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習上,你們替代我!——孩子學習依賴父母的理由

  

   學習是每個人的人生大事,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更是他生活中的重點內容。我們無不對孩子的學習格外重視,但有時我們表達重視之情的方式出了問題,結果反而導致孩子的學習卻開始依賴我們了。學習應該是孩子個人的事,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16. 上學、放學,不是你們接送嗎?——嘗試不再接送和陪學

  

  家有兒女,送他上學、接他放學,這似乎已經成爲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福建省泉州市教育部門曾經進行過一次預測,在泉州有大約145萬的中小學學生和幼兒園孩子,幼兒園的接送率已經達到了100%,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接送率也達到了95%。

  而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學,在我們很多家庭中還有另外一種常見“景象”——陪學。

  每天放學回到家,如果媽媽不看着,小杰是不會認真學習的,他甚至將媽媽喊他的那句“快,媽媽看着你寫作業”當成了開始學習的標誌。小杰在寫作業過程中,媽媽如果稍微離開一下,他就開始走神、玩手指頭。而且,媽媽還得幫他看着作業哪裏出錯了,提醒他改正。媽媽有時候也覺得很累,可她卻不敢鬆懈,她生怕自己一個沒注意,小杰就徹底不好好學習了。

  小杰的媽媽這種表現,就是典型的陪學表現。孩子將自己學習的事完全“託付”給了我們,完全一副“甩手掌櫃”的架勢。但陪學卻是在讓孩子被動學習,他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又怎麼可能憑自己的意願去學到知識呢?

  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學,我們一手包辦了孩子上學的所有“基礎準備”,讓他從最開始的學習態度就不正確。總是被接送的孩子會想,“反正是爸爸媽媽接送我上下學,是他們要我去的,也不是我主動要去的”;而總是得要我們陪學的孩子又會想,“只要媽媽看着,我就學,否則我就玩”。

  孩子怎樣看待學習,怎樣對待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得讓他自己產生意識,最起碼要讓他自己想要去學校,最起碼讓他自己知道“我得學習”。我們可以嘗試不再接送孩子上下學,同時也不要再陪學,一定要培養起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

?與孩子探討學習的目的與意義

  學習是爲了甚麼?學習是爲誰而學?學習能讓人有怎樣的收穫?關於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好好和孩子探討一下。一定是探討,不能像下面這位媽媽一樣,變成我們單方面的說教。

  小秋一直都對學習不太“感冒”,媽媽不得不經常苦口婆心地勸他:“你看你現在好好學,將來就能上好大學,然後就能找好工作,到時候你就輕鬆了。你可得從現在就抓緊啊!”每次媽媽都要說上好久,在小秋聽來,媽媽的這些話很麻煩,也沒甚麼新意,所以他對媽媽的勸導並沒太在意。

  我們和孩子一起探討的過程,應該是讓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思考的過程,單方面的說教與勸誡,孩子會和小秋一樣,反而覺得麻煩。

  所以,我們要多用啓發式的語言來喚醒孩子對學習的好奇與渴望。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你是怎麼看學習的”,或者問他“你覺得學習的作用是甚麼”,等等。對於孩子的回答我們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肯定他正確的想法,幫他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

?試着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校

   很多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每天早起,叫孩子起牀上學很費勁,孩子總是能磨就磨。不過,在我們的催促和“保駕護航”之下,孩子卻總能準時到達學校。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產生依賴心理,他知道不管他怎麼不願意,我們也一定能按時把他送到學校裏去。

   如果孩子連去上學的主動性都沒有,他會自己主動學習的可能性也就變得微乎其微。所以,我們該試着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校。我們可以逐漸減少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次數,同時提醒他去學校上學是他身爲學生的義務與責任,並明確告訴他我們不會幫他揹負這責任。以此來使孩子逐漸意識到上學是他自己的事。

   當然,我們這裏說減少接送或者不再接送並不是絕對的。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其安全意識、自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們還是要接送的,以保證他的人身安全。等孩子進入了高年級,有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時,我們再允許他自己上下學,只是偶爾接送他幾次就可以了。

?使孩子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在我們看來,緊盯戰術很“管用”,因爲在我們的緊盯之下,孩子“果然”認真看書、認真作業。但很多孩子卻和前面故事中的小杰一樣,慢慢地不再自己操心學習,將“管理學習”的重擔完全丟給了我們。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他纔是學習的主動者和受益人,我們可以找一些介紹自主學習的書籍,同時告訴他學習能帶給他怎樣的改變,逐漸使他產生自主學習的願望,讓他從對我們的依賴中徹底擺脫出來。

17. 不都是你們給我檢查作業的嗎?——不陪孩子作業,讓他自己檢查

  

  如果我們隨便到一所小學門口去詢問各位爸爸媽媽:“你們陪着孩子做作業嗎?”相信肯定回答一定佔大多數。有的媽媽會和前面一節小杰的媽媽有一樣的想法,認爲“不陪着孩子寫作業,他自己根本就不做”,有的媽媽又會說:“陪着他做作業還能幫他看着點錯誤,一開始就糾正,總好過他過後再犯。”還有的媽媽說:“現在有的作業孩子不會,要是不陪着他,他都不知道怎麼做。”

  一位媽媽就曾經這樣大倒苦水:

  我天天陪着兒子做作業,他有不會的我教他,他出了錯我給他檢查、督促他改。原以爲他能養成好習慣。哪知道,我臨時出差了幾天,沒法陪他做作業,他不僅有一天作業沒有寫,剩下幾天的作業上面錯誤連篇。我問他:“爲甚麼不認真對待作業?爲甚麼不好好檢查呢?”結果,他竟然理直氣壯地說:“誰讓你出差了?不都是你給我檢查作業的嗎?”我都不知道說甚麼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我們也不知道要說甚麼了。作業原本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可我們經常性地陪孩子做作業,經常幫他檢查作業,結果卻培養出了他的惰性與依賴心。所以,我們是時候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是時候該改一改我們的這種陪伴式的方法了,不要再陪着孩子做作業,要讓他學會自己思考與檢查作業。

?相信孩子能做好作業

  媽媽不是不想讓力力自己寫作業,但她一看到力力不是寫錯字就是忘掉一道題,她就覺得心裏着急。最終,媽媽每次都“不得不”陪着力力,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多一雙眼睛看着,他不容易出錯”。

  其實,孩子寫作業寫錯一兩個字,或者因爲粗心忘掉一道題,這都是太平常的事情。更何況,孩子也不可能次次作業都出現這個毛病,他也會自己注意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孩子,我們的信任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自覺起來。孩子也會犯錯,我們可以不用每次都去提醒他,當他因爲作業出錯或者沒有做完全作業時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幾次批評之後,孩子自然就會記住要認真對待作業。

?提高孩子做作業的興趣

  孩子的作業多半是對當天學習的複習與總結,偶爾會有一些課外的延展性作業。我們可以利用這樣一種說法來提高孩子做作業的興趣:“學了一天的知識,你一定很有收穫。想想今天都學了甚麼,然後再用作業來實踐一下吧,你就能將這些知識記得更牢靠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技巧。比如,幫孩子巧妙安排做作業的順序,先讓他做他感興趣的學科的作業,這樣他做起作業來就會得心應手,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時,我們還可以幫孩子科學安排做作業的時間,不一定非要讓他一口氣都寫完,允許他中間休息5—10分鐘。正確的做作業的技巧將能幫孩子更快更好地完成作業。

?鼓勵孩子儘量獨立完成作業

   我們要從一開始就鼓勵孩子儘量獨立完成作業,也就是從一開始就不陪着他。如果孩子遇到了不會的問題,我們要鼓勵他先自己思考,自己去查找資料,如果他實在沒有頭緒,問到了我們,我們也只鞥簡單地給他提個醒,給他提供一個思路而已。

   最初,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和他聊聊他的作業,看看他的作業多不多、他能在多長時間內做完。這樣孩子自己對作業也會心裏有數。當孩子做完作業後,我們要鼓勵他自己檢查,讓他及時糾正錯誤。這也是在培養孩子認真仔細以及善始善終的好習慣。

?逐漸幫孩子糾正“不陪不寫”的毛病

  也許有的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如果我們不陪着他,他就不寫作業。那麼我們最好立刻停止這種陪伴。在得知孩子的作業量與作業時間之後,我們可以找藉口出去,或者離開他的身邊。大約估計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再回來,並檢查孩子是否完成了作業。

  如果孩子完成了,我們要給予表揚,因爲這是他自己主動獨立完成的,我們可以藉此機會鼓勵他爭取以後天天這樣做;但如果孩子沒有做或者只是在應付作業,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改正錯誤。不過,此時我們要注意不能太過嚴厲,否則孩子可能會感覺厭煩。

  只要我們要有耐心,用對了方法,孩子就會慢慢養成自己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18. 我只要問,你們就會告訴我答案!——不要輕易告訴孩子答案

  

  從很小時候起,孩子就喜歡問“爲甚麼”,爲了幫他增長知識,我們可能會直接告訴他答案。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上學了,此時他也許還會來問我們問題,不過這時他問的問題也許就是書本上的知識了,此時我們就不要直接回答了,而是需要區分開孩子問的問題到底是甚麼性質的,如果他只單純是不瞭解某項新知識,我們可以簡單地給他說一說;但如果他是在問作業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在問他沒學會、沒記住的書本知識時,我們一定不要輕易就告訴他答案。

  小勳的媽媽是高中老師,知識淵博。小勳有時候做作業遇到了問題,都習慣去問媽媽。可每次媽媽都說:“這個問題啊,我好像也說不好,你先看看書,再看一遍也許就會做了呢!如果你會了就來給媽媽講講啊!”

  小勳有時覺得媽媽在騙他,他經常說:“媽媽,您可是高中老師,連我這小學的題都不會嗎?”但媽媽每次都笑笑,並不反駁。

  時間長了,小勳慢慢地發現,很多問題果然就是書本上的,他只要自己好好看看,再想想老師講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後來,他有了問題不再跑去問媽媽了,而是先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他纔去向媽媽請教,同時他也發現,媽媽並不是不會,而是在讓他自己思考,這時他才體會到媽媽的苦心。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小學時的問題,我們很多人可能都能將答案脫口而出。只要孩子問,有的媽媽就會直接告訴他答案。我們以爲這是對孩子的關懷,可孩子思考的過程被省略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也許會放棄自我思考。我們不能讓孩子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最好不要輕易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孩子。

  那麼,我們怎樣做纔算正確呢?

?正確對待孩子的問題

  有的媽媽對“不輕易告訴孩子答案”這件事有一種誤解,會認爲“不是不讓告訴孩子答案嗎?那他問問題不理他就好了”。這樣的態度就太偏頗了。雖然我們不能輕易告訴孩子答案,但我們也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態度和藹,要認真聽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沒事的時候翻翻孩子的課本,瞭解學校裏都講了哪些內容。這樣,當孩子再拿上的問題來詢問時,我們可以反過來問問他“書本上有沒有學過”、“你記不記得在哪裏看到過這個問題”,這樣就會引導孩子自己去翻書,並慢慢回憶起與問題有關的各種知識內容。

?遇到問題,鼓勵孩子自己多思考

  其實我們都是孩子身邊的一部《十萬個爲甚麼》,只不過有的媽媽化身爲這本書的“內容”,只要孩子一問,立刻就找出答案來告知孩子;而有的媽媽則只是這本書的“封面”,只引領孩子打開第一頁,剩下的內容則要他自己去查找。

  我們要做引領者,當孩子再提出問題時,要鼓勵他自己去思考,可以給他一些小小的提示作爲思考的線索。同時,我們還要教給孩子思考的方法,讓他學會尋找問題中的關鍵點,並提醒他一定要圍繞問題去聯想,以防止他想得太偏。

?爲孩子準備足夠多的工具書與參考資料

  孩子要想解決問題,除了會去自己的課本上尋找答案,還會通過別的渠道來進行探索。所以,我們要給他準備足夠多的工具書與參考資料,爲他提供解決問題的便利條件。

  我們在購買工具書與參考資料時不要盲目,可以參考孩子所學的知識來爲他作準備。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它們的實用性。不要買很多同一類別的書,否則孩子無法獲取多方面的資料;也不要買很多讓思維太發散的書,否則孩子可能不但找不到問題的答案,他的想法還有可能被不相關的知識所幹擾。

  另外,我們也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帶他走進大自然,幫他打開視野。也可以適當讓孩子參閱網絡信息,不過在使用網絡時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健康上網。

?教孩子學會將問題舉一反三

   有的孩子前段時間剛問過某個問題,我們也剛引導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可過不了多久他可能又會來問同一個性質的問題。其實,這就是孩子不會舉一反三的表現。

   對此,一位媽媽介紹了自己的應對方法:

   我女兒之前挺不愛思考的,有時候遇到同一類的問題,她總是問過了還來問,自己不會聯繫思考。後來,當她再問一個問題時,我就多幫她找一些同類的問題,鼓勵她自己多想想,並讓她將這些問題聯繫在一起來看。後來我讓她準備了一個問題本,將她遇到過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再遇到相類似的問題她就去本子裏翻翻,然後再想想,這樣就不會總問同樣的問題了。

   這是位肯動腦筋的媽媽,也是位真正爲女兒着想的媽媽。舉一反三是一個人思維能力好壞的反映,我們可以參考這位媽媽的做法,幫孩子學會將同類問題歸類,並教他學會變換問題條件,爭取讓他將那一類的問題徹底弄懂。

19. 學習,我纔沒甚麼興趣呢!——善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待所有事情都是以興趣爲前提的,感興趣的事他就願意做,不感興趣的事他連看都不願意看。如果孩子自己說“我對學習沒興趣”,那麼他的學習一定不會有好效果;而如果我們能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那麼他也就不再依賴我們的催促與監督,就能自己主動去學習了。

  一位老師講述了她激發自己孩子學習興趣的故事:

  兒子就在我的班級裏上課,但他並不愛學習。我以爲勸導能起作用,但他並不願意聽。後來,針對兒子愛模仿我講課的特點,我想了個辦法,和兒子進行一下身份互換。

  我讓兒子做老師,要他每天將當天學的課程再“教”給我這個“學生”。兒子感覺很新鮮,也很興奮。結果幾天下來,他每天都認認真真地聽課,生怕回家後教不會我這個學生。

  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兒子的“課”講得越來越熟練了。而我在“聽課”時,也總是會問一些有趣的問題,引導他將學到的知識思考得更加深入。後來,兒子慢慢地對學習越發感興趣了。每天我下班一回家,就能聽到他喊:“媽媽媽媽,快,我們來上課。”

  小小的一個角色轉換,讓孩子有了新鮮感,也“不得不”對學習認真起來。再加上後來媽媽的靈活引導,孩子當然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我們也許也在頭疼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件事,但我們不要因此硬逼着孩子去學習,“高壓”之下,孩子反而會越發討厭學習。學習興趣纔是推動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我們可以參考這位老師媽媽的做法,善於發現孩子的個性特點,通過合適的方法來激發出他的學習興趣。

?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心

  一看到書本上中規中矩的文字,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意思,他自然會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過,我們可以幫他將這些文字進行轉換,調動起他的好奇心與探索心。

  小櫻和很多女孩一樣並不喜歡數學,媽媽便經常在生活中激發她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小櫻學到“角的概念”時,媽媽就和小櫻在家玩“找角”遊戲,看誰找的不同樣式的角多。遊戲中,小櫻也就順利記住了角的概念。媽媽經常會在生活中找與數學有關的現象,然後和小櫻做相應的遊戲。慢慢地,小櫻覺得數學也不是那麼枯燥的了,她開始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孩子好奇心很強,我們只要抓住他想要探索的心理,用書本上的知識引導他去探索生活,他自然也會有興趣去學習知識。不過,我們要注意一定要將知識與玩耍結合在一起,別讓孩子玩得太過火,否則孩子只顧着玩是不會產生學習興趣的。

?幫孩子將原有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繫起來

  有些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但他可能會對其他事情相當感興趣,我們要幫孩子將原有的興趣與他的知識學習聯繫起來。比如,孩子愛看課外書,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多給他準備一些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書;還比如,孩子喜歡玩飛機航模,我們也可以多問他幾個關於飛機飛行的問題,引導他回到書本上去尋找答案;等等。孩子在自身原有興趣的引領下,就會爲了弄明白這些知識而更加認真地去學習。

?多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孩子之所以會對學習沒興趣,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對“學有所成”沒有深刻的體會,那麼我們就要爲他創造條件,多讓他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讓他看到他所學的知識都是有用的;還比如,我們可以將孩子現階段的學習與他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比較,讓他看到自己又多學了多少知識,看到自己的進步;等等。

  平時,我們要對孩子的進步及時予以表揚,並鼓勵他再接再厲。如果孩子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他學會了甚麼,我們要肯定他的努力,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

?別用物質和金錢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兒子,只要你好好學,你要甚麼媽媽給你買甚麼。”

   “寶貝,你如果能認真學習,下次考試能考好,我就給你包紅包。”

   ……

   爲了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甚至不惜採取金錢與物質的誘惑。但這樣的誘惑也許在一時有些作用,時間長了,孩子的學習目的卻會因此而變成只爲追求金錢與物質纔去學習。而且他的胃口也會越來越大,“要價”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我們要避免這兩種刺激方式,可以用精神獎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當他取得成績時,我們可以對他微笑、擁抱他、豎大拇指誇獎他,或者給他買一本他想要許久的書,帶他去看一場他想看的電影,給他做一頓好喫的飯菜等等。這樣的精神獎勵會讓孩子明白對學習感興趣並取得好成績是正確的事情,他也就更加願意去做這件正確的事。

20. 自動自發地學習?有這可能嗎?——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對學習的主要態度有兩種,一種是必須得老師和我們督促他他才學,這就是被動的學習,是他對我們的依賴;而另一種則是他自己有想要學習的意識,不用別人要求,會積極主動地去求知,這就是主動的學習。

  可是現在很多孩子的學習都是被動的學習,而他不僅形成了依賴的習慣,甚至覺得讓他自己主動去學習簡直就是“笑話”。

  一位媽媽就有這樣的煩惱:

  我對女兒抱有很大期望,因此從她剛上小學時起就經常督促她學習。當時我覺得孩子太小,太貪玩,多督促能幫她收心。可慢慢地我發現,假如我不去督促女兒看書寫作業,她自己是絕對不會主動去寫的。

  每天放學回家,她書包一放不是喫零食就是看電視,非得我說一句“快寫作業啊”她才站起身去寫。而且,她寫作業的時候我還得不時去看看,否則她肯定又會開始玩。

  有時候我手裏的事也忙不開,我就勸女兒:“咱們能自己主動學嗎?媽媽不可能總看着你啊!”女兒卻說:“我自己主動學?怎麼可能?您要是不看着我,我肯定不想學啊!”

  孩子自己都覺得主動學習是不可能的事情,也難怪媽媽會爲她的依賴心感到發愁。我們應該讓孩子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讓他將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求知,而我們也會從無休止地對他的監督中脫離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培養孩子呢?

?瞭解孩子學習不主動的主要原因

  孩子學習不主動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爲甚麼學習,因此也就不會主動學習;有的孩子因爲學習遇到了困難;還有的孩子則是因爲其他的事情影響了學習;等等。

  我們只有瞭解了孩子不主動學習的主要原因,才能針對他的具體問題給予具體的處理措施。如果孩子學習目的不明確,我們要將學習的意義講給他聽;如果孩子學習遇到了困難,我們要幫他找找在哪方面有不懂的問題,並幫他解決疑難問題;如果孩子是因爲其他事情而影響了學習,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他心裏到底有甚麼事,先解決他的心結,讓他能放下包袱專心去學習。

?給孩子足夠的學習自主權

   媽媽從一開始就給銘銘規定好了:“回家先寫數學作業,後寫其他的科目。你的數學太粗心,先寫完了我好給你檢查,錯了你還能改。”銘銘從一開始的不情願,到後來的習以爲常。他變得越發不願意自己主動學習了,反正連寫作業都有媽媽給安排,他纔不管呢。

   銘銘的媽媽這種做法,可以說是硬將學習的主動權從銘銘的手中“奪”了過來。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學習主動權,允許他自己制訂該學甚麼、該怎麼學。

   我們可以建議孩子訂一個作業計劃或學習計劃,每天在哪段時間要學甚麼,怎麼學,都要讓他寫清楚。然後我們可以督促孩子按照計劃去執行,但也不要刻意去監督孩子。我們可以告訴他,這個計劃是他自己訂的,他要對自己的計劃和自己負責。

?幫孩子糾正學習中的小毛病

  有的孩子學習時會有各種小毛病,比如,有的孩子學習拖拖拉拉;還比如,有的孩子學習不認真,總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等等。

  拖拉學習會影響學習進度,粗心學習又會影響學習質量,所以我們應該幫孩子糾正這些小毛病。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合理安排他學習與休息的時間,讓他將學習與玩耍區分開,以保證他能專心學習。接着我們可以培養孩子認真鑽研的態度,並教他學會使用工具書、資料書來解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多增加一些對孩子注意力的訓練,對他抗干擾能力的訓練等等練習,使他逐漸能安下心來去學習。

?教孩子學會一些學習技巧

  學習技巧能讓孩子學得更自主、更輕鬆,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教他一些學習技巧。比如,提醒孩子上課好好聽講,老師講的都是課程的精髓,而且運用的講課方式也比較容易聽懂,這可以幫他更加快速地理解知識內容;教孩子學會預習與複習,預習是讓他對自己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使他再聽課時不會覺得盲目,而複習則是幫他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使他不至於忘記;等等。

  在最開始時,我們可以教孩子這些基本的學習技巧。而隨着孩子的不斷成長,我們就要鼓勵他自己去總結適合他的學習技巧,使他在學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必要時候,我們還可以建議孩子去向優秀學生學習,參考他們的學習技巧。不過我們也要提醒孩子,這只是參考借鑑,而不能完全複製、照搬,否則不適合他的學習技巧還有可能耽誤他的學習時間,反而使他學無所成。

21. 我不想學數學,不想學英語!——積極應對孩子的偏科現象

  

  有的孩子喜歡語文,就是討厭數學;有的孩子喜歡英語,就是不喜歡語文;還有的孩子只想學數學,一看見英語就頭疼……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偏科的現象。

  我們對孩子的偏科都感到很煩惱,一聽說孩子有哪個或者哪些科目薄弱,就想着一定得幫他將弱勢學科補好,一定要讓他全面發展。我們說讓孩子全面發展這沒錯,但對於他的偏科,我們也要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應對,不能只單純地用學習不好來“以偏概全”。

  一位資深心理諮詢師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曾經接待過一位剛上初中的小女孩,她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算太好。進入初中後,數學成績更是明顯拖了她整體成績的“後腿”。用她媽媽的話來說,那成績簡直就是“慘不忍睹”。而媽媽爲了幫她補上數學,就帶着她四處去補課,買來了大量的習題集,讓她不停地做。

  女孩每天都很累,可數學成績還是很差,尤其害怕幾何題。後來,我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她的偏科,只是因爲她的形象思維比較弱而已,再加上她總是在內心對自己的否定,所以她纔不敢嘗試去做題。[有具體的應對方法嗎?或者是要點。]

  於是,我便讓女孩的媽媽先給女孩找些簡單的題目,鼓勵她自己去做,當她做對時,便讓媽媽抱抱她,或者誇獎她說“我們這不是也能做對嗎?很不錯”。針對她形象思維比較弱的問題,我則讓她媽媽經常帶她在生活中去尋找各種幾何圖案,增強她的幾何意識。

  反覆幾次之後,這個女孩對數學不再那麼害怕了。後來,她的媽媽告訴我,女孩慢慢地開始喜歡做數學題了。

  也許我們一看到孩子偏科,也會認爲是他學得不夠,但通過這位心理老師講的故事,我們該明白,孩子偏科也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而且我們也必須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這個事實,這樣才能幫孩子真正擺脫這一困擾。

?弄明白孩子爲甚麼會偏科

  孩子的偏科首先是他心態上的問題。對於自己喜歡的科目,他願意花時間、下苦工;而對於不感興趣的科目,他自然是能拖就拖,能逃就逃。久而久之,他喜歡的科目成績很好,而他不喜歡的科目成績自然也就節節倒退。

  還有的孩子偏科只是因爲他不喜歡教課的老師,他不願意好好上課,而結果就是他學不會知識,成績當然也就不會好。也有的孩子是因爲之前聽我們或者高年級的學生說某一科不好學,他的內心產生了恐懼,因此無法認真學習這一科。

  當我們明白孩子爲甚麼會偏科之後,我們就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對孩子的偏科發現得越早越好應對,所以我們平時也要多注意觀察孩子,多注意和老師溝通,及時瞭解他的學習動態,從根源上幫他改正偏科。

?別給孩子偏科的心理暗示

   時遠很討厭上語文課,尤其不喜歡寫作文。媽媽爲了幫時遠糾正偏科,便經常用自己的例子來教育他:“媽媽當時也不喜歡語文,更不喜歡作文。不過你只要好好學也能學好的。”但媽媽發現,她這樣的“教育”似乎不起作用,時遠反而更加討厭語文課了。

   也許我們也會像時遠的媽媽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去鼓勵他。但我們這樣的說法卻是在給孩子帶來偏科的心理暗示,這會讓孩子覺得“啊,這一科果然很難,連媽媽都這麼說”。

   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事例去鼓勵孩子,比如讓他看到自己的強項,讓他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我們還要多誇獎他做得好的地方,尤其是在他的薄弱科目上,哪怕是有一點進步,我們也要及時鼓勵他,使他更加信任自己的能力。

?幫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較弱科目的學習

  面對自己較弱的科目,很多孩子會有一種“躲避”的心理,但他某一科的學習薄弱這是無可改變的事實,所以我們要教他學會正確對待較弱的科目。

  我們可以讓孩子制訂出一份合適的時間表,幫他將不喜歡的科目的學習內容分解開來,每天只學習或只複習一小節,使他不至於將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他不喜歡的科目上。或者將他的弱科夾雜在強科之間,讓他先順利地完成強科的學習,然後再趁着學習熱情去攻克弱科的難關。

  同時我們還可以建議孩子在基礎薄弱的科目上先從簡單的習題開始做起,以牢牢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當他確保自己能掌握這些簡單題目之後,再去適當提高題目的難度。

  我們還要明白,孩子的某一科比較弱,並不是說他對這一科一無所知,也許只是其中的某一個問題沒有弄明白,而導致他無法繼續學習。所以,我們要幫孩子將這個問題找出來,當這個結被解開之後,也許他關於這一科的所有的問題就都能得到解決。

  另外,當孩子按照前面我們介紹的方法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可以給他出一份試卷,讓他像正式考試那樣去做一做,看看他哪裏進步了,哪裏依舊有問題。當他看到自己有了成績之後,也會更加有信心。

?注意孩子的“假偏科”

  像前面提到的,孩子因爲不喜歡老師而不願意聽課,或者受到了高年級學生的“誤導”而對某門功課感到恐懼等等原因所造成的偏科,嚴格說起來,算不得是真正的偏科,這只是“假偏科”。

  我們要經常和孩子聊一聊,聊聊他的老師,說說他學習的各個科目,及時幫他解決心理問題,幫他恢復學習上的自信。同時我們也要告訴他,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他理應尊重,而且他關注的重點應該在老師所傳遞的知識之上,他學會了知識才是重要的。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