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約翰·D·洛克菲勒之父老洛克菲勒:理財教育

  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大事,不是小事,而且理財教育要趁早。只有學會理財,孩子纔會合理支配自己的每一分錢,也懂得金錢的價值以及金錢與勞動之間的關係。老洛克菲勒正是對孩子進行了早期理財教育,才造就了孩子過人的商業頭腦,成就了美國一代石油大王。

  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美國實業家、慈善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最著名的企業王朝的創建人。一方面,他創建的標準石油公司,在巔峯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他以他的名字命名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老洛克菲勒,美國石油大王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以對孩子的理財教育著稱。

要孩子自己掙錢

  老洛克菲勒的家教非常嚴,他從不輕易給孩子零花錢,所以,約翰·D·洛克菲勒想要有錢花,就必須給父親做“僱工”。他清晨就到田裏幹農活,有時也幫母親去擠牛奶。

  約翰·D·洛克菲勒有一個小本子,專門用於記賬,他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入賬,然後與父親結算。他感覺這件事既神聖又趣味無窮,所以他做得很認真。來之不易的零花錢也教會他怎樣精細地算賬,如何在“投入”與“產出”中獲得利潤,給了他一個生意人的頭腦。

  約翰·D·洛克菲勒7歲那年,有一天他獨自到樹林裏玩耍,正玩得高興,突然在樹叢中發現了一個火雞窩。他心中一動,想出個了一個奇妙的主意。

  於是,他悄悄地藏在火雞窩的附近,等火雞暫時離開時,他就跑上前去,抱起一隻小火雞就跑。回到家後,他把小火雞養在自己的房間裏,細心地餵養它。後來,他又抱回了幾隻小火雞。

  很快,感恩節到了,他就把餵養大了的火雞,賣給鄰村裏的農民,把賺到的鎳幣和銀幣,都放進了藍色的儲錢盒裏,然後,他又把盒子裏的硬幣,變成了一張張綠色的鈔票。他的做法受到父親的誇獎。

  ?在父親的影響下,約翰·D·洛克菲勒在12歲時開始,投身於多彩多姿的工商業世界,16歲當簿記員,靠着他從小養成的商業感覺、邏輯分析頭腦以及出奇制勝的經營策略,終於成爲壟斷全美石油業的石油大王,美國十大富豪之一。

  後來,約翰·D·洛克菲勒也承襲了這一家風,在自己家裏,他也要求孩子們認真記賬。孩子們靠做家務掙零花錢: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花瓶則能掙1元錢,一天不喫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喫就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裏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惟一的男孩小約翰劈柴的報酬是每小時1角5分錢,保持院裏小路乾淨每天是1角錢……他爲自己能把孩子培養成小家務勞動力感到很得意。

  其實,洛克菲勒家族的做法在美國非常常見。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要自主自立,提倡“要花錢,自己掙”,七八歲的孩子就能自食其力了,他們做生意,出售“商品”掙零花錢。

  美國父母一般不會不正規地、無計劃地給孩子零花錢,而是向自己的孩子有償提供,他們鼓勵孩子承擔一些做家務的責任,而額外的家務活兒,像那些需要僱人來做的雜務由孩子來完成時,父母就會付給他一筆額外報酬。這筆錢一方面會讓孩子學會懂得財務預算;另一方面也讓孩子瞭解到勞動與報酬的關係,當然,還會增加他勞動的樂趣。

  在父母的幫助下,美國的孩子從小就懂得攢零花錢,小小年紀就善於理財,爲將來立足於經濟社會奠定了良好的財富觀基礎。

  其實,在很多發達國家,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時,要求非常“刻薄”。在日本,很多中小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照顧老人,在商店幫忙賣東西等,以此掙零花錢。在英國,根據一份統計,全英國大約有50萬送報童。中學生打工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父母都很支持。一位英國人說:“孩子打工掙零花錢,父母都不反對,甚至還鼓勵。一方面可以節約一些開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讓孩子知道,錢必須用勞動去換取。”在加拿大,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興趣,絕大多數父母不給孩子零花錢。所以孩子從六七歲起,父母就有意識地讓他做一些打掃衛生、送報刊信件、爲商店代售小商品等事情,以養成他通過勞動取得報酬的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來者不拒”,盡全力滿足,隨便給孩子零花錢,在不經意間,讓孩子養成了“大手花錢”的惡習,根本不懂得金錢的價值和勞動的意義。這樣的孩子依賴性強,長大後在社會上難以立足。作爲中國父母,應該學習洛克菲勒家族父親的作法。

  有一位中國媽媽,她的兒子很想參加一個小記者班,她就爲兒子交了學費。一天,小記者班將要到戶外進行採訪拍攝活動,兒子興致勃勃地向媽媽索要活動費,可是這位媽媽卻很鄭重地告訴兒子:“要去參加活動可以呀,不過費用要自理!”

  兒子一聽就傻眼了,“我的壓歲錢早就用光了呀!”於是,這位媽媽就開始誘導他:“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幹家務活了。要不這樣,從今天起,你負責飯後洗碗,每次的報酬爲1元錢,怎麼樣?”兒子很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也就很快地“掙”到了活動費。

  父母應該給孩子劃定出他在家庭裏的義務,哪些是他應該做的事情,哪些他可以做的有償勞動。例如:洗碗、掃地、疊被子等類似的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自己完成,這是他在家庭中應盡的義務;幫父母洗車、購物、搬運物品等不是孩子經常做的,但他做了能幫助父母減輕勞動時,應給予孩子一定的報酬來體現他勞動的價值。

教子點睛:

  其實,家庭教育有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認識勞動的價值,培養他的自立意識。

合理支配零用錢

  讓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這也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平衡收支,也就是學會解決收入與需求之間的矛盾。父母也應該讓孩子列出零花錢的用途,這是爲孩子的將來負責。

  在零花錢的使用上,老洛克菲勒主張完全讓孩子自主安排,有一次他問洛克菲勒:“孩子,你的儲錢盒裏大概存了不少錢了吧?”他望着這個滿腦子生意經的兒子喜不自禁。

  約翰·D·洛克菲勒滿臉驕傲地說:“我貸了50元給附近的農民。”“噢,你攢了50元啊!”老洛克菲勒驚訝中難以掩飾他高興的神情。

  約翰·D·洛克菲勒得意地說:“是的,利息7.5%,到明年就能拿到3元7角5分的利息。”

  在西方國家,零花錢大多數由孩子自己支配,父母雖然會嚴格控制孩子零花錢的數額,但是一旦給出就不會對零花錢的使用過多幹涉,而是讓孩子自主地安排零花錢,父母視之爲培養孩子理財意識的途徑。不過,相比來說,西方的孩子比中國的孩子更懂得怎樣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爲了孩子的將來,中國的父母應該以老洛克菲勒爲師,讓孩子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讓他懂得手裏有錢之後怎樣精明地理財。對孩子來說,這一課非常重要。那麼,父母怎樣讓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花錢呢?

  1. 讓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

  要孩子學會理財,首先就要孩子學會存錢,即養成儲蓄的習慣。儲蓄是父母必須要讓孩子養成的好習慣。每個孩子都應該從小養成儲蓄的習慣,這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節儉精神的最好辦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學會儲蓄罐存錢。當孩子年齡大的時候,就要在銀行給他開設理財賬戶。目前,各大銀行紛紛推出讓孩子理財的金融工具,讓孩子通過親自進行一些簡單的賬戶操作使用,來幫助他了解金融知識,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2. 幫孩子制定支出計劃

  一般來說,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自然具備一些支配金錢的能力。但是,父母也不要掉以輕心,必要的時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合理的支出計劃來幫他科學合理地使用金錢。父母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支出計劃,然後幫孩子修改,在修改的同時,告訴他甚麼樣的消費是合理支出和不合理支出。要教會孩子儘量避免不合理支出。這樣慢慢培養孩子合理支出錢財的能力。通過指導和監督,孩子自然就會提高理智消費的能力,就能夠有所節制地花錢。

  要教會孩子怎樣辨別合理支出和不合理支出。比如,在孩子買東西之前讓他必須想清楚要買的東西是否真正需要,可以讓孩子在心裏問自己:“這個東西我需要多久?”“如果不買的話會有甚麼不利的情形?”“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東西做替代?”……這些問題可以幫孩子有效辨別支出是否合理。

  3. 讓孩子買保險理財產品

  讓孩子的壓歲錢變成保險費也是一種不錯的合理支出,這樣既可以不讓孩子亂花錢,又給了孩子一份保障,同時也讓孩子對保險有了一定的認識。要知道,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種重要方式。

  4. 捐助希望工程或慈善事業

  希望工程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它不僅使貧困地區千千萬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而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樂於助人的傳統美德。

  一般而言,社會慈善事業包括兩種,一是慈善救濟,一是慈善教育。慈善救濟就是對於因遭受自然災害而使其生命難以爲繼而對其衣食住行施以物質的援助,這是對人的身體的救助;慈善教育就是在人的基本生存有所保障的前提下,爲提高其精神、文化的修養及謀生的技能而爲其提供的受教育的機會,這是對人的心理的救助。

  如果讓孩子爲希望工程或慈善事業捐款,無疑是爲愛心工程盡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當然,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愛心。

教子點睛: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金錢雖是好僕人,有時候會搖身一變,變成壞主人。”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將來成爲金錢的好主人,就應該從訓練孩子合理支配零花錢開始。

理財教育要趁早

  老洛克菲勒認爲,孩子越早接觸錢,越早具備理財的觀念,長大後也就越會賺錢,關鍵是父母如何教孩子花錢、理財。金錢觀念和理財能力將成爲孩子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儘管今天並不是老洛克菲勒所處的時代,但對孩子的理財的教育是相通的。

  所以,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一定要趁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發言時曾指出,在早期教會孩子個人理財方面的基本知識非常重要。要改善中小學的財經教育,幫助年輕人不至於做出錯誤的財務決定。他認爲,財務素養應當成爲改進美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理財專家也指出,對孩子的精力投入比金錢投入更重要,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的理財技能。所以,要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財商,這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

  美國人就特別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在美國,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從3歲開始,理財教育被稱爲“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父母不是一味將孩子關在童話世界裏,而是從教孩子認識鈔票的面值開始,給孩子傳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觀念。在英國,政府在小學就開始設置理財教育課,並隨着年齡的增長開設不同程度的理財教育內容,以此教會孩子從小就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並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日本也已開始在學校制定理財教育計劃,甚至把理財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

  遺憾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理財教育相對比較落後,中小學尚未開設獨立、系統的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爲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所以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只能靠父母自己。教孩子認識金錢,對金錢負責,以及合理地使用錢和做出基本的“財政決定”,是每一位父母的重大職責。

  有調查顯示:我國大中型城市6~15歲的孩子,擁有自己可支配的日常零花錢和春節時的壓歲錢總額已達到56億元,數額十分可觀。引導孩子合理支配自己掌握的錢,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是許多父母面對的重要教育任務。

  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用錢基本沒甚麼控制,還片面認爲孩子小,兩三年內還不需要讓孩子理財,當孩子再大一些時,可能就會考慮讓他節儉和存錢,現在主要是讓孩子好好學習,成績好了甚麼都有了。可以說,這種觀點代表了很多父母的觀點。實際上,這是一種理財誤解。

  在國外,一些孩子會在父母的監督下,每週制定簡單的開銷計劃,8歲以後,就會打工賺錢,兩年後開始每週節約一點錢,以備大筆開銷時使用。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這些也值得中國父母學習,要讓孩子具備理財意識。

  父母有責任讓孩子瞭解金錢,瞭解財富來之不易,並注意引導孩子用好每一分錢。讓孩子儘早學會理財。

  兒童理財教育專家認爲,孩子上小學後,父母應該幫助他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如消費、儲蓄等,並讓孩子進行適當嘗試,將壓歲錢等存入銀行賬戶。逐漸把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計算利息等知識教授給孩子,培養孩子對理財的興趣和能力。

  

教子點睛:

  從約翰·D·洛克菲勒的成長經歷中可知,儘早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這是早期教育的關鍵之一。父母必須儘早教育孩子端正對金錢的態度,不能讓孩子成爲金錢的奴隸,而是要讓他成爲金錢的主人。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字號變小 字號變大