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王鵬舉,聽名字是個走仕途的人,可惜還未十歲父母雙亡,由祖母一手帶大。書讀了幾年之後就開始跟着家裏的老夥計做生意,最後徹底放棄了仕途從了商。
這幾日在府裏混熟了,跟着小丫頭們打聽到不少消息,所以知道少爺22歲,少年老成,在京都有絲綢、金鋪、茶樓等各項生意,都是他在打理。原本少奶奶也跟着少爺的,是懷孕後老夫人怕年輕人不知輕重,才接回來自己親自看着的。
22歲啊,真能幹。陳文墨帶着22歲不過是自己大三的同學的年紀的心理準備去見王鵬舉,然後看到留着鬍子梳着髮髻的少爺,下巴差點掉地上。再想想19歲的沈錦榮,古人長得真着急啊。
王鵬舉已經聽說了陳文墨救人的事情,再加上沈錦榮已經與她姐妹相稱,也感激不禁,直接以妹呼之,甚至知道她身世未知之後,還讓老夫人認了她做孫女,這下好了,身份也有了。
王鵬舉直呆到了小圓子滿月酒之後才走。小圓子是老夫人隨口叫叫的,大名還在請高僧算着呢。
終於啓程了,京都我來了!
上車時有多鬥志昂揚,下車時就有多垂頭沮喪。小時候看電視劇還覺得馬車多舒服呢,自己坐了才知道,骨頭都快顛散架了!
一國之都自然繁華,整潔寬闊的街道,密集的店鋪,熙攘的人羣,這些都不重要,她陳文墨是要搞事業的!
有商賈世家的少爺出馬,說明了前期只是賣一些女子飾品,店鋪要前店後居的等要求,王鵬舉沒出三天就給找到了合適的店鋪。
鋪子在尚賢街,多數鋪面都是賣文雅之物的,還有兩家賣胭脂水粉的,自然少不了女性顧客。
而且尚賢街離韓國公和武昌伯府都近,有這兩家將門宅第震着,這條街都沒有敢開業的扒手,連安全問題一併考慮進去了,王大哥真是個貼心的好大哥。
考慮到義妹是要養家戶口,又是一個堅決不接受王家接濟還有些手藝在身的剛烈女子(陳文墨汗顏),王少爺還賣了面子把租金講到了200兩一年,分兩次支付,一次性租了五年(王大哥你是知道我就1000兩銀子吧)。
陳文墨當天就從王家在京都的宅院裏搬了出來,小丫鬟桂雲被老夫人送給她作伴,陳文墨覺得店鋪開業得有個幫手,就帶了一起去了。
桂雲是個乖覺的丫頭,自此就認真服侍陳文墨,把陳文墨當了主子。陳文墨享受了一把腐敗的日子,帶着桂雲開始做開業準備了。
陳文墨把店鋪中原有的桌几高凳全撤到後宅去,只在鋪內最中間的位置做了一組階梯式的展示臺,用紅色綢布做底,再把自己覺得最能一炮而紅的新鮮飾品都擺在最醒目的位置,因爲沒有LED射燈,陳文墨在房樑上掛了很多造型精巧的燈籠作爲光源,又在門口設置了一塊厚厚的布簾,門內燒足了炭火,暖意融融。
“文墨妹妹,都說開門做生意,你這怎麼掛着這麼厚的布簾?不是把客人都擋在門外了?”開業第一天王大哥登門賀喜,“百香閣這名字不錯,只是光看店名不知道貨品是甚麼呢。門匾這三個字很好,頗有筋骨,不知道是哪位大家執筆?”
商人果然健談,這一句話還沒說呢,人家已經問了一籮筐了。
“大哥有所不知,小妹貨物有限,賣的就是個神祕感。至於百香嘛喫的香、聞的香、想的香、睡的香以後都有的賣,現在先拿現成的東西換點家用,等站穩了腳步再做新品。至於門頭的匾額,是小妹親筆所寫。”哼,老孃從少年宮開始練的九宮體,自然是好的。
可是王家少爺纔是這個時代的人,他的直覺是對的,陳文墨的神祕感太神祕了,竟然沒被人發現,開業半個月,竟然沒!有!人!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