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列寧之母瑪麗亞·羅夫娜:讓孩子全面地發展

  

  列寧的母親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的成功家庭教育經驗告訴人們,成績優秀只是衡量綜合素質優良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是衡量孩子是否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指標。

  

  瑪麗亞·羅夫娜,一位醫生的女兒,勤奮好學,讀過許多書,並擅長外語和音樂,十分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和品德教育。

  列寧(1870-1924),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和領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俄國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創建人。原姓烏里揚諾夫,列寧是他後來用得最多的筆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他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學說及其事業的繼承者。他創建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並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他是世界無產階級及其他勞動人民的領袖和導師、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朋友。列寧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無產階級的領袖,他爲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永垂青史。

讓孩子全面發展

  列寧於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伏爾加河岸的辛比爾斯克城,即現在的烏里揚諾夫斯克。列寧的父親伊里亞·尼古拉也維奇·烏里揚諾夫是一位具有民主進步觀點的中學教師。母親瑪麗亞·羅夫娜是一位醫生的女兒,她勤奮好學,讀過許多書,並擅長外語和音樂。她十分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和品德教育,終日爲他們操勞。

  烏里揚諾夫一家有六個孩子。列寧的父親和母親決心將六個子女培養成爲有崇高理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使他們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這是列寧的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實踐中遵循的重要原則。

  他們非常關心孩子們的智力發展,從五歲開始就教孩子讀書。當每一個孩子剛一學會俄語(說、讀和寫),母親就馬上教他們學習外語;而3-10歲的小孩子最容易記住單詞和學說話,這個年齡只要半年,最多一年就能學會用外語對話。

  母親認爲,書是他們促使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主要的手段,它以各種各樣的新知識豐富了孩子們的頭腦。他們力求使孩子們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他們向孩子們提供了適合不同年齡閱讀的書籍,訂閱了各種兒童刊物。他們的家庭圖書館有很多藏書,孩子們還從市圖書館借閱各種書籍。

  母親知道,在學習知識時,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對於幼小的孩子,母親在教他學習外語時總是一邊玩一邊學,把學和玩結合起來。空閒的時候,還和孩子玩猜字謎、做答題遊戲,以增強學習興趣,促進動腦能力。

  對於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母親也要精心安排,她試圖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母親給童年的列寧安排了一張書桌供他學習之用,後來又給了他一個書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一個學習的天地。那裏非常整潔,所有的書、文具、作業本都放得整整齊齊。這也是學習好的一個重要因素。母親認爲,如果由於無休止地尋找亂放的課本、筆記本、鋼筆、尺子等等,就容易使孩子情緒煩躁,影響學習。

  父母不僅關心孩子們知識的學習,孩子們愛勞動的習慣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養成的。母親從小就從玩玩具做遊戲開始,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小人書,當然也讓他們自己穿衣服和喫飯;稍大一點就教育他們幫助做家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

  每年,母親都要和孩子們一起用硬紙板和彩紙爲新年松樹做裝飾品。在製作五彩繽紛的裝飾物的過程中需要互相幫助、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好,這裏還包含着勞動競賽,看誰手更巧,更有創造性,製作更精美。

  集體勞動的方式很多,如幫助大人打掃屋子、打掃院子、整理果園等等。整理果園的勞動更具有樂趣,孩子們在這裏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和昆蟲的生活習性。各種各樣綠色的果樹、彩色的花朵,使孩子們心曠神怡。所有的孩子都參加爲樹木花草澆水的勞動,用木桶在井裏打水,提着噴壺將水送到指定的地方,既快又好,誰也不叫苦,誰也不甘落後。

  多才多藝的母親從小就教孩子們唱歌、欣賞音樂、學鋼琴。他們會唱許許多多的歌曲,夜晚在家裏盡情地唱,假日去森林河岸郊遊時還組織二重唱、三重唱。女孩子都學會了鋼琴,常常在唱歌時伴奏。

  母親還鼓勵孩子們學習繪畫。全家常常一起到伏爾加河岸、到森林中旅行,觀看遠近的白色浮冰,金色和緋紅的日出和日落。父親和母親希望孩子們和他們一樣在大自然中得到美的感受。

  春天,孩子們自己糊成各式風箏,放上天空。平時,他們還一起玩打棒球,打檯球,做各種遊戲。每到夏季,孩子們晚上臨睡前都要到河裏去游泳。冬季,每天午後,孩子們都要一起去滑冰。他們在自己院子裏斜坡上潑水修了一個人工冰山,然後躺在自制的小雪橇裏往下滑,往往大家一起落入雪堆中,於是,院子裏便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和喊聲。

  母親認爲,健全的神經和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們成才的根本。列寧和他的兄弟姐妹長大後具有永不熄滅的樂觀精神、驚人的工作耐力,並能夠在革命鬥爭中經受住生活波折,這些都與童年時期的活動有着緊密的聯繫。

  列寧的兄弟姐妹們相親相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響,父母總是很和樂,家庭氣氛當然就和睦快樂。他們熱愛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們也深愛並尊敬父親母親。這樣優異的生活環境,對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教子點睛:

  在學習成績爲主導的今天,全面發展似乎成了一個口號。列寧的母親則認爲,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是衡量孩子是否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指標。通過觀察發現,幾乎所有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都是全面發展的。所以,父母要盡力把孩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也應該是現代父母所希求的教育方向。

自覺遵守紀律

  孩子總歸是孩子,活潑而淘氣的列寧和兄弟們,常常要做出各種各樣使人操心的事情。例如,爬到桌上碰倒花瓶,用腳踩壞地上報紙。

  一次,列寧獨自跑到街上,坐在馬路當中,一匹馬衝過來,險些撞倒他。其他的孩子有時也會像公雞一樣好鬥,男孩子不止一次欺侮女孩子,有時又互相逗弄,妨礙彼此的學習。

  父母怎樣才能在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影響發展孩子獨立性和主動性的前提下來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呢?列寧的母親有自己獨到的處理辦法。

  當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母親從來不體罰孩子,但也使用過某些處罰。假如有哪個孩子過分淘氣做了不允許做的事情,那就把他帶到父親的書房裏,讓他坐在一張大皮圈椅上,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行爲。有時候母親會訓誡犯有過錯的孩子。這種訓誡,既是一種嚴厲的處罰,同時又是一種喚醒良知的教育。

  不過,處罰只佔次要的地位,對小孩子最通常的方法是誘導。母親常常把淘氣得厲害的孩子領到餐廳去,坐下來彈鋼琴,和他們一起唱歌或做遊戲,然後說說爲甚麼不能這樣淘氣。

  母親覺得,培養孩子自覺遵守紀律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嚴格的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的要求。家裏規定了“肅靜時刻”。在這個時間裏,大家同時工作或閱讀,父母孩子都一樣。誰要打破這一時刻是絕對不允許的。

  列寧回憶童年時代每到晚上的情景:到處是一派工作的氣氛,父親在書房裏辦公,兩個哥哥在閣樓上看書,母親坐在餐廳的大桌子旁做針線活,兩個姐姐坐在母親旁邊做作業,最小的兩個也坐在一邊悄悄地玩着甚麼,嚴格禁止喧譁或妨礙大人們做事,規矩是很嚴格。這種“肅靜時刻”使孩子們養成了自覺遵守紀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員和自我剋制的習慣。

  家裏還規定了三條不可更改的規則:第一條,凡是不該做的事就是不能做,決無讓步可言;第二條,要求孩子們應當明白爲甚麼有些事情不可以做的道理;第三條,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同樣遵守規定的制度。

  孩子除上學外,在家中,絕對準確地規定好起牀、喫飯、睡覺、做作業、玩耍、勞動的時間,從小養成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一年一年地下去,這種習慣就會逐步成爲一種自然的行動準則。

  但是孩子們的自由是很多的。有時孩子們在家裏玩老鷹抓小雞、捉迷藏、貓捉老鼠,弄得凳子嘩啦響,大喊大叫,哈哈大笑,整個屋子鬧哄哄。

  如果這時家裏沒有人工作、學習或者休息,就沒有人來制止。因爲這是有益於孩子身心發育的運動,也是一種娛樂和消遣。不僅是禁止做甚麼,而且要允許做甚麼,這對遵守紀律都是有意義的。

  母親覺得,最能讓孩子們聽話的絕招是——不管孩子做出了甚麼不好的事,父母從不大聲呵斥、指責甚至辱罵;也不管孩子的任性使他們感到如何氣憤,他們總是善於剋制自己,找到合理的辦法說服孩子並堅持自己的要求,毫不妥協。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嚴格教育孩子,針對他們的思想言行進行“管束”,是有利於孩子長遠的發展的。在現代家庭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遷就,使其爲所欲爲。孩子正確的要求和行爲要肯定、支持,錯誤的要堅決制止、反對。

  懂得爲孩子以後的幸福考慮的父母,都主張“先嚴後松”的管教方法,小時候管得嚴,長大了管得松。如果眼前的利益和幸福同長遠的利益和幸福發生矛盾時,要堅決捨棄眼前利益和幸福,服從長遠的利益和幸福。

教子點睛: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心中要有目標,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甚麼樣的人,然後按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在這中間,父母對於自己制定的標準一定要督促認真執行不放鬆,要嚴格。

要真正瞭解孩子

  列寧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的,愛孩子,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只有瞭解孩子纔會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母親懂得,孩子們之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是因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作爲父母並不適合事事都去幹預,母親更關心的是孩子們生活中的種種行爲背後,是如何表現出他們的優劣品質、興趣、志向、才能和性格,這纔是最重要的。

  對母親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在某種事情上不聽話、淘氣、惹是生非,而是在這些事情上表現出了甚麼,是缺乏同情心還是性情急躁,是隨便任性還是頑皮,是沒有道理的固執己見還是一種意志力?作爲父母,首先應力求弄清這些行爲的實質和動機。

  母親總結出,當全家人一起喫飯的時候,是瞭解孩子最好的時機,因爲孩子們總要敘說各自的事情。母親明白,當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爲,如果心中有勇氣,自然會說的;如果不說,就說明勇氣不足。如果孩子把自己的越軌行爲忘記了不當回事,那麼正說明這種行爲的嚴重性,那就另當別論了。

  有一次,列寧把別人剛剛送給姐姐的尺子折斷了,他自己馬上把這事告訴姐姐,並表演了他是怎樣在膝蓋上把尺子折斷的。姐姐非常生氣,可是媽媽卻提醒她要看最本質的東西,要看到弟弟誠實的本質。最後,這件事就這樣了結了,姐姐原諒了他。

  第二件事是打碎了舅媽家一隻長頸玻璃瓶,母親已經猜到是8歲的列寧打碎的。使她傷心的是兒子沒有承認這一點。母親考慮良久,決定不揭穿他,在她看來,重要的是兒子是不是意識到自己的過失,是否爲自己的不誠實感到難爲情。她希望幫助兒子發展自己的良知。

  母親耐心地等待着,悄悄地察看兒子的動靜。憑着母親的辨別力,她覺察到兒子在受良心的譴責。終於有一天臨睡之前,她走到兒子面前對他表示愛撫,兒子突然大哭起來:“我騙了你們,說玻璃瓶不是我打碎的,可它是我打碎的!”這時,母親笑了,她感到高興的是,在兒子身上發生的精神搏鬥中,誠實的因素取得了勝利。看來,他既有勇氣又有良知。

  列寧把自己的一條褲子送給了班上最貧窮的同學穿,母親沒有因爲丟失了褲子而責備他,而是看到了兒子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列寧還常常把母親爲他裝在揹包裏的早點送給喫不飽的寄宿生,母親也沒有抱怨兒子反而讚揚了他。她高興地看到兒子不是一個利己主義者。父母的稱讚和支持可以推動這些優良的品質進一步發展。

  列寧的母親認爲,父母作爲教育者,之所以能有力量教育孩子,就在於能夠了解和理解孩子,察覺孩子心靈中出現的最微小的變化。她觀察到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她就以不同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使每個孩子順其特點自然發展,凡是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好的品質都會得到支持和發揚,加以限制的只是壞的東西。而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總是會受到愛惜和保護的。尊重孩子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

  綜上所述,可以說,列寧的母親對子女教育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對每個孩子深切的愛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沒有對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不可能如此細膩地觀察到孩子的心理變化,也就不會給孩子的成長更好的幫助。

教子點睛:

  母親的心是最細膩的,當她面對孩子犯的錯誤,並沒有急於懲罰,而是細心地觀察錯誤的本質和孩子的本意,這是現代家長所缺少的素質。當我們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也應該學習列寧的母親,不應該只看到錯誤的表面,除了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還要仔細推敲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從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加以修正和表揚。如果真能這樣做,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貼得更近。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