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掌握好的方法,與男孩溝通很簡單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之間有70%的矛盾問題是由於溝通不暢所導致的。可以說,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溝通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很多媽媽卻苦於無法與男孩進行良性的溝通。其實,只要我們掌握好溝通的方法,與男孩的溝通就不會有障礙。

   

23. 給男孩營造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經這樣說道:“總統是暫時的,家庭是永久的,一個幸福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堂。”家庭是男孩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男孩成長的搖籃。

  家庭氛圍雖然是一種看不到、摸不着的東西,但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男孩也不例外。男孩在牙牙學語之前,儘管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已經可以感覺到家庭的氣氛和情調了。

  對於男孩的成長而言,家庭氛圍是他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所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條件。如果我們給男孩營造一種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他就會從家庭中感受到溫馨和愉悅,就會變得活潑開朗、積極向上,更樂於與我們溝通,從而使親子關係更和諧。

  曉波是一個性格開朗的男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家中的一個生活細節,便可得知其中的緣由。

  媽媽下班後,來到廚房做飯,還哼唱着小曲。曉波放學回到家,聽到鍋碗瓢勺的碰撞聲和媽媽的哼唱聲,感到很高興,到廚房門口,說道:“媽媽,我回來了。”聽到兒子回來了,媽媽高興地說:“兒子回來了,今天過得開心嗎?”

  曉波衝着媽媽傻笑,說:“開心啊!等喫飯完,我好好和您講講今天發生的事情。”

  “好,那你就先去寫作業吧!”

  “知道了。媽媽辛苦了!”

  過了好一會兒,媽媽把飯菜做好了。這時,爸爸下班回來了,笑着說:“我回來了,有沒有等着急啊?”媽媽趕緊走到爸爸身邊,接過爸爸的公文包,說道:“沒有,你休息一下就可以喫飯了。”

  看到這裏,我們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沒錯,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給曉波營造了一種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

  如果把男孩比作破土而出的幼苗,那麼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就如同肥沃的土壤,而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好莊稼。因此,我們要儘量給男孩營造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讓他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儘量避免在男孩面前吵架

  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曾經針對3000多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這樣一道題:“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甚麼?”

  回答最多的是:“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其中,有一個孩子這樣寫道:“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了!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理直撲騰,飯也喫不下去……”

  孩子的這段話,真實地表露了他看到父母吵架時的心理狀態。這不得不使我們深思:我們是否經常當着男孩的面大發脾氣,是否經常在男孩面前吵架呢?

  我們不要以爲男孩還小,還不懂得我們之間在說甚麼、在做甚麼,其實他早已把我們在他面前的一舉一動都記錄下來了。如果我們經常在男孩面前吵架,家庭氣氛就會不和諧、不溫馨,會使他處於恐懼的狀態,不利於他的心理發育和個性發展。

  因此,我們要儘量避免在男孩面前吵架,即使彼此之間擦出了即將“開戰”的火花,也要互相讓一步,可以先暫時避開對方,讓彼此都冷靜一下,然後再在私底下心平氣和地講道理,用一種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夫妻共同營造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

  溫馨愉悅的家庭氛圍不是憑空而來的,需要夫妻雙方共同來營造。如果夫妻之間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諒互讓,家庭氛圍一定會溫馨愉悅。

  平日裏,我們要把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的一面展現給男孩,比如,下班回到家,打聲招呼,說一聲“我回來了”,問候一下“工作累不累,先休息一下吧”,給對方倒杯熱水;如果某一方身體不舒服,對方要懂得關心、照顧;如果有分歧,彼此都要各讓一步;如果對方有錯誤,要懂得原諒;等等。

  當男孩時刻看到我們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的舉動,他自然就會感受到溫馨、愉悅。

  

24. 這樣說,男孩才肯傾聽我們的建議

  

  一般來說,男孩調皮、叛逆,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所以我們與男孩溝通比與女孩溝通要難一些。比如,當我們對男孩說一大堆道理,並希望他接受我們的建議時,他表面上點頭答應了,但是卻很難付諸行動;當我們強壓着火氣對男孩提出建議時,他卻充耳不聞,甚至擺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面對這樣的男孩,很多媽媽都迫切想知道:做媽媽的應該怎樣說,才能真正說到他的心裏去,才能讓他願意傾聽並接受我們的建議呢?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聲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的確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與男孩交流的內容能夠與他的心絃對準音調,那麼他的心就會與我們的話發生共鳴。這樣一來,男孩才肯傾聽進而接受我們的建議,親子溝通才會朝着良性的方向發展。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別對男孩嘮叨個沒完

  有時候,當我們要求男孩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會嘮叨個沒完沒了,直到他不得不去做爲止。一項調查資料顯示:90%以上的男孩認爲媽媽太嘮叨。我們一遍遍地嘮叨,看似是爲了男孩好,實則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爲,當我們對男孩嘮叨個沒完時,他會變得焦躁不安,以至於心煩意亂,進而降低與我們合作的可能性。

  其實,對於男孩來說,簡短的提醒反而更容易讓他記住和執行。比如,男孩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我們不要嘮叨他收拾房間,而是平靜地對他說:“我是多麼希望看到一個整潔乾淨的房間啊!”從這句簡短的話中,男孩能夠聽出我們對他的尊重,就會更容易接受我們所說的話,進而主動去執行。

?儘量不要對男孩說“但是”

  一天,東東對媽媽說:“媽媽,我們週末去遊樂園玩玩,好嗎?”

  “我們好像好久沒去遊樂園玩了。”媽媽說道。

  正當東東滿臉高興地期待媽媽同意帶他去玩的時候,媽媽卻說:“但是,鋼琴過級考試的時間就要到了,你應該在家練琴。”

  聽到媽媽這樣說,東東臉上的笑容立即就消失了。

  “但是”這兩個字的威力真的有這麼大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避免親子衝突的原則——不說“但是”法。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換一種說法,或許會更容易讓男孩傾聽並接受我們的建議。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吧,如果我們說“我們好像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去遊樂園玩了,只要你能順利通過鋼琴考試,我們就一起去玩,到那時,沒有即將考試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我們會玩得更開心”。這樣的話,男孩就會很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並認真準備考試。

?用風趣幽默的方式與男孩溝通

  在與男孩進行溝通時,有的媽媽會心平氣,有的媽媽則會聲色俱厲,還有的媽媽更是風趣幽默,不同的方式會起到不同的溝通效果。一般來說,男孩更喜歡風趣幽默的方式。

  星期天,媽媽帶着7歲的兒子去超市買東西。兒子看到了一款新型的坦克,便纏着媽媽給他買。

  媽媽覺得家裏的玩具太多了,沒必要再買了,便蹲下身子,裝出一副苦惱的樣子,說:“兒子啊!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了,咱們能不能減少點軍費開支呢?”

  聽到媽媽的話,兒子“撲哧”一聲笑了,便沒再要求買坦克。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心平氣和地說“兒子,家裏的玩具太多了,咱們就不買了”,或者是聲色俱厲地說“還買,不知道家裏的玩具還有很多嗎”,兒子會怎麼樣?恐怕很難馬上接受我們的話,甚至還可能爲此而哭鬧。而媽媽運用了風趣幽默的方式,調節了溝通的氣氛,從而使兒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進而使他從內心裏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當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或者是想向男孩提出建議時,不妨運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去溝通,從而讓他樂於傾聽我們的話,進而讓他願意按照我們所說的去做。

  

25. 這樣聽,男孩才肯向我們敞開心扉

  

  如今,隨着男孩年齡越來越大,一些男孩不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而是把自己封藏在內心的小世界裏。究其原因,是我們認爲男孩是勇敢、堅強的化身,認爲他不會有甚麼過不去的“坎”,所以也就從未重視傾聽他的心聲。

  難道男孩就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嗎?就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嗎?當然會。事實上,當男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是困難和挫折時,他最需要的不是一個評論者、指導者,而是一個傾聽者,最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的感受,能夠給他多一些安慰和鼓勵。

  如果男孩在我們這裏得到的不是理解、安慰和鼓勵,而是冷漠、不耐煩、不理解,他就會覺得“反正說了也沒用,還不如甚麼都不說”。久而久之,男孩就不再向我們敞開心扉,而是鎖上自己的心靈之門。

  我們應該如何打開這把心靈的鎖呢?其實,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那就是我們要善於傾聽男孩的心聲,給他理解、安慰和鼓勵,讓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曾經說:“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這樣父母能更多地瞭解孩子,並對孩子不正確的思想與做法及時進行糾正與引導,使孩子一直走在健康快樂的身心成長之路上。”的確是這樣,我們只有認真傾聽他的心聲,才能更好地瞭解他,進而幫助他,讓他得到成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聽,男孩才肯向我們敞開心扉呢?

?給男孩傾訴的機會

  兒子放學後,高興地對媽媽說:“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們小組得了籃球比賽的第一名,我們把對方打得……”

  媽媽不耐煩地說:“好了,淨說些沒用的。如果你把打籃球的熱情用到學習上,還用愁學不好嗎?”

  這時,兒子那股高興勁一下子不見了,沮喪地走進了房間。

  當男孩所在的小組贏得了比賽的勝利時,他是多麼高興啊!當他向我們分享他的快樂時,他是多麼希望得到我們的響應啊!如果我們能夠給男孩一個傾訴的機會,對他說“來,快跟媽媽說說”,那麼他就會和我們聊起他們獲勝的過程。這樣一來,我們與男孩的關係就會更加親密,他就會更樂於向我們傾訴他的心裏話。

  如果我們有急事要做,沒有時間傾聽男孩的傾訴,可以這樣對他說:“兒子,媽媽很願意聽你說,不過,媽媽現在有些忙,來不及聽你說,你能等一下再說給媽媽聽嗎?”相信男孩會理解我們的做法,還會保持着那股向媽媽傾訴的熱情。

?耐心聽完男孩的傾訴

  一天,8歲的小軒放學回到家,媽媽見他一臉的不高興,便放下手中的活兒,來到他的身邊,關心地問道:“兒子,發生甚麼事情了?”

  “氣死我了,肖波把我的漫畫書弄壞了。”兒子答道。

  “那你一定很心疼吧?”

  “是啊!課間的時候,我們在一起看漫畫書……”

  在小軒傾訴的過程中,媽媽一直耐心地傾聽着,並沒有試圖打斷他。

  過了一會兒,小軒慢慢恢復了平靜。這時,樓下的小夥伴在喊小軒的名字,他跑到陽臺,對小夥伴喊道:“等一會兒,我這就下去。”

  隨後,小軒對媽媽說:“媽媽,謝謝您聽我說了這麼多,我現在已經沒事了。小夥伴叫我下樓玩,我先去玩一會兒。”媽媽點頭表示同意,小軒高興地跑出了家門……

  在如此短地時間內,小軒的情緒上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要歸功於媽媽沒有打斷他的話,沒有批評他的小氣,而是耐心地傾聽了他的心聲,對他的情緒表示了認同,及時給了他精神上的安慰。

  其實,很多時候,男孩不同於女孩,他向我們傾訴心聲,並不一定要我們幫助他解決甚麼問題,而是希望我們做一個傾聽者,希望得到我們的理解與安慰。只要這種需求得到了滿足,男孩就會以最快的時間忘記不高興的事情。所以,當男孩向我們傾訴心聲時,我們一定要耐心地傾聽。

?用誠意去傾聽男孩的心聲

   與男孩溝通時,我們一定要拿出誠意來,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重視。首先,當男孩有意願與我們溝通時,我們要馬上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當男孩正在傾訴時,我們要用眼睛注視着他,並隨着他的語言情景變化表情,如高興、傷心、着急等;最後,我們要用一些肯定的語氣助詞來回應男孩的感受,如“嗯”、“哦”、“啊”等,也可以說一些諸如“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這樣啊,然後呢”、“真是沒想到,接着說”之類的話語。當我們表現得如此感興趣時,相信男孩就會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

  

26. 善於表揚男孩,發自內心,目的明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的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賞識、表揚、肯定,男孩也不例外。

  於是,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都善用表揚,希望可以藉此促使他形成積極的心態,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強化正確的行爲舉止,從而讓他更好地面對生活和學習。那麼,這種教育方式有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呢?

  一位媽媽聽說“表揚教育”之後,覺得不錯,於是就不斷地表揚兒子。每當兒子做完一件事情之後,哪怕做得不是很好,媽媽都會高興地對他說:“兒子,你真棒!”當兒子第一次聽到媽媽的表揚時,他有些摸不到頭腦,不知道媽媽爲甚麼誇自己“棒”。久而久之,他就習慣了媽媽誇自己“棒”。如果哪天媽媽沒有表揚自己,他還會不高興,甚至會發脾氣。

  一句簡單的“兒子,你真棒”,並無法讓男孩真正認識到自己哪裏值得表揚。而且,當一個男孩長期生活在充滿空洞的表揚的環境中時,他就很容易被衝昏頭腦,從而無法面對自己的不足,無法承受打擊和批評。

  事實上,“表揚教育”是一把雙刃劍,恰當的表揚有利於男孩的成長,而不恰當的表揚卻會阻礙他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善於表揚男孩,更要恰當地運用“表揚教育”。唯有這樣,才能讓表揚更具強度和效力,才能真正利於男孩的成長。

?把握好表揚男孩的時機

  當男孩取得進步之後,當他做好某件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之後,他的內心就會處於一種特殊的時期——心理期待期。這時,他最希望得到我們的表揚,也更容易從我們的表揚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和信心。

  如果我們沒有及時表揚男孩,他就會感到失望、傷心。即使我們過一段時間之後再表揚他,也無濟於事。因此,我們不僅要毫不吝嗇地表揚男孩,更要把握表揚他的時機,要在第一時間給予他最恰當、最到位的表揚。

?要發自內心地表揚男孩

  在表揚男孩的時候,很多媽媽的口頭禪是“你真棒”、“你真能幹”、“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對於年齡小的男孩,這樣的表揚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過,隨着男孩的年齡越來越大,如果我們還是從表面上來表揚他,他就會覺得我們是虛僞、敷衍的,不僅會影響表揚的效果,甚至還會阻礙我們與他的溝通。

  其實,表揚教育並不是泛泛地對男孩說“真棒”、“真能幹”、“真聰明”,而是真正發自內心地表揚他。

  所以,當我們表揚男孩的時候,一定要言之有物、理由充分、就事論事、有節有度,不要爲了表揚而表揚;表揚的重點應該放在他的努力、善良、認真等方面,而不是聰明、漂亮、能力等方面;明確地說出他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表揚;儘量多描述一些我們看到他的表現之後的感受是甚麼;等等。當我們這樣去做了之後,男孩就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從而朝着我們期許的正確方向繼續努力。

?善用男孩喜歡的表揚方式

  孩子的性別、年齡、性格有所不同,所需的表揚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女孩喜歡媽媽的親吻、擁抱,而男生卻覺得不適應、尷尬,尤其是年齡大的男孩;有的男孩喜歡在大庭廣衆之下受到表揚,而有的男孩卻覺得不好意思;等等。

  因此,我們要根據男孩的具體情況,選擇他喜歡的表揚方式。當然,我們也可以跟男孩一起探討這個話題,詢問他喜歡哪種表揚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滿足男孩對錶揚的渴望心理,從而發揮出表揚的積極效果。

?不要對男孩濫用表揚

  一些媽媽把表揚視爲教育男孩的“萬能藥”,動不動地就表揚他。結果,男孩變成了一個受表揚成癮的人,甚至會爲了得到表揚而做事。久而久之,他就可能不想去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了。另外,如果我們哪天忘記了表揚男孩,他很可能就會產生消極情緒。

  因此,我們要把握好表揚的度,要有節制。比如,當男孩在某方面取得了進步時,我們要表揚他;當男孩做了一件好事時,我們要表揚他;而當他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就沒必要表揚他了,但可以肯定他的行爲,並鼓勵他繼續努力。

  

27. 善於批評男孩,要對事不對人

  

  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弱,自制力也較差,所以他經常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候,我們要採用適當的批評教育,讓男孩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並督促他改正錯誤,進而使他取得進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則關於“四塊糖”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個男孩用泥塊砸同學,當場就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之後到校長室。

  放學之後,陶行知從外面辦事回來,遠遠看到那個男孩已經在門口等他了。於是,他把男孩叫進了辦公室,並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糖,對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很守時。”男孩驚疑地瞪大了眼睛,隨後接過糖。

  這時,陶行知微笑地看了看男孩,又掏出第二塊糖,對他說:“這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爲我制止你打人,你就立即停手了,這說明你很聽話,很尊重我。”接過糖後,男孩越發感到不安。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對男孩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有正義感,值得獎勵。”

  陶行知話音剛落,男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淚水奪眶而出,激動而愧疚地說:“陶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應該採用這種方式來解決。”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馬上掏出第四塊糖,對男孩說:“這是獎勵給你的最後一塊糖,因爲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好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面對一個犯錯誤的男孩,陶行知沒有一味地批評他,沒有直接指出他的錯誤,而是充分肯定並表揚了他的長處,通過這種啓發誘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他自我反省,從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以說,陶行知的“四塊糖”起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就是批評教育的藝術,值得我們每一位做媽媽的借鑑。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好批評的藝術,把握好批評的度,真正讓男孩心服口服,使批評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

?批評男孩要注意時機和場合

  我們在批評男孩的時候,不僅要找準時機,還要注意場合。只有這樣,纔有可能使批評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來說,男孩犯錯誤和接受批評教育之間間隔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時間間隔過長,他可能就會淡忘了犯錯的事情。那麼,批評教育的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一旦發現男孩有錯誤,就要及時給予他批評指正。

  另外,在早晨、三餐飯、睡覺前這三個時間段內,我們最好不要批評男孩,否則會影響他一天的心情,影響他的食慾和消化,影響他的睡眠。還有,男孩的自尊心較強,很愛面子,不希望在他人面前出醜。因此,我們儘量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他,可以先用眼神、手勢等非語言形式給他暗示,也可以把他叫到沒人的地方,對他進行教育。

?批評男孩的行爲而不是他自身

  在批評男孩時,一些媽媽總會不經意地說一些諸如“這麼一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沒用”、“你看看你考的這點分,怎麼就這麼笨呢”之類的話。這樣的批評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刺傷他的心靈,打擊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男孩做錯了事情,理應受到批評,但是必須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對此,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批評他的行爲而不是他自身,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不要把問題擴大化。

  比如,男孩考試考得不理想,我們不要批評他不如別人或是太笨,而是和他一起分析試卷,看看是因爲某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還是因爲比較馬虎,然後再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提出實質性的建議。這樣一來,男孩纔會接受我們的批評建議,並用心去改正錯誤。

?批評過後,讓男孩感受到我們的愛

  對男孩進行完批評教育之後,我們不要一直板着臉說話,或者是把他冷落到一邊,而是要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感情依舊,並不會因爲他做錯了事情就不愛他了。

  一方面,我們可以給予男孩語言上的安慰,可以這樣說:“媽媽之所以批評你,是因爲愛你,希望你改正錯誤,從而使自己得到成長。”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給予男孩動作上的安慰,如給他一個燦爛的微笑、拍拍他的肩膀等。這樣一來,男孩就不會停留在被批評的消極狀態中,更不會因此而對我們產生怨恨心理。

28. 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要給他面子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愛面子,男孩也不例外。男孩的自尊心就像一棵稚嫩的樹苗,需要我們的呵護。如果男孩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就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

  然而生活中,很多媽媽卻不太顧及男孩的面子。比如,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有的媽媽經常揭他的短,批評他;有的媽媽甚至一邊誇獎男孩的某位同學或朋友,一邊當着對方的面數落他,拿自己的男孩跟別的男孩作比較。

  殊不知,我們這樣做,會嚴重傷害到男孩幼小的心靈,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使他變得固執、寡言、孤僻、偏執。另外,這樣的男孩對我們會產生一種不信任感,會刻意迴避、疏遠我們,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對立或惡化。

  一個男孩曾給他的媽媽寫過這樣一封信:

媽媽:

  您知道嗎?我現在都不敢叫我的同學來家裏玩了。因爲,您總是當着他們的面數落我,甚麼“不愛洗澡啊”、“常常睡懶覺啊”、“貪喫零食啊”、“東西總是亂放啊”……結果,同學都把您數落我的話當成笑話傳開了。這讓我在同學面前一點兒面子也沒有,我都快沒臉去上學了。

  媽媽,您總是在我同學面前數落我,您有沒有考慮過我當時的感受呢?你們大人都愛面子,難道我就不愛面子嗎?我知道,您是爲了讓我改正壞習慣才這樣對我的。不過,您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不要在同學的面前數落我?

  媽媽,我希望您能認真考慮一下我的感受。如果我有做錯的地方,希望您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和我說。

  您的兒子:浩然

  在簡短的一封信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了浩然的真實心聲。其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語就是“面子”。因爲,他覺得媽媽在同學面前數落自己,讓自己失去了面子。

  有的媽媽認爲:這麼小的男孩就知道要面子,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事實並非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男孩愛面子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意味着他有了自尊心和自我意識。而且,這也有利於男孩健全人格的發展。

  因此,我們要尊重男孩的自尊心,要在男孩的同學、朋友面前給他保留一些面子,從而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揭他的短

  當我們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揭他的短時,即使是以說笑的方式說出他的短處、出糗的事,也會讓他感到沒面子、難堪,甚至會讓他無法接受。

  星期六,7歲的樂樂邀請他的朋友成宇來家裏玩。樂樂拿出自己的玩具槍、坦克等,時不時擺出一副江湖大俠的樣子,甚至還吹噓自己拿着這些武器“斬妖除魔”的經歷。

  沒想到,媽媽卻對成宇說:“別看他現在挺威風的,要是見到了蟑螂,肯定會跑得遠遠的。”

  成宇驚奇地說:“原來樂樂也有害怕的東西啊!”

  樂樂頓時紅了臉,大聲說:“誰說我害怕蟑螂了,沒有的事!”說完,他就轉身跑進了自己的房間,說甚麼也不肯出來。

  樂樂之所以會紅着臉躲進房間不肯出來,是因爲他覺得自己丟了面子。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經說:“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也許這句話說得有些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揭他的短。

?別拿男孩跟他的同學、朋友比較

  當我們看到男孩的同學、朋友在哪方面做得比他好時,總會不自覺地進行橫向比較,甚至會拿男孩同學、朋友的優點與他的缺點進行比較。這樣做只會讓男孩失去面子,使他無法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甚至還會使他對被我們所稱讚的孩子產生嫉妒、憎恨心理。

  因此,我們不要在男孩同學、朋友面前進行橫向比較,而是應該引導他學會和自己進行比較。另外,我們還要關注男孩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他肯定,並激勵他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記得給男孩一個“臺階”下

  男孩和同學、朋友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或是讓他感到爲難、不知措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要記得給男孩一個“臺階”下,儘可能地去保護他的自尊心和麪子。

  比如,我們帶兒子去參加朋友聚會,孩子們湊在一起表演節目,而兒子不知道表演甚麼節目,我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批評他,而是對大家說:“好了,這次就算了,等到下次,再讓我們家兒子給大家表演節目。”這樣一來,我們既替男孩解了圍,又保全了他的面子。

  

29. 凡事要跟男孩商量一下,他纔會合作

  

  如今,一些媽媽總是以“男孩年齡小,考慮問題不周全”爲由,一手操辦他的所有事情,並強迫他必須聽從自己的安排。結果,男孩沒有商量的份兒,只有完全服從的份兒。久而久之,男孩要麼盲目聽從我們的安排,要麼產生逆反心理,事事都與我們對着幹。

  其實,我們與男孩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而想要實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我們就要凡事都跟男孩商量一下。商量的魅力就在於,我們可以站在男孩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讓他更願意與我們合作。

   9歲的佳明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每天放學回到家,他不是先寫作業,而是先看動畫片。只有看完了喜歡看的動畫片,他纔會去寫作業。爲此,媽媽經常強制性地關掉電視,讓他回屋寫作業。但是,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佳明雖然是回屋寫作業了,但是他的心卻一直都在動畫片上。

   後來,媽媽改變了教育方法,採用商量的方式。媽媽問佳明:“兒子,你想不想痛痛快快地看動畫片?”

   “當然想了,可是你根本不會讓我好好看。”佳明答道。

   “只要你回家先認真把作業寫完,媽媽保準讓你痛痛快快地看動畫片。”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了。”

   就這樣,媽媽與佳明達成了共識:回家先寫作業,只有把作業認真完成了,才能去看動畫片。在媽媽的監督和提醒下,佳明遵守了達成的共識。

  可見,對於男孩而言,商量的方式與強迫的方式更有效。因爲,對於男孩自己參與協商的規定,他更樂於去執行。

  我們凡事都跟男孩商量,不僅可以增加我們和男孩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爭吵,從而促進親子溝通。更重要的是,這種溝通方式可以讓男孩形成一種特有的思維方式,從而使他更巧妙地運用到人際交往之中。

  因此,我們要在充分理解、尊重男孩的前提下,與他進行商量,從而達成共識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使他更願意與我們合作。

?對男孩多些商量,少些命令

  很多媽媽經常用命令的口吻對男孩說:“你必須要……”“趕緊去……”“你不能……”當男孩聽到這樣的話時,他的內心難免會感到焦躁不安,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即使他當時按照我們所說的去做了,也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自然也不會形成自覺的行爲。

  相反,如果我們用商量的語氣與男孩溝通,多用一些諸如“好嗎”、“好不好”、“能不能”之類的話語,他基本上都會接受我們的話,並按照我們所說的去做。

  有一次,兒子在客廳玩玩具忘記收拾了,媽媽看到後,對他說:“兒子,你的玩具現在無家可歸了,你能不能把它們送回家呢?”

  兒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沒問題,我這就把它們送回家。”說着,他就高興地收拾了起來。

  也許,有的媽媽會認爲,好聲好氣地跟男孩商量,他可能會變得得寸進尺,還不如直接“命令”來得快捷。的確,“商量”沒有“命令”來得快捷。但是,隨着男孩慢慢長大,我們的命令會越來越不管用。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多與男孩商量比直接命令他更有效。

  另外,在與男孩商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語速要緩慢一些,語調要柔和一些,這樣更容易讓他接受。

?跟男孩商量與他有關的事

  凡是關於男孩的事情,如買甚麼樣式的衣服、參加甚麼興趣班、週末去哪裏玩、看多長時間電視等,我們都不要擅做主張,而是要跟他商量一下。

  我們在跟男孩商量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地聽完他的想法,並及時給予回應。只要男孩的想法是合理的,我們就要採納,並應用於實際操作中。如果我們有更好的想法,可以通過商量的方式告訴男孩,供他參考,以便讓他權衡利弊之後再作出決定。

?商量並不意味着遷就

  有的媽媽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爲凡事都跟男孩商量,就是要完全聽從他的安排。其實不然,商量並不意味着我們要遷就男孩,而是通過商量的方式,達成一個彼此都能夠接受並切實可行的意見或辦法。

  如果男孩提出的想法不合理,我們要及時給予引導,和他一起分析諸如哪裏不合理、爲甚麼不合理、應該如何改進之類的問題。這樣一來,男孩就能更全面地認識整件事情,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更慎重地思考。

  

30. 男孩喜歡沒有“架子”的媽媽

  

  平日裏,一些媽媽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男孩,說一些諸如“我是你媽,你就要聽我的”、“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難不成,你還想造反了”之類的話,試圖用“權勢”壓倒他,從而強迫他完全服從自己。

  我們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的領導每天端着一副官架子,用權勢向我們發號施令,隨意地對我們指手畫腳,我們的心裏是甚麼滋味?我們是否會信服他呢?相信我們心裏一定不舒服,更不會信服他。其實,面對我們的“權勢”姿態,男孩心裏也不舒服,也並不信服我們。正如《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勢服人,心不然。”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溝通不是在任何人之間都能實現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人,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的確是這樣,我們只有放下架子,男孩才願意與我們溝通,才願意把心裏話說出來。

  但是,很多父母又開始擔心:我們放下了架子,豈不是失去了做父母的威信?男孩還會聽我們的話嗎?他會不會變得得寸進尺呢?事實上,我們的威信不是來自於我們的“權勢”,而是來自於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親子關係。

  另外,《弟子規》中還有句話:“理服人,方無言。”這就在告訴我們,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學問,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教育男孩,才能真正令他心服口服,才能在他心目中建立起威信。

?把男孩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很多媽媽認爲,男孩的生命是自己給予的,他就應該聽從我們的安排。事實上,從我們把男孩帶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思維方式等。這說明,男孩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男孩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因此,我們要把男孩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凡事徵求他的想法和意見,多傾聽他的心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尊重男孩的基礎上給予他教育和引導。

?蹲下來和男孩說話

  如果我們總是居高臨下地審視男孩,那麼我們與他的距離不只是身高上的距離,更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所以,必要的時候,我們要蹲下來和男孩說話。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和男孩站在同一個高度,彼此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而且,從我們蹲下來這個動作中,男孩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及對他的尊重。那麼,他自然就會認真聽我們說話,就會更容易按照我們說的去做。

  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曾經指出的: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但拉近了與孩子的物理距離,更拉近了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它體現了父母對孩子民主、平等的態度和對孩子的尊重,從而使孩子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誨,接受父母的忠告。

?與男孩實現平等溝通

  “兒子,過來,給媽媽說說你最近的學習情況。”

  “你倒是給我解釋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生活中,我們總會不經意間說出類似的話。面對這種高高在上的口氣和做派,男孩又怎麼會願意把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呢?如果我們能夠放低姿態,給男孩創造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就會使親子溝通變得順暢。

  最近,11歲的兒子悶悶不樂的,學習也沒有了勁頭。媽媽爲此操了不少心,雖然給他講過道理,也嚴厲地批評過他,但是仍不見成效。後來,媽媽決定找兒子談談心。

  一天,媽媽把兒子叫到客廳,非常真誠地問:“兒子,最近學習累不累啊?”

  聽到媽媽這樣問,兒子有些意外,但是他也感受到了媽媽的真誠,便說:“怎麼不累啊,有時候都不想學了。”

  “別提了,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煩心事。”

  隨後,媽媽把自己的煩心事講給了兒子聽。而兒子也打開了話匣子,把沉寂在內心的煩惱傾訴給了媽媽。媽媽幫助兒子掃除了內心的煩惱,使他獲得了快樂。從此之後,媽媽與兒子無話不談。

  可見,只要我們放下架子,與男孩進行一次平等的溝通,他自然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進而向我們傾訴自己的心裏話,從而實現良性溝通。

  

31. 嘗試用紙條、短信、電郵與男孩溝通

  

  提到與男孩的溝通,我們的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媽媽說,男孩聽。我們認爲,與男孩的溝通方式只是侷限於口頭交流。其實不然,即使我們不說話,也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向男孩傳遞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而且,如果我們總是與男孩進行口頭上的交流,難免會令他感到生硬、厭煩,自然激發不起他的溝通興趣。對此,我們不妨改變與男孩溝通的方式,嘗試用紙條、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與他進行溝通。

  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曾經說:“有時候,對於某些我覺得不便用口頭表露的情感,我會把要表達的意思以書面的形式,寫在紙條上,這使它們加重了自身的分量,並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是啊!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有一肚子話要對男孩說,但是又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尤其是遇到比較敏感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把要表達的意思以紙條、短信、電子郵件等形式寫下來,往往會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另外,對於年齡大一些的男孩,每當他傷心難過的時候,他往往不願意讓我們知道。這時候,我們不妨給男孩留個紙條、寫條短信或發個電子郵件。當男孩看到紙條、短信或電子郵件時,往往能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來自我們的關愛,從而更容易振作起來。

  所以,只要我們有誠意,任何一種溝通方式都能到達男孩的內心深處,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對此,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溝通方式:

?紙條

  給男孩留個紙條,是一種傳統且有效的溝通方式。雖然傳遞給男孩的信息很簡單,但是作用卻很大。

  一位男孩這樣講道:

  有一次期中考試,我的英語成績很不理想。回到家後,我把試卷拿給媽媽看,媽媽沒有批評我,只是與我一起分析了試卷。當我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發現牀邊有一個小紙條,上面寫着:“兒子,加油!媽媽相信你會更努力!”當時,我的眼睛都有些溼潤了。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不辜負媽媽的期望。

  事實上,這個紙條的力量比隨便說一句話更有震懾力。因爲,當我們隨便對男孩說一句話時,他當時肯定能記住,但過後很可能就忘了;當我們把這句話寫在紙條上時,他印象就會比較深刻,甚至會一直保留着,每當看到這句話時,他的內心就會有觸動。

  另外,我們也可以把對男孩的提醒寫成紙條的形式,比如,在牀頭貼上“記得定鬧鐘”,在門口貼上“記得帶鑰匙”,在電視旁貼上“記得離電視遠點”,等等。這種方式即可以起到提醒男孩的作用,還可以避免因語言上的提醒而讓他感到反感。

?短信

  如今,通訊工具日益發達和普遍,越來越多的男孩都有手機。那麼,我們不妨利用這種方便的工具與男孩進行溝通。比如,當男孩情緒低落的時候,當他有煩惱不願意說的時候,當他遇到敏感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引導他敞開心扉,從而與我們傾心交談。另外,我們也可以經常給男孩發短信,隨時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

?電子郵件

  如今,上網已經成了很多男孩的愛好,我們可以跟他在網上交流。一般來說,網絡語言豐富活潑,更能縮小我們與男孩之間的距離,加深感情。

  由於工作的原因,媽媽經常出差不在家,爲了能夠隨時與兒子溝通,她隔三差五就給兒子發個電子郵件。

  一開始的時候,媽媽在郵件中主要是叮囑兒子要好好學習、照顧好自己。後來,郵件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媽媽經常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講給兒子聽,並向兒子談爲人處世的態度。

  有一次,兒子和管物業的叔叔吵了一架,他便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說都是那位叔叔做得不對。在回信中,媽媽沒有指責兒子,只是告訴他一個道理:不管是誰對誰錯,晚輩都要尊重長輩。後來,兒子主動向那位叔叔道了歉。

  可見,這種“手與手”之間的對話,更容易觸動男孩的心靈,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和獨立的空間去思考遇到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給男孩寫郵件的時候,儘量不要長篇大論,而是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只有這樣,男孩才能從中領悟到我們所想要傳達的意思。

  

32. 善於跟男孩用非語言方式溝通交流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梅瑞賓通過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只有7%是通過語言溝通的,其餘93%都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的。而在非語言溝通中,有55%是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只有38%是通過音調的高低進行的。

  根據艾伯特·梅瑞賓研究結果,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93%的非語言(38%的音調+55%的肢體語言)。可見,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非語言溝通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如果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擁抱、撫摸,有時甚至是親暱地拍打幾下,孩子在對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會更健康。”的確,這種溝通方式,可以讓男孩感覺到溫暖,從而使他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

  在生活中,面對年齡小的男孩,我們還可以隨時擁抱、撫摸、親吻他,但是當他慢慢長大之後,我們就很少這樣做了。結果,我們與男孩之間的溝通就只剩下了乾巴巴的語言。由於我們與男孩的溝通方式比較單一,親子溝通變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原有的樂趣。

  對於年齡大的男孩來說,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男孩,我們再去擁抱、撫摸、親吻他,的確有些不太合適。不過,我們可以採取其他非語言方式與他溝通,如榜樣、微笑、眼神、沉默等。對於這些方式,相信男孩永遠都不會拒絕。

?用榜樣的力量去教育男孩

  很多媽媽認爲,我們在與男孩進行溝通的時候,纔是在教育他。不然,教育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比如,我們怎樣穿衣,怎樣對待家人、朋友,怎樣看書,怎樣待人接物,怎樣與人說話,等等,都對男孩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可以說,榜樣這種無聲的教育勝於言語上的提醒和督促。

  因此,我們要非常注意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凡是要求他做到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先做到,然後再以良好的言行去教育他。此外,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男孩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所以時刻都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用微笑和點頭肯定男孩

   男孩的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他可以從我們的臉部表情中判斷出我們的態度。當男孩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微笑和點頭來肯定他的行爲,這樣可以讓他更有信心和動力把事情做好。因爲,微笑和點頭不僅可以給予男孩一種認可和鼓勵,而且可以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濃濃的愛意。

?給男孩溫暖的擁抱

  在非語言溝通方式中,擁抱是表達愛和鼓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飢餓感”,在父母與孩子的衆多接觸中,擁抱最能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另外,一份調查報告指出:70%的孩子喜歡父母的擁抱,大約30%的孩子認爲人的一生需要父母的擁抱。

  平日裏,當男孩取得進步時,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擁抱,這代表着對他的肯定和認可;當男孩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我們也可以給他一個擁抱,這代表着對他的安慰和鼓勵。總之,我們要根據男孩的年齡、性格特點,適時地給他擁抱。

?拍拍男孩的肩膀,給他力量

  對於男孩來說,我們經常拍拍他的肩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當男孩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拍拍他的肩膀,這樣做不僅可以讓他對我們產生一種信任感,還可以給予他勇氣和自信,讓他從挫折、困難中振作起來,並激勵他戰勝它們。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男孩獲得一種無窮的力量。

?用沉默對待犯錯誤的男孩

  美國教育家塞勒·賽維若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犯錯之後,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沮喪和後悔的心理。對於性格好強的孩子來說,與其喋喋不休地數落他們的錯誤,倒不如保持沉默,給他們認識錯誤的空間。”

  的確,當男孩犯了錯誤之後,他會感到沮喪、害怕、難過,如果我們再批評他,勢必會造成彼此之間的隔閡。這時候,我們不要急於教育他,不要直接指出他錯在了哪裏,而是先把這件事情放在一邊,保持沉默,給他認識錯誤的機會和時間。

  沉默教育是一種對男孩的感化教育,不僅可以激發他的自尊和自愛,還可以維護我們的形象,促進彼此之間的關係。

?用眼神與男孩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親子溝通中,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運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比對他說幾句話甚至幾十句話都要強得多。比如,當男孩受到委屈時,我們用親切的眼神溫暖他;當男孩感到膽怯時,我們用充滿力量的眼神激勵他;等等。從我們的眼神中,男孩可以讀懂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朝着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