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托馬斯·愛迪生之母南希:用愛來培養

  

  如果沒有母親南希,也許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母親在愛迪生的成長過程中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理解,她是愛迪生走進科學領域的堅實後盾。所以,有人說,愛迪生的母親雖然不是教育家,卻勝似教育家。

  愛迪生(1847-1931),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1847年2月11日出生。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12歲時,家庭生活困難,開始在列車上賣報,16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之後不斷有發明問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項發明,其中最大貢獻是發明留聲機和自動電報機,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他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爲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不久,被鎢絲代替。1928年,他被授與美國國會金質特別獎章。1931年10月18日,他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肯定孩子的好奇心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着圓臉蛋、藍眼睛、淡色頭髮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長得很秀氣,他的身體卻很單薄,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就是愛迪生,也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艾瓦爾·愛迪生。

  愛迪生出生後,體質很差,接生的大夫斷定他在母腹中就得了腦炎。大夫的“診斷”好似一把利刃,捅在母親的心上,母親含着眼淚,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孩子撫養成人。母親對愛迪生比對任何孩子都疼愛,精心地撫養着他。

  出人意料的是,愛迪生稍稍長大一些之後,卻變成一個身體健壯、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不僅不遲鈍,而且非常活潑、淘氣。

  4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在大樹下玩,不知是誰發現了樹杈上有一個馬蜂窩。  愛迪生很想知道窩裏到底是甚麼樣子,他說:“不如我們把它捅下來瞧一瞧,好不好?”“大馬蜂會蜇人的,要捅你去捅!”小夥伴們都躲得遠遠的。

  愛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奧祕,於是找來一根長樹枝,硬是把馬蜂窩給捅了下來。頓時,一羣大馬蜂向愛迪生湧來。片刻之間,愛迪生被馬蜂蜇得滿臉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即使這樣,他還要把蜂巢的構造看清楚。

  愛迪生幼年時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在他的腦袋裏,裝滿了無數個爲甚麼。“爲甚麼鍋上冒蒸汽?”“爲甚麼凳子四條腿?”“金子是甚麼?”父親常常被兒子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

  小愛迪生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興趣得到了母親的充分肯定。母親當過小學教師,她知道,好奇是打開神祕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

  所以,每當愛迪生問她爲甚麼時,她總是微笑着,細心地開導他,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聽。這個時候,愛迪生總是歪着大腦袋,睜大眼睛聽着,聽完後,還會有一大堆新的“爲甚麼”從他的頭腦中冒出來。

  愛迪生的好奇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強烈。不久,只向別人詢問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了,甚麼事他都想自己親自去試試,也鬧過不少笑話。

  有一天,愛迪生像發現了多大的稀罕事兒似的,一溜煙跑回家問:“媽媽,那隻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幹甚麼呀?”母親連忙放下手中的活笑着告訴他:“那是在孵小雞。”“甚麼叫孵小雞?”“孵小雞就是讓雞娃娃從蛋殼裏鑽出來。那些像毛絨球一樣的雞娃娃,全是它們的媽媽用自個兒的身體孵出來的。”愛迪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把雞蛋暖和暖和,小雞就跑出來了呀。”

  一天早飯後,愛迪生在父親的倉庫裏依樣畫葫蘆地做了個“窩”,放上雞蛋,然後認真地蹲在“窩”上開始孵小雞。他居然餓着肚子整整“孵”了一天,直到晚上母親纔在倉庫裏找到他。

  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想不到他居然餓着肚子,從早到晚趴在雞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濃厚的興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愛迪生一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荒唐行爲並未受到母親的嘲笑和責備,她深感自己的孩子有一種奇特的探索和鑽研的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

  母親耐心地告訴兒子:“雞的體溫有42℃,人的體溫通常是37℃,靠人蹲着孵是孵不出來的。如果能有辦法使受精的雞蛋的溫度保持在42℃ 左右,到一定時間,也可能孵出雞來。”從這次後,母親解釋問題更加細心和具體了。

  愛迪生人雖小卻懷有遠大的志向,他那顆充滿疑問的童心無時無刻不在憧憬着美好的願望,頭腦裏時時刻刻思考着實現這些美好願望的途徑。漸漸地他開始下定決心去掌握這些途徑,他開始愛讀書學習了。

  愛迪生7歲時,已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閱讀一些書籍。母親發現他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於是就借來一些淺顯的自然類書籍供他閱讀。在母親的指導下,愛迪生還喫力地閱讀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這本書叫人重視實踐,而不光注重理論。此書在愛迪生成爲一名偉大的發明家的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從這時起,愛迪生的實踐意識更濃了,他開始照着書本搞一些有趣的實驗。當地的絕大多數店老闆都認識愛迪生,愛迪生經常向他們索要一些空瓶拿回家。大人們原以爲這孩子收集瓶子是爲了玩耍,直到愛迪生攢了有200多隻空瓶子,並且分別裝上一些化學藥品後,他的父母才感到“這孩子真能異想天開”,同時又爲孩子這麼小就懂得這麼多知識而感到自豪。

  愛迪生以自修學來的電氣方面的知識和與生俱來的實驗精神,從10多歲開始就走上了發明之路。一生共取得了200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最著名的一項發明就是在1879年發明了白熾電燈。

  不可否認,好奇心是孩子學習興趣的源泉,也是孩子的天性。愛迪生的母親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然後加以引導培養,使其成才。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珍視並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並將孩子的好奇心發揚光大,而不是去扼S它。

教子點睛:

  有人在研究北大、清華學生的學習動力時,發現所有的動力原型都是對知識的新鮮感,也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獲得智慧的關鍵。因此,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護孩子未來的幸福。一個人旺盛的求知慾是從強烈的好奇心中產生的,一個擁有強烈好奇心的人才能夠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領域,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樂趣,充盈生命,發展智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

  隨着年齡的一天天增長,愛迪生想上學讀書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他經常吵着要去上學。母親看到兒子很愛學習,心中十分欣慰。每到這時,她總是和藹地撫摸着愛迪生的頭說:“你年紀還小,等到你年紀夠了我就送你上學去。”

  1855年春天,已經8歲半的愛迪生終於在父母的陪同下高高興興地到鎮上唯一的一所學校上學了。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個私學館,是由一個叫恩格爾的老師和他的夫人開辦的。這位恩格爾老師教學方法很古板,每次講完課後,就讓學生複述所講的內容,如果學生不會,那他就要動用他的“刑法”了。他的“刑具”是一條兩公分厚、一尺來長的竹片。如果誰沒學會,他就拿起竹片一陣亂打。

  愛迪生好問的天性在學校依舊未改變,他對老師講的知識也總愛問個爲甚麼。如“1 + 1爲甚麼要等於2呢?”這些怪問題激怒了恩格爾,他以爲愛迪生是存心搗亂,自然少不了一頓打罵。愛迪生感到既困惑又委屈,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他就更不願意學老師所講的知識了。

  每月一次的小考到了,愛迪生考了個倒數第一。母親沒有責怪他,只是鼓勵他說:“以後再認真學。”可是,愛迪生委屈地說:“媽媽,我們老師講的我弄不懂,他沒有您講得明白。”母親笑着安慰說:“慢慢你就懂了。”

  在恩格爾老師的眼裏,愛迪生是一個笨蛋、糊塗蟲。愛迪生唸到三個月的時候,終於被恩格爾老師攆出了學校。愛迪生被學校退學後,母親並沒責怪他,她深知兒子的性格,兒子不是甚麼糊塗蟲,只不過是好奇心強罷了,她決心在家獨自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擔。

  愛迪生的母親不是教育家,卻勝過一般的教育家。因爲沒有她的教育,就沒有發明大王大王愛迪生。春天,母子倆坐在屋門前,一邊曬太陽一邊上課。夏天,母親就帶他來到瞭望塔上,一面乘涼,一面講羅馬帝國的盛衰,講英國的演變。

  不久,愛迪生已經能順利地讀比較難懂的書了。他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悲慘世界》等古典文學作品,還閱讀了《世界史》、《英國史》、《羅馬帝國衰亡史》等歷史書。

  在自然科學書籍中,介紹意大利偉大科學家伽利略生平事蹟的書深深地吸引了他,伽利略通過實驗來探尋真理的科學態度使他深爲欽佩,從此,“實驗”一詞一直沒有離開過愛迪生的腦海。

  母親發現愛迪生對物理、化學特別喜愛,就專程上街買了當時最新的物理學和科學技術知識的書,書中專講物理和化學實驗,有簡明扼要的說明,有詳詳細細的插圖。愛迪生心靈手巧,他照着書本,自個兒琢磨着,準備把上面講的道理,一條條搬下來親手試驗。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因此,愛迪生請求父親把地下室空着的地方借給他用。父親也漸漸瞭解了愛迪生的愛好,便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後,母親不僅料理愛迪生的生活,給他講一些知識,還幫助他收拾實驗用具。有了母親的支持,愛迪生更來勁了。可以說愛迪生以後的每一步成功,都離不開母親的悉心教誨和幫助。

教子點睛:

  在愛迪生受到老師質疑的時候,母親沒有放棄他,而是獨自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這裏面有母親對於孩子真切的愛,還有她對於愛迪生的信心。母親從來都不認爲愛迪生是個笨孩子,相反,她認爲他是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可以說,愛迪生取得的不朽成就,和他母親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要包容與理解孩子

  愛迪生退學回家以後,母親成了他的啓蒙老師。母親瞭解兒童的天性和兒子的好奇心,知道從愛迪生的興趣入手,慢慢讓他熱愛讀書、熱愛學習。愛迪生在母親的循循善誘下,就像禾苗遇到了甘露。

  愛迪生看起來愚笨,實際上卻很聰明,對於感興趣的東西,很快就能學會。媽媽先教他英文、算術,接着就教物理、化學,並且常用講故事、提問題這類方式來增加他學習的興趣。

  漸漸地,母親發現愛迪生特別喜歡化學和物理。特別是做實驗,他的興趣十分濃厚。在母親的鼓勵下,在愛迪生11歲的時候,在自家的地窖裏建起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室。他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木架子,上面擺着各式各樣的瓶瓶罐罐,裏面裝着他用來做實驗的化學藥品。愛迪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躲在小實驗室裏,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實驗。地窖裏常傳出爆炸聲,父母已經習慣這種聲音了。

  有一回,愛迪生做實驗幾乎闖了大禍。一天,愛迪生看了氣球升空的原理,就想:“氣球肚子裏裝滿了氣,就能飛上天去。要是人的肚子裏充滿了氣,一定也會升上天。真是太妙了!”

  沒用幾天,他就用發酵粉和其他原料配了一包藥粉,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騰空劑”。他剛要喫下去,可又一想:我不能飛上去,我還要在地上觀察,還要寫實驗報告呢。於是,他找來一個叫米吉利的小夥伴,倒了一杯水,打開包藥的紙包,神祕地說:“你想不想飛,飛到月球上去?”

  米吉利說:“想,當然想。可是人又沒有翅膀,怎麼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愛迪生指指桌子上的藥,激動地說:“氣球能昇天,是因爲肚子裏有氣。你喝了這藥,肚子裏就會冒氣,然後你就可以像氣球一樣飛上天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小夥伴本來就很服愛迪生,聽他這麼一說,拿起水杯,勇敢地把那包藥喝了下去。不一會兒,藥性發作了。小夥伴疼得大哭大叫,捂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滾。愛迪生看到小夥伴不僅沒有飛起來,肚子還疼起來,頓時,他冒出一身冷汗。小夥伴的哭聲驚動了愛迪生的父母和鄰居,他們趕快找來醫生,才使小米吉利脫離了危險。

  事後,父親狠狠地揍了愛迪生一頓。在母親面前,他委屈地哭出來:“媽媽,我不是有意的,我只是想做個實驗。”母親愛撫地給他擦着眼淚:“孩子,媽媽不反對你做實驗,可你應該明白,實驗不能拿人來做,人的生命太寶貴了。科學家們都是成百上千次實驗,百分之百有把握後纔敢動手在人身上做的,以後不許再出現這種事。”

  愛迪生點了點頭,知道這樣做實驗太危險、太魯莽了。就這樣,在母親的教導下,愛迪生不僅學習進步很快,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母親瞭解兒子對實驗的興趣,還託人買了當時很有名的著作《派克科學讀本》。這本書有許多插圖,細緻地介紹了物理化學的實驗方法。

  愛迪生一頭扎進書裏,把人家介紹的實驗依葫蘆畫瓢一個個搬下來做一遍。每當實驗成功後,他總是興奮得一蹦三尺高,第一個告訴的人總是母親:“媽媽,我成功了!”母親總是微笑着點點頭:“親愛的孩子,我爲你高興。”母親的包容和鼓勵,使愛迪生的興趣愛好得到了健康順利地發展。

  隨着實驗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費用支出不斷增長,而家裏日子過得又很窘迫,於是,12歲的愛迪生經母親同意,在休倫港至底特律的火車上賣報和食品,每天長達14個小時。

  愛迪生還利用賣貨的間隙在火車的吸菸室裏做實驗。一次,他做實驗時不慎失火險些釀成大禍,他因此被趕下了火車。愛迪生灰溜溜地踏上了返鄉的路途。

  壞事傳千里,他在火車上闖禍的事,早已傳遍家鄉,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說,他差點把整列火車都燒光了。只有母親瞭解兒子,她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語。愛迪生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不少熟人的冷眼。他小夥子心上像壓着一塊石頭,抬不起頭來,他不知道母親會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當愛迪生快到家門口的時候,突然看見母親正在門前等他,愛迪生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頓時煙消雲散了。他回到母親的懷抱,渾身又有了無窮的力量。母親重新替愛迪生開闢了實驗場所。

  爲了防止意外,新實驗室設在自家閣樓頂上,地窖裏只堆放器材和雜物。這樣,萬一再發生爆炸,最多隻會把房頂炸掉,不會使住人的底樓受到影響。就這樣,他們家的小閣樓成了愛迪生的實驗室。

  正是在母親的關心和支持下,愛迪生憑着對科學技術的熱愛和癡迷,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實驗,一生獲得了2000多項專利,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教子點睛:

  母親的支持和理解,是愛迪生髮明之路的一盞明燈。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時,母親依舊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兒子的實驗一定會成功,相信他一定會有所作爲。正是母親的愛護,使得愛迪生的發明之路能夠順暢的走下去。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