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一次志願者

   有一個人在說:“我願意成爲一名光榮的志願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實踐志願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爲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你是否熟悉這段話,認識這個人呢?這段話是志願者誓詞,而這個人就是志願者。

請思考一下:

  我做過志願者嗎?在自己經歷的十幾年的時光裏,自己是否真正體驗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在街上看到頭戴志願者帽、身穿志願者服的志願者時,內心深處會湧起怎樣的感動和衝動?是否也想成爲其中的一員呢?其實,作爲一個志願者,他們一直在實踐着志願者誓詞所說的,竭盡自己所能,服務社會,爲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18歲之前,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做一個志願者,參與一次志願活動。因爲我們年輕,心中充滿了無限的熱情。志願者,我們應該做!

  

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稱謂

  志願者,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稱謂。在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志願者”是這樣釋義的:“自願爲社會公益活動、賽事、會議等服務的人。”“志願者”三個字所體現出來的巨大力量是“無私奉獻”、“愛”、“互助”,是更多內涵、更深意義……

  有人曾經這樣說:“一個志願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們存在的意義,不是被淹沒,而是與無數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峯、一條山脈、一片羣峯。這樣的山峯,可以改變風的走向,可以決定水的流速。這風,就是社會風氣,這水,就是文明進程。” 這句話生動闡述了志願服務者的心聲。

  徐本禹是一位“感動中國”的大學生志願者,1982年生於山東聊城,1999年考入華中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2年7月開始到貴州大方縣義務支教,2003年考取研究生,當年7月,他申請保留研究生學籍,再次回到貴州支教。

  徐本禹默默支教的事蹟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他被譽爲“新時代大學生的楷模”。而徐本禹自己說:“?我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學有所成,用知識回報社會,回報我們的祖國?。”

  CCTV“2004感動中國”組委會對徐本禹這樣評價:“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裏,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着。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有人讚揚徐本禹說,他的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貧困地區缺乏人才,他能帶頭從大城市到邊遠貧困工區支教,爲青年知識分子樹立了一面旗幟,給貧困地區的幹部羣衆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在當初決定去支教時,徐本禹在日記裏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好多人這一輩子收穫不了幾滴珍貴的眼淚,我這一段時間我收穫了很多眼淚,讓我非常的感動,我說我願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當愛的陽光照射我身上的時候,我願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給別人。”或許,我們能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感受到“志願者”這個稱謂的偉大。

  徐本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志願者,他實踐了一種志願精神。志願精神是甚麼?聯合國前任祕書長科菲·安南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志願精神是聯合國精神的最終體現。”

  年輕的我們要做一次志願者,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裏來。儘管這次志願活動時間很短,但它卻能讓我們在另一種忙碌中,長久地體味一分心靈的安適與充實,更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也是吸引青少年參加志願服務的動力所在。這種精髓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念以及人類文明共同成果融於一體,可以說是對以雷鋒精神爲代表的社會主義道德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所以,在每一位青少年的心裏,都應該把志願服務的經歷看做一個讓參與者不斷獲得人生感悟的極有價值的實踐,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隨着青年志願者的行動和實踐的快速發展,志願者正在影響着千家萬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民羣衆所瞭解、熟悉和認可。

  “志願者”是一個有着偉大意義的詞語。願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真正體驗一次做志願者的經歷,這必將爲自己五彩斑斕的人生畫上重重的一筆。

               奏響一曲奉獻之歌

  對無數志願者來說,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一曲曲奉獻之歌。一位志願者曾說:“我很喜歡在志願者團隊裏洋溢着的脈脈溫情。這裏沒甚麼功利性的東西,但我們做每件事都認真而執着,因爲大家都有一顆爲他人奉獻的愛心。”

  可以說,每一位志願者都在傳承志願服務的傳統美德,弘揚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能力與素質,增強實踐能力,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真誠服務、自覺奉獻,做優秀的文明使者,廣泛傳播志願者精神,擴大志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有人說,奉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奉獻,不一定都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奉獻,有時候只是舉手之勞;奉獻,需要每一位公民參與,當然,也包括我們每一位青少年。

  我們青少年可以從太多的人身上感受到奉獻的精神,從國內白髮蒼蒼的老者到國外著名企業的CEO,這些人可能並沒有加入某個志願者組織或協會,但他們確實是在實踐着志願者的行爲,留給我們的是太多的感動。

  在天津,無數活着的人在口口相傳中記住了一位93歲的離開者——蹬三輪的白芳禮老人。老人的奉獻精神被傳頌着:他在74歲以後的生命中,靠着一腳一腳地蹬三輪,掙下35萬元人民幣,捐給了天津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學,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而每一個走近他的人都驚異地發現,他的個人生活幾近乞丐,他的私有財產賬單上是一個零。

  一次,老人到一所大學給貧困學生捐款。當時,學校要派車去接他,他說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錢給窮孩子買書。於是,他就自己蹬着三輪車到了學校。在捐贈儀式上,老師把這件事一講,臺下一片哭聲。許多學生上臺從老人那裏接過資助的錢時,雙手都在發抖。事後,老人對他的老朋友說:“我過得是苦,掙來的每一塊錢都不容易。可我心裏是舒暢的。看到大學生們能從我做的這一點點小事上喚起一份報國心,我高興啊!”

  老人也是一位志願者、一位奉獻者,就像流星一樣劃過,讓自己燃燒着,給世界留下了最後的光芒。這或許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關於奉獻,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世界軟件業巨頭——微軟公司華盛頓分公司前CEO約翰·伍德放棄30萬美元年薪,辭職後到尼泊爾做了一名“送書郎”。他用犛牛馱着書本,走過很遠的山路,把書給最偏僻山村的村民看。其實,伍德很早就推動開展了一項無償爲南亞貧困人民送書籍的“南亞文化事業”。後來,他親自去尼泊爾考察了一番,那裏農村閉塞的交通和極高的文盲率深深震撼了他,因此,他決定加大救助力度,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改善當地人的精神生活中去。

  1999年,伍德從微軟正式辭職,開始了這項艱鉅而偉大的事業。伍德說:“尼泊爾有些鄉村的學校圖書館裏空空如也,孩子們無從瞭解外界。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就算網絡能將全球的大城市連接起來,人類也無法實現‘地球村’的夢想。”於是,他也號召自己的親朋好友加入到募集書籍的隊伍中來,把募集到的書送到他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父親家的車庫裏,然後再打包統一運往尼泊爾。伍德後來說:“我的想法得到了極大響應,人們紛紛將書送來,以至於我父親的車都被‘擠出了車庫門’。”

  毋庸置疑,約翰·伍德是一個奉獻者,他爲尼泊爾人民送去的不僅是“精神食量”,也把自己一顆“志願者的心”送到了尼泊爾,讓尼泊爾人民體驗聽到了一曲由伍德譜寫的奉獻之歌,也讓世人感受到了一種叫做“奉獻”的力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奉獻就是真誠地付出,是雙手捧出的一顆火熱的心,無私且不企求回報。所以,奉獻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爲人民做出貢獻。“無私奉獻”這個詞對行爲的動機表達得也很明確,即是沒有私心雜念,無償地、不計較報酬地爲人民做貢獻。由此,奉獻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心靈的啓迪和震撼;奉獻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情懷。

  “志願服務,無私奉獻”,這是一個永不過時、始終不老的話題,因爲志願者的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人類永遠需要這種精神,人類也永遠崇尚這種精神。

  其實,每一位青少年都是奉獻精神的受益者,所以,我們每一位青少年也要時時準備着爲他人做出奉獻。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具體行動對祖國、對社會、對他人做出奉獻,譜寫出壯麗的篇章,熱情謳歌我們的時代精神和民族力量,這是我們每一位青少年的責任。

  

                  人貴有愛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蘇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也說:“只有肚子餓的時候,喫東西纔有益無害,同樣,只有當你有愛心的時候,去同人打交道纔會有益無害。”

  其實,古今中外,愛心都被看做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以愛爲核心,倡導人們推己及人,去做善事,對他人施愛。

  有人說,愛心,是熱情開朗的性格和對人、對事、對物的一貫關心的態度;愛心,就是能體察別人的心情,能站在別人的位置和角度,設身處地地爲別人考慮,爲別人着想,能夠感受別人的歡樂、痛苦、煩惱和失望之心。正因爲如此,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心是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更是人性的基礎。愛心在志願者身上體現得最爲明顯。

  有這樣一位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歌手,他不甘心向命運低頭,歷盡千辛萬苦四處拜師學藝後,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他的人生被一次爲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改變了。觀衆席上幾百名因家貧輟學的孩子,讓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不僅傾情演唱,還掏出了身上全部的2000多元錢。從那一刻起,他決心要幫助更多的失學兒童改變命運。

  爲了資助更多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開始了“瘋子”一般的頻繁演出。他先後20多次赴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每次不但捐光了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錢物,有時還向隨行的朋友借錢捐助。十餘年來,他一直進行不間斷的社會公益演出,做義工服務,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還認養了很多孤兒。

  過於頻繁的演出、奔波傷害了他的健康,他被確診患有胃癌。在醫院接受治療時,他還這樣說道:“如果命運再給我5年的時間,我會兌現向孩子們許下的諾言,會用更多的愛回報社會。”他的病情迅速惡化,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幾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後,拿出兩萬元錢捎往貧困山區。?

  最終,他因病醫治無效在醫院去世。年僅37歲的他生前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以他最後的愛心之舉,將光明、溫暖和愛的信仰永遠饋贈社會,長留人間。這個人就是愛心使者叢飛。

  他的愛心事蹟感動了所有了人們,也感動了中國。他不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個志願者,當他自己還沒有當父親的時候,他就用父親那樣的眼神看着那麼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讓他心動讓他行動。他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撐,互相溫暖。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他是一位真正的無私者,真正的忘我者,把愛傳遞給別人,不計較別人愛的回饋。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

  一位兒童教育家說:“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我們青少年聽到這樣的話會作何感想呢?

  其實,在今天,我們青少年一般都是整個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和撫愛的集中對象。可以這樣說,我們受到了太多的關心和愛,同時,我們又缺乏付出關心和愛的引導,從而導致我們不懂得分享,不知道愛別人,養成了自私、懶惰、任性、缺乏責任感和不會關心他人的壞毛病。

  愛心是冬日裏的一片暖陽,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也是旱地上的一場甘霖……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愛的教育應是整個教育的主旋律。”對此,我們根本不用懷疑。愛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綜合素質,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具有愛心。所以,我們要像志願者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做一名合格的志願者

   我們每一位青少年都應該在18歲前體驗做一次志願者的經歷,要做一名合格的志願者。 “真情暖人間、愛心獻社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用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這些令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的口號都來自於志願者團隊。

  在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志願服務活動的參與人數衆多,志願者人數約佔國民總人口數的30%,有的高達60%。而我國志願者人數僅佔全國總人口數的8%左右,遠遠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且,中國的志願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所以,我們青少年一代應該早日加入到志願者這個團隊中來,爲人民、爲社會、爲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其實,做一名志願者,可以參與的志願活動很多,就像詞典解釋“志願者”時涉及到的諸如社會公益活動、比賽以及會議服務等方面。

   青少年可以發揮自己的所能,參與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做一名環保志願者。有這樣一批志願者,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都有一顆熱愛環保的赤心;他們用行動和意識引領環保潮流,要把“綠色”播入每個人的心中;他們是一羣熱愛大自然的“綠色使者”,爲了青藏高原的草更綠、天更藍,爲了讓江河源頭永遠清澈,他們遠離親人、拋下名利,遠赴青藏高原,到青藏鐵路做環保志願者,從事環保宣傳工作。

   可能,我們青少年還不能參與這樣偉大的環保志願活動,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做一名志願者的腳步和行動。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種植一棵紀念樹,在樹上掛一個小牌,寫上自己的名字,定期給它澆水、培土,照料它成長,讓它成爲自己家庭的一員。千萬不要忽視了一棵樹的巨大能量。據有關研究表明,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的氧氣價值約爲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爲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約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造了約196000美元的價值。

  當然,我們青少年也可以參與社區服務。比如,打掃衛生等。要知道,正是由於完成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才能成長爲時代需要的志願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也曾以志願者身份出現在北京的某社區,直接參與環保志願服務。

  我們也可以定期到孤兒院陪伴那裏的孩子們,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除了物質幫助,孤兒們和老人們也非常需要人文關懷,只要有人輕輕愛撫一下孩子,陪老人聊聊天,這就足夠能讓他們感覺更幸福。

  我們青少年還可以參與一些會議服務活動,每一次重大會議和賽事都離不開志願者的廣泛參與。1995年,北京舉行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一羣身披“青年志願者”絲帶的大學生爲各國代表提供了熱情周到的服務,他們受到與會代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成爲會場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後,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2001年上海《財富》論壇和APEC上海年會、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都能看到青年志願者們意氣風發的身影。2006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召開,也有大批的學生志願者在爲大會服務。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更是需要大量志願者。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做一名合格的志願者時,一定要立即行動起來。因爲“天氣冷了,還會變熱;樹葉落了,還會長新的;歲月流逝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今天明白了,馬上付諸行動,我們擁有的時光就會更多些,以後的遺憾也會少很多。”

  我們每一位青少年都應該明白,做志願者並不應該需要理由。但是,一定要按照志願者誓詞,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志願者。

小貼士:

   “志願者”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譯法,也被譯爲“義工”。志願服務起源於19世紀西方國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務,在世界上已經存在和發展了100多年。核心精神是“自願、利他、不計報酬”。“志願者”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tion,簡稱CYVA)成立於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指導下的,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全國性的專業、行業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全國青聯團體會員,聯合國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CCIVS)聯席會員組織。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