舉、經濟效益及有效管理兼備的經典作品。

  RMJM 還致力於爲建築物能源節約和樓宇持續發展提供專家和經驗。探究減少建築物能耗,保護環境和降低運行成本的替代辦法。而且他們還可以預報建築物設施的性能和建築物將來的運行成本,使客戶能夠將能源支出初始的費用與將來的節約進行比較。

  RMJM建築師事務所曾被評爲“最優秀的可持續發展設計先鋒”。

  現在,RMJM已經與美國最大的建築設計公司之一希利爾(Hillier)合併,形成了一個擁有空前精湛技術的人才和全球影響力的綜合實體。合併後的公司打造出一個超級工作室,完全有能力爲全球各地提供全盤的建築解決方案。

22.馬德里銀行大樓

奇蹟概覽

  馬德里銀行大樓,又稱馬德里銀行塔,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市,是西班牙馬德里儲蓄銀行(Caja Madira)的新總部。它於2008年建成,已經成爲西班牙最高的建築物。這座大樓由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爲2007年世界十大建築之一。

⊙奇蹟探祕:

   1.馬德里銀行塔是西班牙最高的建築,那麼在它所在的城市馬德里,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是不是它呢?還是說另有別的建築??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同所有的歷史名城一樣,它也是古老與現代的融合體。

  馬德里的地標性建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位於馬德里繁忙的獨立廣場中心,名叫阿爾卡拉門,是馬德里僅存的幾個古老城門之一,共有5道拱門,是馬德里最著名的歷史遺蹟之一。如今它已經成爲了馬德里的符號象徵。

  馬德里銀行塔,是現代文明與科技發展的產物,它的存在代表着進步。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它也會變成代表這座城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走近奇蹟

  馬德里銀行塔,一共有45層樓,高約250米。這裏除了是銀行的辦公地點,同時還有西班牙的雷索爾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入駐。

  這座銀行塔有一個獨特的外觀設計,它外部的建築結構將位於中央的所有辦公室的地板包圍起來,而且這個外部的結構還要支撐整個塔的重量。這是一種合作式的設計形式,這使得大樓整體結合更爲緊密,負重能力也達到最高。

  而爲了讓這座銀行塔能夠有更加靈活的辦公空間,設計師借鑑了香港匯豐銀行的建築樣式,採用了它的建築技巧,即不間斷地創造出1200平方米的樓板。如此一來,大樓的空間便被靈活地利用起來。

  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入駐,使得這部大樓也成爲一個能源的總部。但儘管能源儲備豐富,這座大樓的能源使用卻是十分的環保與節約。在這所建築的頂部設計有風力轉化設備,可以爲大樓提供相當大比例的電力供應,這個屋頂上的風力發電機完全有能力解決大樓的能源問題。

⊙奇蹟探祕:

   2.馬德里銀行大廈是利用風力發電機來解決能源問題的,那麼風力是如何發電的呢??

  我們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爲電能,這就是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所需要的裝置,稱爲風力發電機組。這種風力發電機組,大體上可分風輪、發電機和鐵塔三部分。發電機的作用,是把由風輪得到的恆定轉速,通過升速傳遞給發電機,使其均勻運轉,從而把機械能轉變爲電能。一般說來,3級風就有利用的價值。但從經濟合理的角度出發,每秒的風速必須大於4米才適宜於發電。

  

相關鏈接

【馬德里儲蓄銀行】

  馬德里儲蓄銀行是西班牙第四大金融集團。銀行的總部設在西班牙馬德里,擁有13000多名員工,以及300多年的經營經驗和600多萬的客戶,這些都使它成爲僅次於西班牙聯邦儲蓄銀行的西班牙第二大銀行。

  這家銀行在信貸市場和客戶資源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可以滿足來自不同行業的700萬客戶的需求,無論是家庭還是公立或私立的機構,也無論是大中小型的各類企業集團,銀行都能爲之提供包括零售銀行、公司銀行和私人銀行的全方位產品及服務。

  馬德里儲蓄銀行集團有2000多家營業網點廣泛分佈於西班牙全境。除了遍佈西班牙國內的營業網點外,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都有分支機構,比如中國、古巴、愛爾蘭、美國、摩洛哥、墨西哥、葡萄牙和羅馬尼亞等國家。

  

知識百科

【上海匯豐銀行大樓】

  世界上著名的銀行大樓有不少,2008年建成的馬德里銀行大樓就是一個建築奇蹟。我國的一些銀行大樓建築也一樣另人驚歎,比如上海匯豐銀行大樓。

  上海匯豐銀行大樓,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1923年到1955年時,在中國上海開設的分行的大樓。大樓位於上海外灘12號,由著名的英資建築設計機構公和洋行主持設計。現在,這座大樓已經成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大樓於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認爲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

  匯豐大樓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它的建築面積爲23415平方米,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僅次於英國的蘇格蘭銀行大樓。大樓主體高五層,中央部分高七層,另有地下室一層半。從外觀上看,其正中爲穹頂,穹頂的基座是仿製於希臘神殿的三角形山花,下面爲六根貫通二至四層的愛奧尼亞式立柱(古希臘建築中的柱式,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

23.德國國會大廈

奇蹟概覽

  德國國會大廈位於德國柏林市中心,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它那曾經備受爭議的穹形圓頂現在已經成爲了柏林的標誌性建築,大廈不斷更新的歷史映射着19世紀以來德國曆史的各個側面。這座大廈幾經戰火與修復,最終體現了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多種建築風格,是德國統一的象徵。德國國會大廈是德國曆史的表徵,它並不太漫長,卻變化莫測,烙下了德國時代演變的印記。

走近奇蹟

  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又稱爲“帝國大廈”,建造於1884年,由德國著名建築師保羅·瓦特設計,整座建築爲古典主義風格,最初是德意志帝國的議會。

  1918年,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瑪共和國時期將國會大廈作爲人民的代表機構;1933年2月,這裏發生了著名的國會縱火案,人民議會由此淪爲法西斯的獨裁議會;二戰爆發後,大廈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中央的穹頂完全毀於戰火;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並將國會大廈定爲德國聯邦議院的所在地。

  幾經戰火,古老的國會大廈已經殘缺不整,而且傳統的佈局也無法容納新的功用,爲改變這些狀況,德國政府舉辦了國際性的競賽,爲大廈的修復選擇設計者,最終英國的建築師諾爾曼·福斯特脫穎而出。

  福斯特向來以高技派的建築風格而著稱。在國會大廈的設計中,他將高技派手法和傳統的建築風格相結合,建築的外牆壁保持不變,而將內部全部掏空,並用鋼結構重新做出結構劃分。他將聯邦議院主席團、元老委員會行政管理機構辦公室、議會黨團廳和記者大廳安排在建築的底層和兩側的幾層空間內,中央則保留爲兩層高的橢圓形全會廳。全會廳上層的周邊是觀衆席,這樣普通的公民就可以觀看聯邦議院的辯論了。

  福斯特還爲大廈換了一個全新的中央穹頂,穹頂由玻璃構成,其內部爲兩個交錯走向的螺旋通道,裸露的鋼結構支撐,參觀者可以通過它到達50米的瞭望臺,眺望柏林的市景。夜間,穹頂從內部照明,通透而閃耀,像一顆巨大的明珠,古典的穹頂已不復存在,福斯特在保持原設計的基礎上又賦予這古老建築以新的形象,從而爲德國的首都創造了一個新的城市標誌。

  隨着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在建築界已提到議事日程,福斯特在他近年來的作品中均體現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同時,在德國國會大廈的方案中,他也爲此做了許多新的嘗試。其中包括夏季儲熱、冬季儲冷的地下儲能倉庫,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供電裝置,用植物油推動的建築羣熱能廠等。此外,會議大廳上部的玻璃穹頂能夠自然通風,在春秋季節可節約大量能源,360面的反射鏡可以將照亮大廳的各個角落,如此一來便能節約大量的照明電力。

  對於這座古老而創新的建築,福斯特對其中的歷史遺物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在掏空大樓內部時,曾發現許多上世紀的柱體、雕塑等,還有二戰勝利時前蘇聯士兵刻在牆石頭上慶祝勝利的標語,對這些福斯特都另設場地將它們保存陳列。

  德國國會大廈這座具有歷史見證性的建築,以具有現代化功能的新面貌出現在了柏林市,併成爲歷史結構中一棟開放且具有透明度的建築物。

⊙奇蹟探祕:

   1.甚麼是高技派建築風格?它具有甚麼樣的建築特點?

   高技派,又稱爲“重技派”。在建築風格和造型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理論上宣揚機器美學和新技術的美感,強調設計作爲信息的媒介和設計的交流功能。它提倡採用最新的材料來製造體量輕、用料少並且可以快速靈活裝配的建築;強調審美觀應該考慮到技術的決定因素,力求使工業技術接近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審美觀,崇尚機械美,如室內暴露的網架、梁板等結構構件。

相關鏈接

【魏瑪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是後世歷史學家稱呼1919—1933年期間統治德國的共和政體的名詞,從來不是共和國的官方名字。

  由於共和國憲法在魏瑪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所以這個共和政府被後世稱爲魏瑪共和國。共和國在德意志帝國崩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成立,共和國廢除了帝制,但仍然保留了以前的正式國名,即德意志國家或德意志帝國。

  共和國因十一月革命而生,因希特勒和納粹黨1933年上臺而結束,是德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

【國會縱火案】

  國會縱火案是德國納粹黨策劃的焚燒國會大廈,藉以陷害德國共產黨及其他進步力量的陰謀事件。

  1932年11月德國選舉之後,由希特勒出任政府總理,但納粹黨在選舉中只佔有32%的席位,只有獲得2/3的議員的通過才能自行制定規章以代替法律,所以定於1933年3月5日重新選舉。爲陷害共產黨和欺騙民衆,希特勒納粹宣傳大臣戈培爾和納粹黨主要領導人戈林製造輿論,並策劃了縱火陰謀。

  2月27日晚,衝鋒隊隊員進入國會,放火焚燒國會大廈,縱火當晚戈林下令逮捕德國共產黨員和反法西斯人士.第二天,衝鋒隊隊員佔領了所有的德國共產黨黨部,德國共產黨第一個被迫退出國會。共產黨領袖們被捕入獄,納粹黨通過脅迫賄賂等手段強行通過了《授權法》,並在掌握《授權法》後的一個月內取締了所有非納粹黨派,建立了希特勒納粹獨裁政權。

知識百科

【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並在13世紀到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尖形拱門、大窗戶和繪有聖經故事的窗玻璃。這類建築主要見於天主教堂,在設計中利用修長的束柱、飛扶壁、尖肋拱頂營造出輕盈的飛天感,整個建築以直升的線條和雄偉的外觀使教堂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較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有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和俄羅斯的聖母大教堂。

【巴羅克式建築】

   巴羅克式建築是17—18世紀在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認爲這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打破了僵化的古典形式,曾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其建築特點是外形自由,喜好華麗的裝飾和強烈的色彩。羅馬耶穌會教堂被認爲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築。

24.倫敦眼

奇蹟概覽

  倫敦眼,又稱千禧之輪,是坐落在朱比利花園西端,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個巨型摩天輪。這座摩天輪高135米,曾創下世界最大的摩天輪的奇蹟。當遊人置身在這座高135米建築裏,可將泰晤士河、大本鐘及倫敦景色盡收眼底。據工程師透露,建造這座摩天輪所需的電腦計算能力,超過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建築,所以被譽爲數學史上的奇蹟。

   

走近奇蹟

  倫敦眼是倫敦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高達135米,共有32個乘坐艙,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25名,迴轉速度約爲每秒0.26米,即一圈需耗時30分鐘。這座帶着明顯的娛樂場氣息的摩天輪,調皮地落在南岸,與嚴肅的古蹟建築羣形成鮮明的對比。

  關於“倫敦之眼”的構想可要追溯到1993年《泰晤士報》所舉辦的一場競賽。比賽中,《泰晤士報》要求參加者提出慶祝千禧年最具野心的計劃。其中,兩個初出茅廬的建築師大衛·馬克思和妻子茱莉亞·巴菲爾德(Julia Barfield)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建造全球最大的摩天輪。這一設計吸引了英國航空公司董事長鮑勃·艾林(Bob Ayling)的興趣,他決定出資將其付諸實現。

  經過重重困難後,1999年,一座高135米,重1600噸的巨型摩天輪終於屹立在泰晤士河畔,並於當年12 月31 日首次向公衆開放。但那時的它只是作爲一個慶祝新世紀到來而臨時修建的景點,預計5年之後就要拆除。然而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折,在建成的一年半時間裏,倫敦眼接待的遊客量超過了500 萬人次,爲倫敦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2 年7月,當地議會決定,倫敦眼作爲倫敦的永久性建築保留下來。

  倫敦眼的建成滿足了人們從高空俯瞰大地和城市的心願,如今,倫敦眼已成爲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觀光點。每年有上萬名遊客乘坐倫敦眼升上半空,鳥瞰倫敦。

  2009年,爲相響應綠色奧運,倫敦眼開始了一項升級工程。升級工作主要包括檢查維修乘坐艙,安裝顯示屏、高級多媒體播放器、無線寬帶以及更加環保的供暖和通風設備。這項預計耗資1250萬英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前完工。到時候,倫敦眼可能會給倫敦奧運會帶來更多的遊客。

  

⊙奇蹟探祕:

   1.倫敦眼自建成以來已有9年時間,那麼它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呢?

  資料顯示,總投資額爲1.2億美元的英國“倫敦眼”摩天輪於2000年建成開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世界遊客300萬人次左右,使倫敦旅遊市場經濟效益增加了10%,同時還爲倫敦的旅遊提供了約1萬個就業崗位。

  從2005 年開始,在“世界旅遊獎”評選中,倫敦眼連續3年擊敗巴黎埃菲爾鐵塔、紐約自由女神像等老牌景點晉升爲全球最佳景觀。

  截止到2009年7月,倫敦眼——這個泰晤士河畔的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共接待了近3300 萬遊客,以13.5 英鎊的票價來計算,它已經取得了超過4億英鎊的收入。

   2.倫敦眼這樣一個龐大轉動的建築是如何屹立於泰晤士河畔的呢?

  對摩天輪的設計者而言,除了體積,最美妙的是這個龐然大物竟可以穩固地矗立在泰晤士河面上。它完全由2個支架和6條巨型鋼索架起,兩支支架從陸地延伸過來,承擔摩天輪大部分的重量,另外加上6條巨型鋼索加強其穩固性,防止其倒塌,另外,所有這些支架與鋼索的地樁都被打入地底深達180英尺(1米=3.281英尺),以確保安全。

  一般建築物理論上都會受到一些潛在的破壞性力量影響,在一般靜止的建築物中,這類的計算已經極其複雜,再加上摩天輪週而復始的旋轉,使得計算的難度更是難上加難。不僅考慮到風力和溫度的影響,甚至金屬疲勞的問題也列入考量之中。當這些因素隨著摩天輪的長度寬度而持續改變,產生了史上無法想象的建築問題。

  

相關鏈接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輪】

  世界上第一個摩天輪是芝加哥的費里斯大轉輪,爲迎接1893年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費里斯大轉輪高達264英尺,轉輪的直徑爲250英尺,它的車軸長45英尺,是人們聞所未聞的。這個摩天輪由2000馬力的引擎發動,36個木製包廂由鐵鉗吊起。它能容納2160名乘客。

  費里斯大轉輪得名於它的建造者美國橋樑建築師費里斯。他通過觀察旋轉木馬的結構,推斷一個垂直的轉輪可以與水平的一樣旋轉,於是他決定製造一個人們前所未見的垂直的巨型轉輪,耗費資金高達38萬美元后,世界上第一座巨型摩天輪終於建成。落成後,它憑着乘坐費用賺回了兩倍的成本,成了博覽會利潤最高的項目。

  

知識百科

【北京眼】

  在看到倫敦眼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後,世界各國紛紛投入資金,迎來了建造摩天輪的熱潮。2007年11月,被稱爲“北京眼”的北京朝天輪項目,在朝陽公園破土動工。這座高度達208米、直徑達193米的朝天輪,是目前全球最高的摩天輪。

  與傳統摩天輪不同,朝天輪在每個轎廂內均建成了無障礙登下艙系統等人性化設施,即使是乘坐輪椅的殘疾人或老年人,也可以安全地進入包廂。除此之外,入口處還採用了機場式現代驗票系統,遊客將不必排長隊等候。同時觀覽包廂內可以允許遊客從兩面進出,既減少了進轎艙出轎艙時間,也避免了擁堵的情況。

  目前,除北京外,美國的奧蘭多、德國的柏林、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阿聯酋的迪拜,國際旅遊城市的摩天輪項目也在籌建中。但從高度來說,北京朝天輪位居榜首。

  

25.倫敦千禧橋

奇蹟概覽

  倫敦千禧橋位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河畔,總長325米,是倫敦第一座專爲行人設計的橋樑。這座橋由英國著名的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耗資1820萬英鎊(約合2600萬美元),2000年6月10日首次對公衆開放。

⊙奇蹟探祕:

   1.英國倫敦爲甚麼要建造這樣一座“千禧橋”??

  倫敦千禧橋,是英國爲了迎接千禧年——2000年而建設的百年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新橋。據說,英國當時爲了迎接新千年做了兩個計劃,一個是倫敦眼(世界第三大的景觀摩天輪),另一個就是千禧橋。

   

走近奇蹟

  在2000年這一新千年到來的時候,倫敦泰晤士河的水面上架起了一條耀眼的“銀帶”——千禧橋。這座橋有着簡潔明快的結構、輕巧纖細的造型和連續流暢、充滿活力的美感,與同在泰晤士河上的其他20多座橋相比,它顯得格外與衆不同。

  這座橋是一座鋼橋,北接聖保羅大教堂,南連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以往架在泰晤士河上的橋,多是敦厚方正的石橋,或是層疊起來的鐵路橋。而這座新橋雖然是座吊橋,卻沒有一般由上而下拉出一堆鋼筋支撐的懸樑系統,僅僅只有用離兩岸不遠的一對“丫”字形空心金屬橋墩支撐着,看起來就像一個人張開雙臂,正在歡迎往來的遊客。這樣簡潔的設計沖淡了泰晤士河的沉重感,讓人眼前一亮。

  而且,千禧橋在橋墩與橋墩之間沒有架設任何剛性的大梁,只是用了8根鋼索掛在兩墩之間,而這些鋼索的兩端被牢牢地固定在岸上。8根鋼索分成兩組,一組4根,於橋的兩側被託在“丫”字形的兩臂上。兩鋼筋之間也由多根輕金屬橫樑連接着。橫樑上搭上金屬板,便連成了這樣一座纖細的橋,這樣的設計使得橋本身造型獨特,具有飄逸的美感。

  從個人出發,設計師福斯特不希望在泰晤士河上架設太多的結構,那樣會影響正常的航道。所以,最終這座橋除了兩岸以外,就只有兩個“丫”字形的結構,並由鋼纜連接各結構部件,用以支持橋身。而且,鋼纜也並沒有直接連接橋身,是通過輕金屬橫樑來過渡的,這是一種非常新的吊索橋設計。

  當時,這座橋的建成是件隆重的大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甚至親自到“千禧橋”剪綵。普通市民則等到了2000年6月10日,才最終一睹這座世紀之橋的尊容。

  

⊙奇蹟探祕:

   2.儘管倫敦千禧橋是爲了迎接新世紀而建造,但是,在它剛建成後3天,卻被封橋了,這又是甚麼原因呢??

  自從這座千禧橋被計劃的時候起,英國民衆就對它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它的受關注度一路升高,直到它終於開放的那一天。

  然而,當大家站到這座新橋上之後,橋身就開始出現搖晃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於是,3天后,有關部門就不得不下令關閉這座橋。

  據測算,這座橋的結構本應該可以支持5000人同時使用。但在啓用的第一天,卻有90000人湧了過來。工程師們認爲過橋人數太多,而且大家“步伐一致”,這是導致橋身搖晃的主要原因。

  在開放的頭3天裏,大約有18萬人排起了長隊。如同所有的懸吊大橋一樣,建築師和工程師們也曾想到過,這座千禧大橋會因爲人潮而產生共振效果,有可能也會有輕微的擺動。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當橋出現這種輕微擺動時,過橋的人羣也採取了相應的舉動。當時橋上的人爲了保持身體平衡,會下意識朝反方向擺動身體,這個動作與搖晃同步,因此更擴大了晃動的效應。當晃動漸漸增強明顯時,所有的人又一起試圖放慢他們的腳步,又引起了一個干擾波動影響,使得人們就像在坐海盜船。

  當時,英國小報曾戲稱這座橋爲“晃晃大人”(Lord Wobbly),而倫敦人則稱呼這橋是“Wobbly Bridge”,意思是震動的橋。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追加約500萬英鎊的整修費和裝置了90個避震器之後,這座被封閉了20個月的大橋,終於在2002年2月22日重新開放。

  

相關鏈接

【吊橋】

  吊橋又稱懸索橋,由懸索、橋塔、吊杆、錨錠、加勁梁及橋面所組成,是由承受拉力的懸索作爲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樑。因爲懸索受拉,無彎曲和疲勞引起的應力折減,可以採用高強鋼絲製成,所以吊橋跨越能力是各橋樑體系中最大的。按加勁梁的剛度,吊橋可分爲柔性與剛性兩種。香港青馬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

  

知識百科

【諾曼·福斯特】

  諾曼·福斯特,英國人,生於1935年,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建築學學士、耶魯大學建築學碩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1967年,創立自己的事務所Foster Associates;1983年,獲得皇家金質獎章;1990年,被英國女王賜封爵士;1997年被女王列入傑出人士名冊,獲功績勳章;1999年,獲封終身貴族“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男爵”。

  福斯特是高技派(high-tech,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的、建築造型、風格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建築師的代表人物。他認爲建築應該給人一種戲劇性的效果,給人帶來寧靜。他以設計金融證券類商業建築和機場建築而聞名。1986年建成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令他在國際建築界聲名鵲起,隨後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香港新機場等更令其聲望在建築界達到頂峯。

  諾曼·福斯特的主要作品有:德國柏林國會大廈、法國加里藝術中心、日本東京世紀大廈、西班牙巴倫西亞會議中心、上海久事大廈、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大廈,等等。

 

26.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

奇蹟概覽

  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位於該機場西部,距離倫敦市中心以西 15 英里(1英里=1.6093千米),是英國最大的獨立式建築。其落地式玻璃幕牆和離港候機廳的單跨式波形玻璃屋頂使得整個空間沐浴在自然光照之中,可將世界上最繁忙國際機場的壯美景觀盡收眼底。

  

⊙奇蹟探祕:

   1.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的設計師是誰?

  理查德·羅傑斯,英國建築師,也是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主要的設計師。他的設計風格豐富大方、熱情洋溢,大量的亮色和暖色使用是他設計的一大特色。

  1933年,羅傑斯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後畢業於倫敦建築聯合學院和耶魯大學。1970年,羅傑斯和另一位意大利建築設計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合作完成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從此在這個行業大展拳腳。

  羅傑斯的代表作品除了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以外,還有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位於倫敦格林威治半島的千禧穹頂、位於倫敦金融中心西堤區的由大量的不鏽鋼、玻璃、鋼架構所組成“都會空間站”——勞埃德大樓。

走近奇蹟

  五號候機廳又稱五號客運大樓,它由一座主大樓和兩座衛星大樓組成,佔地面積與倫敦海德公園(160萬平方米)相當,是該機場長途航班基地四號客運大樓的5倍。除了形狀奇特、設計別具一格以外,該建築更考慮到了環保的重要性,2007年,這座建築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爲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

  2002年,英國航空當局爲了應對日益增加的旅客及航班需求,決定在世上交通最繁忙的倫敦希思羅機場興建五號客運大樓。浩大的工程經歷長達6年的時間,耗資43億英鎊後,五號客運大樓終於建成並於2008年3月27號正式投入使用。

  五號客運大樓設計獨特,以巨型天幕作樓頂,長400米,寬180米,離地面40米,是歐洲最大的單頂棚建築。其更特別的是巨型天幕並沒有支撐柱,整個建築建在一個無柱巨拱下,這樣的建築設計不僅使整個候機廳能容納大量的乘客和機場商戶,還大大縮短了從機場入口到登機口的距離。

  該建築不僅設計獨特,其建築面積也非常龐大,一共有五層,每層足有50個足球場大,電梯多達105部,因此又被稱爲“巨無霸”。大樓設有一座全新的航空控制塔、一個擁有3800 個車位的多層停車場、一個擁有605張牀位並與客運大樓直接相連的酒店。落成後希思羅機場接待的乘客多達9000萬。

  倫敦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廳的建造不僅是建築史上的奇蹟,還爲英國帶來了豐富的客源,爲旅客提供了更優質便捷的服務。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寬敞明亮的空間設計,構形成了進入倫敦大門的引人入勝的景觀。

  

相關鏈接

【五號候機廳綠色環保設計】

  在五號客運大樓最初的設計階段,成立了環境評估顧問(EAAG),從建築、運營、運輸三個方面提高環保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五號客運大樓對環境的影響。

  五號客運大樓的玻璃幕牆和穹頂設計不僅僅是爲了美觀,更可以讓自然光照射進來,減少人工光源的使用。其穹頂設計可收集雨水,並將循環利用於非飲用水的使用,從而使對主供水系統的需求量減少70%。

  希思羅機場電廠的發電餘熱通過地下管道運輸,可以滿足機場85%的能源需求。此外,五號客運大樓周圍將種植3萬棵土生林地苗木和4千棵樹苗和灌木苗。

  智能化的跑道和機場設計可減少飛機發動機空轉,不僅減少了排放,還縮短飛機的滑行距離和等待時間,以減少了油耗和噪音。同時,機場投資2500萬英鎊,組建了一支符合最新廢氣排放標準的地面車隊。

  英國航空公司爲確保每位乘客都能輕鬆使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並在停車場開闢了一片安全的自行車專用停放區,鼓勵乘客儘可能使用更環保的交通方式往返五號客運大樓。

  

知識百科

【倫敦希思羅機場】

  希思羅機場位於倫敦市中心以西22千米處、希靈登區南端,是倫敦最主要的聯外機場,也是全英國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在全球衆多機場中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的亞特蘭大機場及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以跨境的客量計算,希思羅機場的客流量位居世界第一。

  希思羅機場目前擁有兩條平行的東西向跑道及五座航運大廈,2007年3月,第三客運大樓被翻新,第五空運大樓於2008年3月27日正式啓用,英國航空管理局計劃興建第三條跑道及第六客運大樓。

 

27.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

奇蹟概覽

  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意大利羅馬西北郊區的佛拉米尼奧區的古易多?瑞尼路。它正式的開館時間爲2010年。這個耗資1.5億歐元的博物館項目名叫“maxxi”。它是一座用鋼鐵和玻璃搭建的現代建築,將收藏意大利日益增多的當代藝術作品。它的設計者是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

⊙奇蹟探祕:

   1.這個藝術館的名字“maxxi”是甚麼意思??

   maxxi,頭兩個字母“ma”代表museum of art,即藝術博物館;xxi是羅馬數字“xxi”,表示21世紀。

   

走近奇蹟

  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是從1960年羅馬奧運會以來,在羅馬建造的最雄心勃勃的建築。

  意大利文化部是在1998年決定建設這個博物館的。他們認爲,羅馬這個產生了喬託、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等優秀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國家,必須繼續促進當代的創造力發展,才能使它在未來有更多的文化遺產被保留下來。

  從外觀來看,這棟建築很像是一座曲折繁雜的迷宮,看上去更像是一座藝術品。博物館的原址曾經是意大利軍隊的兵營,這座建築的存在,爲羅馬古老的佛拉米尼奧區注入了現代的因素。

  博物館4層高、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彎曲的混凝土牆面爲展覽物提供了空白的背景。而在入口處上方是黑白色的十字交叉樓梯,通過照明設計師的設計將樓梯點亮,這增添了細節和設計的卓越感。它的屋頂是透明的,自然光可以透過屋頂透射進來,並通過控制性很強的屋頂系統來過濾光線。

  博物館設置了講堂、書店、咖啡館、實驗室、學習區和附屬的展覽空間,在新與舊、內部與外部之間構成了一種張力。室內室外之間的關聯性將博物館與羅馬的城市脈絡連接在了一起。

  這座極富現代甚至未來氣息的建築,曾在2008年時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爲“世界十大最具雄心的建築”之一。

  

⊙奇蹟探祕:

   2.英國《泰晤士報》在2008年評出的“世界十大最具雄心的建築”分別是甚麼??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埃及吉薩大埃及博物館、阿聯酋迪拜布吉大樓、耶路撒冷“寬容博物館”、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工程、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址、倫敦主教門大廈、新的紐約世貿中心。

  

相關鏈接

【國立羅馬博物館】

  羅馬是一個有着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因此這裏的博物館都是探詢歷史的最好地點。與那座極富現代感的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相比較,國立羅馬博物館則顯得古典了許多。

  國立羅馬博物館建於1899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古典藝術博物館之一。這座博物館位於老城區,是在羅馬時代住宅遺址的基礎上重新修建而成的博物館,博物館收藏了自1870年起在羅馬發現的大多數古代遺物,以及更古老一些的重要收藏品。在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經歷了巨大的重組,現在主要被分爲五個部分:阿特姆彼斯宮、迪歐克勒提安浴室、八角形博物館、巴爾比宮、馬西莫宮。

  在國立羅馬博物館,可以瞭解到中古時代瑞士、羅馬帝國的歷史。

  

知識百科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於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學,1977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哈迪德是經營空間景觀的高手,她能夠結合機能與空間邏輯,創造出令人激賞的建築。她的設計一向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爲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這一光環主要源於她獨特的創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哈迪德的設計以“打破建築傳統”爲目標,讓“建築更加建築”的思想始終貫穿於她的設計道路,超出現實思維模式的、突破式的新穎作品便也層出不窮。

  扎哈·哈迪德的建築作品使她在學術界和公衆中贏得了廣泛聲譽。她所設計的最優秀最著名的工程有:德國的維特拉(Vitra)消防站、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狀帶(1999年)、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1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臺(2002年),以及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年)。中國北京SOHO城的總體設計和廣州歌劇院的設計也是扎哈·哈迪德的作品。

    28.巴黎新凱旋門

奇蹟概覽

  新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金融商業區,地處巴黎最著名的中軸線末端。它是一個佔地5500平方米,跨度爲108米的巨型“門”。門南北兩側是高110米、長112米、厚18.7米的塔樓。在新凱旋門頂樓的平臺上,順着中軸線望去,不但可以看到中軸線上的各個著名建築以及10千米外的盧浮宮,還可以看到布勞涅森林和塞納河以及整個城區的景觀。在新凱旋門上體會巴黎,會感受巴黎是一個集藝術、歷史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城市。

⊙奇蹟探祕:

  1. 新凱旋門位於巴黎最著名的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在甚麼情況下修建的?中軸線上又有哪些著名建築?這些建築的排列順序是甚麼?

  中軸線的歷史起始於17世紀。當時,位於巴黎城西北方的聖日爾曼城堡周邊的森林裏,有衆多獵物。爲了便於狩獵,太陽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首席園藝師安德雷·勒諾特,修建了一條從盧浮宮的方形廣場開始,穿過杜麗樂花園,直至聖日爾曼城堡的中軸線。

  18世紀,在這條中軸線上加入了兩個新的建築:路易十五時代的協和廣場(1831年,後人又在廣場中心樹立起了埃及贈送的方尖碑)和路易十六時代的香榭麗舍田園大道。

  1806年,拿破崙一世又在中軸線上建了兩個拱形門。一個是位於星形廣場的凱旋門,一個是位於杜樂麗花園入口的卡爾賽門,從而完整了這條中軸線的建設。

  直至今日,中軸線從盧浮宮開始,經卡爾賽門,到協和廣場的方尖碑,穿過星形廣場的凱旋門,然後沿勝利大道一直通到新凱旋門。

   2.新凱旋門是甚麼時候建造的?設計師是誰?

  新凱旋門是由丹麥設計師約翰·奧都·馮·斯波萊克爾森設計的。它始建於1984年,歷時約6年的時間,1989年竣工。

走近奇蹟

  拉德芳斯金融商業區的建設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這個新區規劃在巴黎市區邊界以外,目的是在保留巴黎老城歷史風貌的同時,又能通過新區展示巴黎的現代風采。

  1983年,當時的法國總統從423份參選設計稿中,選中了由丹麥不很出名的設計師約翰·奧都·馮·斯波萊克爾森所設計的形似凱旋門的拱門式建築。在此之前,斯波萊克爾森的設計只被用於建造了3個小教堂和他自己家的房子。但是這次,斯波萊克爾森要同設計了巴黎機場候機大廳的保羅·安德雷合作,構造一個外觀線條簡單,但內部結構複雜的建築——新凱旋門。

  要想把新凱旋門的設計理念實現在建築上,對於參與工程建設的2000名建築工人、工程師和建築師來說都是一次極高的技術挑戰。因爲,整個新凱旋門的形狀好似一個挖空的正方體,工人們只能讓這個重達30萬噸的空正方體先坐落在12個深達30米的地基柱之上。但是,工程最難的部分是如何將重達3萬噸的巨形“拱頂”放置到100米的高度。經過深入的研究,工人們先把吊臂從不同方位的各個空吊塔臺上均勻伸出,然後同時啓動升降系統,將拱頂平穩的抬升至預定高度,最後再平移放好。這個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智慧和耐心。

  設計師斯波萊克爾森還要求在這個工程中全部使用最好建築材料。工程中的水泥混有微硅粉,這樣水泥就具有堅固性和柔韌性雙重特性,還使用了2500平方米的防反射玻璃,3500平方米的防滑大理石,這些大理石每塊的價格就幾乎等於一部小轎車。可見新凱旋門的“質地”非常優良。

  然而,1987年,就是新凱旋門建成前2年,設計師斯波萊克爾森與世長辭了,但是,這沒有影響新凱旋門的落成。1989年7月,七國首腦峯會在巴黎召開,同年的7月14日是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200週年和埃菲爾鐵塔落成100週年紀念日,新凱旋門就在這天舉行了落成典禮。從此,新凱旋門、星形廣場的凱旋門和卡爾賽門,三門一線貫通了著名的巴黎中軸線。

  1989年8月26日,新凱旋向公衆開放,由於它坐落在歐洲最大、最具有活力的金融商業區中心,因此,成爲了一座極具實用性的建築。

⊙奇蹟探祕:

   3.像新凱旋門這樣龐大的建築,在建造時最先考慮的是甚麼?

  建造這麼一個巨形結構的建築最先要考慮的就是它的均勻受力性。所謂均勻受力性就是無論如何放置,它與地面的接觸點必須受力均勻,就好像一顆骰子——無論怎麼滾,停下來的那個面上的各點總是受同樣大小的力。如果誰能轉動新凱旋門這顆大骰子,就會發現這顆挖空的骰子可以停在任何一個面上。

  

相關鏈接

【新凱旋門的實際用途】

  落成後的新凱旋門是一座集寫字樓、展覽廳及觀光臺於一體的多功能型建築。它兩側各35 層的“門柱”上,可提供460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共有4000多名員工在其中工作。參觀者可藉助幾部架設在兩側牆體之間的觀光電梯登上新凱旋門頂部,俯看巴黎西部風光。

  新凱旋門頂部的展覽大廳是一個展示自由、藝術與美的場所。這裏的展覽可以提升無名藝術家的知名度。在這裏,參觀者還可以品嚐到美酒以及或傳統或現代的美食。新凱旋門的頂部還是一個舉行聚會的場所,人們可以在這裏舉辦雞尾酒會或者協議簽署等活動。因此,新凱旋門是集古典藝術魅力與現代化功能於一體的完美建築。

知識百科

【凱旋門】

  凱旋門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一般用石塊砌築,形狀像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形門洞,上面刻着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

  第一座凱旋門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後來,其他國家也有所效仿,常被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

  比較著名的凱旋門有:

  提圖斯凱旋門,始建於81年左右,是羅馬帝國前期的提圖斯皇帝爲紀念鎮壓猶太人的勝利而建立的。門高14.4米,寬13.3米,厚6米,上面裝飾有浮雕。

  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312年,是爲慶祝君士坦丁大帝徹底戰勝強敵馬克森提,並統一帝國而建的。它是一座三個拱門的凱旋門,高21米,面闊25.7米,進深7.4米。

  巴黎凱旋門,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是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爲紀念奧斯特利茨戰爭的勝利而建立的。它是一個單一拱形門,高50米,寬45米,厚23米。

  平壤凱旋門,是1982年爲慶祝朝鮮領袖金日成戰勝入侵朝鮮的日本及美國入侵者,使朝鮮獲得獨立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而建立的。門高60米,寬52.5米,拱形門洞高27米,寬18.6米。

 

29.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

奇蹟概覽

  1988年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他的設計方案剛被提出時,曾遭到法國各界的一致反對,但在工程完成後,這驚世駭俗的金字塔卻令人們眼前一亮,國際建築界都認爲這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奇蹟探祕:

   1.1988年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盧浮宮的第一次大型擴建嗎?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了800多年的多次擴建和重修。

走近奇蹟

  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的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盧浮宮這座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爲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法國乃至於世界上的許多著名建築師都紛紛來應徵。

  密特朗總統邀請了15位在世界上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建築師們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最終其中的13位館長共同選擇了一位名叫貝聿銘的美籍華人建築師的設計方案。

  他的設計方案是,將工程擴建的部分放置在盧浮宮地下,避免了場地狹窄的困難和新舊建築矛盾的衝突。將擴建部分的入口設計在了盧浮宮主要庭院的中央,入口處的建築是一座精美通透的玻璃金字塔。整個建築極具現代氣息但有不乏古老而純粹的神韻,作爲地下宮的入口,它完美地結合了功能性與形式性的雙重要素,着重強化了建築與四周環境的關係。

  方案一經公開,立即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爲把這樣現代的建築建造在盧浮宮內,會破壞了這座具有800年曆史的古典建築的風格,這樣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總統卻力排衆議,最終還是採用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

  金字塔位於盧浮宮主要庭院的中央,塔高21米,底寬30米,底邊與建築物平行,與埃及金字塔的佈局相同。金字塔的體型簡單而突出,玻璃的牆體透亮澄明,沒有沉重和擁堵感,璀璨晶瑩的玻璃金字塔全部採用鋼結構和玻璃構成,它的四個側面由六百七十三塊菱形的玻璃拼合而成,總的平面面積約爲2000平方米。塔身總重約爲200噸,其中玻璃就重達105噸,金屬支架僅有95噸重,也就是說,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衆多的業內人士認爲,這座玻璃金字塔不僅僅是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而且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在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周圍是一個正方形的大水池,水池被旋轉了45°,西側的三角形被取消,空地留作入口的廣場,其餘的三個角面向建築物。在雲淡天晴時,池面明如平鏡,玻璃金字塔映照在池中,池水與景色交相輝映。玻璃金字塔的南東北三面還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爲點綴,周圍有三角形的噴水池,每個水池中有水柱狀的噴泉,像是絢爛的水晶柱襯托着晶瑩的金字塔。一度,人們對金字塔的狂熱甚至讓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黯然失色,有大部分遊客寧願在玻璃金字塔前排起長隊,也不願從另外兩個入口處進入盧浮宮。金字塔不但不再受到人們的反對,而且獲得了廣泛的讚許,人們稱之爲“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在拿破崙廣場,建築與景觀被完整地融合爲一體。

相關鏈接

【盧浮宮】

  盧浮宮又譯爲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它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始建於1204年,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思柯受國王委託對盧浮宮進行改建,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的風格,後來又經過多次擴建,到拿破崙三世時整體建設纔算完成。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從那時起,盧浮宮的藏品不斷增加,其中還收藏有拿破崙向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達到40萬件。從古埃及、羅馬、希臘、埃特魯利亞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還有衆多的王室珍玩及雕塑、繪畫等精品。迄今爲止,盧浮宮已經成爲了世界上著名的藝術殿堂。

知識百科

【貝聿銘】

  貝聿銘,美籍華人建築師,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18歲到美國,並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1955年創立了建築事務所。他被譽爲“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劃時代建築,他屬於實踐型的建築師,作品多而論著較少。在美國的許多城市中都有貝聿銘的作品,他設計的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被譽爲美國建築史上的傑出作品之一。費城社交山大樓的設計,使貝聿銘獲得了“人民建築師”的稱號。

  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與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法國畫家趙無極被譽爲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

 

30.埃菲爾鐵塔

奇蹟概覽

  埃菲爾鐵塔,一座鏤空結構高320米的鐵塔,坐落在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有法國“鐵娘子”之稱的埃菲爾鐵塔建成於1889年,得名於它的設計師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的設計離奇獨特,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爲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也被譽爲西方三大著名建築之一。

⊙奇蹟探祕:

   1.西方三大著名建築是甚麼?

  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日本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爲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走近奇蹟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它曾以世界最高建築載入史冊,也曾是19世紀末現代主義思潮在建築領域的反映。但它的建造史要追溯到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

  1889年,恰逢法國大革命100週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以展示100年來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在700多個應徵方案裏,法國籌委會最終選中了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儘管鐵塔的建造惹來衆多爭議,但是在1887年1月28日,埃菲爾鐵塔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工程歷經近2年時間,1889年3月31日,這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大功告成。

  同年,巴黎世博會吸引2500多萬遊客,而高達320米的埃菲爾鐵塔無疑成了最具吸引力的世界奇蹟。鐵塔使博覽會取得了極大商業成功,使得次年的第13屆工業博覽依然在巴黎舉行。

  據統計,埃菲爾鐵塔重達7000噸,共消耗的金屬製件共有1.8萬個,鉚釘250萬個,施工時鑽孔700萬個。不僅耗件數量之高,建築工程也有50名建築師參與其中,僅鐵塔的設計草圖就有5300多張。可見,埃菲爾鐵塔工程之巨大。

  埃菲爾鐵塔的建造採用鋼鐵結構建築,突破了仿文藝復興主義的古典穹隆頂模式的風格,代表着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也體現了整個世紀的建築技術成就,是最大膽、最進步的建築工程藝術,更是全法國人民的驕傲。

  20世紀80年代初,埃菲爾鐵塔經過了一次規模比較大的重修工程,如今大修之後的“鐵娘子”依然風采依舊,巍然屹立於塞納河畔,每年接待遊客近700萬人次,是遊人遊覽重要景點。

  

⊙奇蹟探祕:

   2.埃菲爾鐵塔之奇表現在哪些地方?

   埃菲爾鐵塔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直到紐約帝國大廈(高381米)的出現。該建築之奇不僅表現在其高度上,還表現在其精巧且嚴謹的設計上。

   據說,整座7000多噸的鐵塔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可見設計之精巧。鐵塔的部件非常多,所以每個部件事先都嚴格編號,由250萬個容差只有1/10毫米的鉚釘連接固定。且施工過程中完全依照原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所以,鐵塔建成後,在塔的4個面上, 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以銘記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

   3.爲了維護埃菲爾鐵塔,每隔7年左右,人們都要給塔重新刷上特製的油漆,這個油漆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每隔7年左右,政府都要爲埃菲爾鐵塔刷上60多噸特製油漆,以延長塔的壽命。油漆的特別之處是略帶紅色的綠漆,之所以是略帶紅色的綠色,是因爲這種顏色對藍色的天空和鐵塔下面戰神廣場的綠地衝擊最小。

  

相關鏈接

【居斯塔夫?埃菲爾】

  居斯塔夫·埃菲爾(1832—1923),法國工程師,金屬結構專家,是19世紀歐洲金屬建築方面最出色的工程師之一。他的成績就包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埃菲爾鐵塔、法國的一些巨大橋樑和高架橋及波爾圖的巨大鐵路橋。

  1856年,24歲的埃菲爾拿到了第一個主要的工程委託——法國波爾多的加隆河鐵道橋,該橋採用高壓空氣驅動橋墩的技術,可謂是當時法國工程界的創舉,也是他終生最佳成就的表彰之一。

  1867—1869年,他完成了在南法四座巨大的橋樑,其中最著名的是索爾河上的高架橋,該橋完全由兩座高達59米的鐵塔支撐起來,支撐塔上端逐漸變細的結構,使得橋可以有效承受強風,這可以說是早先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前驅架構。

  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埃菲爾鐵塔是他最著名的建築,而比較少人知道的是他建造了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的框架,即與埃菲爾鐵塔結構相似(紐約自由女神的內框結構是埃菲爾鐵塔的形狀)。

  

知識百科

【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是國際性的博覽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它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平臺,鼓勵人們發揮創造性和主動參與性,更鼓勵人類把科學性和情感結合起來,將種種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念、新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會被譽爲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

  1851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成功舉辦了“萬國工業博覽會”,也是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因此拉開了世界博覽會的序幕。至今,世博會已先後舉辦過40多屆。正如一句著名的世博格言所說:“一切始於世博會”,世博會雲集了各個時代最先進的文明成果、最新潮的產品和理念。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城市。

【法國大革命】

  18世紀末,法國封建制度極端腐朽,國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級(僧侶)和第二等級(貴族),與廣大的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羣衆運動不斷高漲。

  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爲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同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佈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等。

  法國大革命主張法律面對人人平等,不容許因爲血統和財富而擁有特權,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同時宗教自由得以確立、出版自由得以確保,人民大衆有權接受教育。此次革命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革命歷史進程。

    31. 蓬皮杜藝術中心

  

奇蹟概覽

  蓬皮杜藝術中心,全名爲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坐落在法國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它是根據法國已故總統喬治·讓·蓬皮杜的創意而建立的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這座建築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鋼骨結構以及複雜的管道。而且管道根據不同的功能塗有不同的顏色,整個外觀很像一座工廠,故又有“文化工廠”之稱。不過,人們可以通過這座“工廠”裏的現代化技術和手段,欣賞藝術、感受生活。

⊙奇蹟探祕:

   1. 蓬皮杜藝術中心甚麼時候建造的?設計者是誰?

  這座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建築的設計者是從49個國家的681個方案中的獲勝者——意大利的皮亞諾和美國的羅傑斯。

   2.這座建築的管道既然根據不同的功能塗有不同的顏色,具體甚麼顏色對應哪種功能呢?

  這座建築的管道顏色是有規則的:空調管路是藍色,水管是綠色,電力管路是黃色,自動扶梯是紅色。

走近奇蹟

  蓬皮杜藝術中心是一座國家級的文化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共6層,每一層都是一個長166米、寬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間。整個建築物由28根圓形鋼管柱支撐。全樓除了一道防火隔牆以外,沒有一根內柱,也沒有其他固定牆面的支柱。各種使用空間都是由活動隔斷、屏幕、傢俱或欄杆臨時大致劃分的,內部佈置可以隨時改變,使用靈活方便。爲了樓層內部的空間不受阻隔,就連自動扶梯都被巨大透明管包裹着“懸掛”在建築外側。

  而藝術中心內部被分爲:工業美術設計中心(約4000平方米)、公共參考圖書館(約16000平方米)、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約18000平方米)、音樂和聲學協調研究所(約5000平方米)四大部分。

  “工業美術設計中心”主要通過各種展覽會和圖書資料,向觀衆介紹有關市政建設、生活環境及各種工藝產品的發明和創造情況,同時還向觀衆提供各種日常消費品的資料與諮詢。

  “公共參考圖書館”與傳統意義上的舊式圖書館完全不同,它擁有當代書籍30萬卷,期刊2400種,幻燈片20萬張,微縮膠捲15000個,唱片1萬張,及各種電影、錄像、地圖、磁帶等。館內設施一律開放,讀者可隨意翻閱圖書,選看電影,欣賞唱片。

  “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集中突出了“現代”二字,博物館裏專門介紹20世紀以來的西方各種造型藝術,包括立體派、抽象派、超現實主義派、結構派、概念藝術及流行藝術等各種流派的2000幅作品。

  “音樂和聲學協調研究所”爲避免噪音干擾修建在大廈旁邊的地下,其主要功能是讓音樂工作者能夠利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來從事創造。此外,人們還可以在這裏從事研製新樂器和各種音響設備的工作。

  與此同時,中心還專門設置了兩個兒童樂園。一個是藏有2萬冊兒童書畫的“兒童圖書館”,裏面的書桌、書架等一切設施都是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設置的;另一個是“兒童工作室”,4—12歲的孩子可以到這裏來學習繪畫、舞蹈、演戲、做手工等,以此培養興趣和提高智力能力。

  蓬皮杜文化中心不僅內部設備、裝修和展品具有現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結構也同樣獨具特色。設計師一反傳統的建築模式,將所有柱子、樓梯及以前從不爲人所見的管道等一律安置到室外。整座大廈從外部看上去,猶如一座被五顏六色的管道和鋼筋纏繞起來的龐大化工工廠。而且,在一條條巨形透明的圓筒管道里,自動電梯往來穿梭於其中,將參觀者送到不同的樓層。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藝術中心突出強調現代科學技術同文化藝術的密切關係,是現代建築中“高技派”最典型的代表作。如果說盧浮宮代表着法蘭西的古代文明,那麼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現代化巴黎的象徵。

 ⊙奇蹟探祕:

   3.蓬皮杜中心設計師爲甚麼要一反常態地設計這座建築?是否完全實現了設計方案?

  設計師之所以這樣設計,是使人在室內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他們認爲自由和變動的性能是房屋的藝術表現。而且,設計者曾設想連樓板都可以上下移動,一是來調整樓層高度,二是讓活動空間更加自由,但未能實現。

相關鏈接

【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設計爭議】

  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建築設計在國際建築界引起廣泛注意,對它的評論也存在很大分歧。有的讚美它是“表現了法蘭西的偉大的紀念物”,有的則認爲它給人“一種嚇人的體驗”,有的認爲它的形象酷似煉油廠或宇宙飛船發射臺。

  不過,現今的巴黎人逐漸開始接受並喜愛起這個龐然大物。從1977年2月揭幕後的2年內,共接待了大約1400萬參觀者。現在,參觀它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埃菲爾鐵塔,居法國首位。僅開架式圖書館一處,平均每天接待1萬人。如今,飽受爭議的藝術中心不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一大名勝。

  

知識百科

【高技派】

  高技派也稱“重技派”,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興起的,建築造型和建築風格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

  高技派理論上極力宣揚機器美學和新技術的美感,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提倡採用最新的材料(高強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制品)來製造體量輕、用料少、能夠快速與靈活裝配的建築。

  二、功能可變,結構不變。這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技術的合理性和空間的靈活性,既能適應多功能需要又能達到機器美學效果。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

  三、強調新時代的審美觀,力求使高度工業技術接近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美學觀,使人們容易接受併產生愉悅。代表作品有:由福斯特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大樓,法茲勒汗的漢考克中心,美國空軍高級學校教堂。

 

32.瑞典冰酒店

奇蹟概覽

  瑞典冰酒店位於瑞典拉普蘭地區的古城尤卡斯耶爾維。它是由冰雕與白雪砌成的,完全看天氣與季節來做生意——入冬時,它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進行設計與搭建;而到了春天,它就會隨着天氣變暖而完全融化。從2009年來看,在過去5年中,它面積在逐年增加,設計更是一年比一年精彩。目前這座賓館以冰雕、電影院、桑拿浴和冰吧爲特色,還設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冰制祈禱室。

⊙奇蹟探祕:

   1.尤卡斯耶爾維因爲冰酒店而著名,那麼它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尤卡斯耶爾維位於北極圈內,這裏深受大自然的垂青,冬天可以滑雪,夏季可以漂流、遠足,戶外運動豐富多彩、其樂無窮。

  而每年到冰酒店來住宿的人們,除了可以享受酒店獨特的服務,還能體味這個北極小村莊特有的魅力。白天,人們可以乘坐摩托雪橇,或者選擇馴鹿或雪橇犬牽引,四處參觀與獵奇。而到了晚上,可以去當地最地道的飯店晚餐或者去有名的Absolut冰酒吧娛樂,因爲那裏連酒杯都是用冰做的。酒與冰交融在一起,口感獨特。

  離冰酒店不遠處還有一家冰教堂,每年的12月25日都會重新落成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情侶都會來此見證愛情的忠貞和永恆。

   

走近奇蹟

  瑞典這座聞名於世的冰酒店,是世界上最冷的酒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建築物。其佔地約5500平方米,每年12月至來年的4月中旬期間開放。擁有74間客房,其中包括一間豪華套房、14間冰套房、30間藝術套房和29間雪套房。當外面溫度下降時,酒店內部的溫度永遠不會低於—5℃。

  一般來說,酒店都是從當年11月開始建造,次年5月就會漸漸融化成冰水流回託恩河。而且每年都要花上1000噸冰、30000噸雪,才能興建成這座獨一無二的水晶宮殿。

  這座酒店的建築只有一層,進門先是冰大廳、大吊燈將冰牆和冰柱子照得晶瑩剔透;然後是長長的冰走廊,兩旁是幾排冰房間。

  而且客房裏沒有浴室,也沒有電視,只有一張冰牀和一些由藝術家設計的冰雪雕塑。所有客房內的冰牀從尺寸到造型,都是由受邀創作的藝術家根據房間的設計主題而定。每張冰牀包括冰塊打造的底座、一個15厘米厚的白色牀墊、一塊馴鹿鹿皮和兩個羽絨枕。在這裏睡覺需要有酒店提供的熱能睡袋,這樣,戴上睡帽的客人一樣可以擁有溫暖舒適的睡眠。當然服務員還會向客人給出建議,要他們睡前去酒店冰吧喝一杯暖身烈酒,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在客人睡醒時送來一杯熱越橘果汁。

  在辦理入住手續的同時,酒店會提供給住客防寒雪服、冬靴、帽子和手套等禦寒之物,服務員會將行李送到專門的行李存放區,他們一般會這麼提醒客人:“不要將行李留在房間裏,它們會凍成房間裏的新冰雕。” 

  

⊙奇蹟探祕:

   2.這座冰酒店,正是以它多變的風格與令人驚歎的設計而著名,那麼它最早的設計來源是甚麼?是誰先有的這個靈感??

  這一切都源法國藝術家Jannot Derit的想法。最初,他只是受到邀請,來爲北極探險者們建造一個由圓頂建築物改造的冰旅店,以方便他們住宿。

  1990年,Jannot Derit在託納河上造起了一座圓頂冰雕建築,僅有60平方米的“北極堂”吸引了諸多訪客。多年後,一羣攜帶鹿皮和睡袋的外國遊客來到此地,他們決定在這個圓頂冰屋過夜。次日清晨,這羣勇敢的冒險家向人講述了那一夜的美妙感受。“冰酒店”的雛形由此誕生。託納河則成爲“冰酒店”的起源和動脈,每年都爲其提供大批的建築材料——冰塊。而這一建造“冰酒店”的傳統也一直沿襲了下來,直到今天。

  

相關鏈接

【冰酒店的設計】

  冰酒店的設計十分與衆不同,並不是由一個人或者一支團隊年年來做。而是每年都會邀請全球不同的藝術家來進行設計。

  每到霜凍的季節,一支由建築師、設計師和藝術家組成的隊伍就開始行動了,爲冰酒店塑造不同的形式,而且每年的建築風格都會和前一年不一樣。拿2008年的冰酒店設計來說,它的建造面積達到了6000平方米,包括冰房間、冰家庭房間、冰套房和冰豪華套房等系列,一共有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18位設計師參與了設計。

  可以說,瑞典冰酒店,已經成爲了每年的設計盛宴。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靈感,唯一相同的就是建築材料。而且每個房間的設計也是各具特色,絕無重複,每間房的燈影效果與冰雕裝飾迥然不同。

  

知識百科

【世界上的冰酒店】

  世界上的冰酒店是“唯二”的,也就是說,全世界只有兩家冰酒店。一家是瑞典尤卡斯耶爾維的冰酒店,另一家冰酒店則位於加拿大魁北克。

  魁北克的冰晶酒店,位於聖羅倫斯河北岸邊的蒙特倫西瀑布公園。它於2001年1月開始投入使用,是世界上第二家,同時也是北美地區與加拿大的唯一一座冰晶旅館。

  與瑞典冰酒店一樣,魁北克的冰晶旅館也是完全由冰雪打造而成。冰晶飯店在每年的12月中旬開始動工,所有建物都以不繡鋼作模子,在外圍豎起木頭牆之後,將雪吹進模子和木牆之間。3天后雪凝凍了,再把金屬框架拆除。包括最後的打磨冰雕、佈置妝點工作,從開工到完成約需5周時間。旅館內的一梁一柱從大廳到房間、牀鋪、桌椅、杯盤器皿等,都是由魁北克的藝術家用晶瑩剔透的冰塊製造而成的。

  這座由12000噸雪和400噸冰所建成的宏偉冰雪建築物,每年從1月到4月開放,也是年年都有匠心獨具的創新。它佔地 3000平方米,戶內頂高5.4米,包括32個奇妙客房和主題套房,可提供80名客人同時住宿。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